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

  • 格式:docx
  • 大小:17.42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

2006-01-19 17:54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0)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

33%的最高记录。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182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上升为19.1%。

1949年,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使得中国能够启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而遏制了182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经济比重不断跌落的局面,结束了中国经济不断衰落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经济的起飞准备了条件,把中国经济从历史的最低谷中彻底拯救出来。1973年同1950年相比,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扭转了下滑的局面,持平中并有上升,由4.5%提高到4.6%左右。这一历史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当中最为传奇的事件是日本的迅速崛起。

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则为中国经济开始在世界上崛起注入了动

力。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开始回升,到1998年,中国经济总量(按照PPP计算)占世界的比重已经上升到11.5%的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开始了经济迅速崛起的历史新阶段。

从现在到2020年将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它关系到中国能否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在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上再上一个台阶,超过美国,达到世界总量的22%,进入经济发展的强盛期。

中国经济总量在历史上虽然曾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由于中国人口长期来(至少在我们研究的起点,即公元元年)远远多于外国(人口众多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所以在人均经济水平上并不高。而且,中国人均经济水平领先于世界的时间处于传统社会阶段,而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经济发展特征是人均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因此,中国人均经济水平在世界上的长期领先并没有带来人均财富在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因而也不可能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资本积累(包括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因而,这种领先是一种静态的经济领先。一旦其他国家开始现代经济增长,中国的静态领先地位就会迅速丧失。尽管从公元元年以后的150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人均收入而言一直是世界领先的。但是,随着西欧在16世纪之后揭开现代经济增长的序幕,中国人均经济领先地位迅速丧失。

首先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以及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国家在实际人均收入和科学技术能力方面追赶并超过了中国。中国的经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让位于西欧,但是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还限于欧洲,因此,中国人均经济水平继续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

1820年之后,随着近代世界工业化的迅速成长与扩张,以及中国从1820年到1950年经历国外侵略和国内战争,中国开始大大落伍,并且急剧地衰败。中国人均经济水平开始迅速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麦迪森的计算,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由1820年的90%,下降到1870年的61%,1913年的37%,到1950年又进一步下降为21%短短70年,中国由世界上相对富裕的国家变为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人均收入水平既降低到中国历史最低点,也降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位居世界后列。这是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所继承的历史遗产和赖以起步的初始条件。

中国是在1950年才开始正式发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1950年到1978年期间,中国在首先抑制了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继续下降的趋势之后,又逐渐控制了人均GDP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下降的趋势。但是,人均GDP相对于现代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洲和日本)继续下降的格局未能避免。1973年,中国人均GDP由1950

年相当于日本的23%下降到7%,相当于西欧的水平也由1950年的10%下降为7%。

只到1978年以后中国人均GDP的相对水平才开始迅速上升。1998年,中国人均GDP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迅速上升到55%,相当于日本水平的比例上升到15%,相当于欧洲水平的比例上升到17%。

分析世界各国经济的历史轨迹,可以将这一历史分为传统经济阶段和现代经济阶段。在传统经济阶段,人口与经济总量同步发展,人均水平增长率为零,人均经济水平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支撑社会生产的主要是经验性的传统知识和技术。现代经济的表现是人均经济开始增长。

根据中国经济历史轨迹与世界经济轨迹的关系,中国经济历史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历史时代:在全球都处于传统经济阶段的时候,各国人均经济水平的相对关系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我们称之为静态稳定时代。而后,随着一些国家进入现代经济阶段,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轨迹出现动态变迁的局面,我们称之为动态变迁时代。根据中国与世界经济相对水平变化的方向,我们进一步将这个时代分为经济趋异阶段和经济趋同阶段。

以此为框架,公元元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历史轨迹可以划分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