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经典名著导读
- 格式:docx
- 大小:12.64 KB
- 文档页数:2
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儒林外史》名著导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儒林外史》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学期推荐阅读的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全书共五十六回。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
它创造了一种“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独特形式。
科举制度是小说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除士林中各色人物外,还把高人隐士、医卜星相,吏役里胥等三教九流的人物推上舞台,从而展示了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卧闲草堂本评有言:“读竟乃觉日用酬酢之间,无往而非《儒林外史》”。
小说不仅具有深邃的主旨,在小说艺术上也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正因为其博大精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用心读进去,再用心走出来,从而做到读有所获。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寒假期间读过《儒林外史》,开学后学校也每周安排一节名著阅读课,在时间上予以保证。
但因《儒林外史》是一部文言白话小说,语言表达和今天有所不同,学生读来不很通畅。
同时不少学生因为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欠缺,所以阅读《儒林外史》时兴趣不浓厚,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能体会作品讽刺的艺术手法和批判的精神。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通过阅读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讽刺小说的能力,激发他们更高层次的阅读认知。
【教学目标】1、品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2、知独特结构,赏讽刺手法3、悟批判精神,促学习成长【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品精彩片段,感人物形象②掌握“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③欣赏学习小说的讽刺手法2、教学难点:欣赏学习小说的讽刺手法,体会批判精神【教学方法】1、合作、交流、展示法2、多角度主题探究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促探究播放《胡屠户训女婿》的视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作者)(设计意图:新课标强调“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借助《胡屠户训女婿》的视频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营造了良好的气氛,让整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部编版五下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四大名著”,《西游记》是必读书目,提示了“关注故事结构“关注回目”等阅读整本古典名著的方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根据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等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迁移运用整本书阅读策略引导学生用跳读、猜读、浏览、交流等多种学习方法。
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学生感知古典名著的文体特点以及阅读方法。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设计理念:《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小说,几乎所有孩子都看过根据这部小说拍摄的电视剧,也有同学看过青少年版的《西游记》,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比较熟悉,但是阅读原著小说和看电视剧、读青少年版的《西游记》是有很大差别的,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指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长篇古典名著小说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去文字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学期我结合课本教学,进行了《西游记》名著导读教学。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猜测语句意思、跳读、借助相关资料、联系影视剧等方法阅读。
2.学习关注故事结构和回目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3.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习关注故事结构和回目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大家听一听,这和哪一部古典名著有关?老师播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学生交流。
2.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这首歌走进《西游记》。
(板题:《西游记》)3.请听《西游记》的相关介绍。
初中语文九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2.【讽刺高妙之对比反差】阅读小说第15至20回,回答下面问题。
【甲】【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
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
丈母也不肯。
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
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匡超人道:“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
可惜而今受了累。
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1)根据小说内容概括【甲】图的故事情节。
(2)结合三则材料及小说内容,从“对比”的角度分析匡超人的变化,并说说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一形象的意图。
3.【讽刺高妙之矛盾、夸张】请细读《儒林外史》第三至四回,从以下讽刺手法的角度分析范进的故事并完成图表。
答案示例:人物言行的矛盾:《儒林外史》中范进在母亲死后守孝期间不肯用奢侈的杯箸,却毫不犹豫地吃了大虾圆子。
他言行的矛盾正讽刺了他的虚伪可笑。
夸张变形的描写: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打了范进一巴掌,再也回不过手指来,这些高度的夸张突出了范进对名利的潜心追求把命运押在科举业上,若痴若狂的精神状态以及胡屠户的势利、迷信、愚蠢。
【图文并茂】2011年是吴敬梓诞辰310周年,中国集邮总公(1)请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角度,对A-F 六枚邮票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类。
正面人物: 写字母 反面人物: 写字母 (2)请选择其中的两张邮票,联系作品内容,说说画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图 ,性格特征: 图 ,性格特征:A BCDEF。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结构设计经典名著导读
学习结构设计无非以下三个途径:(1)实践;(2)交流;(3)悟道。
所谓实践就是直接从事工程项目设计;所谓交流则是指与同事和同行直接或间
接的讨论沟通和学习;所谓悟道则是指在实践和交流之后的一种深层次的思考与总
结。三种途径是相互作用的,不可偏废。
有些工程师一直低着头做设计,不抬头与同行沟通交流,也不闭目悟道,纵然
从事结构设计一、二十年亦仅为绘图匠;有些同行日夜埋头研读大量的科研文章,
从来不参与工程设计实践,也不思考结构理论与结构设计的关系,即使读万卷书,
亦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同行,既不从事结构设计实践也不与同行沟通交流,每天
就是天马行空的幻想各类结构难题,钻进思维的死胡同,到头来亦是一无所知。
而有些结构同行和前辈则将实践、交流和悟道三者合一,经历了工程的历练和
时间的积淀,终成一代结构宗师,如傅总(学怡)、朱总(炳寅)、周总(献祥)等
结构前辈。
我等结构新人要想快速提高自己的结构设计能力,唯有法乎其上,师从这些结
构大师和前辈。很显然,我们要直接拜教于这些前辈的门下是很难的,因为前辈都
很忙,但我们可以从前辈的专著和文章中学习,以窥探结构设计的秘笈。因此推荐
给大家的第一系列就是结构概念和简化计算系列名著。名著目录如下:
(1)《现代建筑的结构与造型》
(2)《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案例》
(3)《建筑结构原理》
(4)《图解建筑结构设计计算》
(5)《材料力学与强度简化分析》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6)《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
(7)《建筑物在风及地震作用下的简化设计》
(8)《刚度理论在结构设计的作用和体现》
(9)《结构概念和体系》
下面分别说解每本书的优点:
(1)《现代建筑的结构与造型》
这本书是德国著名建筑师柯特•西格尔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多名助手的协助下历
经多年潜心研究和总结于1960年写成的经典著作。其后由托马斯•伯顿翻译成英文,
1979年成莹犀翻译、冯纪忠校译成中文,并于1981年4月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在其后几年内先后印刷多次,成为一本结构畅销书籍。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大概是大四的时候,当时没有特别仔细研读,影响不是很
深刻。第二次看这本书是研一的时候,由于有了一年的工程设计经验,感觉对建立
结构概念是十分有帮助的。柯特•西格尔在本书中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现代建筑结构三
大形式(高层结构、拱结构及空间大跨度结构),书中没有力学书籍中的复杂公式和
计算分析,而是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和自然界的生物现象描绘结构概念。本书对建立
结构感性认识大有裨益,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