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82
景区建设运营规划方案第一章总则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景区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也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对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具有独特地域和文化魅力的景区已经成为游客们向往的目的地之一。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提高景区服务质量,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需要对景区的规划和运营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整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方案旨在对景区的建设、运营和管理进行系统规划,提出合理有效的发展战略和运营模式,为景区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1. 实现景区旅游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 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体验;3. 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4. 推动景区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发展,促进整体旅游产业链协调发展。
第二章景区整体规划一、景区定位景区定位是景区规划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根据景区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底蕴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我们将景区定位为一个融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二、景区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包括景区内的自然风光、人文遗迹、游客设施等,涉及景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等方面。
三、景区规划理念在景区整体规划中,我们将秉承生态优先、文化传承、服务至上的理念,注重景区的自然保护、文化传承和服务质量提升,力争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第三章景区建设规划一、基础设施建设1. 完善景区道路、停车场等交通配套设施,提升游客出行便利程度;2. 加强景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包括餐饮、住宿、购物等,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3. 完善景区内的环境设施建设,包括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等,加强景区环境卫生管理;4. 加强景区安防设施建设,提升游客的安全保障程度。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方案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与规划:对旅游度假区进行定位与规划,确定旅游度假区的主题和特色,确定旅游度假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以及旅游度假区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2.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度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水务、通信等方面的建设,以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旅游度假区的运营和发展。
3. 旅游产品开发:根据旅游度假区的特色和目标群体,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包括景点、游乐设施、酒店、餐饮、购物等方面的开发,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 旅游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提升旅游度假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度假,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5. 产业培育与发展:通过培育和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推动旅游度假区的经济发展,包括旅游景区开发、酒店业、餐饮业、旅游零售业等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6. 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保护旅游度假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
7. 培训与服务提升: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服务意识,提
升旅游度假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
8. 政策支持与政府推动:加大对旅游度假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政府对旅游度假区的扶持力度,为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推动力。
以上是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过程和细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并与相关利益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
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总论一、项目背景1、项目名称:长青华阳景区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位置: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华阳镇和茅坪镇,以华阳行政区为中心,辐射周边,东翼和北翼毗邻长青自然保护区,南至茅坪镇,西靠太白县。
3、项目承办单位:洋县长青华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4、建设范围:本次建设范围为华阳镇与茅坪镇辐射周边(不包括长青自然保护区)形成的重要服务节点和核心建设项目区域,涉及面积为878平方公里,其中华阳镇行政区561平方公里,茅坪镇行政区317平方公里,项目建设用地面积估算为435750平方米。
5、项目总投资:63848.8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及内容1、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6)《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8)《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年)。
(9)《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10)《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1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2)《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13)《汉中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一五”总体策划》;(14)《陕西省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15)《长青华阳景区华阳古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2008)(16)《长青华阳景区环境治理项目意见书》(2008)(17)《旅游景区道路建设项目实施意见书》(2008)2、主要内容本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陕西省汉中市长青华阳景区开发项目为基本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括:(1)项目建设背景和理由;(2)市场分析和游客规模预测;(3)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4)项目建设方案;(5)项目基础设施建设;(6)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效益分析。
景区建设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景区建设方案策划书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休闲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景区建设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策划书旨在提出一个全面、可行的景区建设方案,以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二、景区概况1. 地理位置:[具体景区所在地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 自然环境: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列举主要自然景观,如山脉、河流、森林等],生态环境优美。
3. 人文历史: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有[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传统民俗等]。
三、建设目标1. 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胜地,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2. 提升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3. 保护和传承景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内容1.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景区的道路交通系统,修建连接各个景点的道路和步道,提高交通便利性。
建设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餐饮设施、住宿设施等,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加强景区的通信、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景区的正常运营。
2. 景点开发对现有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和开发,打造[具体景点名称,如山水画卷区、森林氧吧区等]等特色景点,增加游客的游览体验。
挖掘人文历史资源,建设[相关景点,如历史文化博物馆、民俗风情村等],展示景区的文化内涵。
开发一些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如徒步旅行、露营、垂钓、农耕体验等,丰富游客的旅游活动。
3. 服务提升加强景区的管理和服务团队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开展旅游培训,提升景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
建立健全的游客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和诉求。
4. 营销推广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推广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参加各类旅游展会和活动,进行景区宣传和推广。
与旅行社、旅游网站等建立合作关系,拓展客源市场。
五、投资预算景区建设预计总投资[具体金额],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开发、服务提升和营销推广等方面。
川西林盘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川西林盘项目地处中国四川省西部,是一个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综合开发项目。
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但目前尚未充分开发利用。
为了实现林盘项目的规划目标,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项目目标1. 生态保护:保持川西地区的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2. 旅游开发:打造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品牌,吸引游客,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3. 社区融入:促进当地居民参与项目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融入感。
三、项目内容与计划1. 资源评估与规划通过对川西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行评估和规划,确定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保护区域。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项目在合理范围内进行,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和通信网络等,以提供良好的交通和生活条件。
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 生态旅游开发开展川西地区的生态旅游开发工作,包括开设旅游线路、建设旅游设施、举办特色文化活动等。
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将旅游与保护相结合,确保游客的游览体验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步发展。
4. 社区发展为当地社区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计来源和生活水平。
与当地居民密切合作,共同参与项目建设,让他们成为项目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5. 宣传与推广制定全面的宣传推广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川西林盘项目的特色和亮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同时,加强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四、项目实施与管理1. 建立项目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和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 资金筹措与投入制定项目资金筹措计划,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投资等方式筹集所需资金。
严格按照预算进行资金使用,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草原旅游开发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草原是我国独特的自然资源,拥有广阔的草原景观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草原旅游已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
然而,目前草原旅游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份草原旅游开发实施方案,以推动草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目标定位。
1. 提升草原旅游品质,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2. 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3. 推动草原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
三、实施方案。
1.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在草原旅游区建设更多的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同时,加强对景区道路、景点标识的维护和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便利。
2.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结合草原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草原露营、草原骑行、草原民俗体验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提升服务水平。
加强对景区导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限制景区开发的规模和范围,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 加强宣传推广。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大对草原旅游的宣传推广力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草原旅游开发规划,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2. 加大投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3. 开展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升旅游品质;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草原的生态平衡;5.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草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预期效果。
1. 草原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2. 草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可持续发展;3. 草原旅游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六、总结。
草原旅游开发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利于推动草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草原旅游的品质和知名度,实现草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旅游度假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一期)环湖步道景观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文件总目录一、工程概况二、结构设计标准三、场地分析和地勘报告分析四、地基基础设计五、上部结构六、环境保护与节能设计一、工程概况工程地点及周边环境江津区位于长江上游,重庆西部,区政府所在地一一几江街道距重庆市主城区42kmo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5°49,~106。
38',北纬28°28'~29°28,之间。
东临巴南区、茶江区,西接永川区、四川省合江县,南靠贵州省习水县,北与壁山区,九龙坡区毗连,东西宽80km,南北长Iookm,幅员面积3219km20全区设4个街道办事处、25个镇,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陈独秀晚年寓居地,中国长寿之乡、武术之乡、楹联之乡,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区,全国“双拥模范城”。
项目所处位置周边主要以农林用地与二类居住用地为主。
四屏镇所处位置紧邻四面山核心景区,地势开阔平坦,森林植被水资源丰富,巴山民俗文化特色丰富多样。
斑竹林水库位于江津区四屏镇银岩村境内,坝址处距离四屏镇约3.Okm,距离江津区114.Okm o根据绿地范围内的土壤和区域功能特征,合理确定结构和分区,将人工生态景观与原地形生态景观有机结合,并按照林木种植、生长、维护管理所需要的条件,对现状进行适当的地形整理。
树种规划上,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树木,以乡土树种为主,并考虑到道路绿化的特殊性,选择抗性强的树种,主要体现在防风、防火、防尘杀菌、抗污染等方面。
综合考虑绿地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植物群落规划设计,既能充分展示现代人的生态理念和自然生态观,也利于后期的经营管理维护。
在功能分区、结构布局、生境类型、群落组合等方面塑造多样化的景观空间,规划设计以人为本,方便舒适,做到“林园成趣,林路相映”体现特色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新建环湖健身步道392011f,现状栈道改造面积1615m2,室外停车场面积2760 (100个车位),新建安全护栏2080m,新建可移动公厕3个。
生态旅游区规划标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喜爱。
本生态旅游区位于_____,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具备开发成为优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潜力。
二、项目目标1、保护生态环境:在开发过程中,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提供优质旅游体验:为游客打造丰富多样、具有教育意义和娱乐性的旅游活动,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周边社区的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4、提升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将本生态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生态旅游胜地,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三、旅游区规划范围及面积本生态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至_____,西至_____,南至_____,北至_____,总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
四、旅游资源分析1、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区内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树种丰富,植被覆盖率高。
水资源:有清澈的溪流、湖泊和瀑布,水质优良。
地形地貌:山地、丘陵、峡谷等多样的地形地貌,景观独特。
2、人文资源历史遗迹:存在古老的寺庙、碑刻等文化遗产。
民俗风情: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如传统节日、手工艺品制作等。
五、功能分区规划1、核心保护区范围:划定生态系统最为脆弱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为核心保护区。
措施:严格限制游客进入,只允许科研人员在特定条件下开展研究工作。
2、生态观光区范围:包括森林景观、溪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区域。
活动:设置观光步道,游客可欣赏自然风光,进行摄影、徒步等活动。
3、休闲度假区范围:选择环境优美、宁静的区域。
设施:建设度假木屋、露营地,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
4、文化体验区范围:以历史遗迹和民俗文化集中区域为主。
活动:开展民俗表演、文化展览,游客可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
5、科普教育区范围:设立在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区域。
设施:建设科普展馆,配备专业讲解员,为游客普及生态知识。
六、旅游产品规划1、生态观光产品森林漫步:组织游客沿着规划的步道,深入森林,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旅游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生态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旅游生态文化建设旨在保护和传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定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传承文化遗产:加强对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魅力。
3. 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感。
三、实施方案1. 制定生态保护规划: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规划,明确保护区域和措施,加强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监管和治理。
2.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加强对历史遗迹、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开展相关文化教育和宣传活动。
3.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的水平,改善游客的出行和居住体验。
4. 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鼓励旅游企业开展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推动旅游业向生态、文化、体验型转变,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
四、实施步骤1. 组织专家论证: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旅游生态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论证,提出合理化建议。
2. 制定详细计划:结合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制定旅游生态文化建设的详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时间节点。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旅游生态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该工作的认识和支持度。
4. 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方共同投入的良好局面。
五、预期效果1.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2.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魅力得到提升,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3. 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游客的出行和居住体验得到明显改善,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一、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生态旅游区,突出东白山的独特性,提升旅游区的品质,形成集休闲度假、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二、规划范围三、规划内容1.自然景观保护与修复在保护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修复破坏的地质景观和水系景观,提升整体的景观观赏价值。
同时,要借助科技手段,建立监测系统,对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
2.旅游设施建设在旅游区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必要的旅游基础设施,包括酒店、度假村、景区交通、导游服务等。
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资源,进行修缮和改建,融入当地特色文化,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3.文化遗址保护与开发东白山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址,包括古村落、山寨、古战争遗址等。
要对这些文化遗址进行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和活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4.乡村风情建设结合当地的农业资源和乡村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特色农庄和农家乐,提供丰富多样的农民体验活动,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乡村的淳朴与温馨。
5.科普教育与研学旅行打造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提供生态科普知识的展示和科学实验,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游客进行研学旅行,增加旅游区的教育功能。
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和大学院校的合作,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四、规划实施1.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并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进行实施。
2.引入投资方,引进旅游企业和专业团队参与规划实施,确保规划的顺利进行。
3.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东白山生态旅游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4.建立旅游组织和管理机构,制定旅游规范和管理制度,确保旅游区的运营和管理水平。
五、总结通过制定该总体规划,东白山生态旅游区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既能保护自然环境,又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活动和文化体验,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的旅游形象和知名度。
同时,通过旅游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背景 项目名称:xxx县阿万仓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xxx县旅游局 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负责人: 项目拟建地址:xxx县阿万仓乡生态旅游区 项目主管部门:xxx县旅游局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兰州分院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工程建设内容 (1) 曲麦洒桑入口综合服务区 过境路:主要功能是集流,是交通主干网的主要部分,以机动车交通为主,承担该区域的车行交通,也是对外联系的一条综合性干道。规划为双向双车道,红线宽度为10m,道路旁种植绿化树种,草皮等,同时设置生态垃圾箱和交通指示系统。 游览栈道是景区内行人游览时的通道,连接各个功能片区,限制机动车辆通行。两侧设置生态座椅,垃圾箱,平台等,与休闲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机结合起来。规划道宽为3m,用木板铺砌。 (2) 喀巴东让神山观想抒怀区 上山公路:其主要功能是联系山上山下、组织分流,与机动车道一起构成道路网骨架,兼有交通和生活双重的功能,红线宽度为7m,同时承担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 草原栈道主要为游憩和休闲道路,包括栈道,台阶,坡道,观景台等,道路宽为3m,两侧设置垃圾箱,平台等。沿山脊、山脚和上下踏步段,应设护栏,扶手等防护设施。 (3) 格萨尔王历史传说重现区 过境路:是游客进入景区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系其他景区的一条综合性干道。道路宽7m,红线宽度为11m,道路旁设置生态垃圾箱和交通指示系统。 帐区步行道是景区内行人游览时的通道,景区内限制机动车辆通行。主要为帐区景观、游憩和休闲道路,包括栈道,台阶,坡道等,规划游步道宽为4m、3m、2m不等,两侧设置垃圾箱,平台等。 (4) 民俗风情及娘玛寺宗教体验区 (5) 汽车和帐篷营地野营体验区 (6) 忠克垭口及外香寺畅游区 二、工程规模 1、景区配套的非干线公路173501m2(长28916m)。 2、军垦博物馆附馆修复工程:面积2400 m2。 3、防洪渠2800m。 4、景区游步道42142 m2(长21071m) 5、供水设施:供水管线6428.50m,水井1眼,消防井24个。 6、供电设施:电讯设施3033.70m,电缆设施6173.50m,配电室4个。 7、污水处理设施:排水管线5534.40m,化粪池3座,每座50 m3,共计150 m3。 8、垃圾回收及处理设施:垃圾箱823个,垃圾收集点264 m2,共计11个,每个为24 m2。 9、信息咨询服务设施及游客安全保障设施各一套。 10、管理用房: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498 m2,管理用房总建筑面积2088 m2,共计4座,每座建筑面积522 m2。 11、旅游厕所:水冲式厕所共计4座,每座建筑面积223.8 m2,总建筑面积895.2 m2,环保厕所32座。 12、停车场:总面积为23642 m2。 13、环境整治:绿化面积为88000 m2,灌溉系统设置面积1980亩,地灯180个,太阳能路灯16个,坐凳82条。 14、建设期限:一年(2014年) 15、工程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465万元,拟申请国家专项资金1495万元,所占比例为70%;自筹资金990万元,所占比例为30%。 其中:1、曲麦洒桑入口综合服务区:597.90万元;
2、喀巴东让神山观想抒怀区:338.50万元 3、格萨尔王历史传说重现区:165.68万元 4、民俗风情及娘玛寺宗教体验区:854.95万元 5、汽车和帐篷营地野营体验区:1131.38万元 6、忠克垭口及外香寺畅游区:1125.50万元 7、建设工程其他费:428.66万元 8、预备费:271.30万元 1.2 承办单位概况
xxx县旅游局成立于1999年6月, 2003年11月文化和体育
从文教体育局中分离出来与旅游合并成为文体旅游局,于2008年9月设为县文化体育局和县旅游局,旅游局属县政府主管的县直事业单位。xxx县旅游局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独立设置,隶属县人民政府管理。为县属风景管理局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全县旅游资源开发及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面向全社会的旅游行业和旅游市场;大力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的综合运用,抓好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能有: 1、根据国家、省、州、县的产业政策和旅游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编制全县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州上下达的旅游资金的立项和检查工作,负责全县旅游统计和信息服务工作。 2、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旅游业的各项法规、结合县实际,制定全县旅游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并组织实施。 3、对全县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行业管理。组织县内旅游涉外定点饭店及国内定点单位的申报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和管理旅游价格、交通运输、景区秩序、指导旅游商品生产销售、旅游安全、旅游娱乐、旅游审计等工作。监督、检查旅游服务质量,受理国内外旅游者投诉、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4、负责组织全县旅游总体形象的宣传,开拓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组织并指导旅游产品的开发和促销活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和管理出境旅游工作。 5、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县旅游行业教育培训规划,负责组织旅游行业岗位资格考试和认证工作,指导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等。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3.1 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物动物保护法》(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保护条例》(1994年)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年) 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 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 1.3.2 国家标准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甘肃省村镇规划标准》(DB62/T25-3034-2006)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2013年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 地方规划、文献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 《甘肃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15年) 《xxx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xxx县县城总体规划》 《xxx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6) 《xxx县“十二五”规划》 《xxx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兰州大学等,2002.6) 《xxx县阿万仓乡总体规划》(2004—2020) 1.4 项目概况 1.4.1 拟建地区 xxx县阿万仓乡,位于xxx县西南,距离县城尼玛镇54km。阿万仓乡政府驻地曲麦洒桑,管辖5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该乡东与河曲马场、阿孜畜牧站相接,南与四川省阿坝县求吉玛乡、青海省久治县康赛尔乡相邻,西与本县木西合乡接壤,北与欧拉乡相邻。 1、曲麦洒桑入口综合服务区:597.90万元; 2、喀巴东让神山观想抒怀区:338.50万元 3、格萨尔王历史传说重现区:165.68万元 4、民俗风情及娘玛寺宗教体验区:854.95万元 5、汽车和帐篷营地野营体验区:1131.38万元 6、忠克垭口及外香寺畅游区:1125.50万元 1.4.2 主要建设条件 (1)客源条件:石河子军垦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具较高知名度和吸引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游客量达到60万人次,随着石河子游客数量增长,由高速增长方案预测2015年可达90.3万人。 (2)施工条件 该地区的具有相应资质的建安园林施工企业、工程设计和监理单位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保障,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也将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项目所需材料、设备等均可在疆内及乌鲁木齐、石河子市场上采购,并能够保证供应。 (3)交通条件 石河子市交通四通八达,与外界的联系便捷,公路有乌奎高速公路和乌市至伊宁的干线公路。近年来,不断改造升级为高等级公路;北疆铁路横跨欧亚大陆,在石河子设有三级站。石河子市区内,交通方便,程控电话可通全国各地,交通、通讯条件十分优越。 (4)资金条件:项目固定资产的投入中70%拟申请国家投资,30%由新疆西部新丝路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筹,给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1.5 研究范围
本报告主要对“丹凤县龙驹古寨文化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研究。在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项目建设条件、市场研究、项目建设方案、环境影响与文物保护、资源节约、景区安全卫生与消防措施、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项目管理及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
1.6项目建设目标 1.6.1旅游区建设目标 在未来的发展中,龙驹古寨要逐步建设成为丹凤县首选的山水观光休闲胜地与秦楚文化体验胜地、旅游龙头景区、王牌景区;商洛市旅游特色景区,市旅游名片之一。陕西省最具特色的秦楚文化休闲体验旅游第一品牌;秦楚豫地区秦楚文化与自然山水有机交融的著名休闲旅游胜地;中国最具影响的秦楚文化休闲体验旅游品牌之一、全国漂流休闲胜地、国家AAAAA级旅游区。 1.6.2 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1. 建设完好的旅游交通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旅游线路体系。达到旅游区可进入性好,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具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
2. 建设旅游专用停车场。实施现代化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场地平整、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标志规范、醒目、美观,容量满足。
3. 建设完善的供电、供水、排水体系,为旅游区开发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4. 建设完善的环卫网络,为旅游区提供干净、卫生的游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