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2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和检验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的质量检验,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以便您能够准确执行IPQC检验工作。
二、检验目的IPQC检验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稳定,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以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者最终交付给客户。
三、检验内容1. 输入材料检验a. 检查输入材料的标识、规格、数量等信息是否与定单要求一致。
b. 对输入材料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尺寸等。
c. 进行必要的功能性测试,如耐压、耐磨等。
2. 在线检验a. 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控和检验。
b. 检查工艺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c. 检查产品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色差、划痕、变形等。
d. 进行必要的功能性测试,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
3. 产品成品检验a. 对成品进行外观检查,包括颜色、形状、尺寸等。
b. 进行必要的功能性测试,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
c. 进行必要的耐久性测试,如寿命、耐候性等。
四、检验方法1. 视觉检查a. 使用放大镜或者显微镜对产品进行外观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划痕、气泡等。
b. 使用色差仪或者光谱仪对产品颜色进行检测,确保符合要求。
2. 功能性测试a. 使用测试设备对产品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进行测试,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
b. 进行必要的耐久性测试,如寿命测试、耐候性测试等。
3. 数据记录与分析a. 对每次检验结果进行准确记录,包括产品编号、检验时间、检验员等信息。
b. 对检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五、检验频率1. 输入材料检验:每批次进货时进行检验。
2. 在线检验:每小时进行一次检验。
3. 产品成品检验:每批次生产完成后进行检验。
六、检验记录1. 检验记录表a. 包括产品编号、检验时间、检验结果等信息。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即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的一种方法。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为了匡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IPQC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二、检验目的IPQC检验的目的是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者最终产品。
通过IPQC检验,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三、检验内容和要求1. 外观检验- 检查产品的外观是否完整,无划痕、变形、污染等问题;- 检查产品的颜色、图案等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产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2. 功能检验-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 检查产品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是否符合要求。
3. 包装检验- 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产品的标签、说明书等是否齐全、清晰。
- 对每次IPQC检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 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四、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 确认所需的检验设备和工具是否齐全;- 确认检验样品的来源和数量。
2. 外观检验- 取出样品,进行外观检查;- 使用显微镜等工具进行细微检查;- 记录外观检验结果。
3. 功能检验- 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功能测试;- 使用测试仪器和设备进行测试;- 记录功能检验结果。
4. 包装检验- 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产品的标签、说明书等是否齐全、清晰;- 记录包装检验结果。
- 将每次检验的结果记录在IPQC检验记录表中;- 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产品的质量要求和IPQC检验的相关标准;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4. 检验记录应及时、准确地填写,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5. 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不良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或者最终产品。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二、检验作业指导书的目的1. 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2.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良品数量;3.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4. 为员工提供明确的作业指导,减少操作失误。
三、检验作业指导书的内容1.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XYZ产品- 产品型号:12345- 检验标准:按照公司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检验2. 检验项目:- 外观检验:检查产品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划痕、变形等缺陷;- 尺寸检验:测量产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功能检验:测试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开关、按钮、电源等;- 包装检验: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如有破损、污染等情况。
3. 检验方法:- 外观检验:使用目视检查法,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查;- 尺寸检验:使用测量仪器(如卡尺、游标卡尺等)进行尺寸测量;- 功能检验: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测试,如使用电源测试仪器等;- 包装检验:对产品的包装进行目视检查,确保包装完好。
4. 检验频率:- 外观检验:每小时检验一次;- 尺寸检验:每班次检验一次;- 功能检验:每批次检验一次;- 包装检验:每次发货前检验一次。
5. 检验记录:- 检验员:记录检验结果的员工;- 检验时间:记录检验操作的时间;- 检验结果:记录每一个检验项目的结果,如合格、不合格等;- 异常处理: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方式,如返工、报废等。
6. 检验流程:- 步骤1:准备检验所需的工具和设备;- 步骤2: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检验;- 步骤3:记录检验结果,并进行异常处理;- 步骤4:整理检验记录,上报质量部门。
四、注意事项1. 检验员应具备相关的产品知识和检验技能;2. 检验员应严格按照检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3. 检验作业指导书应定期进行评审和更新,以适应产品质量要求的变化;4. 检验作业指导书应在生产现场进行宣贯,确保员工了解并遵守。
IPQC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在制造业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常常需要进行过程控制。
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一种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通过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为了确保IPQC的有效实施,需要编写IPQC作业指导书,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和操作规范。
二、目的和范围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指导生产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进行IPQC,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以及最终产品的包装和出货。
三、IPQC作业指导书内容1. 原材料采购环节1.1 原材料检验要求- 检查原材料的外观、尺寸和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 对原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保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 进行物理性能测试,如强度、硬度等。
1.2 原材料检验记录- 记录每批原材料的检验结果,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测试结果。
- 如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要及时通知供应商并采取相应措施。
2. 生产过程中的IPQC2.1 工序前准备- 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操作流程。
- 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和设备。
2.2 工序控制要求- 对每个工序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确保在规定范围内。
- 检查工序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 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3 工序记录- 记录每个工序的生产数据,包括关键参数、抽样检验结果等。
- 如发现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停止生产并进行分析处理。
3. 最终产品包装和出货环节3.1 包装要求- 检查产品外观是否符合要求,确保无损坏和污染。
- 按照规定的包装要求进行包装,确保产品安全运输。
3.2 出货检验- 对包装好的产品进行出货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 对出货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3 记录和处理- 记录每批产品的出货检验结果。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和检验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实时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旨在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本文将针对IPQC检验作业进行详细的指导,包括作业流程、检验标准和记录要求等。
二、作业流程1. 准备工作a. 确认检验项目和要求: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客户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的检验项目和相应的检验要求。
b. 准备检验设备和工具: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度。
c. 准备样品: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准备需要进行检验的样品,并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2. 开始检验a. 检验前准备:清洁检验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无污染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b. 进行检验:按照检验项目的要求,对样品进行相应的检验操作,如测量、观察、测试等。
c. 记录检验结果:将检验结果准确地记录在检验记录表或系统中,包括样品编号、检验日期、检验人员等信息。
3. 分析和处理检验结果a. 分析检验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样品是否合格,如果不合格,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原因。
b. 处理不合格样品:对于不合格的样品,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修复、返工、报废等。
c. 反馈和改进: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共同分析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三、检验标准1. 外观检验:对样品的外观进行检查,如表面光洁度、颜色、形状等。
a. 外观缺陷:检查样品表面是否存在划痕、凹陷、气泡、色差等缺陷。
b. 外观要求: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外观缺陷的允许范围和等级。
2. 尺寸检验:对样品的尺寸进行测量,如长度、宽度、厚度等。
a. 尺寸测量: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对样品的尺寸进行准确的测量。
b. 尺寸要求:根据产品的要求,确定尺寸的允许范围和公差。
3. 功能检验:对样品的功能进行测试,如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即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而编写的。
二、目的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的主要目的是明确检验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执行检验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IPQC检验的生产环节和产品。
四、检验项目1. 外观检验:检查产品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划痕、变形、裂纹等缺陷。
2. 尺寸检验:检查产品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尺寸参数。
3. 功能检验:检查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运作,如按键是否灵敏、电路是否通畅等。
4. 包装检验: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包装要求。
五、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使用目视检查法,对产品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外观缺陷情况。
2. 尺寸检验:使用尺子、卡尺等测量工具,按照产品规格书的要求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 功能检验:按照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或测试方法,对产品进行功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 包装检验:对产品的包装进行检查,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是否符合包装要求。
六、检验频率1. 外观检验:每小时检查一次,记录检查结果。
2. 尺寸检验:每批次生产结束后进行抽检,抽检数量为每批次生产数量的10%。
3. 功能检验:每小时进行一次功能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 包装检验:每批次生产结束后进行抽检,抽检数量为每批次生产数量的5%。
七、记录和报告1. 检验记录:对每次检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验项目、检验时间、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
2. 异常处理记录: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记录异常原因、处理措施和结果。
3. 检验报告:定期汇总检验记录,制作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结果统计、异常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建议等。
IPQC制程巡检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制程巡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检查,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制程巡检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制程的监控和控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二、巡检目的IPQC制程巡检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过程中每一道工序都符合标准要求,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通过巡检,可以及时发现制程中的问题和隐患,避免不良品的产生,减少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竞争力。
三、巡检内容1. 巡检对象:所有生产工序和相关设备。
2. 巡检要点:a. 工序操作规范: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是否存在操作不当的情况。
b. 工序参数:检查工序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c. 工装设备:检查工装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否需要维修或更换。
d. 材料使用:检查材料的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存在浪费或不当使用的情况。
e. 工序记录:检查工序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漏填或填写错误的情况。
f. 工序环境:检查工序的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如温湿度、洁净度等。
g. 工序安全:检查工序操作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如是否配备个人防护用具、是否存在火灾、爆炸等风险。
h. 工序效率:检查工序的生产效率,是否存在生产滞后、工时浪费等情况。
四、巡检流程1. 定期巡检:根据生产计划和工序特点,制定巡检计划,明确巡检的时间、频率和巡检的内容。
2. 巡检准备:巡检前,巡检员需要熟悉巡检要点和标准,准备好巡检所需的工具和记录表格。
3. 巡检执行:a. 巡检员按照制定的巡检计划,依次对每个工序进行巡检。
b. 巡检员根据巡检要点,逐项检查,并记录巡检结果。
c. 若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巡检员应及时进行记录,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d. 巡检结束后,巡检员应将巡检结果整理汇总,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负责人。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1. 检验目的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检验和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IPQC检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 检验范围本次IPQC检验涵盖以下方面:- 外观检验:检查产品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滑度等。
- 尺寸检验:测量产品的尺寸,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 功能性检验:测试产品的功能性能,包括电气性能、机械性能等。
- 包装检验: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并符合运输和存储要求。
3. 检验设备和工具为了进行IPQC检验,需要准备以下设备和工具:- 外观检查灯:用于检查产品外观的光照设备。
- 尺寸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量规等,用于测量产品的尺寸。
- 功能性测试设备:根据产品的特性,准备相应的测试设备,如电流表、万用表、电源等。
- 包装检查工具:如刀具、封箱机等,用于检查产品包装的完好性。
4. 检验步骤4.1 外观检验4.1.1 准备外观检查灯,确保其工作正常。
4.1.2 将产品放置在检查台上,使用外观检查灯照射产品。
4.1.3 检查产品的颜色是否与要求一致。
4.1.4 检查产品的形状是否符合要求。
4.1.5 检查产品表面的光滑度,确保无明显瑕疵。
4.2 尺寸检验4.2.1 准备尺寸测量工具,确保其准确度。
4.2.2 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确定需要测量的尺寸。
4.2.3 使用尺寸测量工具,对产品进行尺寸测量。
4.2.4 将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确保尺寸符合要求。
4.3 功能性检验4.3.1 根据产品的特性,准备相应的功能性测试设备。
4.3.2 连接测试设备和产品,确保连接正确可靠。
4.3.3 进行功能性测试,记录测试结果。
4.3.4 将测试结果与产品规格进行比较,确保功能性能符合要求。
4.4 包装检验4.4.1 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无损。
4.4.2 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符合运输和存储要求。
IPQC 巡检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巡检是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检测和监控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产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为了规范IPQC 巡检作业,制定了本指导书,以帮助员工正确进行巡检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巡检准备工作1.1 确认巡检标准:在进行巡检前,员工需了解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巡检要求,确保巡检工作符合标准。
1.2 准备检测工具:员工需要准备好适用于巡检的各类检测工具,如卡尺、量规、显微镜等。
1.3 确认巡检位置:确定巡检的具体位置和顺序,以便有条不紊地进行巡检作业。
二、巡检过程2.1 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在巡检过程中,员工需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每个步骤都得到正确执行。
2.2 注意巡检细节:员工需要注意巡检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如产品表面是否有划痕、颜色是否一致等。
2.3 及时记录数据:在巡检过程中,员工需及时记录巡检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追溯。
三、异常处理3.1 发现异常立即停机:一旦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员工需立即停机,并及时向质量部门报告。
3.2 分析异常原因:对于发现的异常问题,员工需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3.3 质量部门确认:在处理异常问题后,需由质量部门确认处理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巡检记录与分析4.1 完善巡检记录:员工需完善巡检记录,包括巡检时间、巡检位置、巡检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追溯。
4.2 数据分析与统计:定期对巡检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发现问题和趋势,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措施。
4.3 持续改进:根据巡检记录和分析结果,制定改进计划,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巡检总结与反馈5.1 巡检总结会议:定期召开巡检总结会议,对巡检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5.2 员工培训与反馈:根据巡检总结结果,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巡检能力和质量意识。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IPQC(In-Process Quality Control,即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控制的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IPQC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给IPQC检验员的操作指南,旨在保证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二、检验项目及标准1. 外观检验- 目的:检查产品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如有任何瑕疵或缺陷。
- 标准:产品外观应无划痕、凹陷、气泡、色差等缺陷,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2. 尺寸测量- 目的:测量产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 标准: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或规格要求,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确保尺寸在允许范围内。
3. 功能性测试- 目的:测试产品的功能性能是否正常。
- 标准:根据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测试,如电子产品的开关、灯光、声音等功能是否正常。
4. 包装检验- 目的: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要求。
- 标准:产品包装应完好无损,无破损、磨损等情况,符合产品包装规范。
三、检验流程1. 准备工作:- 检验员应熟悉所检验产品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 检验员应确保所使用的检验工具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2. 外观检验:- 检验员应仔细观察产品的外观,检查是否有划痕、凹陷、气泡、色差等缺陷。
- 如发现任何缺陷,应记录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3. 尺寸测量:- 检验员应根据产品的设计图纸或规格要求,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
- 测量结果应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4. 功能性测试:- 检验员应按照产品的功能要求进行相应的测试,如开关、灯光、声音等功能是否正常。
- 测试结果应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与标准进行比对。
5. 包装检验:- 检验员应检查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是否符合要求。
- 如发现包装有破损、磨损等情况,应记录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6. 检验记录:- 检验员应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检验记录表中,并签字确认。
- 检验记录表应包括产品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等内容。
1.0 目的:规定IPQC之工作职责及作业内容,明确其作业方法。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IPQC之检验与稽查作业工作。
3.0 术语和定义:
3.1 IPQC:制程检验
4.0职责
4.1 IPQC:
4.1.1量产产品首件检验的执行(规定工序);
4.1.2巡回检验的执行;
4.1.3相应工序制程状况的稽查;
4.1.4检验与稽查报告的作成;
4.1.5所用检测工具的日常维护;
4.1.6制程异常的提出及协助追踪;
4.1.7其它相应事项。
4.2 品管组长及以上质量管理人员:监督、指导IPQC之检验与稽查工作。
5.0具体作业
5.1 工作准备
5.1.1了解上班次的产品质量及制程状况;
5.1.2 准备检验工作所需的工具、资料与文件等,如卡尺、毛巾、机壳、记录。
5.2 首件检验(规定工序)
5.2.1 据首件检验时机(新产品生产、每班次生产、工序条件变更、工艺参数调
整、机台修理及其它需进行首件确认的时机)进行首件抽样检验;
5.2.2 首件检验抽样数量
外观检验:至少连续5Pcs;尺寸检验:≥2Pcs;功能检测:≥4Pcs。
5.2.3 判定依据:依相关工序检验规范及该规格产品作业标准,首件判定不合格
时需及时通知生产、技术人员改进。
5.2.4 首检记录:尺寸检验结果记录最大与最小值。
5.2.5 以上参照《制程及最终检验与测试控制规程》之4.1首件检查。
5.3 巡回检验
5.3.1依据工序检验规范规定之频率进行巡回检验。
5.3.2检验的内容应包括该工序可能出现的所有质量问题,即外观及/或尺寸、功能。
5.3.3抽检的数量按其工序检验规范规定,并有效考虑抽样的代表性。
5.3.4检验判定依据工序质量目标。
5.3.5以上参照[制程及最终检验与测试控制规程]之4.3巡回检验。
5.4 制程稽查
5.4.1 至少2小时1次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5M1E及过程、体系(需要时)的运行情况
进行稽查。
5.4.2 稽查依据《制程稽查表》及相应程序文件与工序之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说明等。
5.4.3稽查结果需及时得到责任部门直接管理人员的确认,并要求其及时改善,追踪改善结果。
5.5产品检验的方式、方法
5.5.1 依据工序检验规范与/或[镜片可靠性试验规范]之检验/试验条件、方法与
设备进行。
修订说明:作成审核批准
5.5.2 检验环境需适合产品质量要求,如光线、距离、停留时间等。
5.5.3 检验时需将每一产品视作新产品,作全面的检查。
容易出现质量问题或对最终产品质量
影响较大的地方或项目作重点检查。
5.5.4其检验的方式、方法不能造成产品质量的损伤。
5.6 检验与稽查记录
5.6.1所有检验/稽查的记录必须及时、真实。
5.6.2记录填写需清楚、规范、完整。
5.6.3参照[记录管理程序]。
5.7检测工具维护
5.7.1依相关检测工具(设备)之使用说明书进行使用、操作、保养。
5.7.2使用前需清洁测量面(如卡尺、投影仪),校正“零”位(如卡尺)。
5.7.3使用中,需保持其清洁,并防止跌落、碰撞。
5.7.4其测量范围必须在仪器量程内。
5.7.5不得拆卸检测工具(设备)。
5.7.6使用后需及时保持检测工具干净,并按其存放要求予以存放。
5.8异常的提出与追踪
5.8.1 检验发现之不合格品需明确隔离、清楚标识。
5.8.2依[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制程及最终检验与测试控制规程]、[工序检验规范],
对出现之异常及时提出、准确描述。
5.8.3对提出之异常应及时追踪改善情况,含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是否按提出措施进行改善、
改善结果如何等。
6.0相关文件
6.1[制程及最终检验与测试控制规程]
6.2[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6.3[镜片可靠性试验规范]
6.4[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5《各工序检验规范》
7.0支持性表单
7.1《制程稽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