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漏气量试验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3
气缸的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用于符合“1.气动元件的通用技术条件”的气缸。
2.1气缸(活塞运动速度<500mm/s)项目技术指标一般使用场合指标重要使用场合指标公称压力MPa 0.63 (0.80)1.00缸径mm 32--320最低工作缸径0.15 32--100压力MPa 缸径0.10125--320空载性能≤100 ≤50(最低速度mm/s) 运动应平稳、无爬行现象。
运动应平稳、无爬行现象。
负载性能按JB/LQ2060-86<<气动--气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活塞杆的轴向加相当于气缸最大理论输出力的80%的阻力负载,活塞的平均速度≥150mm/s,运动应平稳、无爬行现象。
耐压性以公称压力的1.5倍的压力保压1分钟,检查各部位无异常情况。
泄漏量cm3/min (标准状态)活塞的泄漏量不得超过3+0.15D。
(D:缸筒内径)活塞杆的泄漏量不得超过3+0.15D。
(D:活塞杆外径)其它部位不得有泄漏。
耐久性活塞运动累计长度≥300km。
各项性能符合指标要求。
活塞运动累计长度≥600km。
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内部清洁度气缸内径(mm)异物重(mg)。
行程以100mm计,每增减100mm,相应增减10mg。
同左φ32-50 ≤80 ≤50 φ63-125≤120 ≤80 φ160-250≤180 ≤120 φ320 ≤250 ≤160解体检验检查零件应无明显的破损和不正常磨损。
试验方法按JB/LQ20601-862.2 薄型气缸项目技术指标气缸内径mm 12-25 32-63 80-125启动压力Mpa 单杠缸0.100 0.060 0.045 双杆缸0.150 0.070 0.055负载性能按JB/LQ20601-86≤气动-气动缸试验方法≥的规定,在活塞杆的轴向加相当于气缸最大理论输出力的80%的阻力负载,运动应平稳,各部分无异常现象。
耐压性以公称压力1.5倍的压力保压1分钟,检查各部位无松动、永久变形及其它异常情况。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发动机试验技术目录一、试验目的二、试验内容1.试验依据2.试验条件3.试验仪器设备4.试验样机5.试验内容与方案(1)交变负荷试验(2)混合负荷试验(3)全速负荷试验(4)冷热冲击试验(5)活塞机械疲劳试验(6)活塞热疲劳试验三、试验进度安排四、试验结果的提供摘要国外在可靠性试验方面己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试验方法,而且考虑到该试验的非普遍性及技术保密性,将来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试验规范。
相对于热疲劳研究状况来讲,国内对机械疲劳的研究还比较少。
为适应发动机比功率和排放法规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发动机面临着更高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严峻考验。
国内高强化发动机最大爆发压力已超过22 Mpa。
活塞的机械疲劳损伤主要体现在销孔、环岸等部位。
活塞环岸、销座及燃烧室等部位由于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承受着高频冲击作用的爆发压力,润滑状况较差,摩擦磨损,其他破坏可靠性的腐蚀磨损(缸套一环换向区、排气门/排气门座锥面等)、疲劳磨损(挺杆、轴瓦、齿轮表面等)、微动磨蚀(轴瓦钢背、飞轮压紧处、飞轮壳压紧处、湿缸套止口处等)、电蚀(火花塞电极等)和穴蚀(水泵叶轮等)这些都是可靠性试验的主要目标,也是实施可靠性设计、试验研究的重点部位。
众所周知,在内燃机整机上进行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成本昂贵。
本文将参照原有的可靠性试验方法,通过看一些关于可靠性的零部件加速寿命实验技术制定一种评价内燃机可靠性的考核规范,包括活塞机械疲劳试验和活塞热疲劳试验,可迅速做出其可靠性恰当的评价,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一、试验目的1通过理解内燃机可靠性评估,评定发动机的可靠性。
1.1了解评估的多种理论方法,如数学模型法、上下限法、相似设备法、蒙特卡洛法、故障分析( 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等。
并掌握故障分析法。
1.2学会可靠性试验评估,为进行可靠性设计奠定基础理论,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以及改进的技术支持。
空气压缩机泄漏检测标准为了确保空气压缩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定期进行泄漏检测至关重要。
泄漏会导致能源浪费、系统性能下降甚至潜在安全隐患。
制定明确的泄漏检测标准可以指导维护团队有效地识别并修复泄漏。
检测方法常用的泄漏检测方法包括:肥皂水检测:将肥皂水涂抹在可疑泄漏点,如果出现气泡则表明有泄漏。
超声波检测: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泄漏产生的高频声音。
红外成像:使用红外摄像机检测泄漏点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异。
气体检测:使用气体探测器检测泄漏空气中的气体浓度变化。
泄漏严重程度分类泄漏的严重程度可以根据泄漏量进行分类:轻微泄漏:每分钟泄漏量少于 10 立方英尺/分钟 (CFM)。
中度泄漏:每分钟泄漏量在 10 至 100 CFM 之间。
严重泄漏:每分钟泄漏量大于 100 CFM。
检测频率泄漏检测的频率根据系统的关键性、年龄和维护历史而有所不同。
一般建议如下:关键系统:每月或每季度检测一次。
普通系统:每半年或每年检测一次。
老化或维护不佳的系统:更频繁地检测,例如每季度或每月检测一次。
修复准则检测到泄漏后,应根据严重程度及时进行修复:轻微泄漏:根据系统的优先级,计划在下次维护期间修复。
中度泄漏:尽快修复,优先考虑系统安全性和能源效率。
严重泄漏:立即修复,因为它可能对系统造成重大影响或安全隐患。
记录和报告所有泄漏检测和修复信息应记录并定期报告给管理层。
这对于跟踪系统性能、评估维护计划并识别需要改进的领域至关重要。
预防性维护除了定期泄漏检测外,实施预防性维护计划也有助于减少泄漏。
这包括: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系统元件,例如阀门、法兰和管道,以查找松动或损坏的部件。
预测性维护:使用振动分析或其他预测性技术监测系统性能,以识别潜在的故障和泄漏风险。
组件更换:根据制造商的建议,计划更换密封件、垫片和其他易磨损的组件。
通过制定明确的空气压缩机泄漏检测标准并实施预防性维护计划,维护团队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泄漏,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能效。
Q/YC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YC 473—2008YC6T国2系列柴油机技术条件(恒定转速用途)2008-03-10发布2008-03-10实施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吴可。
本标准于2008年3月10日首次发布。
更改记录更改日期更改通知单编号更改标记处数更改经办人备注2009.12.25 200912040A ○a 1 吴可2010.4.14 201004004A ○b 1 吴可2011.1.24 201101011A ○c7 黄胜东2011.2.9 201102001A ○d 1 黄胜东2011.5.4 201105003A ○e 1 吴可2011.5.21 201105020A ○f 1 吴可2011.7.18 201107009A 换1、2、3、7页多处吴可增T9900 2012.11.19 201211010A 换1-3、7页多处吴可增T9500 2013.1.15 201301010A 增T9670 多处钟瀚YC6T国2系列柴油机技术条件(恒定转速用途)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YC6T国2系列恒定转速用途柴油机的型号与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贮运。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国家排放认证的系族编号为GⅡGYMCL1635H70(系族编号按国家排放认证规定)的柴油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252-2000 轻柴油GB/T 1859-2000 往复式内燃机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及简易法GB/T 2820.2-1997 往复式内燃机驱动的交流发电机组第2部分:发动机GB/T 3821-2005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GB/T 6072.1-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1部分:标准基准状况,功率、燃料消耗和机油消耗的标定及试验方法GB/T 6072.3-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3部分:试验测量GB/T 6072.4-2000 往复式内燃机性能第4部分:调速GB/T 7184 -1987 中小功率柴油机振动测量方法GB 9486-1988 柴油机稳态排放烟度及测定方法GB/T 9969-200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0397-2003 中小功率柴油机振动评级GB 11122-2006 柴油机油GB/T 15371-1994 曲轴轴系扭转振动的测量与评定方法GB/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 20891-2008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Ⅰ、Ⅱ阶段)JB/T 8895-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通用技术条件JB/T 9773.1-1999 柴油机台架试验考核方法JB/T 9773.2-1999 柴油机起动性能试验方法3 型号与规格柴油机产品型号、规格及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
活塞漏气量测量原理《活塞漏气量测量原理:一次修车的小发现》嘿,今天咱来唠唠活塞漏气量测量原理这事儿。
这可不是啥特高深莫测、只在书本里才有的东西,其实它就藏在咱平常的生活里呢。
就说前阵子我那车出毛病了吧。
开着开着总感觉发动机有点不对劲,声音老是“突突突”的,像个气喘吁吁的老人似的。
我就把车开到了附近的修车厂。
那修车师傅啊,一上来就开始捣鼓发动机那块儿。
我在旁边看着呢,就好奇他到底咋判断问题出在哪。
只见他拿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工具,就开始检查活塞的情况。
这活塞可重要了,就像发动机的心脏瓣膜一样,要是它出了问题,那整个发动机都得闹脾气。
师傅跟我说啊,要检查活塞有没有漏气,这里面可是有一套原理的。
他一边比划一边给我解释,就像在给个小学生上课一样。
他说呢,活塞漏气量测量,简单来讲,就是看有多少气从活塞那不该跑的地方跑出去了。
他开始操作那些工具,首先把发动机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就好比把一间房子的门窗都关紧,只留几个小通道用来检测。
然后呢,往这个封闭系统里打气,就像给气球打气一样,不过这可是精确控制的打气哦。
这时候啊,我就盯着那些连接着发动机的小管子和仪表。
那些仪表上的指针就像小蚂蚁一样开始慢慢动起来了。
师傅说,如果活塞密封得好,那气就不会乱漏,仪表上显示的数值就会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
可要是活塞漏气了呢,就像房子的墙上有了个小窟窿,气就会从那个窟窿跑出去,仪表上的数值就会变得不正常。
我看到他在一个小仪表上仔细地看着数值,那个表情就像在看宝贝似的。
他说这个数值啊,能反映出活塞漏气量的大小。
比如说,如果数值比正常的高了一点点,可能只是活塞环有点磨损,就像门上的密封条有点老化了,有点小缝能让气钻出去。
但要是数值高得离谱,那就可能是活塞或者缸体有比较严重的损坏了,就像墙上破了个大口子,气呼呼地往外冒。
师傅还告诉我,测量的时候得考虑很多因素呢。
就像当时他在检查的时候,还得看看发动机的温度是不是合适,因为温度不同,气的状态也不一样,这就像夏天和冬天咱们呼吸的感觉也有点不同一样。
车用发动机VEHICLE ENGINE No.3(Serial No.254)Jun.2021第3期(总第254期)2021年6月柴油机漏气量试验研究朱卫华(海军装备部,陕西西安710021)摘要:针对某车用6缸增压中冷柴油机,开展了不同发动机转速、扭矩、机油温度和最高燃烧压力工况下的漏气量试验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是影响漏气量的主要因素,而机油温度和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对漏气量的影响较小。
相同扭矩下,随转速增加,漏气量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转速每增加10%,漏气量约增加12%;相同转速下,随扭矩增加,漏气量也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扭矩每增加10%,漏气量约增加5%。
漏气量最大的工况并不是漏气率最高的工况,漏气率比较高的区域出现在中等转速和中等扭矩交汇的区域。
关键词:柴油机;漏气量;机油温度;扭矩;转速;最高燃烧压力DOI:10.3969/j.issn.l001-2222.2021.03.015中图分类号:TK41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2222(2021)03-0088-05柴油机的漏气量影响着功率输出,并且随着发动机强化指标逐渐提高和排放标准日益严格,这种影响越发明显。
发动机缸内燃烧气体通过活塞、活塞环和气缸壁面从燃烧室渗透到曲轴箱的气体中有约70%未燃气体和30%已燃气体3〕。
虽然世界范围内没有特别明确地限制发动机曲轴箱排放,但却限制总的发动机排放,包含排气管路排出的气体和曲轴箱窜出的气体⑷。
相关文献显示,曲轴箱窜出的气体是发动机PM排放的主要来源,随着未来排放法规的颁布,曲轴箱PM污染将越来越受重视。
Andres L S等口皿对发动机漏气进行了试验和仿真研究,对活塞环涂层抑制泄漏进行了定量分析;景国玺等口口研究了曲轴箱通风系统对机油消耗的影响;苏敏等[⑵研究了汽车发动机曲轴箱漏气量测量仪检定规程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王宪成等[⑶研究了漏气率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柴油机漏气量试验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气缸漏气率的测试流程
气缸漏气率的测试流程如下:
1.将发动机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然后用压缩空气吹净火花塞周围,清除脏物,
拧下各缸火花塞,装上充气嘴。
2.将仪器接上外部气源。
在仪器出气口完全密封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减压阀,使
测量表指针指在400kPa位置上。
3.摇转曲轴,使第一缸活塞处于压缩终了上止点位置,变速器挂低速挡,拉紧驻
车制动器操纵手柄,以保证压缩空气进入气缸后,不会推动活塞下移。
4.充气嘴接上快速接头,向缸内充入压缩空气,测量表指针稳定后的读数便反映
了该缸的密封性。
在充气的同时,可以从空气滤清器、排气消声器口、加机油口、散热器加水口和火花塞孔等处,察听是否有漏气声,以便找出故障部位。
5.按以上方法和点火次序,检测其他各缸的漏气量。
为使数据可靠,各缸应重复
测量一次,取其平均值。
仪器使用完毕后,减压阀应退回到原来位置。
6.测量表指示值在0和100%之间均匀分度,并以百分数表示。
请注意,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安全,并确保所有的工具和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果对测试结果有任何疑问或不确定的地方,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
交变负荷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发动机在台架上整机的400小时交变负荷可靠性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
其目的是考核在交变负荷工况下,发动机的整机可靠性及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
本标准适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以及产品改进开发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GB/T19055-2003《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3 测试和记录项目发动机扭矩、转速、进气状态、燃油消耗量。
活塞漏气量、冷却液出口温度、机油温度、机油压力、运行时间。
4 试验仪器设备测功机台架系统、大气压力计、相对湿度计、燃油消耗仪、活塞漏气量测试仪或煤气表、真空表、电喷诊断仪等。
5 试验条件5.1试验仪器设备工作正常,精度达标。
5.2试验发动机在试验前按照附录A磨合规范进行磨合,发动机工作正常。
5.3发动机的机油冷却采用台架吹风机或台架机油外循环系统;性能初、复试时机油温度应控制在95±5℃范围内,400小时交变负荷试验时机油温度不超过130℃。
5.4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由台架水温调节系统控制;冷却液温度应控制在88±5℃范围内。
5.5待转速、扭矩稳定1min后,方可进行测量;转速、扭矩、燃油消耗量应尽量同时测量;测量燃油消耗时间应不少于20s。
5.6测量时发动机运行转速与选定转速相差应不超过±0.5%或±10r/min。
5.7所有发动机零部件在装机前必须经过品质检查并在设计参数许可范围内。
装机时,零部件要目视检查以确保零部件没有受损坏。
5.8装机前要做精密检测。
需要精密测量的零部件及项目见附录B。
5.9在台架试验中发动机悬挂应使用装车悬挂。
GB/T 19055-2003前言本标准与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属于同一系列标准,系汽车发动机试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T 525-1999。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达淳、吴新潮、饶如麟、鲍东辉、周明彪。
引言本标准系在JBn 3744-84即QC/T 525-1999《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长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的先进技术,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对QC/T 525-1999的重大技术修改如下:——拓展了标准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燃用汽、柴油的发动机,还适用于燃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醇类等燃料的发动机;——修改了可靠性试验规范,对最大总质量小于3.5t的汽车用发动机采用更接近使用工况的交变负荷试验规范;对最大总质量在3.5t~12t之间的汽车用发动机采用混合负荷试验规范,以改进润滑状态;冷热冲击试验过去仅在压燃机上进行,现扩展到点燃机,并增加了“停车”工况,使零部件承受的温度变化率加大;——修改了全负荷时最大活塞漏气量的限值,首次推出适用于不同转速范围的非增压机、增压机、增压中冷机的限值计算公式,使评定更为合理;——为使汽车发动机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对颗粒排放物限值的要求,修改了额定转速全负荷时机油/燃料消耗比的限值(由原来1.8%改为0.3%);——增加“试验结果的整理”的内容,并单独列为一事,要求对整机性能稳定性、零部件损坏和磨损等进行更为规范和详尽的评定;——增加“试验报告”的内容,并单独列为一章,明确试验报告主要内容,使试验报告更为规范。
——增加了附录A《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评定方法》,使评定更为准确和全面,——鉴于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必须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在认证时按排放标准进行专项考核,故本标准不再涉及。
气缸检验标准1、外观要求1.1、表面应无剥落、划痕、割痕、气孔、毛刺、碰伤等缺陷;1.2涂漆层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油污、压痕和其他机械损伤;1.3气缸缸筒和活塞杆表面应无划伤、腐蚀及存在偏磨;1.4端盖处无气孔和沙眼,杆端连接件、拉杆、螺钉连接无松动。
1.5气缸安装架无松动,无异常下弯。
2、标示各种编码和标牌应完整、清楚和明确。
a.制造厂名称,b.产品名称和型号,c.输出额定力矩或推力,d.气缸工作压力,e.产品出厂编号,f.制造日期3、尺寸检验3.1 对照样品或图纸,对气缸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进行检验,尺寸控制在公差范围内;4、功能动作测试4.1、运行时伸缩灵活,无卡死;4.2、运行时平稳、无明显抖动,气缸速度和循环时间无变化,行程末端无明显冲击;4.3、运行时无漏气,活塞杆处密封良好;4.4、运行时不可有串气;4.5、未出现永久变形及其他异常现象;5、气密性能检验5.1密封试验气动装置在空载情况下,从两进气口交替施加最大工作压力1.1倍的压缩空气、检查活塞、输出轴处的漏气量。
保压3min,泄漏量应符合(性能4)的规定。
5.2检查压力表指示压力,持续5min,以表压不降为合格。
简单方法是在上机测试时,用肥皂水刷在活塞杆头部,看有无气泡冒出;6、耐久性能7、空载性能:空载状态,从零气压开始慢慢加压,直到活塞开始运动,并能运行至全行程。
这样往复试验三次,则此压力即为启动压力,活塞运行应平稳,各部件应无异常情况;8、强度试验强度试验用1.5倍的最大工作压力进行试验,保持试验压力3min后,其缸体端盖和静密封部位不允许有渗漏及结构变形;9、耐压性能试验空载条件下进行,气缸通入1.5倍公称压力,保压1分钟,各部件不得有松动、永久变形及其他异常现象;10、负载性能在气缸活塞杆轴向加入相应的阻力负载,其值相当于下表中规定的气缸最大理论输出力的百分值。
活塞运行速度为150mm/s时,活塞运行应平稳,各部件应无异常情况;11、检验规则根据GB/T2828.1-2003,一般检验水平Ⅱ、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活塞式压力计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一、安全操作规程1.使用前检查:在使用活塞式压力计之前,应该先检查其是否正常工作。
确认仪表的表盘、刻度是否清晰,指针是否灵敏,阀门是否畅通,密封件是否完好等。
2.压力范围选择:活塞式压力计的压力范围是有限的,因此在测量之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压力范围。
过大或过小的压力范围都可能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或损坏仪表。
3.测量环境准备:在进行压力测量前,应保证测量环境的稳定性。
避免温度变化过大、有风、有震动等因素的干扰,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4.操作规范:在测量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操作规范:(1)缓慢加压:在测量之前,要缓慢地加压,避免急剧的压力变化,可以减少压力对活塞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
(2)避免过量压力:不要超过仪表的额定压力范围进行压力测量,避免损坏仪表或发生危险。
(3)正确读数:在压力稳定后,应该正确读取仪表的压力值,并记录下来。
避免瞬时压力对读数的干扰。
5.安全退出:在使用完活塞式压力计后,要先减压然后再关闭阀门。
避免压力突然消失造成的活塞受力不均匀,损坏仪表。
二、保养规程1.清洁保养:定期对活塞式压力计进行清洁保养,可以延长仪表的使用寿命。
应使用干净、柔软的布进行轻轻擦拭,避免使用硬物刮擦,以免刮花或损坏表面。
2.防尘防潮:活塞式压力计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防尘的地方,避免进水或受潮。
应定期检查仪表的密封件,如发现有损坏或老化,应及时更换。
3.校准检查:活塞式压力计在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读数不准确的情况。
因此,应定期进行校准检查,或者依据使用期限及生产厂商的要求进行维护和校正。
4.阀门维护:阀门是活塞式压力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注意阀门的维护保养。
定期检查阀门的密封性能,如发现有漏气或松动,应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5.正确存放:在不使用活塞式压力计时,应将其正确存放。
建议使用专用箱或包装盒进行储存,避免与其他物品碰撞或受到外力影响。
通过遵守上述活塞式压力计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可以确保仪表的安全使用和提高使用寿命。
活塞漏气量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活塞漏气量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
其目的是评定活塞组与气缸套的密封性,也可监测这对摩擦副的工作情况,能较早的发现拉伤或卡环等故障,也可用在磨合及可靠性试验中。
本标准适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以及产品改进开发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B/T 19055-2003《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3 测试和记录项目
活塞漏气量、发动机扭矩、转速、进气状态、燃油消耗量。
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机油温度、机油压力。
4 试验仪器设备
测功机台架系统、活塞漏气仪或煤气表、秒表、大气压力计、燃油消耗仪、相对湿度计等。
5 试验条件
5.1试验仪器设备工作正常,精度达标。
5.2试验发动机在试验前已经按照附录A磨合规范完成磨合,发动机工作正常。
5.3发动机的机油冷却采用台架吹风机或台架机油外循环系统;试验时机油温度应控制在95±5℃范围内。
5.4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由台架水温调节系统控制;试验时冷却液温度应控制在88±5℃范围内。
5.5待转速、扭矩稳定1min后,方可进行测量;转速、扭矩、燃油消耗量应尽量同时测量;测量燃油消耗时间应不少于20s。
5.6测量数据时的发动机运行转速与选定转速相差应不超过±0.5%或±10r/min。
5.7活塞漏气仪或煤气表工作正常,最小读数≤1升。
6试验方法
6.1试验时发动机所带附件按附录B的规定。
6.2测试准备
6.2.1堵住曲轴箱与外界交往的一切通道,如:曲轴箱通风的进出口、油标尺孔及各种盖罩的接合处等,并要求曲轴油封密封正常(曲轴箱内加20mmH2O的压力,其泄气量不得大于5L/min)。
6.2.2必要时,曲轴箱与活塞漏气量测试仪之间可加装冷凝器,试验中如有火花塞炽热点火,可采用冷型火花塞。
6.2.3所有连接软管内径不小于20mm,漏气量测定仪的排气口不应受到吹拂。
6.2.4 暖机起动发动机后,待发动机水温在88±5℃,机油温度在95±5℃范围时,回到怠速状态。
6.2.5 停机,断开缸罩上与PCV阀(或油气分离器)连接的管路。
另接一路软管,一端联接缸罩上与PCV阀(或油气分离器)连接的管头,另一端连接到活塞漏气仪或煤气表的进口,管路两端应密封良好。
6.3测试过程
6.3.1 油门全开,从额定转速点开始,每500转一个点(至少8个以上的点)依次降低转速测试活塞漏气量,同时记录每一个转速点的扭矩、油耗、水温、油温等相关参数;
6.3.2 如用活塞漏气仪测试,只需每次记录控制计算机或显示面板上的漏气量数据(单位:L/min);
6.3.3 如用煤气表测试,则在每个转速点,用秒表测试每10升漏气量的时间,记录该时间并推算每分钟的活塞漏气量;
6.3.4 测试完毕,回到怠速,待水温、油温降低后停机。
7 数据分析及处理
根据测到的活塞漏气量数据,绘制活塞漏气量曲线。
8 评价标准
8.1发动机最大活塞漏气量应不超过发动机排量的18倍或满足该机型的企业标准。
附录A、磨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