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体式冷暖房间空调器设计

分体式冷暖房间空调器设计

分体式冷暖房间空调器设计
分体式冷暖房间空调器设计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制冷课程设计

分体式冷暖房间空调器设计

教师姓名:

学院: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

目录

《制冷及低温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3)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4)

一、工况 (4)

1.制冷 (4)

2.制热 (5)

二、压缩机的选择 (6)

三、蒸发器 (7)

四、冷凝器 (15)

五、毛细管的设计 (23)

六、管路设计 (23)

七、辅助设备 (24)

八、附图 (25)

九、参考文献 (28)

《制冷及低温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类型:《制冷及低温原理》课程设计

二、设计任务:分体式冷暖房间空调器设计

设计一拖一分体式冷暖房间空调器设计(不采用电辅助加热)。进行制冷系统的方案设计和热力计算,选配制冷压缩机(定频),设计室外和室内换热器,完成辅助设备的计算和选用,制冷系统管路设计。根据设计规范命名空调器的型号,并确定其能效等级。

三、设计依据:

1.《房间空气调节器GBT7725-2004》

2.《GB 12021.3-2010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3.《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

4.《流路设计规范》

5.《毛细管冷媒量匹配设计规范》

6.《制冷系统保护设计规范》

7.设计原始资料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类型:气候环境T1

结构形式:分体式F 挂壁式G 制冷机组代号W

主要功能:热泵型R

冷却方式:空冷式

压缩机控制方式:定频型

条件:房间空调器的额定冷量:3986W

制冷剂:R134a

型号命名:KFR-39GW/Bp

一、工况:

1.制冷:

蒸发温度:t0=5℃,冷凝温度:t k=48℃,

过热度:7℃,过冷度:8℃

制冷循环图:

点号 p/Mpa t/℃ h/(kJ/kg) v/(m3/kg)

0 0.3498 5 400.00

1 0.3498 1

2 406.77 0.06022

2 1.2542 58 434.03

3 1.254240256.23

热力计算

1压缩比:P2/p1= 1.2542/0.3498=3.59

2单位质量制冷量:q0=h1-h4=h1-h3=406.77-256.23=150.54kJ/kg 3单位容积制冷量:q zv=q0/v1=150.54/0.06022=2499.83kJ/m3

4理论比功:w=h2-h1=434.03-406.77=27.26kJ/kg

5指示比功:wi=w/ηi=h2s-h1=27.26/0.9=30.29kJ/kg

6压缩机排气管处制冷剂气体的比焓:

h2s=wi +h1=30.329+406.77=437.10kJ/kg 7理论性能系数:cop=q0/w=150.54/27.26=5.52

8指示性能系数:copi=q0/wi=150.54/30.289=4.97

9制冷剂循环的质量流量:qm=0/q0=3986/150.54=0.02648kg/s 10实际输气量:qvs=qm*v1=0.026.48*0.06022=1.59*10-3m3/s 11理论输气量:qvh=qvs/λ=1.59*10-3/0.98=1.62*10-3m3/s 12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P=qm*w=26.48*10-3*27.26=722.10w 13压缩机指示功率:Pi=P/ηi=722.10/0.9=802.30w

14卡诺循环性能系数:copc=TL/(TH-TL)=(273+5)/(48-5)=6.46

15指示循环效率:η=copi/copc=4.97/6.46=78%

2.制热:

蒸发温度:t0-3℃,冷凝温度:t k46℃,

过热度:7℃,过冷度:8℃,

点号 p/Mpa t/℃ h/(kJ/kg) v/(m3/kg)

0 0.2627 -3395.47

1 0.26274 401.83 0.0793

2 1.1894 57 434.17

3 1.189438 253.12

热力计算

1压缩比:P2/p1=1.1894/0.2627=4.528

2单位质量吸热量:q0=h1-h4=h1-h3=148.71kJ/kg

3单位容积吸热量:q zv=q0/v1=148.71/0.0793=1875.3kJ/m3

4冷凝器单位制热量:qk=h2s-h3=437.83-253.12=184.64kJ/kg 5理论比功:w=h2-h1=434.17-401.83=32.34kJ/kg

6指示比功:wi=w/ηi=h2s-h1=32.34/0.9=35.93kJ/kg

h2s=wi+h1=35.93+401.83=437.83kJ/kg 7理论性能系数:cop=qk/w=184.64/32.34=5.71

8指示性能系数:copi=qk/wi=184.64/35.93=5.14

9制冷循环的制热量:Qk=qk*qm=184.64*26.48*10-3=4889.27W 10实际输气量:qvs=qm*v1=26.8*10-3*0.0793=2.126*10-3m3/s 11理论输气量:qvh=qvs/λ=2.126*10-3/0.98=2.17*10-3m3/s 12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P=qm*w=26.8*10-3*32.34=866.7w 13压缩机指示功率:Pi=P/ηi=866.7/0.9=963w

二、压缩机的选择

初选谷轮涡旋压缩机型号:ZB19KQE 台数1台

冷凝温度:45℃蒸发温度:5℃制冷量:4500W 输入功率:1270W

涡轮式压缩机容积效率λ高达95%以上,取λ=0.98,ηi=0.9

三、蒸发器

选择表面式蒸发器:

选用翅片管式换热器、双排

选定蒸发器的结构参数

选用?10 x 0.7mm的紫铜管,翅片选用厚为δf=0.2mm的铝套片,热导率为λf=237 W/(m·K),翅片间距sf=1.8mm。管束按正三角形叉排排列,垂直于流动方向的管间距s1=25mm,沿流动方向的管排数nL=4,迎面风速uf=2.5m/s。

(1)计算几何参数

翅片为平直套片,考虑套片后的管外径为

db=d0 + 2δf=0.0104m

沿气流流动方向的管间距为

s2=s1cos30°=0.02m

沿气流方向套片的长度

L=4s2=0.08m

每米管长翅片的外表面面积

af=2(s1 *s2 - db2) =0.41m2/m

每米管长翅片间的管子表面面积

ab = πdb(sf –δf) =0.03m2/m

每米管长的总外表面面积

aof = af+ ab=0.44m2/m

每米管长的外表面面积

abo = πdb x 10.03m2/m

每米管长的内表面面积

ai=πdi x 1=0.03m2/m

每米管长平均直径处的表面面积

am = πdm x 1=0.03m2/m

由以上计算得

aof/abo=13.61

(2)计算空气侧干表面传热系数

1)空气的物性

空气的平均温度为

ta = =22.25℃

在此温度下的物性约为ρa= 1.1966kg/m3,cpa=1.005kJ/(kg·K),

Pra =0.7026,νa=0.00001588m2/s

2)最窄界面处的空气流速

ωmax = ωf=4.71m/s

3)空气侧干表面传热系数

j =0.0014 + 0.2618=0.0085

==0.061kW/(m2·K)

(3)确定空气在蒸发器内的状态变化过程

根据给定的空气进出口温度,由湿空气的h – d图可得= 55.6kJ/kg

,= 40.7kJ/kg,= 11.1g/kg,=9.2g/kg

湿空气的状态变化

在图上连接空气的进出口状态点1和点2,并延长与饱和空气线相交于ω点,该点的参数是=29.5kJ/kg,=9℃,=7.13g/kg

在蒸发器中,空气的平均比焓为

=+ =47.11

在h – d图上按过程线与= 47.11线的交点读得= 21.4℃

,= 10g/kg

。析湿系数可由下式确定:

ξ=1.57

(4)循环空气是指计算

Φ

=963.06kg/h

进口状态上空气的比体积可上上式确定:

V1==0.87m3/kg

故循环空气的体积流量为

q v,a=qm*v1=834.09m3/h

(5)空气侧当量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

当量表面传热系数

ξη=0.084kW/(m2·K)

对于正三角菜叉排排列的平直套片管束,翅睛效率可由式(6-34)计算,

叉排翅片可视为正六角形,且此时翅片的长对边距离和短对边距离之比为=1,且=,故

ρ’=1.28=2.57

肋片折合高度为

ρρ=0.01m

=63.571/m

m=ξ

δλ

故在凝露工况下的翅片效率为

η()=0.866

(6)管内制冷剂蒸发时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

R143a在t0=5℃时的物性为:饱和液体的比定压热容c p,l=1.34kJ/(kg·K),饱和蒸气的比定压热容c p,g=0.94kJ/(kg·K),饱和液体的密度:=1278.61kg/m3饱和蒸气的密度:ρg= 17.24kg/m3,汽化潜热:r=193.4kJ/kg,饱和压力ps=349.63kPa , 表面张力

σ=1.12N/m,液体的动力粘度μl= 0.000256Pa·s,蒸气的动力粘度μg = 0.00000842Pa·s,液体的导热率λl= 0.092715103W/(m·K),蒸气的导热率λg= 0.012706055W/(m·K),液体的普朗特数:Pr l =2.87,蒸气的普朗特数Pr v= 0.735。

R134a在管内蒸发的表面传热系数可由式(6-28)计算。已知R134a进入蒸发器时的干度x1= 0.16,出口干度x2=1,侧R134a的总质量流量为99.72kg/h作为迭代计算的初值,取qi=,R134a在管内的质量流速为,则总的流通截面面积为

=0.00025m2

每根管子的有效流通截面面积为

==5.8E-05m2

蒸发器的分路数

Z=A/=4.22

对Z向下取整为Z= 4,则每一分路中R134a的质量流量为

= =22.08kg/h

每一个分路中R134a在管内的实际质量流速为

=,105.598kg/(m2·s)

于是

==0.00058

计算hi时采用式(6-28),其中Co<0.65,C1=1.136 ,C2=-0.9 ,C3=667.2 ,C4=0.7 ,C5=0.3 ,对于R134a。

=2643.65W/(m2·K)

(7)传热温差的初步计算

先不计R134a的阻力对蒸发温度的影响,则有

Δ=16.8℃

(8)传热系数的计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