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7.33 MB
- 文档页数:50
解剖图系列之四——颈部淋巴结分区绘图/编辑:罗晓东(新郑市第⼆⼈民医院)放射沙龙公益联盟综合5群投稿邮箱:2519330936@版主微信号:gx1747523627颈部淋巴结数⽬较多,除收纳头、颈部淋巴结以外,还收集胸部及上肢的部分淋巴结。
颈部淋巴结包括颏下淋巴结,下颌下淋巴结、颈前淋巴结、颈浅淋巴结及颈深淋巴结等。
为便于交流及临床应⽤,1991年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将颈部淋巴结按Level分区法划分为6个区(即I区、II区、III区、IV区、V区、VI区)。
2002年美国头颈协会(AHNS)和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对Level分区法做了更新,补充了VII区,并细化了I区、II区、V区的分区,⽬前学术界对颈部淋巴结分区⼴泛采⽤VII区法。
2009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外科组、美国内分泌外科医师协会(AAES)、美国⽿⿐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OHNS)以及美国头颈学会(AHNS)⼀起讨论并进⼀步定义了VI区淋巴结的统⼀术语。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上以下颌⾻为界,下以⼆腹肌及⾆⾻为界,其中⼜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前界为茎突⾆⾻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下缘。
以在该区中前上⾏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前界为胸⾻⾆⾻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上界平⾆⾻⾆⾻下缘,下界为肩胛⾆⾻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环状软⾻下缘⽔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Ⅳ区(Level Ⅳ):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上界为环状软⾻下缘⽔平,下界为锁⾻上缘,前界为胸⾻⾆⾻肌外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Ⅴ区(Level Ⅴ):包括颈后三⾓区及锁⾻上区淋巴结群。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肌前缘,下界为锁⾻。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Ⅰ区(Level Ⅰ):包括颏下及下颌下区的淋巴结群,又分为A(颏下)和B(下颌下)两区。
Ⅱ区(Level Ⅱ):前界为茎突舌骨肌,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上1/3,上界颅底,下界平舌骨下缘。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上组。
以在该区中前上行向后下的副神经为界分为前下的A区和后上的B区。
Ⅲ区(Level Ⅲ):前界为胸骨舌骨肌外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1/3,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平面(环状软骨下缘水平),上接Ⅱ区,下接Ⅳ区。
主要包括肩胛舌骨肌上腹以上的颈深淋巴结群中组。
Ⅳ区(Level Ⅳ):为Ⅲ区向下的延续,下界为锁骨上缘,后界胸锁乳突肌后缘下1/3段。
主要包括颈深淋巴结群下组。
Ⅴ区(Level Ⅴ):即颈后三角区及锁骨上区。
前界邻接Ⅱ、Ⅲ、Ⅳ区后界,后界为斜方肌前缘。
以环状软骨下缘平面(即Ⅲ、Ⅳ区分界)分为上方的A区(颈后三角区)和下方的B区(锁骨上区)。
包括颈深淋巴结副神经链和锁骨上淋巴结群。
Ⅵ区(Level Ⅵ):带状肌覆盖区域,上界为舌骨下缘,下界为胸骨上缘,两侧颈总动脉为两边界,包括内脏旁淋巴结群。
VII区(Level VII):为胸骨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上纵隔区。
Ⅰ区:包括颏下区及颌下区淋巴结。
ⅠA:颏下区,无临床重要性。
ⅠB:颌下区,为口腔肿瘤转移所在。
Ⅱ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区,即二腹肌下,相当于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
ⅡA:颈内静脉淋巴结,为头颈肿瘤主要淋巴引流集中区域,是第1站前哨淋巴结。
ⅡB:位置在后上,被胸锁乳突肌覆盖,这部分淋巴结常常是鼻咽癌的转移处。
外科颈清扫术后复发也常在此处。
Ⅲ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区。
从舌骨水平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与Ⅱ区同。
Ⅳ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区。
从肩胛舌骨肌到锁骨上,前后界与Ⅱ区同。
Ⅴ区:包括枕后三角区淋巴结(或称副神经淋巴链)及锁骨上淋巴结。
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前缘,下界为锁骨。
颈部淋巴结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的影像表现
(两横线:舌骨及环状软骨水平)
颈部淋巴结呈软组织密度,类圆或卵圆形,正常时短径小于5mm。
颈部淋巴结分为七区: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III区:颈内静脉链中组
•IV区:颈内静脉链下组
•V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即胸锁乳突肌后缘、斜方肌前缘及锁骨构成的三角区内的淋巴结
•VI区: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
另:
舌骨上水平CT增强图像
横白线在两侧颌下腺后缘。
线以前为I区淋巴结,线后为II区淋巴结。
在颈内静脉附近为IIA 区,颈内静脉后面不接近静脉的淋巴结为IIB区。
舌骨水平CT增强图像
横白线划在胸锁乳突肌后缘。
白线前为III区淋巴结,后为V区淋巴结。
女性,45岁,淋巴瘤。
显示双侧腮腺区、左侧咽后区淋巴结增大,病变无融合倾向。
女性,45岁,淋巴瘤。
(A)黑箭显示双侧IB区淋巴结,白箭显示ⅡA区淋巴结。
(B)白箭显示ⅠA区淋巴结,黑箭显示左侧Ⅴ区淋巴结。
女性,56岁,箭头显示右侧颈部ⅡA区转移性低分化癌。
女性,45岁,淋巴瘤。
黑箭显示双侧ⅡB区淋巴结。
显示左侧Ⅲ区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瘤。
箭头显示右侧Ⅳ区,左侧Ⅴ区淋巴结增大。
淋巴瘤。
黑箭显示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增大。
来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影像科。
高清精细:头颈部淋巴结分区CT图谱
参与2013版头颈部肿瘤淋巴结区域勾画指南得包括了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的放射肿瘤学家、头颈部外科学家和解剖学家。
新的分区命名
Ia 颏下淋巴组 Ib 颌下淋巴组
IIa上颈淋巴组 IIb上颈淋巴组
III 中颈淋巴组
IVa下颈淋巴组 IVb 锁骨上内侧组
V 颈后三角淋巴组
Va上颈后三角淋巴组 Vb 下颈后三角淋巴组 Vc 锁骨上外侧组
VI 颈前淋巴组
VIa 颈前淋巴结 VIb 喉前、气管前和气管旁淋巴结
VII 椎前淋巴组
VIIa 咽后淋巴结 VIIb 茎突后淋巴结
VIII腮腺淋巴组
IX面颊淋巴组
X颅底后组
Xa耳后、耳下淋巴结 Xb 枕淋巴结
废话少说,翠花,上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