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度投资现状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2
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迅速增长,1989年到2001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5。
1989年外资企业占中国总出口不足9,到2019年其份额已占到一半。
在某些高科技产业,2000年外资企业占电子电路产品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1,占手机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6。
2000-2001年中国吸收的中大约有23投到了制造业部门。
相反,在印度,推动印度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除信息产业外。
流入印度制造业的主要是寻求市场型投资。
90年代由产生的出口只占印度总出口的3,即使到现在,占印度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估计也不足10。
2000-2001年,中国大部分都流入了大范围的制造业。
而在印度,多数流向了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以及工程和计算机行业。
表中国和印度部分指标比较,1990,2000-2019年项目国家1990200020012019流入量100万美元中国3,48740,77246,84652,700印度3794,0296,1315,518储量中国24762348346395192447892印度1,96129,87636,00741,525流入增长率年度中国2811149125印度-61161522-10储量占比重中国7323332362印度06657483流入量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中国35103105印度05458人均流入量美元中国332365407印度044653总出口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中国12647950印度4510亿美元中国3881,0801159112372印度311463484502实际增长率中国388738印度6544249来源,数据库,当前值如何解释两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影响的因素包括基本因素、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海外关系网。
基本因素在影响流入的经济基本因素方面,中国比印度具备更优越的条件。
中国的总值和人均都高于印度,对于寻求市场型来说,中国的市场更具吸引力。
中国的教育程度也比印度高,劳动力技术水平更娴熟,对于寻求效率型投资者来说,中国也比印度更具吸引力。
中国与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分析之文献综述摘要:中国和印度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在基本国情上也极为相似。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成为最具吸引外资魅力的国家,但两者利用外资格局具有明显不同。
FDI在中国主要流入到加工制造业,在印度则更多流向离岸服务业。
比较两个国家引进外资的现状,中国在流入量上大于印度,但在流入的产业结构和侧重点,及对外资的利用效率上印度都是优于中国的。
因此,中国应当借鉴印度的经验,以便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关键词:中国印度引进外资比较引言在发展国内经济的要求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参与到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是本国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的跨国流动性大大增强。
于是,各发展中国家对引进外资方面都采取积极态度,大力支持外商投资,提供优惠政策,改善国内投资环境。
中国与印度也开始把引进外资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重要途径。
中印两国在历史、地域、社会发展水平上,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两国在吸引外资的方面却大有不同。
中国利用FDI的规模远大于印度,印度近几年在利用外资方面更具有自身特色。
中国和印度同位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两国在利用外格局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点,本文就两国引进外资作一个比较分析。
一、中国和印度吸引外资的原因及特点(一)中印吸引外资的原因引进外资最主要的目的是利用国外资本,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就中国引进外资的原因,张静在《中国与印度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较分析》中指出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与环境使外商看好中国市场。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持续快速地增长,极大地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
而一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吸引能力,正取决于经济发展程度,所能创造的国际直接投资激励结构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
这种发展缩小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使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客观上为外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除此之外,张静还指出熟练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因素,中国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为外商提供了更大的进入空间等因素。
fdi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迅速增长,1989年到2001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5%。
1989年外资企业占中国总出口不足9%,到2002年其份额已占到一半。
在某些高科技产业,2000年外资企业占电子电路产品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1%,占手机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6%。
2000-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大约有2/3投到了制造业部门。
相反,在印度,fdi推动印度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除信息产业外)。
流入印度制造业的fdi主要是寻求市场型投资。
90年代由fdi产生的出口只占印度总出口的3%,即使到现在,fdi占印度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估计也不足10%。
2000-2001年,中国大部分fdi都流入了大范围的制造业。
而在印度,多数fdi流向了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以及工程和计算机行业。
表中国和印度部分fdi指标比较,1990,2000-2002年项目国家1990200020012002fdi流入量(100万美元)中国3,48740,77246,84652,700印度3794,0296,1315,518fdi储量中国24762348346395192447892印度1,96129,87636,00741,525fdi流入增长率(年度%)中国2.814.912.5印度-6.116.152.2-10fdi储量占gdp比重(%)中国732.333.236.2印度0.66.57.48.3fdi流入量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中国3.510.310.5..印度0.545.8..人均fdi流入量(美元)中国33236.540.7印度465.3总出口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中国12.647.950..印度4.5......gdp(10亿美元)a中国3881,0801159.11237.2印度311463484502实际gdp增长率(%)中国3.887.38印度65.44.24.9来源:unctad, fdi/tnc 数据库,a当前值如何解释两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影响fdi的因素包括:基本因素、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海外关系网。
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导读:本文中国与印度投资情况比较,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FDI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迅速增长,1989年到2001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5%。
1989年外资企业占中国总出口不足9%,到2002年其份额已占到一半。
在某些高科技产业,2000年外资企业占电子电路产品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1%,占手机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6%。
2000-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大约有2/3投到了制造业部门。
相反,在印度,FDI推动印度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除信息产业外)。
流入印度制造业的FDI主要是寻求市场型投资。
90年代由FDI产生的出口只占印度总出口的3%,即使到现在,FDI占印度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估计也不足10%。
2000-2001年,中国大部分FDI都流入了大范围的制造业。
而在印度,多数FDI流向了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以及工程和计算机行业。
表中国和印度部分FDI指标比较,1990,2000-2002年项目国家199020002002FDI流入量(100万美元)中国3,48740,77246,84652,700印度3794,0296,1315,518FDI储量中国24762348346395192447892印度1,96129,87641,525FDI流入增长率(年度%)中国2.81.114.912.5印度-6.116.152.2-10FDI储量占GDP比重(%)中国732.333.236.2印度0.66.58.3FDI流入量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中国3.510.310.5..印度0.545.8..人均FDI流入量(美元)中国33236.540.7印度0.445.3总出口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中国12.647.950..印度4.5......GDP(10亿美元)a中国3881,0801159.11237.2印度311463484502实际GDP增长率(%)中国3.887.38印度65.44.24.9来源:UNCTAD,FDI/TNC数据库,a当前值如何解释两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影响FDI的因素包括:基本因素、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海外关系网。
2014年第4期·总第238期【投资与合作】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岳 鹭(上海海关学院,上海201204)[摘 要]近年来,印度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重大改革与调整,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形成高效的资本市场、便捷的融资渠道和富有竞争力活力的商业环境,同时注重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变,大力培养和吸收优秀人才,为印度吸引外资和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使印度成为各国投资的新热土。
但过高的通货膨胀率、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的外汇管制等不利因素又对其吸引外资形成挑战。
因此,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努力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
[关键词]印度;直接投资;中国企业[中图分类号]F830 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4-0042-03 [作者简介]岳鹭(1994-),女,汉族,陕西汉中人,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国际商务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投资。
一、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的机遇分析(一)中印政治基础良好2013年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始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这也是李克强上任后出访的首站。
访问期间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中所涉及的合作项目涵盖经贸、科技、人文、区域、防务等领域,既有具体目标也有合作方式,内容丰富、操作性强。
同年10月22—24日,印度总理辛格正式访问中国,这是自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首次实现年内互访,意义重大。
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地方交往等9项合作文件,并提出中印关系4点建议。
双方高层的互访体现了两国政府对于双边政治经济交流的高度重视和互利合作的美好愿望,对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二)全方位外交战略稳步推进印度为不结盟运动创始国之一,以不结盟为外交政策的基石,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努力与世界各国发展外交关系,营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并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与印度农业投资合作的基本状况与完善途径作者:暂无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8年第2期陈德洲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摘要:“一带一路”战略顺利推进,为中国与印度农业投资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近几年,中国与印度互访频繁,在农业良种培育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展开了深入合作,进一步推进了双方农业投资合作进程。
由此,文章分别从中国与印度农业投资合作优势与制约因素两方面,分析了两国农业合作的基本状况,进而探讨了两国农业投资合作完善途径,以期促进中印两国农业投资合作良好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与印度;农业投资合作;基本状况;完善途径中国和印度均是传统人口大国,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具有相似性。
然而,近几年来,中印两国农业发展速度和生产方式形成了明显差距,并呈现出互补性。
因此,中印两国农业具有了广阔的投资合作空间。
据中国农业网报道显示,2017年6月第七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在南京举办,此次会议通过的《第七届金砖国家农业部长会议宣言》和《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17-2020)》等文件,就中印两国农业合作、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等方面达成共识。
同时,在会议开展期间,还举办了金砖国家农业合作论坛,首次发布了《金砖国家农业发展报告》,系统分析了中国与印度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和双边农业投资情况,为中印农业合作搭建了跨国对接平台。
基于此,研究中印农业投资合作基本状况,并提出国农业合作完善途径,对于推动中印农业投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与印度农业投资合作的优势分析(一)印度农业投资政策环境利好,提高了两国农业投资合作便利性印度为了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与农产品,在进口优惠、地区优惠和特区优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就进口优惠方面而言,印度出台了5年免征所得税的政策,国外投资企业如果投资本国,可享受5年内免征税的优惠;且国外企业进口印度农产品,如果用于本国农产品机械设备和原材料生产,即可享受免关税优惠;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合资企业,可在10年内,享受减税25%的优惠。
International trade
| 国际贸易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36中国对印度投资现状分析
代 俊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0067
摘要:作为新兴经济体,印度受到众多外国投资者欢迎,为吸引外国资本投资印度,各界政府也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措施,多方位开放国内市场,流入印度的FDI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虽然印度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不可绕开的大国,中国对其直接投资贡献度却很小,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投资印度的份额历年来占比也非常低。
关键词:印度;中国;投资;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6-0036-02
一、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现状
表1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股权)
印度财年(4月至
次年3月)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流入量(百万美元)印度吸纳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百万美元)中国对印度直
接投资流入比
重(%)
2010-2011 1.56213830.012012-201372.69351210.682012-2013151.86224230.682013-2014158.67242990.652014-2015494.7530931 1.602015-2016461.440001 1.152016-2017(截止2016年12月)
253.2
35844
0.71
根据印度商工部发布数据整理http://dipp.nic.in/publications/fdi-statistics/archives
由表1数据可见,莫迪执政后的2014年~2015财年开始,印度吸纳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量稳步上升,特别是2015年~2016年,增幅高达29.32%。
根据WTO《2017世界投资报告》,印度在2015年及2016年两年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总量名列世界第10位。
同时中国与印度分别被评为世界第二和第三最受青睐的FDI投资国。
然而相比中印两国蓬勃发展的双边贸易,中国企业对印度直接投资的体量非常小,2016年1月至8月中印双边贸易总额高达460.6亿美元,中国作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其对印出口量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6.9%。
而从表1数据可得,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总量占印度直接投资流入量比例极小,尤其是2014年以前,中国直接投资量对印度的投资贡献度不到1%。
从2010年4月至2016年12月,印度
FDI流入量为4721.99亿元,FDI股权流入量总计为3244.78亿元,而中国流入印度的FDI股权总量仅为16.11亿元,占印度FDI的0.5%,位于FDI资本流入国的第17位。
2014年4月以后,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增速最快,增长率为历年最高,虽然投资额仅为4.94亿美元,只占印度总投资量的1.6%。
可见2014年之后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量呈现出小幅度增长势头。
表2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存量
年份中国对外
直接投资存量(亿
美元)
中国对
亚洲直
接投资存
量(亿美
元)中国对印直接投资存量(亿美元)中国对印直接投资存量占对中国外投资比重(%)
中国对印直接投资存量占中国对亚洲投资比重(%)
20081839.71313.2 2.220.1210.1720092457.61855.5 2.210.090.1220103172.12281.5 4.800.150.2120114247.83034.3 6.570.150.2220125319.43644.111.690.200.0120136604.84474.124.450.370.3220148826.46009.6634.720.390.58201510978.67689.0137.700.340.492016
13573.9
9094.45
31.08
0.23
0.34
根据《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 /article/date/201803/20180302722851.shtml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37
表3 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流量
年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亿美元)中国对亚洲直接投资流量(亿美元)中国对
印直接
投资流
量(亿
美元)中国对印投
资流量占中国对外投资
比重(%)
中国对印投资流量占中国对亚洲投资比重(%)
2008559.1435.5 1.020.180.232009565.3404.1-0.25-0.04-0.062010688.1448.90.480.070.112011746.5454.9 1.800.240.402012878.0647.8 2.770.320.4320131078.4756.04 1.490.140.2020141231.20849.88 3.170.260.3720151456.671083.717.050.480.652016
1961.49
1302.68
9.29
0.47
0.71
根据《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 /article/date/201803/20180302722851.shtml
二、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情况
表4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流量及存量表
流量
存量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亿美元)153.401294.14中国对印度投资(亿美元)
9.29
31.08中国对印投资占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比重(%)6.06%
2.41%
根据《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整理/article/date/201803/20180302722851.shtml
不仅中国对印度直接投资贡献度小,从表4来看,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投资印度的份额历年来占比也非常低。
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创下1961.5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蝉联全球第二位。
截止2016年底,中国2.44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3.72万家,分布在全球190个国家(地区),年末境外企业资产总额5万亿美元[2]。
然而如表2所示,2016年中国对印直接投资存量仅占对外投资比重的0.23%,在对亚洲投资总量中也只占0.34%;2014年比重最高,但也只占对外投资总额0.39%,占对亚洲投资量的0.58%。
投资流量方面也呈现出类似特征(见表3),2016年中国对印直接投资流量占对外投资流量0.47%,占对亚洲的
投资流量中也只有0.71%。
2016年末,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294.1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53%。
存量位列前五的国家分别是: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老挝、哈萨克斯坦[2]。
而作为南亚最大经济体的印度吸收来自中国的投资体量却非常小。
2016年底,中国对印投资占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流量比重仅为6.06%,存量只占2.41%。
三、结语
在历经40多年旧模式的尼赫鲁时代后,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拉奥政府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探索出以出口为导向的适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道路,取得了较为辉煌的“印度发展模式”成就。
辛格执掌印度的十年间,依靠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国内消费拉动GDP,印度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速名列前茅,然而出于各方面原因,外商进入印度始终面临高投资壁垒。
2014年莫迪上台以后大刀阔斧地推行经济改革,提出“印度制造”战略,计划将制造业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从17%提升至25%,创造大量岗位吸纳劳动力就业,把印度打造为“全球制造中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莫迪政府从土地、劳工法和投资政策进行改革,即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三要素着手释放制造业潜能[1]。
其中为吸引外国资本投资印度,莫迪采取积极的经济外交政策,并多方位开放国内市场,降低投资壁垒。
而作为南亚最大经济体的印度吸收来自中国的投资体量却非常小。
中国对印投资占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流量和存量
都相对很低。
参考文献:
[1]陈金英.莫迪执政以来的政治经济改革[J].国际观察,2016(02).[2]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2016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S].2017-9-30,/article/date/201803/20180302722851.shtml.
作者简介:
代俊,重庆工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南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