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支镜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262.82 KB
- 文档页数:2
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在胸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和麻醉处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 52例胸腔镜手术病人均采用快速诱导双腔支气管插管,双肺听诊辅以纤维支气管镜定位,静吸复合维持,连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结果:2例单肺通气SPO2下降至82%,其余5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麻醉并发症。
结论:双肺听诊辅以纤维支气管镜准确定位是胸腔镜手术麻醉的关键,正确应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术中严密监护,认真处理低氧血症等情况,可为胸腔镜手术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3-0121-02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胸部微创手术,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我院从2013年1月-2014年11月开展了52例胸腔镜手术,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有关的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6例,女6例;年龄16~72岁,体重60~80kg;ASA分级I~II,其中肺大泡43例,肺部及纵隔肿瘤8例,贲门失迟缓症1例。
左侧双腔插管40例,右侧双腔插管12例。
1.2 麻醉方法入室连续监测生命体征,静脉通道建立后静脉予以长托宁0.5mg,应用咪达唑仑3~5mg,丙泊酚1.5-2mg/kg,舒芬太尼0.3~0.5ug/kg,维库溴铵0.1~0.15mg/kg快速诱导后插入F35~37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深度:男29~32cm,女27~29cm,导管前端涂抹盐酸利多卡因胶浆,成功插入后用听诊法检测双肺及单肺通气情况,难以鉴别者辅用纤支镜定位。
听诊确定双肺隔离良好,固定导管,翻动体位后再次听诊满意后方能手术。
单肺通气时气道压力控制在28mmhg以下,不能超过双肺通气的双倍。
纤支镜与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双腔管插管中的比较目的对于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插管在对于困难气道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的困难进行比较。
方法选取某三乙医院在2013年1月~12月1年内,进行胸腔镜手术的53例患者,其手术前进行的ASA评级为I~II级,可以准确的进行语言表达,以方便研究人员能够详细了解其主观感受。
对于插管困难程度的分析采取Mallampati分级,分别为III~IV级,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7例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46例患者可视喉镜进行插管。
运用纤维支气管镜时,要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对双气支气管进行引导,并且插入气道,而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的对位。
可视喉镜组在插管中需要首先进行喉镜插管,而后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对位。
在插管中的过程中对于两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等指标和患者心率、收缩压等患者主要生命体征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最后记录术后咽喉部出现严重不适感和损伤的患者情况。
结果纤支镜组和可视喉镜组插管前的心率和血压并无明显差别,但插管后,可视喉镜组的心率(106.05±14.83)和收缩压(141.16±13.89)明显高于纤支镜组的心率(101.26±12.71)和收缩压(130.1±12.17),且纤支镜组的不良反应和损伤病例要明顯低于可视喉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根据实践和数据可以较为鲜明的比较粗,在对于困难气道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过程中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可以明显的减少患者损伤、减轻对于患者的刺激。
标签:纤维支气管镜;可视喉镜;困难气道;双腔支气管导管随着可视医疗技术得到了极大地推广和应用,插管的难度不仅大大降低,而且准确性出现了跨越式的提高,尤其在对于困难气道的处理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1]。
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插管方法有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两种,为了更好的分析和研究其两者之间的优缺点,更好的对于出现困难气道的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笔者在某三乙医院选取了2013年1月~12月1年内进行胸腔手术的83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了同一品牌、统一批次的纤维支气管镜和可视喉镜,并对其效果和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分析。
做气管镜的亲身感受
人生第一次做气管镜,做之前怕得要死,做完感觉是一次很奇妙的体验~记录一下过程:
1.术前一天10点开始禁食;
2.第二天一早被叫到气管镜室外面坐着雾化吸麻药,药水特别苦,吸30分钟就可以了,最后感觉嘴唇、舌头、喉咙全麻了,口水流出来都没感觉
3.进去以后躺着,医生给鼻孔里滴了麻药,另一个鼻孔插了氧气,接着就开始插入气管镜了。
4.气管镜刚插入的时候没感觉,到了鼻腔特别痛,就像上呼吸道发炎那种疼,接着再往里就又没感觉,到了喉咙那里异物感很强烈,很清晰地感觉到管子滑过喉咙。
再里面就没啥不舒服了。
5.气管镜进到肺里的时候是没感觉的,但是这会儿医生又开始往肺里灌麻药了,药水从鼻腔进到肺里特别呛,有呛水窒息的感觉,忍不住想咳嗽,我紧张得脚指头都紧绷了,医生告诉我用嘴巴大口呼吸来平复,过了会感觉好很多。
6.灌药结束就开始检查了,这个过程感觉管子在里面搅来搅去,除了鼻腔很痛以外都还好。
有时候管子进入不同的孔感觉又有点呛,咳嗽一两声就好。
7.随后开始在病灶处取样,大概取了6个?好像是往外吸,感觉肺里特别特别痒,剧烈地咳嗽了半分钟,快要喘不过气了,但又不能一直咳嗽不然会出血,我努力忍住,之后大口用嘴呼吸了好久才好。
8.取样完好像还进行了刷片,我也不懂,就感觉有东西在肺里弄得很痒,也是止不住地咳,窒息。
能感觉到医生在某个部位刷了一圈
9.然后就退镜了,很快都没反应过来就取出来了。
起来感觉嘴里有痰和口水,也开始有点咳嗽,医生说两三个小时才能进食。
现在已经差不多7个小时啦,除了嗓子疼没啥感觉,能吃能喝,也不咳嗽了。
现在回想整个过程也还好,总而言之,勇敢地挺过来啦!。
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常用的呼吸系统检查和治疗工具,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可以观察和诊断肺部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结核、肺癌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自身技能,增强临床实践能力,我们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实训。
二、实训目的1. 掌握纤维支气管镜的基本操作技能;2. 了解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中的应用;3. 提高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的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内容1. 纤维支气管镜的结构和原理纤维支气管镜由镜身、光源、操纵装置、吸引装置、活检装置等组成。
镜身采用细长的纤维光学导管,通过操纵装置可以调整镜头的方向和角度。
光源提供照明,吸引装置用于吸引气道分泌物,活检装置用于取活检组织。
2. 纤维支气管镜的基本操作(1)患者准备:术前告知患者手术目的、方法、风险及注意事项,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部抬高15-30度,肩部垫高,使颈部伸展。
(3)麻醉:通常采用局部麻醉,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表面麻醉或黏膜下注射麻醉。
(4)操作:将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患者的口腔,沿咽、喉、气管进入支气管。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支气管黏膜、分泌物、异物等情况。
3. 纤维支气管镜在临床中的应用(1)诊断:观察支气管黏膜病变、分泌物、异物等,协助诊断肺部疾病。
(2)治疗:如清除气道分泌物、取异物、局部给药等。
(3)手术:如经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支气管镜下肺活检等。
1. 讲解:实训前,由导师讲解纤维支气管镜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 观察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观察并学习纤维支气管镜的操作过程。
3. 动手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亲自操作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模拟练习。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病例,讨论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五、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纤维支气管镜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诊断和治疗肺部疾病的能力。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又到了一年的尾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在纤支镜诊疗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现将我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工作概况1. 纤支镜操作技能:经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纤支镜的操作技能有了显著提高,能够熟练地完成各种类型的纤支镜检查和操作,包括活检、灌洗、刷检等。
2. 诊疗量: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共完成纤支镜检查和治疗1000余例,其中活检300余例,灌洗200余例,刷检500余例。
3. 患者满意度:通过提高诊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患者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二、工作亮点1. 技术创新:在纤支镜操作中,我积极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应用高清成像技术,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 团队协作:在纤支镜诊疗过程中,我注重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患者教育:我积极开展患者教育,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工作不足与改进1. 不足:在纤支镜操作过程中,有时对部分复杂病例的处理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 改进措施:针对不足,我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同时,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累临床经验。
四、展望未来1. 提高业务水平: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2. 优化工作流程: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3. 加强团队建设:我将积极参与团队活动,与同事共同进步,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过去的一年,我在纤支镜诊疗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在新的一年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
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在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老年人患者在接受胸外科手术时,困难气道和合并呼吸道疾病的情况也日益增多。
而在此种情况下,采用一般的气管插管技术可能会增加气管损伤的风险,并且往往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
而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联合使用,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视化和操控性,为困难气道患者的气管插管提供更好的选择。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性地探讨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在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经验,为胸外科手术中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法:通过对2015年至2020年期间,在我院胸外科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共纳入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18例,其中采用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进行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58例,采用传统气管插管技术的患者60例,比较两组在气管插管时间,气道损伤情况,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采用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进行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平均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气道损伤情况显著减少(P<0.01),手术安全性明显提高(P<0.01),在困难气道的应用比例也相应增加。
且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结论: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在老年全麻胸外科患者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率、减少气道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
在老年患者困难气道双腔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由于年龄增大、合并疾病的增加、全麻耐受性的降低等因素,困难气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采用传统的气管插管技术更加困难。
寻找一种更加安全、简便、有效的气管插管方法成为了胸外科手术中的重要问题。
可视喉镜联合纤支镜联合使用,结合了光学和电子技术,在患者气道情况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好的可视化效果,准确地观察气道结构,能够实时监测插管过程中的变化,提供更好的操控性。
支气管镜进修学习心得体会分析近期我参加了一次支气管镜进修学习,这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学习经历。
在这次学习中,我深入了解了支气管镜的原理、技术操作及相关的病理解剖知识,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分析。
学习过程中,我首先了解了支气管镜的基本构造和原理。
支气管镜由光源、显微镜和镜头等部分组成,通过这些部件的协同工作,医生可以观察到支气管腔内的病变情况。
在学习中,我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深入了解了支气管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这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逐渐掌握了支气管镜的正确操作技巧。
首先,我学会了正确握持支气管镜,保持手的稳定性,确保镜头能够准确进入病人的呼吸道。
同时,我还学会了正确操作镜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通过反复的实践,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了解了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
但是,对于一些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有严重的疾病,呼吸道狭窄等。
因此,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筛查,确保检查的安全性。
此外,在学习中我还了解了一些常见的支气管镜检查病变。
比如,支气管炎、支气管肿瘤、支气管异物等。
通过学习相关的病理解剖知识,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疾病的特点和表现,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
总结来说,这次支气管镜进修学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经历。
通过学习支气管镜的原理和技术操作,我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技巧,并了解了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同时,通过学习相关的病理解剖知识,我对支气管镜检查病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学习让我提高了专业水平,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定位有何特点【术语与解答】临床上通常情况下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后大多依靠听诊法来定位,尤其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听诊定位存在着相当局限性,即使听诊确定位置良好,但患者转体改侧卧体位后则出现位置变动。
若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双腔支气管导管各管口定位检测,则可纠正许多明显的错位,这是因为借助听诊器是依靠听觉间接定位,而纤维支气管镜是靠视觉直接观察定位,故目前临床上将纤支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安置定位最为理想。
【麻醉与实践】一般临床上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后各管口错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 右支气管解剖结构改变①人体右侧支气管长度变异者不少,故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变异也多,而双腔支气管导管各管口则是固定不变的。
此外,若经纤维支气管镜发现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与气管隆突平齐,应放弃选择右侧双腔管插管,以改换支气管阻塞器导管或采取左双腔支气管导管为妥,因相对而言有可能好一些;②若存在右肺占位性病变(如肿瘤较大),可使纵隔向左侧偏移,右支气管与气管夹角显著降低,插左侧双腔管有时容易滑入右侧支气管内;③气管、支气管过粗或过细,往往使原已选择较为适宜的双腔管插入后相对过细或过粗,致使双腔管各管口与气管、支气管各口不易吻合理想。
2. 双腔导管安置后发生移动①平卧位双腔管安置即使到位,一旦翻身(侧卧位)容易出现错位;②如右侧肺中、下叶病变,若替代左侧双腔管而插入右侧肺双腔管,即使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定位,手术操作与牵拉肺脏也易使右肺上叶支气管口发生移动。
综上所述,在安置双腔管中单靠听诊很难到位,更不能个体化。
而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则能直视下将双腔导管平衡调整为理想位置。
有学者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测听诊法定位中发现平卧体位错位率占85.3%,侧卧体位错位率占48.5%。
说明双腔管安置后尽管听诊到位,但错位率仍相当高,这是因为气流的传导可误导听诊。
此外,即使平卧位双腔管安置到位,当由平卧体位改侧卧体位时,往往翻身期间致使气管拉长,可使原先安置到位的双腔管重新错位。
纤支镜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4-07-07T09:46:13.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宋爽
[导读] 可能是体位的变动——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头颈部相对延长,隆突移位,导致DLT上移所致。
宋爽(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胜利医院麻醉手术科山东东营 257055)
【摘要】目的探讨纤支镜用于双腔支气管插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45例作为对象,应用纤支镜辅助定位,提高双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准确率。
结果术中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为5例,变动率为11.11%,表现为气道阻力升高;肺萎陷程度不良4例;PETCO2波形变化、SpO2下降2例。
结论应用纤支镜辅助定位能够克服听诊法的盲目性,提高一次成功率,从而减轻了因反复插管造成的气管粘膜及声带损伤。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导管纤支镜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164-01 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bronchoscopy,简称纤支镜)于1967年开始用于临床[1]。
随着其性能质量的改进,它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
我科自2011年1月~2014年2月应用纤支镜辅助定位,提高双腔管插管的成功率和准确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45例,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1~78岁,体重50~85kg,身高158~180cm,ASAⅠ~Ⅱ级。
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
1.2器材
双腔管为驼人医疗器械,监护仪为Mindray,纤支镜为日本HOYAcorporationFI-10RBSPENTAX。
双腔管的型号及大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为35~39号。
1.3麻醉方法与监测
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
入室后常规吸氧,开放静脉通道,监测标准Ⅱ导联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BP、PETCO2。
麻醉诱导采用力月西0.05~0.1mg/kg、芬太尼1~2μg/kg、维库溴铵0.08~0.1mg/kg、异丙酚1.5~2mg/kg静脉推注,插入DLT。
插管后右侧颈内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
术中麻醉维持采用七氟醚吸入,芬太尼及维库溴铵静脉推注、异丙酚注射泵输注,根据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手术情况调整给药。
1.4双腔管的定位
诱导后插入适当型号的双腔管,经听诊呼吸音调整双腔管位置至双肺都能听到满意的呼吸音,记录深度。
而后再置入纤支镜来确定或调整导管的位置,记录下调整双腔管的距离。
双腔管位置调整范围>1cm,为听诊法失败;病人改变体位后以纤支镜再次确定双腔管的位置,如需调整范围>1cm判断为双腔管发生移动。
术中发现以下情况再次以纤支镜检查,及时调整双腔管位置:气道峰压>2.94kPa或突然下降>0.80kPa、SpO2<95%、PETCO2波形改变或消失。
纤支镜确定满意的位置为[2]:一般纤支镜见隆突平双腔管侧孔远缘与支气管套囊中间位置,或略可见蓝色支气管套囊(即蓝色套囊近缘距隆突0-5mm),双腔管侧孔正对另一侧主支气管口,两侧可见上叶支气管开口。
纤支镜自气管腔侧导入后可清楚窥见隆突和该侧主支气管开口,以及蓝色支气管套囊恰位于对侧主支气管内,与隆突平齐,再由另一侧管腔导入后,左侧双腔管在管端可见蓝色气囊,出管口可见左支气管及上下肺叶支气管开口,而右侧双腔管可见中、下叶开口,且支气管导管裂孔与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吻合。
凡插管深度超过上述标准5mm以上则视为导管插入过深或过浅。
2 结果
听诊法经一次听诊满意8例(占17.77%),经反复调整听诊满意33例(占73.33%),不满意4例,其中1例经多次调整仍进入右主支气管,后在纤支镜引导下插入左主支气管;但在听诊满意的41例中,纤支镜检查发现对位满意26例(63.41%),对位欠佳15例(36.58%),其中调整幅度不足1cm的10例(24.39%),幅度超过1cm的5例(12.19%)。
变换体位后,纤支镜检查发现8例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变动率为17.77%,其中位置过浅者5例,占双腔管位置变动总例数的62.50%,过深者3例。
术中双腔管位置发生变动为5例,变动率为11.11%,表现为气道阻力升高;肺萎陷程度不良4例;PETCO2波形变化、SpO2下降2例。
3 讨论
双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时,双腔管位置的正确与否非常重要[3]。
所以纤支镜辅助双腔管定位是确定双腔管位置的重要方法,是保证单肺通气的有效手段。
以往多是以盲插听诊法来确定双腔管的位置,但其一次成功率很低,本组仅17.77%,与其他学者报道的20%~60%[4]相差不大。
听诊法成功率低的原因:①传导音与呼吸音难以区分,这尤其容易发生在行肺部手术的病人,此类病人术前双肺呼吸音本事就有差异,影响了判断;②气道内分泌物阻塞气道影响听诊;③与气囊充气不足有关,其可造成双肺隔音不良,影响听诊法对双腔管位置的判断。
4 体会
应用纤支镜辅助定位能够克服听诊法的盲目性,提高一次成功率,从而减轻了因反复插管造成的气管粘膜及声带损伤。
双腔管位置可随着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
本组发生率为17.77%,大多为过浅,占变动总例数的62.50%,可能是体位的变动——仰卧位变为侧卧位时,头颈部相对延长,隆突移位,导致DLT上移所致。
因此,为减少双腔管位置变动引发的并发症,手术体位放置后,应常规行纤支镜检查。
综上所述,纤支镜在麻醉中的应用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它具有管径细、可弯曲、易深入、可摄影、操作相对容易、并发症少、病人舒适安全等多方面的优点,并且术中还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气管及支气管内是否聚集痰液和血性分泌物,便于及时吸出,减少患者肺部感染。
参考文献:
[1]孙建良,屠海林,黄冰,等.双腔支气管插管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3,5(5):391.
[2]欧阳葆怡.胸科手术麻醉行肺隔离手术时双腔支气管导管的选择和管端定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9,20:309.
[3]张熙哲,吴新民.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525-526.
[4]张熙哲,吴新民.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9):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