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鸿14秋职高会计1、2班《统计基础》期末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5
中职《统计基础》章节练习题中职《统计基础》各章节复习题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1、统计2、统计学3、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4、统计标志与指标5、变异和变量6、统计指标体系二、填空题1、构成一个统计总体必须同时具备三方面特点:、和。
2、如全国人口为总体,每个人是,每个人都有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等。
这里的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等在统计上称做。
,“年龄”是。
“16 岁”是,“性别”是,“男”、“女”是,它也是经过调查后所得到的结果。
3、统计指标由六个要素构成:①;②;③;④;⑤;⑥。
这六个要素可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和。
4、统计指标体系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存在着确定的对应关系,可以利用来表现;另一种是指标体系是联系的指标体系。
5、变异一般描述上的变化,而变量则表示上的变化。
6、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工人数、企业数、废品数、设备数是,身高、体重、产值、利润、资金等是。
离散变量的数值一般用方法取得;连续变量的数值只能用或的方法取得。
7、变量按其所受影响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和两种。
产品总成本是变量,受偶然因素影响的变量是。
8、按照所采用的不同计量尺度,统计数据可以分为、和。
9、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特征,通常是用来表述的,其结果均表现为类别,因而也可统称为数据或称数据。
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特征,通常是用来表现的,因此也可称为数据或数据。
10、按照所采用的收集方法不同,统计数据可以分为数据和数据。
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有关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测数据。
自然科学领域的大多数数据都是。
11、按照被描述的现象与时间的关系不同,统计数据可以分为数据和时间数据。
2011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就是数据。
2006-2011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就是数据。
三、简答题:1、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有何区别和联系?2、统计数据如何进行分类?3、简答统计总体的特点?四、判读题1. 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内…………○…………装…………○…………订…………○…………线…………○…………○………第 1 页 共 1 页装订线内不要答题2014秋中专会计班《统计基础》期末试题命题人:高俊鸿一、填空题(10×1=10分)1.标志通常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2.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有 、 、 中位数和众数五种4、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特征有三种,分别是 , ____ ___和__ _____。
二、单项选择题(30×1=30分)1.设某地区67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
A.每个工业企业B.67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性别比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离散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指标D.全国人口数是数量标志3、某机床厂要统计企业的自动机床的道题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 B.企业职工情况调查 C.农村耕地调查 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5、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C.灵活程度不同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6.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D.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7.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企业按年生产量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8、要了解某校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是 ( ) A.全校学生 B.全校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9、某单位有500名职工,他们的工资额有500个数,则这500个数是( ) A. 500个变量 B. 500个变量值 C. 500个指标 D. 500个标志 10、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18级市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2 0 1 8-20 19学年第一学期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专业:市场营销、投资与理财、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班级:18级投资与理财、1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8级电子商务、17级电子商务《统计学基础》考试试卷A 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共计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评卷人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0分,每题2分,在A 、B 、C 、D 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填写在答题框中)A 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 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 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2. 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 )。
A 各个总体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会发生变化B 随着人们对客观认识的不同,对总体和总体单位的认识也有差异C 随着统计研究目的与任务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D 客观上存在的不同总体和总体单位之间,总是存在着差异 3. 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对象是( )。
A 各百货商店B 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工作人员C 一个百货商店D 每位工作人员4. 在统计调查阶段,对有限总体( )oA 只能进行全面调查B 只能进行非全面调查C 无法进行全面调查D 既能进行全面调查,也能进行非全面调查5.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出题人:刘伟娜、郑远红、刘永焕 教研室主任签字: 院长签字: 复查总总复查人 ____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 位是( )。
统计整统计调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总体总量和标总体总量和时B 标志总量和时时点指标和时7.总量指标)A 有计量单没有计量单都是复合D 有的有计量单位,有的没8加权算术平均数X 的大小( 受各组次数f 的影响最大 只受各组标志值x 的)B 受各组标志值工的D 受各组标志值工和次数f 9同质总体标志变异指)离中趋B 集中趋C 变动 D 一般10.在计算相关系数之前,必须对)1.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可)A 数量同质C 总体具体E 社会2.变量按其取值是否连续)A 确定性随机性C 连续离散变E 常3.普查是)A 非全面专门调C 全面经常性E 一次性4.统计分)A 是一种统计B 对总体而言是C 对总体而言是D 对个体而言是A 定性B 统计分析D统计分组 B 定量分析C 回归分析D 可比分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20分,每题2分,在A 、B 、C 、D 、E 五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框中,错 选不得分,少选得1分)E对个体而言是“分”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按品质标志分组C选择分组标志E按主要标志分组6.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实物单位C货币单位E倍数和系数7.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A平均数代表性大小)oB按数列标志分组D划分各组界限)。
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刮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的类型分类数据:人口男女、企业行业属性顺序数据:产品等级、考试成绩、态度有(非常同意、同意、保持中立、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数值型数据:具体的数值截面数据是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用于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时间序列数据是在不同时间收集到的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总体是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根据所包含的单位数目是否可数可以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通常情况下,统计上的总体是一组观测数据,而不是一群人或一些物品的集合。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构成样本的元素的数目称为样本量。
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刮性数字度量,它是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
总体平均数、总体标准差、总体比例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刮性数字度量。
它是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来的一个量,由于抽样是随机的,因此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
样本平均数、样本标准差、样本比例变量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其特点是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结果会呈现出差别或变化。
分类变量:男女和行业;顺序变量:产品等级和教育程度;数值型变量:离散型变量有企业数和产品数量;连续型变量有年龄、温度、零件尺寸的误差数据的来源:间接来源有统计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有关资料;直接来源有调查数据和实验数据;二手资料由别人通过调查或实验的方式搜集的,使用者只是找到它们并加以使用,间接获得的资料。
二手资料进行评估:资料是谁收集的?为什么目的而搜集?数据是怎样搜集的?什么时候搜集的?数据搜集的基本方法:自填式;面访式;电话式;实验组是随机抽选的实验对象的子集。
在这个子集中,每个单位接受某种特别的处理。
《统计会计期末测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1. 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A. 抽象的量B. 具体的量C. 连续不断的量D. 可直接相加的量2. 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 5%,职工人数增加 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A. 7%B. 7.1%C. 10%D. 11%3. 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 每一个工业企业4. 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重叠B. 相近C. 不等D. 间断5. 次数分配数列是()A.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 按统计指标分组所形成的数列D. 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数列6. 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 作用不同B. 组织方式不同C. 灵活程度不同D.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7.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 总产值B. 合格率C. 总成本D. 人口数8.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 2%、5%、8%和 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 (102%×105%×108%×107%) - 100%B. 102%×105%×108%×107%C. 2%×5%×8%×7%D. (2%×5%×8%×7%) - 100%9.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为原来的 1/2 时,则样本单位数为原来的()A. 2 倍B. 4 倍C. 1/2 倍D. 1/4 倍10.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 r < 1B. -1 ≤ r ≤ 1C. 0 < r < 1D. 0 ≤ r ≤ 1二、多选题(共 10 题,每题 3 分)1. 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 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B. 成年人口总数是统计指标C. 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D. 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E. 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2.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A. 职工按工龄分组B. 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C. 人口按民族分组D. 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 人口按地区分组3. 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B. 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C. 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D. 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E.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4.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A. 个体指数B. 综合指数C. 平均指数D. 定基指数E. 环比指数5. 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A. 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B. 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C. 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D. 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E. 产品产量随生产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而减少6. 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A. 产品产量指数B. 商品销售额指数C. 价格指数D. 产品成本指数E. 职工人数指数7. 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A. 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B. 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C. 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D. 数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8. 统计的基本任务包括()A. 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B. 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C. 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D. 实行统计监督9. 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 商品销售额B. 商品库存额C. 工业总产值D. 职工人数E. 生猪存栏头数10. 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A. 确定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B. 确定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C. 测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D. 建立回归方程E. 进行预测和控制三、判断题(共 10 题,每题 2 分)1.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种涵义。
2014级会计班《统计基础知识》期末试卷注:1.共四大题,共计96分。
卷面整洁+2分,字迹端正+2分。
2.请将姓名、学号、第一、二、三大题的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20分)1.已知全市10个化工企业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全市10个化工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全市10个化工企业的全部职工B.10个化工企业C.10个化工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D.10个化工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2. 对某地区的全部产业依据产业构成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里所使用的计量方式是()。
A.测量值数据B.计数值数据C.排序数据D.分类数据3.某市工商银行要了解某年第三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4.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的调查对象是()。
A.每台生产设备B.每个国有工业企业C.所有国有工业企业D.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5.某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为809元,最低为570元,据此分成由6个组组成的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
A.240B.120C.40D.566.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50,又知其相邻组组中值为120,其末组组中值为()。
A.160B.180C.200D.2507.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应用( )符号表示。
A.~B.——C.……D.\8.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了5%,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1.9%B.167%C.60%D.97.9%9.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平均数时间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时期数列D.时点数列10.在时间数列中,作为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是()。
A.发展水平B.平均发展水平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二.多项选择题(10分)1.下列变量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A.人数B.身高C.工厂数D.机器台数2.下列指标中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高职高专统计基础与实务试题高职高专《统计基础与实务》期末试卷班别:姓名:学号:题号评分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40分) 1、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A.收入 B.汽车产量C.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D.企业类型2、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的2021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人数据。
这一数据属于 (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3、为了估计某城市愿意乘坐公车上下班的人数的比例,在收集数据时,最有可能采用的数据搜集方法是()A.普查 B.公开发表的资料 C.随机抽样 D.实验4、把各个类别及落在其中的相应频数全部列出,并用表格形式表现出来,称为( ) A.频数 B.频数分布 C.频率 D.累积频数一二总分 5、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2000元―3000元、3000元―4 000元、4 000元~5 000元、5 000元以上几个组。
最后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5000 B.7500 C.5500 D.6500统计基础与实务第1页(共6页)6、由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和两个四分位数5个特征值绘制而成的反应原始数据分布的图形,称为 ( )A.条形图 B.茎叶图 C.直方图 D.箱线图7、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称为 ( )A.极差 B.平均差 C.方差 D.标准差8、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 ( )A.80 B.0.02 C.4 D.89、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3 B.13 . C.7.1 D.710、中心极限定理表明,如果容量为n的样本来自于任意分布的总体,则样本均值的分布为 ( )A.正态分布 B.只有当n<30时为正态分布 C.只有当n≥30时为正态分布 D.非正态分布 11、一个95%的置信区间是指 ( )A.总体参数有95%的概率落在这一区间内 B.总体参数有5%的概率未落在这一区间内C.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包含该总体参数 D.在用同样方法构造的总体参数的多个区间中,有95%的区间不包含该总体参数 12、当正态总体的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A.正态分布 B.t分布 C.X2分布 D.F分布13、在某个电视节目的收视率调查中,随机抽取由165个家庭构成的样本,其中观看该统计基础与实务第2页(共6页)节目的家庭有101个。
高职《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2.某单位某月份职工的出勤率是96%,这个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3.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了10%,则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A.105% B.104.76% C.5% D.4.76%4.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5. 在频数分布中,众数是()A.最大的那个频数B.最大的标志值C.频数最大的那个标志值D.把频数分布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那个标志值6.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每一台设备D.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7.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8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到()组。
A.60—70分B.70—80分C.80—90分D.90—100分8. 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9.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σ甲=5元,σ乙=6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10.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状况进行了解,统计总体是( )A.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B. 每个工业企业C.该地区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D.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二、判断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计基础知识》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道大题,共99分,外加卷面分1分。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2×18=36分)1.统计工作的决定性环节是()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整理 D统计分析2.对某市学校教师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A.该市全部学校B.每个学校C.该市全部学校的全部教师D.每个学校的全部教师3.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性别B.年龄C.文化程度D.政治面貌4.属于质量指标的是()A.人口总数B.工业生产总值C.优质品率D.职工总数5.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工人数B.产值C.工资D.身高6.某实物的重量为20.15g,则该数据为()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计量值数据D.计数值数据7.2011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是()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截面数据D.时间序列数据8.两组工人加工同样的零件,第一组工人日产量为:32、25、29、28、26;第二组工人日产量为:30、25、22、36、27。
这两组工人日产量的差异程度()A.第一组差异程度大于第二组 B.第一组差异程度小于第二组C.两组差异程度相同D.无法比较9.按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B.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C.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D.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10.2016年农业普查是()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11.在全市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中,全市的每一个小学生都是()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报告单位D.统计指标12.调查时间是()A.调查工作进行的时间B.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C.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D.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13.为了解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的意见和看法,管理人员随机抽取100户居民,上门通过问卷进行调查。
这种数据的收集方法是()A.科学实验法B.直接观察法C.邮寄访问法D.入户访问法14.某村农民人均收入最高为377,最低为248,据此分为八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A.27B.36C.31D.4215.一个容量为80的样本,最小值为80,最大值为173,组距为10,则可分为()组。
2014年春季学期《统计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错选、不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B2 C3 C4 D5 D6 A7 D8 B9 A 10 C11 A 12 D 13 A 14 C 15 A评分标准:本题共30分,每小题2分,错选和不选均不给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10分,每小题5分):(一)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并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答: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名称。
统计指标是综合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和数值。
联系:(1)一些数量标志值汇总可以得到指标的数值;(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变换关系。
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2)标志的具体表现,有的用数值有的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评分标准:本小题5分,标志和指标各1.5分,联系1分,区别1分。
(二)什么是统计调查方案?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答:统计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计划。
是指导统计调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评分标准:本小题5分,调查方案2分,具体内容,每项0.6分。
三、某工厂所属三个分厂电视机产量资料如下(15分):评分标准:本题15分,15个空栏,错一空扣1分要求按以下三种方法计算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15分):(1)简单算术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3)加权调和平均数。
解: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评分标准:每项5分,计算公式2分,计算过程1分,结果、计量单位各1 分。
五、某工厂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
2014秋职高会计班一、二班《统计基础》期末试题
命题人:高俊鸿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公式是。
2. 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之比,用来说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的。
3. 指标是在同质总体内,将各个个体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4. 标志变异指标
有、、、,其中
是最常用的。
5. 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包括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比较其标志变动度,不能直接用标准差,而需分别计算各自的()。
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C.极差D.均方差
2. 在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中有:各个标志值与平均数离差平方之和()。
A、零
B、1
C、各标志值之和
D、最小值
3、1993年我国国民收入总额中积累和消费之比为:1,该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4、平均指标反映了( )。
A、总体各单位在不同数量标志上的一般水平
B、总体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C、总体各单位在某一数量标志上的一般水平
D、总体某单位在某一标志上的一般水平
5、假如各个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一半,那么其平均数(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为零
6、下列属于比较相对指标的是()。
A.废品量与产量之比B.国民收入与人口总数之比
C.积累与消费之比D.不同国家的粮食产量之比
7、某国某年的钢产量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A.比较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平均数8.某变量数列如下:51,60,75,66,72,90,88,82,76,92.则其中位数为()。
A、72
B、90
C、81
D、
9. 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10.某企业2004年4—7月初职工人数资料如下:4月初462人;5月初450人;6月初468人;7月初486人;则该企业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为()
A、B、460 C、464 D、468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A.职工按工龄分组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E.人口按地区分组2.下面哪些数量标志必须按组距分组()
A、进出口贸易额
B、企业职工人数
C、公司利润额
D、税收收入
3、在什么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4.在下列平均指标中,不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5.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是( ) 。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C.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D.某商场1990—2007年商品销售额
E.某市近5年各年末企业数
6.在动态数列的水平指标有( )。
A、发展水平B 、增长量C、平均发展水平
D 、发展速度
E 、平均增长量
7.动态数列按指标形式不同可分为( )。
A、变量数列
B、组距数列C 、绝对数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E 、平均数动态数列
8.时点数列的特点有()。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C、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D、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
E、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一次登记取得的
9. 简单算术平均数适合于计算()。
A、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B、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C、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D、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E、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10. 时期数列的特点有()。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C、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性登记取得的
D、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联系
E、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
2.相对指标都是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3.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
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 )
6.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
7.标志变异指标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
8.发展水平是计算其他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它只能用总量指标来表示。
()
9.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采用简单序时平均法。
()
10.若将某市社会5年的平均工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构成了绝对数动态数列。
()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综合指标包括哪几种
2、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五.计算题(共50分)
1. 某厂的劳动生产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提高8%,实际仅提高了4%。
试计算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5分)
2、1999年某月甲、乙两市场某商品资料如下:(10分)
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3.某农科所对一新品种A进行试验,得到资料如下:(10分)
按亩产量分组(KG/亩)面积(亩)
800以下10
800—85024
850—900118
900—95036
950以上12
该农科所另有一品种B,其平均亩产量为878公斤,标准差为56公斤,要求:(1)计算A品种的平均产量和标准差;
(2)试问农科所应推广哪个品种为什么
4、某钢厂连续5年钢产量资料如下:(5分)
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钢产量(千吨)200240360540756
计算年平均钢产量
要求:计算该企业四月份的平均工人数。
6、某商店2010年各月末商品库存额资料如下:(10分)
又知1月1日商品库存额为63万元。
要求:计算上半年和全年的平均商品库存额。
5分)要求计算: 2005年平均人口数。
答题卡
一、填空题
1、
2、
3、
2、、、、、
3、、
二、单选题
三、多选题
四、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