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墙体材料行业规范条件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抹灰空鼓允许范围摘要:一、抹灰空鼓的定义和现象二、抹灰空鼓的允许范围1.不同类型墙体的允许范围2.抹灰空鼓的常见分布范围三、抹灰空鼓的影响因素1.施工技术2.墙体材料3.环境条件四、如何控制抹灰空鼓1.严格遵循施工规范2.合理选用墙体材料3.控制施工环境五、总结正文:一、抹灰空鼓的定义和现象抹灰空鼓是指在墙体抹灰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抹灰层与基层墙体之间出现空隙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墙面不平整,容易出现开裂、脱落等问题。
二、抹灰空鼓的允许范围1.不同类型墙体的允许范围不同类型的墙体,其抹灰空鼓的允许范围是不同的。
例如,砖墙的允许空鼓面积不应超过砖墙面积的5%,而混凝土墙体的允许空鼓面积不应超过混凝土墙体面积的3%。
2.抹灰空鼓的常见分布范围抹灰空鼓通常出现在墙体的底部、顶部、阴阳角等部位。
在这些部位,由于施工难度较大,容易出现空鼓现象。
三、抹灰空鼓的影响因素1.施工技术施工技术是影响抹灰空鼓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施工过程中灰浆的配比不合适、施工方法不规范等,都可能导致空鼓现象的出现。
2.墙体材料墙体材料的质量也会影响抹灰空鼓的出现。
如基层墙体不平整、吸水性过高等,都容易导致抹灰空鼓。
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也是影响抹灰空鼓的重要因素。
如温度、湿度等条件不适宜,都可能导致抹灰空鼓现象的出现。
四、如何控制抹灰空鼓1.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要避免抹灰空鼓的出现,首先要严格遵循施工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都符合要求。
2.合理选用墙体材料选用质量合格的墙体材料,避免使用吸水性过高的材料,以降低抹灰空鼓的风险。
3.控制施工环境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环境条件,确保施工温度、湿度等参数符合要求。
五、总结抹灰空鼓现象虽然常见,但通过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合理选用墙体材料和控制施工环境等措施,还是可以有效避免的。
墙体饰面砂浆规范篇一:装饰砂浆施工工艺墙体彩色饰面砂浆施工工艺彩色砂浆是以无机胶凝材料、填料、添加剂和骨料所组成的一种工厂预混、新型环保装饰材料。
在发达国家,彩色砂浆已广泛代替瓷砖和涂料应用于建筑物的内、外墙装饰。
通过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工具,可形成各种颜色和纹理的立体装饰效果。
施工工艺① 工艺流程:② 基层处理:a 基层表面不得粘有灰尘、油迹、铁锈及砂浆、砼块。
b 建筑物外立面处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所有分格条、线条应用质硬挺拔的材料制成。
c 基层含水率应小于10%,所有基材PH值必须小于10。
底涂施工工序a 刷封闭漆:待基层清理干净后,均匀涂刷封闭底漆一遍,涂刷要求均匀,不可漏刷。
b 刷封闭底涂:待封闭底漆干燥之后,再刷饰面砂浆底涂,要求涂刷均匀,不可纰漏。
用专用刷子从上至下进行施工,先竖向涂刷,再横向涂刷,不允许斜向涂刷。
同一面墙应在同一时段做完,不允许分遍作业。
底涂施工3h后方可进行面涂施工。
材料配制:彩色砂浆底涂粉料与水的比例为1:0.48,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加水量。
加水量控制方法:粉料包装为25kg/袋,搅拌时应先称取12kg的水,用计量工具严格称取,在盛水桶的水位线高度划线标记,并沿线打洞。
将称量好的水倒入一半至搅拌容器内,再加入一袋干粉彩色砂浆底涂粉料,用电动搅拌机搅拌2分钟左右,然后倒入剩余的水,继续搅拌2min,后静置3~5分钟,再搅拌15~30秒至均匀即可使用。
注意:要严格控制加水量,加水量的多少对彩色砂浆的颜色有直接影响。
面层施工工序1 总体原则:由上往下、水平分段、竖向分层,合理安排;手工抹灰。
2 将仿砖型模板或美纹纸粘贴在基层底涂墙体上,然后抹面层饰面砂浆,砂浆厚度为2mm左右,要求平整、均匀。
3 仿砖型模板或美纹纸应在搓毛完成后立即撕掉,不要等时间太长,否则会影响造型作业。
同一面墙应在同一时段做完,不允许分遍作业。
4 同一面墙应在每天的同一时段分段施工,即一面墙施工时为阳面就均为阳面,为阴面就均为阴面。
围墙质量控制标准一、引言围墙是用于界定建筑物或土地边界的结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为了确保围墙的质量符合要求,制定了本标准。
二、材料要求1. 墙体材料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砖块、钢筋等材料。
2. 材料的外观应无明显破损、裂纹、变形等缺陷。
3. 材料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质量检测合格。
三、基础施工要求1. 围墙基础应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基础深度、基础宽度等。
2. 基础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够抵抗地震、风压等外力作用。
3. 基础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排水,防止积水对基础造成影响。
4. 基础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基础符合要求。
四、墙体施工要求1. 墙体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墙体高度、墙体厚度等。
2. 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墙体的垂直度、水平度,确保墙体的平整度。
3. 墙体应采用适当的防水措施,防止水渗透导致墙体损坏。
4.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墙体表面的浮浆、杂物等。
五、墙体连接要求1. 墙体连接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如榫卯连接、焊接等。
2. 连接部位应进行充分的加固,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3. 连接处应进行防锈处理,防止腐蚀导致连接失效。
六、墙体表面处理要求1. 墙体表面应进行充分的抹灰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光滑。
2. 抹灰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经过质量检测合格。
3. 墙体表面应进行防水、防潮处理,防止水分渗透导致墙体损坏。
七、验收标准1. 围墙的外观应无明显的开裂、渗漏、变形等缺陷。
2. 围墙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承受正常使用条件下的荷载。
3. 围墙的墙体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的麻面、裂缝等缺陷。
4. 围墙的连接部位应牢固可靠,无松动、脱落等现象。
八、质量控制措施1. 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确保施工符合要求。
2. 施工现场应设立质量检测点,对关键部位进行抽样检测。
3.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资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4.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包括施工工艺、材料使用情况等。
最新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前言砌体工程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
为了确保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规范施工行为,提高工程质量,我国制定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本文将介绍最新版本的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帮助广大施工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要求。
二、规范主要内容最新版本的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砌体工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如砌体、砌筑、砂浆等,为施工质量验收提供统一的标准。
2. 一般规定:对砌体工程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验收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相关要求。
3. 施工质量验收:详细阐述了砌体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和方法,包括检验批划分、验收程序、验收记录等,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
4. 强制性条文:明确了砌体工程施工中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规定,违反这些规定将影响工程质量的评定。
三、最新规范亮点1. 补充新型砌体材料:最新规范在原有砌体材料的基础上,补充了多孔砖、实心砖、预拌砂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新型材料,以适应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
2. 设置皮数杆:规范要求在墙体砌筑时应设置皮数杆,以确保墙体的高度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
3. 每日砌筑高度规定:为保证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规范明确了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小砌块砌体及石砌体每日砌筑高度的规定。
4. 检验批划分规定:最新规范对砌体结构工程检验批的划分进行了详细规定,以提高工程质量的验收效率。
四、施工质量验收注意事项1. 严格遵循规范: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最新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
2. 加强过程控制: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避免后期验收时出现问题。
3. 做好验收记录:施工单位应认真记录砌体工程的施工过程和验收情况,验收记录应真实、完整、规范。
4. 强化责任意识: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应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施工,确保砌体工程的质量。
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规范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选择、使用和控制建筑材料,不仅关系到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规范要求非常严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规范要求。
一、混凝土类材料1. 水泥水泥是混凝土中重要的胶凝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建筑工程的要求,水泥应符合相关标准,如GB/T 175-2007《水泥粉末》。
水泥的成分、外观、强度等指标都需要符合标准规定。
2. 粗、细骨料粗、细骨料是混凝土的填料,对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骨料的选择和质量需符合GB/T 14684-2011《骨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等相关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进行骨料的抽样及检测,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
二、钢筋混凝土材料1. 钢筋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根据相关标准,钢筋应符合GB/T 1499.2-2018《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等要求。
在施工中,还需要对钢筋进行抽样、试验和检测,确保其质量达标。
2. 混凝土混凝土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保护层,对钢筋的防锈和防腐起着重要作用。
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合时间、坍落度等指标需要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照GB 50164-201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进行检验。
另外,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浇筑顺序、浇筑温度、振捣工艺等控制要求。
三、砌筑材料1. 砖砖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砌筑材料,其质量对墙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
根据相关标准,砖应符合GB/T 11969-2008《烧结普通砖》等质量指标。
在砌筑过程中,还需注意砖的湿润处理、砂浆的配合比和厚度等要求。
2. 石材石材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装饰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外观和耐久性。
石材的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根据GB/T 18600-2009《天然石材细致结构的鉴定》等标准进行质量检验。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正文:----------------------------------------------------------------------------------------------------------------------------------------------------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18〕25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市管企业: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6〕13号)等文件精神,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7〕54号)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结合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要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理布局、技术创新、发挥特色,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中倡导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
(二)工作目标。
将环城高速围合范围以内,以及清镇市、息烽县、修文县、开阳县城市规划区列为我市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区,其他区域作为积极推进区。
积极争创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并支持重点推进区申报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区(市、县),培育国家级、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及产业基地,鼓励企业建立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9.30•【字号】黔府办发〔2017〕54号•【施行日期】2017.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黔府办发〔2017〕54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
近年来,我省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但建造方式大多仍以现场浇筑为主,装配式建筑比例和规模化程度较低,与发展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以及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6〕13号)等文件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全省城市工作大会等会议精神,加快全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坚持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推动工程建设建造方式改革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
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提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
力争到2025年底,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形成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市场机制和环境,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培育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技术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带动形成一批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附录A(规范性)墙体板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基本要求表A.1给出了墙体板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基本要求。
表A.1 墙体板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基本要求附录B(规范性)墙体板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要求表B.1给出墙体板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要求。
表B.1 墙体板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判定准则及分值附录C(规范性)墙体板材行业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计算公式C.1 节能灯配备比例工厂使用的节能型普通照明灯具(光效≥60 lm/W )占全部照明灯具的比例,按公式(C.1)计 算。
%100⨯=L L l jn.............................(C.1)式中:L ——使用的节能型普通照明灯具(光效≥60lm/W )占全部照明灯具的比例,%; L jn ——使用的节能照明灯具(光效≥60lm/W )总数量;L ——工厂照明灯具安装总数。
C.2 容积率容积率为工厂总建筑物(正负0标高以上的建筑面积)、构筑物面积与厂区用地面积的比值,按公式(C.2)计算。
用地总构筑物总建筑物A A A R +=.........................(C.2)式中:R ——工厂容积率,无量纲;A 总建筑物——工厂总建筑物建筑面积,建筑物层高超过8m 的,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单位为平方米(m 2);A 总构筑物——工厂总构筑物建筑面积,可计算面积的构筑物种类参照GB/T 50353,单位为平方米(m 2);A 用地——工厂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
C.3 建筑密度建筑密度为工厂用地范围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占(用)地面积总和(包括露天生产装置或设备、露天堆场及操作场地的用地面积)与厂区用地面积的比率,按公式(C.3)计算。
%100⨯+=用地总构筑物总建筑物A r αα........................(C.3)式中:——工厂建筑密度,%;α总建筑物——工厂总建筑物占(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α总构筑物——工厂总构筑物占(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A 用地 ——工厂用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2)。
清水墙面游丁走缝的允许偏差是一个涉及到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重要议题。
在建筑行业中,清水墙面指的是一种未经过任何外部装饰,直接展示混凝土或砖石原始质感的墙面。
游丁走缝则是指墙面砖石或混凝土砌块在铺设过程中产生的微小错位或缝隙。
这些错位和缝隙不仅影响墙面的美观度,还可能影响墙体的结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严格控制游丁走缝的偏差对于保证清水墙面的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清水墙面游丁走缝允许偏差的标准。
在中国,建筑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通常由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来规定。
这些标准会根据不同的墙体材料、施工方法和使用环境等因素来制定具体的允许偏差范围。
例如,对于砖石结构的清水墙面,游丁走缝的允许偏差可能会根据砖石的尺寸、形状和铺设方式等因素来确定。
而对于混凝土结构的清水墙面,允许偏差则可能会受到混凝土配合比、浇筑方式和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游丁走缝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设备的精度、材料的质量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对游丁走缝产生影响。
因此,要控制游丁走缝的偏差,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
一方面,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是关键。
通过加强培训和实践,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清水墙面施工的各项技术要点,能够准确控制砖石或混凝土砌块的位置和缝隙大小。
同时,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游丁走缝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在工作中更加严谨细致。
另一方面,优化施工设备和材料也是重要手段。
采用精度更高的施工设备,如激光测距仪、水平尺等,可以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选择质量更稳定、尺寸更精确的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减少因材料原因导致的游丁走缝偏差。
此外,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施工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密切关注环境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国家砌墙温度标准在建筑行业中,温度对砌墙的影响不容忽视。
砌墙材料的性能、施工质量以及墙体的稳定性都与温度密切相关。
因此,国家制定砌墙温度标准对于保障建筑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实现节能环保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家砌墙温度标准的背景砌墙作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能。
温度对砌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材料性能的发挥、施工质量的保证以及墙体稳定性的维护等方面。
因此,国家制定砌墙温度标准是为了规范砌墙施工行为,确保砌墙施工符合最佳温度范围,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能与使用性能。
二、国家砌墙温度标准的制定原则在制定国家砌墙温度标准时,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季节变化,以便确定适宜的砌墙施工温度范围。
其次,要结合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以确保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此外,还需考虑到建筑项目的特殊性,例如大型公共建筑、住宅小区等对砌墙温度标准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
三、国家砌墙温度标准的具体技术指标国家砌墙温度标准规定了最佳施工温度范围,以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还对冷却设施的设置进行了规范,以应对温度异常波动。
具体技术指标包括:1.最佳施工温度范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国家砌墙温度标准规定了适宜的施工温度范围。
例如,在寒冷地区,适宜的施工温度应高于冰点;而在炎热地区,则应在避免高温时段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2.冷却设施设置:为应对夏季高温时段,国家砌墙温度标准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置冷却设施,如喷水设施等,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和材料温度,保证施工质量。
四、国家砌墙温度标准的温度波动管理为确保砌墙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国家砌墙温度标准要求施工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温度管理。
具体包括:1.实时监测:施工单位应配备专业的温度监测设备,对施工现场和材料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异常处理:一旦发现温度异常波动,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如启动冷却设施、调整施工时间等。
建筑物墙体防水规范要求及施工要点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建筑物的防水工程变得越来越重要。
良好的墙体防水是确保建筑物结构和室内环境干燥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墙体防水的规范要求和施工要点,以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进行墙体防水工程。
一、规范要求1. 墙体防水设计墙体防水设计是墙体防水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方案。
设计时需考虑建筑物的结构,墙体的材料和构造,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2. 防水材料选择根据设计方案,选择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水材料。
常用的墙体防水材料包括聚氨酯涂料、丙烯酸乳液、沥青涂料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墙体的防水性能和耐久性。
3. 施工准备工作在进行墙体防水施工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包括墙体清洁、表面处理、防水层的连接处理等。
确保墙体表面平整、干燥、无尘和无杂质,以保证防水材料的粘结效果。
4. 施工层厚度墙体防水施工层的厚度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通常为1-2mm。
施工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保证施工层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 防水施工方法墙体防水可以采用涂刷、喷涂、贴膜等方法进行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墙体防水层的覆盖面积达到设计要求,且边角、过渡部位处理得当,避免出现漏水隐患。
二、施工要点1. 墙体处理施工前,需要对墙体进行处理,确保墙体表面平整干燥。
如果墙体存在裂缝或孔洞,应先进行修补,并清理墙面上的灰尘和杂物。
2. 防水层施工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施工,可以选择涂刷或喷涂的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涂层的厚度均匀,且能够完全覆盖墙体。
对墙面上的边角、接缝等地方需特别注意,采用专用防水处理方法,防止渗漏。
3. 边角处理墙体的边角处是容易发生渗漏的地方,因此在施工时要特别关注。
可以采用增加防水层厚度、刷涂防水涂料或者贴膜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增强防水效果。
4. 过渡部位处理墙体的过渡部位包括墙地交界、墙檐交界等地方。
在施工时,要遵循规范要求,采用专门的防水处理方法,确保过渡部位的防水效果。
建设施工中的施工材料储存规范要求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施工材料储存规范要求变得越来越重要。
合理储存施工材料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进程的顺利进行,还能有效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并确保施工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设施工中的施工材料储存规范要求,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施工材料的管理和储存。
1. 储存环境要求在选择储存施工材料的场地时,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1 温度和湿度:施工材料的储存环境应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以避免材料因环境变化而发生质量问题。
1.2 防潮和防水:对于易受潮的材料,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被雨水渗透或受潮。
1.3 光线和通风:储存场所应具备良好的光线和通风条件,以避免施工材料受到阳光直射、高温或潮湿环境的影响。
1.4 库房结构和保护设施:储存场所应具备坚固的库房结构和完善的保护设施,以防止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2. 施工材料分类储存为了更好地管理施工材料,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储存。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2.1 按材料类型分类:将不同类型的施工材料分别存放在相应的储存区域,如水泥、钢筋等。
2.2 按用途分类:根据施工材料的用途和工序,将其进行分类储存,如地板材料、墙体材料等。
2.3 按品牌和批次分类:将同一品牌和批次的施工材料集中存放,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质量跟踪和追溯。
3. 储存措施和注意事项合理的储存措施和注意事项对于施工材料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储存措施和注意事项:3.1 摆放整齐:施工材料应该摆放整齐、垂直,并与墙壁或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通风和检查。
3.2 避免混合:不同类型的施工材料应分开存放,避免混合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3.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的施工材料,确保其质量和数量无异于新购买的材料。
3.4 防火安全:对易燃的施工材料,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3.5 标识明确:对储存的施工材料进行明确的标识,包括材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便于管理和使用。
第1篇一、概述外墙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保温、隔热、防水、美观等方面的性能。
为了确保外墙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特制定本规范。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前,应熟悉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明确施工要求和施工方法。
2. 施工现场应具备以下条件:(1)施工场地平整、坚实,排水良好;(2)施工道路畅通,便于运输;(3)施工用水、用电、照明等设施齐全;(4)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3. 施工材料、设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
4.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施工技能和安全生产知识,并进行岗前培训。
三、施工工艺1. 外墙基面处理(1)清除基面浮尘、油污、松散物等;(2)对基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基面平整度符合要求;(3)对基面进行修补,填补裂缝、孔洞等。
2. 防水层施工(1)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2)对防水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3)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防水层施工;(4)施工完成后,进行防水层验收。
3. 保温层施工(1)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2)对保温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3)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保温层施工;(4)施工完成后,进行保温层验收。
4. 外墙饰面层施工(1)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墙饰面材料;(2)对饰面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3)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外墙饰面层施工;(4)施工完成后,进行外墙饰面层验收。
5. 外墙门窗安装(1)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墙门窗;(2)对门窗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3)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外墙门窗安装;(4)施工完成后,进行外墙门窗验收。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 施工材料、设备、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等应满足设计要求。
3.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施工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贵州省墙体材料行业规范条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4号)、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工业和信息部办公厅《新型墙材推广应用行动方案》(发改办环资〔2017〕212号),推进贵州省墙体材料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墙体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及标准规范,结合贵州省实际,制定本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适用于已建成投产的墙体材料企业,是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一、总体要求 (一)墙体材料企业须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城市固废资源利用规划、环保及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筑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当地建材工业结构调整方案等要求,且设计、建设应达到相关行业工厂设计规范要求。如:加气混凝土制品项目应按照《加气混凝土工厂设计规范》(GB50990)进行设计、建设;烧结制品项目须按照《烧结砖瓦工厂设计规范》(GB50701)进行设计、建设等。 二、质量、工艺和装备 (二)墙体材料企业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要求,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企业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须符合《墙体材料应用统一技术规范》(GB50574)要求,并在企业标准公共服务平台上公示。 (三)墙体材料企业宜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鼓励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四)墙体材料企业应建立试验室,具备墙体材料产品质量进出厂检测项目的检验条件与能力。试验仪器设备须经检定或校准,确认其满足检验检测要求。建立可追溯的墙体材料产品质量检测原始记录、台账、报表等体系和质量档案制度。 (五)墙体材料企业应采用生产效率高、技术先进、能耗低、环保达标、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安全可靠的生产工艺。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工艺。 (六)烧结墙体材料项目,应采用自动计量配料、陈化、双级真空挤出成型、自动切码运、烟气脱硫除尘、不低于6000万块/年及以上的新型烧结砖瓦生产线协同处置废弃物。 (七)利用固体废弃物生产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墙体材料项目,应采用自动计量配料、40KW以上功率成型机,宜采用自动化上下架系统、养护室(窑),单班年生产规模5万立方米及以上的生产线。 (八)装配式墙板、楼板、楼梯板和阳台板等水泥预制构件项目,应采用混凝土自动配料集中搅拌、自动布料、钢筋防腐处理、模台处理、振动台及控制、蒸养温控系统,宜采用中央控制管理,年生产规模应在5万立方米及以上。 (九)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项目,应采用4.2米及以上切割机,年生产规模15万立方米及以上。 (十)建筑隔墙用条板等条板类项目,应采用机械化生产,年生产规模在15万平方米及以上;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外墙板,应采用机械化喷射成型工艺,年生 产规模在15万平方米及以上;石膏空心条板应采用机械化生产,年生产规模在15万平方米及以上;纸面石膏板,年生产规模在3000万平方米及以上;纤维水泥夹芯复合墙板,采用成组立模生产工艺,年生产规模在50万平方米及以上;建筑用金属面绝热夹芯板等,应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年生产规模在50万平方米及以上。 (十一)石膏(空心)砌块项目应配备烘干工艺,年生产能力在15万平方米及以上。 三、能源消耗与资源综合利用 (十二)墙体材料企业应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和制度,宜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标准要求的管理体系,鼓励企业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十三)烧结类制品项目单位产品能耗应达到《烧结墙体材料和泡沫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0526)要求。 (十四)蒸压加气混凝土项目单位产品能耗应达到《水泥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38263)要求。 (十五)墙体材料企业应融入当地循环经济产业链,鼓励利用磷石膏、粉煤灰、尾矿、建筑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生产墙体材料,替代自然资源(砂、石、土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废水、废渣等应循环利用,节约自然资源,提高行业绿色生产水平。 四、环境保护 (十六)墙体材料企业须遵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 并鼓励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企业须依法领取排污许可证后,方可排放污染物,并在生产经营中严格落实排污许可证规定的环境管理要求。企业应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机构,制定有效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十七)墙体材料企业两年内未发生重大或者特别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 (十八)墙体材料企业应按照要求配备脱硫、除尘装置、污水处理系统和消声降噪设施,对无组织排放的扬尘场所,应采取喷雾、洒水、封闭等防尘措施,所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 1.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9620),其他墙体材料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要求,并满足厂区所在区域的环境保护要求。 2.厂区污水排放应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要求。 3.厂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要求。 五、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和社会责任 (十九)企业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社会保险法》和《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进行生产与管理。 (二十)安全生产设施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应依法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入使用。 (二十一)企业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制订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履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演练。 (二十二)企业要积极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生产管理和作业环境应满足《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等标准规范要求。 (二十三)鼓励企业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建立、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第三方认证。 (二十四)墙体材料企业两年内未发生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二十五)墙体材料企业须依法纳税,合法经营,按照《劳动法》要求,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不得拖欠职工工资,依法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类保险,并为从业人员足额缴纳相关保险费用。 六、规范管理 (二十六)墙体材料企业规范条件的申请、审核、复审、公告。 1.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墙体材料企业规范管理。 2.凡已建成投产1年以上(含1年)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墙体材料企业,均可依据本行业规范条件自愿申请公告。申请公告企业须编制《贵州省墙体材料行业企业规范公告申请报告》(见附件1),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企业法定代表人、填报人和审核人须对申请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3.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接收本地区相关企业规范条件申请和初审。初审单位须按规范条件要求对申报企业进行核实,提出初审意见,附企业申请材料一并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4.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集中接收相关部门报送的申请材料,并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企业报告进行复审,必要时组织现场核查、征求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意见。 5.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无异议的予以公告,并抄送有关部门。 (二十七)公告企业实行动态管理。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公告企业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公告企业应按照《规范条件》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且应在每年3月31日前向企业所在地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提交上年度的自查报告(见附件2)。市(州)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区域公告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并将结果于每年4月30日前报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公告企业进行抽查。鼓励社会各界对公告企业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撤销其公告: 1.填报相关资料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2.拒绝开展年度自查、接受监督管理和不定期现场核查的; 3.不能保持规范条件要求的; 4.主体生产设备关停退出或者停产1年及以上的; 5.发生重大产品质量问题、重大环境污染事件或生态破坏事件、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重大社会不稳定事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6.存有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的。 拟撤销公告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提前告知有关企业、听取企业的陈述和申辩。被撤销公告的企业,原则上自整改完成之日起,12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 已公告的规范企业如发生重大变化(异地改造,原地改造且主体工艺发生变化)须提出变更申请,重新填报《墙体材料行业企业规范公告申请报告》,经市(州) 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核实后,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进行变更公告。 七、附则 (二十八)本规范条件中涉及的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按其最新版本执行。 (二十九)本规范条件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修订。 (三十)本规范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贵州省墙体材料行业规范条件〉的通知》(黔经信原材料〔2014〕19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