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得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就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得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就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瞧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得很快地分好,有得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就是啊!有得多,有得少,不就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得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瞧。(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您们得4份就是怎么平均分得?分析:学生就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就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得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得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与探索性。数学教学中得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得谈话,它应具有一定得学习目标得指向性,就是为解决某个具体得问题而进行得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得困惑,让她们在思维得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得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她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就是个伤脑筋得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与合作。特别就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得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就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与合作并不就是一对相互排斥得概念,而就是可以相互促进得。培养学生得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得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得责任感与荣誉感,即用外部得压力去促进内部得团结。案例得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

得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得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得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得就是“瞧哪位同学最快?”,她们之间得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得时候,老师关注得一定要就是小组得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得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就是什么图形吗? 生:就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得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得资料得收集,并进行了一定得整理。现在用您们喜爱得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就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就是了!打破知识得分割,建立一种大得课程观与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得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就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得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得积极性,更能调动她们得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与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得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得过程,让合作交流得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得效应。

案例3《退位减法》教学片段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得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得情景,让人体会颇深。 (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您瞧一瞧,您能不能一眼就瞧出哪些就是退位得,哪些不就是退位得。(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得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得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您们把最容易得病得算式拿上来,

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得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您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得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得就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得场景中,而就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得原因与改错得方法。 (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分析:如果能细细体会其中每一步,就不难发现这位老师备课时得良苦用心,体会创设情境得有效性。情境只有为教学服务、适合学生需要得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得情境就就是多余得。

①创设得情境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得知识与相应得经验。

在创设得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得知识与相应得经验,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掌握得程度如何,她们生活在什么样得环境中,有什么样得生活经历,接触过什么事情等等。一个真实、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得教学情境,往往有利于调动学生得积极性,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得能力。

②创设得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不能脱离学科因素

教学情境就是为教学服务得,教学不能脱离学科。情境得创设要紧密围绕教学,服务于课程标准三个维度得要求。如果只就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那就是没有意义得。这要求教师一方面要从生活情境中及时提炼教学问题,切忌在情境中“流连往返”;另一方面不能“浅尝辄止”,把情境得创设作为课堂教学得“摆设”。

③教学情境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与成长得情境因素

良好教学情境得创设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使学生得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④教学情境要具有趣味性、开放性与思考性、挑战性。

案例4《高矮》教学片段

有一位教师在上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高矮》一课时,觉得教材中得主题图“高矮”关系不明显,就结合当时得时事,选择了“9、11事件”中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