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格式:pptx
  • 大小:1.43 MB
  • 文档页数:4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释文》:“郑本作'封内'。”
23
*《诗》:“彼(帮)交匪敖。”
《春秋》襄二十七年《传》引作“匪(非)交匪 敖.”
《诗》:“彼交匪纾”。《荀子·劝学篇》引 作“匪交匪纾.” *《诗》:“四矢反(非)兮.”《韩诗》作 “变”(帮). *《释名》:法(非),逼(帮)也,人莫不欲从其志,逼 正使有所限也。
24
*《周礼·春官·司几廷》“设莞筵纷纯”,郑众注:
“纷(敷)读为豳”。
*《诗》:“凡民有丧,匍(并)匐救之。”《檀弓》引
《诗》作“扶(奉)服”。
《家语》引作“扶伏”。
*《史记·苏秦传》:“嫂委蛇蒲(并)服。”《范雎
传》:“膝行蒲服。”
《淮阴侯传》:“俛袴下蒲伏。”
《汉书·霍光传》:“中孺扶服叩头。”
9
例如: “板返”都从“反”得声,“菲
悲”都从“非”得声,“雲魂”都 从“云”得声,“牀牆”都从“爿” 得声。
10
(五)方言
现代方言里,有一些还保留古音的 痕迹,如闽南话把“分”的声母读作 双唇音[p],“知”的声母读作舌尖中 音[t],湖北天门话把“忘”的声母读 作双唇鼻音[m]等。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把搜集来的各类材料经过细致地鉴别、分 析、研究,归纳声母相同的字为若干类,并 与已知的代表中古语音的《广韵》声母系统 (或传统的三十六字母)作对比研究,看看上 古时期声母相同的字所代表的类,哪些与 《广韵》声母类别相间,哪些不同,不同的 原因是应该分还是应该合。在全面分析、归 纳、比较之后,就可以初步建立起上古声母 系统的框架。
25
*《春秋》:“晋侯使士鲂(奉)来乞师,”《公羊》 作:“士彭”(并)。 *《说文》:“朋,鹏(并)皆古文凤(奉)字”。 *《释名》:“房(奉),旁(并)也,在堂两旁也。”《史 记·六国表》:“秦始皇二十八年,为阿房宫。二世元年, 就阿房宫”宋本皆“旁”,“旁”,“房”古通用。 *《周易·系辞下》:“古者庖(并)牺氏之王天下也”, 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奉)牺氏之王天下也”。
17
①谐声偏旁的例证
上古声纽
中古声纽
甫傅缚 -非纽
帮纽
圃 -帮纽
滂纽-- 敷 -敷纽
捕哺蒲 -并纽 并纽
辅 -奉纽
同谐 “甫”声的 字,上古 属帮系, 中古则分 属帮、非 二系。
18
上古声纽
中古声纽
帮纽 滂纽 并纽
方放坊 --非纽 榜谤 --帮纽 滂 --滂纽 芳访 --敷纽 旁 --并纽 房 --奉纽
同谐 “方”声的 字,上古 属帮系, 中古则分 属帮、非 二系。
19
方-彷旁 非-辈排徘 奉-棒捧 反-板版阪 分-扮颁 亡-忙盲茫
门-闻问 逢-蓬篷 分-盆
上古声母 普通话声母
bp
f
m
Ø
20
②古书异文的例证
上古声纽
并纽
中古声纽
匍匐 --并纽 扶服 --奉纽 蒲服 --并纽
并纽
阿房宫--奉纽 阿旁宫--并纽
上古汉语的 声母系统
讲授内容
❖ 研究上古声母系统的材料和方法 ❖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 上古汉语声母的特点
❖ 思考与练习
2
一、研究上古声母系统的材料和方法
(一)古籍中的异文
同一本古书的字句在不同的版 本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文字形式, 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书中表现出 来的不同的文字形式。
3
例如: 《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礼记·擅弓下》:“凡民有丧,扶服救之。”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扶伏而击之。” 《战国策·秦策三》:“(伍子胥)坐行蒲伏, 乞食于吴市。”
4
(二)声训
声训,也叫“音训”。这是汉 儒在训诂上采用的一种训释方法, 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去训释另— 个字的意义。
5
例如: 《易经》:“乾,健也”、“坤,顺也。” 《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古,
教也;序者,射也。” 《释名·宫室》:“房,傍也,室之两旁
也。” 再如:
“负,背也”、“法,逼也”、“望,茫 也”、“田,陈也”。
返回
12
二、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
1、唇音 帮[p] 滂[p‘] 并[b] 明[m] 2、舌头音 端[t] 透[t‘] 定[d] 余[dj] 泥[n] 来[l] 3、舌面音 章[ȶ] 昌[ȶʻ] 船[ȡ] 书[ɕ] 禅[ʑ] 日[ȵ ]
13
4、齿音 精[ʦ] 清[ʦ‘] 从[dž] 心[s] 邪[z] 5、牙音 见[k] 溪[k‘] 群[g] 疑[ŋ] 6、喉音 晓[х] 匣[ɣ] 影[O]
1、古无轻唇音 2、古无舌上音 3、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4、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 5、照二归精说
16
1、古无轻唇音
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 “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 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并明”。轻唇音是在 唐末宋初时期从“帮滂并明”四母中分化出 来的。这项结论是清人钱大昕得出的。
21
③反切的例证 上古声纽
中古声纽
帮纽 卑 府移切 非纽
并纽 平 符兵切 奉纽
22
再如:
*《诗》:“东有甫(非)草。”《韩诗》作“圃(帮) 草”。
*《论语》:“子贡方(非)人。”“郑康成本作“谤 (帮)人”。
*《论语》:“且在邦(帮)域之中矣。”
《释文》:“‘邦’或作‘封’(非)。”“而谋 动干戈於邦内。
6
(三)“读若”、“读如”、“读为” 或“读与……同”
这是汉代人给先秦古书作注时 采用的一种注音方法,即用读音 相同或相近的字来给另一个字注 音。
7
例如: 《尚书·大传》中“播国率相行
事”句中的“播”字,郑玄注: “播读如藩”。
8
(四)谐声字
谐声字,也叫“形声字”。是 一种由意符和声符所共同构成的 字。一般来说,同一谐声偏旁的 字,声母也往往相同或相近。
26
*《水经注·汉水篇》:“文(微)水即门(明)水 也。” *《史记·鲁世家》“平公子文(微)公”,《世 本》作“闵(明)公。” *《释名》:“望(微),茫(明)也,远视茫茫也。” *《周易·职方氏》:“其泽薮曰望(微)诸。” 注:“望诸,明都也。”疏:“明都即宋之孟(明) 诸。”
14
附:王力三十二声母表
牙音 舌音
见溪 群 疑 端知 透彻 定澄 泥娘 章照三 昌穿三 船床三
唇音 帮非 滂敷 并奉 明微
齿音 精 清 从
庄照二 初穿二 崇床二
喉音 影 晓 匣喻三
半舌音

半齿音

余喻四 书审三 禅
心邪 山审二
返回
15
三、上古汉语声母的特点
与中古汉语的声母系统相比较,上古汉语 的声母系统有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