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理解要点归纳及主题分析2
- 格式:pptx
- 大小:381.38 KB
- 文档页数:19
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高考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道常见题型,对于学生来说,掌握散文的阅读技巧和知识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高考散文阅读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以写作方式、表现现实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与小说、诗歌不同,散文更贴近生活、真实和客观。
散文以文字来表达情感、思想和观点,常用叙述、描写、议论等手法,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
散文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表现主题广泛:散文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包括生活、社会、自然等,内容丰富多样。
2.适合口语化表达:与诗歌相比,散文更注重口语化表达,更贴近人们的日常语言使用习惯。
3.注重描写和议论:散文常用描写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环境等,同时也可以运用议论的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二、散文的常见题材和思想内涵高考散文的题材多种多样,既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描写人生百态的。
常见的题材包括自然景观、社会现象、人物传记等。
散文常常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散文的思想内涵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
在阅读散文时,我们要注意捕捉作者所表达的意境、情感和观点。
这些思想内涵包括对人性、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通过阅读散文可以启发我们对生活和现实的思考。
三、散文的阅读技巧1.了解背景信息:在阅读散文之前,了解作者的背景信息和写作背景是很重要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意图和思想。
2.抓住关键词: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这有助于理解散文的主题和思想。
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上下文的延伸来推断散文的主旨。
3.关注句法和语言运用:散文中的句法和语言运用往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长句或短句的运用、重复和排比等修辞手法,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底层含义。
4.关注散文的结构:散文的结构常常体现了文章的发展和思考过程。
我们要关注散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等部分,以充分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意义。
5.注重与自身经验的联系:散文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文体,与自身经验的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
篇一:高考散文阅读总结归纳篇二:高考散文阅读总结归纳篇三:高考散文阅读总结归纳1、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写景散文:抓住景物特征(即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区别,既有形状、色彩等外在的方面,又有气质、神韵等内在的方面)绘形状物。
大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景中融注作者的思想感情。
3、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
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哲理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唱,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5、写人散文:记人散文以记述作者所熟悉的人物为主,通过记叙与人物有关的事迹来表现人物,表达作者对所记人物的情感、看法、意向等。
它可以记一个人,记一个人的一生,一段生命历程,一个侧面,一个细节,一个生活场景。
也可以记一组人物,一群人物。
二、散文的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1)叙述的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2)描写种类: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
3)描写技法:以动衬静、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运用简笔勾勒事物的轮廓)、绘形绘声绘色等。
4)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以乐写哀、以哀写乐等。
考点二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概括”是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概括中心意思往往直指散文的主旨。
散文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来抒情的,对散文形象的概括分析,是散文的常考点。
设题角度一概括内容要点|相关知识|“内容要点”即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
内容要点可以是全文的,也可以是局部的。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对语段乃至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
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直接设问的并不多,而较多的是指向特定信息的概括。
|方法思路|1.归纳概括常用的三种方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
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舍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题干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3)合并法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段),就必须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合并内在“公因式”,概括出内容要点。
2.答案要点构成的方式对散文内容要点的概括可采用“要点①+要点②+要点③”的答题模式。
|解题示例|【例1】局部概括(201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一、结构作用分析1、句段在文章靠头(1)结构上①开篇点题,开门见山。
②引出下文。
③为后文写……埋下伏笔(做铺垫);④或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2)内容上①点明写作缘由②营造……氛围③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④采用对比手法,将…和…对比,突出或强调…⑤采用欲扬先抑手法,通过写…后文…形成对比,突出或强调…2、句段在文中的作用1、结构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③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④转换(折)作用,是内容、思路的转换(折)⑤(引起)下文的作用。
3.句段在结尾的作用(1)结构上①总结全文,②呼应开头(首尾呼应),结构完整(2)内容上①点明…主旨,深化中心,②抒发作者…的感情③呼吁…,突出主旨。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4.材料安排(穿插性材料)作用(1)结构上①(反复出现)贯穿全文内容,起到线索作用②引出下文对…的描写(议论、抒情、记叙)③照应文章的……(2)内容上①(反面材料)和文中…形成对照(对比),突出…的…特点(形象、情感、态度)②(正面材料)映衬文中…,突出…的…特点(形象、情感、态度)③丰富文章内容或内涵(主旨);④(诗句)增强文章的文学性、生动性。
5、标题的作用(1)点拨:思考方向(1)问什么(是作用还是含义)。
(2)题目有什么特点(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效果?(3)承载作者什么感情、态度(4)是不是文章的关键词、线索(5)是否点明文章文章主旨(2)标题作用:结构上:①XX是文章的线索,文章围变现了绕它写了XX、XX、XX内容上:①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对象)\点明了文章的XX主旨②表达了作者XX感情或对XX的…态度③点明(揭示)了XX的…特点(内涵),寄寓作者…X感情(思想、态度)④采用了XX(比喻、拟人、象征、双关、设问)手法,生动形象,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变现了作者…感情\暗示了文章的…的主旨(3)标题的含义①考虑标题的手法及艺术作用②标题的在文中的明显含义③标题在文中更深层次的隐含的涵义(往往涉及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6、文章的整体思路(1)抓文章线索(行文线索和感情脉络)(2)抓标志性提示内容、时间、地点转换的词语(3)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4)明确问题题要求:是问思路、还是问情感脉络,是否有特殊要求(指定必须以什么来组合答案)(5)答题提示:思路答案中要出现:①先写…②再写…③然后写…④最后写…(有时候需要指出线索)情感脉络重要出现:①先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②再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③然后写…表现作者…的感情④最后写…表现作者…的感情二、归纳要点、概括主题(思想情感)1.、归纳要点(1)明白要求【是特点(形象)概括,还是原因(为什么),或者是内容层意】(2)明确答题区间【是某一段,某几段,还是需要从结合全文】(3)注意过渡句【往往在段首或单独成段】、段落中心句【往往在段首或段尾巴】理清层次(4)合理筛选、摘取需啊哟词语句子组合答案【修辞手法句子,还原本义】(5) 结合分值,分点答题2、概括主题(思想感情)(1)把握文章思想感情几留意①看题目【直接点明主题,明确思想感情,或间接暗示】②看首尾【见结构部分首尾作用】③看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确了作者的观点和感情倾向】④看文章语言运用的褒贬色彩和细节对读者心灵感受的激发⑤看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缘由(2)答题模式①概括主旨:通过描写(叙述)……(特征、一件或几件事),表现……,抒发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②思想感情【结合分值,分点作答】:1、XX;2、XX;3、XX……三、体会重点词语或语句含义1、理解重要词语作用(与诗歌鉴赏练字题相似)(1)结合文意,解释词语在语境中含义(如有表现手法——如借代、比喻、双关,要换原本义)(2)结合文意,挖掘词语的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2、理解重要句子(1)区分“理解”“理解含意”“理解用意”“为什么说”理解:如何理解这个句子,包括含意与作用理解含义:仅仅限于句子的深层次含义及其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理解用意”:包括含意与作用为什么说:回答原因,很多考题作为探究文章思想感情(主旨)来考查,需结合全文,如2013年四川考题: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条负重的河流“,答题同思想感情(2)答题方法①坚持两个原则【1、句不离段,段不离篇;2、作者的写作意图】②根据句子层次理解③抓关键词理解④抓表现手法理解(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⑤人物对话,抓人物所处的环境、思想性格、人物关系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四、形象分析1.人物形象(1)把握作者作者思想感情,确定人物分类(是褒还是贬),为选用词语做准备(2)注意文章中评价、议论、抒情的句子,注意需要的词语,以便答题选用(3)注意结合写人物的段落分析概括(4)注意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描写(细节描写)外貌(肖像、神态、衣着)、动作、语言、心理②侧面描写:用人或物或景物来烘托主要人物的形象或心理或情感③对比。
【高中散文阅读】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高考散文题型分析及答题要点一.读懂散文概述:形散而神不散,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
所谓“形散”,是指散文选取材料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自由;表现方法不拘一格。
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散文的立意,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文章的主题。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
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高中散文阅读技巧题型一:概括内容要点1.认真阅读全文,确定答题区间。
2.对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整合,提取关键信息。
3.分点作答,语言简洁、准确。
题型二:理解词句含义1.理解词语含义-考虑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
2.理解句子含义-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
-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其深层意思。
-联系上下文,从句子所在段落、文章主旨等方面综合考虑。
题型三:分析表现手法1.明确常见的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借景抒情等。
2.指出文中使用的具体表现手法。
3.结合文本内容,分析该表现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如对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突出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题型四:赏析语言特色1.从词语运用角度,分析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精妙之处。
2.从修辞手法角度,指出使用的修辞并说明其效果。
3.从句式角度,如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结合等,分析其节奏和表达效果。
4.从语言风格角度,判断是豪放、婉约、质朴、华丽、诙谐等,并结合文本说明。
题型五:探究主旨情感1.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
2.关注作者在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3.结合作者的经历、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题型六:作用类题目(如段落作用、标题作用等)1.内容方面-概括段落或标题所涉及的内容。
-思考其对表现人物、主题等的作用。
2.结构方面-开头段:引出下文、设置悬念、奠定基调等。
-中间段:承上启下、过渡、补充等。
-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深化主题等。
3.表达效果方面-考虑对读者的吸引力、感染力等。
题型七:人物形象分析1.从文中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入手,如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2.关注间接描写,如通过他人的反应、评价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命运有一定的影响。
4.结合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概括其性格特点和品质。
题型八:环境描写作用1.渲染气氛,营造特定的氛围,如欢快、悲伤、紧张等。
高三语文教学中的散文鉴赏与理解要点总结散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三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散文的鉴赏与理解是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总结高三语文教学中散文鉴赏与理解的要点。
一、对散文的基本认识1.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写人、写事、写景、写情感,通过描写和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
2. 散文的特点:自由灵活、平易自然、具有散漫性和自然流露个性的特点。
二、散文的分类与特点1. 技巧性散文:突出语言艺术的独特性,注重个性化、心理化的描写,“含蓄”和“夸张”是技巧性散文的两种常见表现方式。
2. 清新自然散文:强调真实感、自然感和朴素感,注重生活细节的刻画与真实还原,常借助寓言、记叙、描写等手法来表现情感。
3. 抒情散文:借助思绪和情感,表达作者对生活、对人物、对社会的感悟与思考,寓情于景、情于人、抒发内心情感。
三、散文鉴赏的方法与技巧1. 全面理解:通过仔细阅读,把握散文的中心思想、主题和目的,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观点。
2. 分析结构:分清散文的篇章结构,找出重要的段落或语句,并理解其在整篇散文中的作用与地位。
3. 注意修辞: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是表达作者意图和情感的重要手段,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要善于分析和理解。
4. 追寻象征:散文中常存在着抽象的象征意义,如物象与意象的结合等,需通过细致揣摩和深入思考来把握。
5. 关注细节:细节是散文的重要表现形式,仔细揣摩细微处的铺陈,有助于深入理解散文的主旨与内涵。
四、散文阅读中的注意事项1. 注意语言文字:散文的语言风格多样,而理解与鉴赏的过程中,对于语言的准确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2. 注意情感体验:散文常通过感受、回忆、想象、联想等方式激发读者的情感,读者应积极参与并思考自己的情感体验。
3. 注意脑中的图景:散文往往伴随着美丽的图景,读者应设身处地地想象与感受其中的景致,增加阅读的乐趣与深度。
专题二散文阅读分析结构思路题型一分析行文思路1.《故都的秋》结构类型属感悟式,整体结构关系属相属(总分)式,中间主体段落——五幅图画在结构关系上属相并式。
2.《我与地坛》结构类型属感悟式,结构关系属前后相承式。
一、常见结构类型1.静赏式先交代赏景的缘由,暗示主题;多角度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思路:景点概述―→景点静赏―→景点联想。
2.参游式移步换景,因空间转换而景色不同,情感因之而变化;有时虚实相间,适当联想,篇末暗示主旨。
思路:进入景点→依次欣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3.象征式详细描写物,目的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人;卒章显志;篇末深化(升华)主题。
思路:物的描述―→物的品性―→由物及人―→表达志向。
4.怀念式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思路: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5.叙史式追叙史实,侧重与现实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联系现实,追昔是为了抚今,表达对现实社会的思考、感慨。
这类散文大多被称为文化散文。
思路:一语统篇―→追述史实―→抚今而感慨、抒情。
6.感悟式撷取日常生活片段,以情感或见闻为线索。
思路:抒情触媒―→相关场景―→相关人物―→生活感悟。
二、常见结构关系文章内部结构关系有三种:梳理行文思路“两方法”(2020·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记忆里的光蒋子龙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
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
一位见多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
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
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
高中散文阅读答题模板
1. 主题概括
本文主要讲述了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对这段时光的思考与感悟。
2. 内容要点
作者回顾了在高中的生活,包括上课、课外活动、与同学朋友的相处、学业压力等方面的点滴经历。
他感慨时光匆匆,生活中的琐事也让他感到无比珍贵。
同时,他也对自己在高中时的一些选择和决定进行了反思,并分享了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3. 主要观点
作者通过对高中生活的点滴回忆,表达了对青春岁月的感慨与珍惜。
他认为高中时期的经历和历练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也期望自己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4. 文章特色
本文通过细腻的文字和真挚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使人对自己的青春生活也产生共鸣。
同时,文章对青春与成长、选择与懊悔、未来与希望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让人感受到了成长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