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表层系统野外试验原理与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51.00 KB
- 文档页数:13
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是地理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学科中重要的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包括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以及数据分析和解释等方面。
准备工作在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这将为整个调查研究提供方向和指导。
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确定应基于对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对实际情况的了解。
2.选择研究区域: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研究区域。
研究区域的选取应考虑到地理环境、人文背景、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
3.制定考察计划:制定详细的考察计划,包括考察时间、地点、路线、交通工具、住宿、装备等。
考察计划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
4.准备调查工具和设备:根据研究需要,准备相应的调查工具和设备,如测量仪器、采样工具、记录表格、照相机、录音机等。
5.培训调查人员: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包括调查方法、数据记录、安全知识等。
调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实地考察经验。
6.申请 permissions and clearances:如需进入特定场地或进行某些活动,可能需要获取相应的许可和批准。
实施过程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步考察在初步考察阶段,主要对研究区域进行整体性的观察和了解。
调查人员应记录下研究区域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交通状况等信息。
同时,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交流,获取更多的背景信息。
详细考察在详细考察阶段,调查人员应按照考察计划进行实地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观测法: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测量仪器,对研究区域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进行详细记录。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3篇】实习总结:就是实习完成后进行的整体性总结和概括。
在中遇到的困难,并且是如何克服的。
总结自己获得的阅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盼望能够帮到你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篇1】年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意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学问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力量,提高了地理综合素养,为今后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讨论打好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习的主要目的详细为:1.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学问,培育并提高同学对自然现象观看和独立讨论的力量以及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3.发觉问题,培育并激发爱好点,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4.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测和分析实习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现象,并把握地质野外工作的一般方法,把握地貌、土壤等野外考察方法。
培育同学独立工作力量,为将来教学和进行乡土地理调查打下基础。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一)实习任务获得地球各圈层运动造成的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常见现象的感性熟悉;学习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培育野外观看和分析的力量;培育团队精神和独立思索等科学素养;体验野外生活;训练对野外的适应性;增加对地球科学的了解。
(二)实习要求1.实习前要熟识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状况,做好相关学问预备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留意平安3.实习时要仔细听讲,勤于观看分析,作好实习笔记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学问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
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三.实习时间和路线地点时间:8月29日—9月3日路线地点:幕府山——燕子矶汤泉湖——阳山碑材火石峰——棒槌山黄山六合方山南采场四.实习内容南京地质地貌概况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第1篇一、活动背景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地球为研究对象,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
本文以某高校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为例,探讨其组织、实施及成效。
二、活动目的1. 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活动前期准备(1)确定实践地点: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或区域地理特点的实践地点。
(2)制定活动方案:包括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分组安排、安全措施等。
(3)准备实践物资:地图、笔记本、相机、记录工具等。
2. 活动实施(1)实践过程: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
(2)现场教学:教师现场讲解,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地理现象。
(3)讨论交流:各小组分享实践成果,进行讨论交流。
(4)总结反思:教师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
3. 活动后期(1)整理实践成果:各小组整理实践资料,撰写实践报告。
(2)成果展示:举办实践成果展,展示学生实践成果。
四、活动成效1.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2. 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3.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得到增强。
4. 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
五、活动总结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加强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活动内容,提高活动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具体案例:某高校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活动以“探究区域地理特点”为主题,组织学生前往我国某著名景区进行实地考察。
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活动前期准备:教师向学生介绍实践地点的地理背景和特点,讲解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稿、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report book,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letter of agreement,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draft, self-assessment,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ould like to know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how to write, stay tuned!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地理野外实习报告3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范文,供大家阅读。
第1篇实验名称:地形地貌观测与分析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XX山脉实验目的:1. 通过实地观测,了解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
2. 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 地形图2. 地貌观测记录表3. 气象仪器(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等)4. 拍照设备5. 计算器实验步骤:一、准备工作1. 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地点的地形地貌特征。
2.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3. 确定实验路线,制定安全措施。
二、实地观测1. 观察地形地貌特征,记录山脉、丘陵、平原、盆地等类型。
2. 采集地形地貌样本,如岩石、土壤、植被等。
3. 观测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等。
三、数据分析1. 分析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对气候的屏障作用、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
2. 分析地形地貌对植被的影响,如山脉对植被垂直分布的影响、地形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等。
3. 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山脉对交通、城市建设的影响等。
实验结果:一、地形地貌特征1. 实验地点位于XX山脉,山脉呈东西走向,海拔高度在1000-2000米之间。
2. 山脉两侧地势陡峭,中间地势相对平坦。
3. 山脉上有森林、草原、草甸等植被类型。
二、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1. 山脉对气候具有屏障作用,山脉东西走向使得山脉南侧气候温暖湿润,北侧气候寒冷干燥。
2. 山脉对降水有显著影响,山脉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三、地形地貌对植被的影响1. 山脉对植被垂直分布有显著影响,山脉南侧植被类型多样,北侧植被类型单一。
2. 地形对土壤肥力有影响,山脉两侧土壤肥力较高,中间地带土壤肥力较低。
四、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山脉对交通、城市建设有一定影响,山脉东西走向限制了交通发展,城市建设受限。
2. 山脉对资源开发有一定影响,山脉两侧资源丰富,中间地带资源较少。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地形地貌对气候、植被、人类活动的影响。
双环法测野外渗透系数一、实验目的和意义双环法试验是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的常用的简易方法,试验的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利用这个试验资料研究区域性水均衡以及水库、灌区、渠道渗漏量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实验方法野外测定包气带非饱和松散岩层的渗透系数最常用的是试坑法,单环法和双环法。
其中双环法的精度最高。
三、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水文地质边界以内,向地表松散岩层进行注水,使渗入的水量达到稳定,即单位时间的渗入水量近似相等时,再利用达西定律的原理求出渗透系数(K)值。
在坑底嵌入两个高约50cm,直径分别为0.20m和0.40m的铁环,试验时同时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为宜,由于的约外环渗透场束作用使内环的水只能垂向渗入,因而排除了侧向渗流的误差,因此它比试坑法和单环法的精度都高。
图1双环法渗水试验示意图四、实验仪器双环、铁锹、尺子、水桶、胶带、橡皮管五、实验步骤(1)选择试验场地,最好在潜水埋藏深度大于5m的地方为好。
如果潜水埋深小于2m时,因渗透路径太短,测得的渗透系数不真实,就不要使用渗水试验。
(2)按双环法渗水试验示意图,安装好试验装置。
(3)往内、外铁环内注水,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同一高度,以0.1m 为宜。
(4)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观测渗入水量。
开始时因渗入量大,观测间隔时间要短,稍后可按一定时间间隔比如每1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单位时间渗入水量达到相对稳定,再延续2~4小时即可结束试验。
六、注意事项(1)随时保持内外环的水柱都保持在0.1m的同一高度。
(2)向供水瓶注水时,做好水量转换的换算七、实验成果(1)野外渗水试验的记录格式见表1。
表1 野外渗水试验记录工程名称试验者工程编号计算者试验日期校核者注:A-双环内径面积(314cm2)I是水力梯度,(2)计算渗透系数根据达西定律:k=Q/AI式中Q-稳定渗流量(m3/min);K-渗透系数(m/min);A -双环内径面积(m 2); Z -渗坑内水层厚度(m );L -在试验时间段内,水由试坑底向土层中渗透的深度(m ); H k -水向干土中渗透时,所产生的毛细压力,以水柱高表示(m ); L 值可在试验后用手摇钻取样,测定其含水量变化得知。
兰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报告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实习准备 (2)2.1 实习前期培训 (3)2.2 实习地点选择依据 (4)2.3 实习装备清单 (5)三、实习区域概况 (5)3.1 地理位置与交通 (7)3.2 地形地貌特征 (8)3.3 气候特点与水文状况 (9)四、野外实习内容 (10)4.1 实地考察 (11)4.1.1 观测点布设与数据采集 (12)4.1.2 地形测绘 (14)4.1.3 植被与土壤调查 (15)4.2 实验与分析 (17)4.2.1 水文实验 (17)4.2.2 地质勘探实验 (19)4.2.3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20)4.3 数据处理与成果展示 (23)五、实习成果与体会 (24)5.1 实习数据整理与分析 (25)5.2 实习成果展示 (26)5.2.1 图件制作与报告撰写 (27)5.2.2 学术交流与讨论 (28)5.3 实习体会与反思 (30)六、结语 (30)6.1 实习总结 (32)6.2 对未来地理科学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概括本报告以兰州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为主线,概述了实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实习地点包括(具体地点名称),实习时间为XX月至XX月。
实习目的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研究,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了系统调查与研究。
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了数据采集、分析与解释等实际操作。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们加深了对地理科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实验、分析与讨论等内容,并总结实习收获及心得体会。
二、实习准备在实习前一周,我们进行了理论知识的复习,包括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与实习地点相关的地理特征和地质地貌知识。
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我们对实习内容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初中地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一、引言地理实验是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深入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
本文将总结和归纳初中地理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和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实验教学。
二、实验方法1. 观察法- 描述地理现象: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描述和记录地理现象的特点和变化。
- 探索地理原理:通过观察地理实物模型、模拟实验等方式,探索地理原理的表现和规律。
2. 测量法- 测量地理要素: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罗盘等,测量地球表面的一些要素,如地势高低、方位等。
- 分析地理数据:将测量结果制成图表,并进行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
3. 实地调查法- 野外考察: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调查,如野外考察山川、湖泊等自然地理要素。
-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并进行调查,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模拟实验法- 制作模型:根据地理现象的特点,制作相应的地理实物模型,用于模拟实验。
- 设计实验:根据模型和实验目的,设计地理实验并进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计算机模拟法- 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地理模拟,如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 进行虚拟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地理实验的虚拟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
- 操作规范:按照实验步骤和要求进行操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环境保护:在实地调查或野外考察时,要注意环境保护,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四、实验应用地理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结论初中地理实验方法的归纳包括观察法、测量法、实地调查法、模拟实验法和计算机模拟法等。
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地理知识,并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自然科学实验的野外调查技巧与方法引言自然科学实验是探索自然规律的重要手段,而野外调查则是实验的基础。
野外调查不仅能够提供实验所需的数据和样本,还能够帮助科学家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揭示其中的奥秘。
本文将介绍一些野外调查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自然科学实验。
一、选择调查地点在进行野外调查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
选择地点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多样性等。
地理位置的选择应与研究对象相关,例如,如果研究的是海洋生态系统,那么选择海岸线附近的地点会更加合适。
气候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对生物种群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需要选择与研究对象相适应的气候条件。
此外,生物多样性也是选择调查地点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研究对象和样本。
二、制定调查计划在进行野外调查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调查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调查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调查目的、调查时间、调查方法等。
调查目的是明确调查的目标和研究问题,有助于指导调查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调查时间的选择应与研究对象的生命周期和活动规律相吻合,以便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和样本。
调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调查目的来确定,可以采用直接观察、标记再捕法、样本采集等方法。
三、野外调查的技巧1. 观察技巧观察是野外调查的基本技巧之一。
在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细心观察、准确记录、客观描述。
细心观察能够帮助科学家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和现象,从而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准确记录是保证调查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应尽量使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客观描述是避免主观偏见的关键,应尽量避免使用主观性的词语和评价。
2. 样本采集技巧样本采集是野外调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进行样本采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合适的样本、正确采集、妥善保存。
选择合适的样本是保证调查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调查目的来确定。
正确采集样本是保证样本质量的关键,应注意采集方法和采集工具的选择。
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估算陆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和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之一,其中包括了森林、草原、沙漠、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对于生态保护和管理而言,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重点探讨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估算方法。
一、估算植被生物量植被生物量是估算陆地生态系统总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植被生物量进行估算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直接收获法直接收获法是最为常用和直观的一种估算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将植物整株或部分采摘,并进行干重称量来计算植被干重。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估算结果比较准确,适用于生长周期长、有多遍生长季的植物。
2. 全地、干盤、鲜盤法全地、干盤、鲜盤法是一种常用的野外调查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常规调查基础上,通过制定调查面积或长度,然后采集植被样品并进行称重等操作来进行生物量估算。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高效、可靠并且适用于大面积平均估算。
然而,该方法的缺点是需要采集大量的植物样品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
3. 遥感方法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在生物量估算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遥感技术主要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等来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对植被的反射光谱、植被高度、绿度等参数进行估算,得出植被的总生物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大范围的生物量数据,是一种高效、经济的估算方法。
但是,由于遥感数据本身的限制以及植被自身的变异性,该方法的估算结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修正。
二、估算土壤生物量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各种细菌、真菌、线虫等微生物,以及甲虫、蛇、鼹鼠等无脊椎动物。
这些生物的干重总和便是土壤生物量。
为了估算土壤生物量,通常会采用以下这些方法。
1. 土壤直接萃取法土壤直接萃取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估算方法。
该方法通常是通过在土壤样品中加入溶剂(如甲醇、丙酮、乙醇等),然后过滤并烘干土样,称重后即可得到微生物的全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