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430.89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

1.试述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

答: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背景如下:

(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它首先发端于西方社会。作为尊重人、关心人并致力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工作与西方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思想有关。西方文化有崇尚个人价值的传统。以文艺复兴为先导的资产阶级思想革命主张恢复古代世俗的思想文化,主张以人为中心。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张扬了人道主义,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写到自己的旗帜上。资产阶级思想家强调天赋人权,认为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都有追求幸福和自我发展的权利。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与宗教伦理一起为后来兴起的现代慈善活动和社会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接着在19世纪内,西欧主要国家法国、德国也相继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促进了重大的社会转型,即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工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②资本主义也剧烈地改变着城乡结构、阶级结构,制造着严重的社会对立,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贫穷、饥饿、失业、堕落充

斥着社会。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社会人士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以使社会摆脱病态,使人们免于痛苦。社会工作就是众多尝试中的一种。

2.试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

答: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的发展情况如下:

(1)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解决历史上积累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形成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各种民生问题。

(2)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作为应用社会学也在一些大学逐渐恢复起来。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接着,北京大学等高等学校开始招收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的本科生。这样,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我国开始恢复重建。

(3)与此同时,民政部门对干部进行在职培训,讲授社会工作内容。1991年,民政部推动建立了“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并加入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促进了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得到发展,并形成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先行”的发展模式。

(4)1999年国务院转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专业招生大幅度、持续、快速增加。

(5)2006年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发展社会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决定》指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在中央政策引导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6)随着2012年《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制定

和落实,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呈现出扎实发展的局面,而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则进一步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和制度基础。

3.试述社会工作的涵义。

答:(1)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2)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①社会工作是由英文Social Work翻译过来的,在一些国家,这类服务活动又称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是指包含了人文关怀的人性化服务。它是以人为本,以帮助受助者走出困境为目的,同时又是非牟利的和专业化的服务。

②一百多年来,社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当今社会工作对价值观的强调,对助人方法的注重,对助人过程的理解都是社会工作发展之初所不能比拟的。但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却是不变的,它是秉持助人的价值观,运用科学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的专业活动。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的专业助人活动。

4.试述社会工作的构成因素,并分析其过程结构。

答:(1)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如下:

①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Social Worker)是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过程的首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活动就无从谈起。从现代社会工作的角度来看,社会工作者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而且应该受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指某一社会工作者个人,也可以指某一具体的社会工作机构。他们是社会问题的评估者、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过程的引领者和受助者、改变行为的协助者。他们是社会工作的主体。

②受助者

受助者(Client)又称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或者案主。受助者是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他们也是社会工作的主体。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另外,只有受助者生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③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它包括对助人活动的看法、对自己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它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真正的服务过程,而不是社会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权力。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人活动区别开来。

④专业关系

专业关系(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是指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立的关系。按照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它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两个角色之间的规范化的互动模式。社会工作者在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生着频繁的互动,也会形成多种关系,其中既包括按规范行事的专业关系,也包括因深入交往而产生的、带有某种情感的人际关系。为了保障专业服务的展开和深入发展,达致预期的助人目标,社会工作者要恪守专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