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柳永词精选十首以下是柳永的十首精选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这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
清代贺裳说:“柳屯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自是古今俊句。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词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抒发离愁为主。
下片写“伫望”而思,而不得,终以归去之遥遥意惆怅终曲,极写相思之苦。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全词从游赏之趣、离别之愁两方面表达感情,在游赏之趣中包含着离别的遗恨,在离别之愁中包含着游赏之趣。
《望海潮·东南形胜》:此词用铺叙的手法,把杭州的富庶呈现出来。
起首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上片描绘了秋天雨后的凄凉景象;下片写登楼远望、感慨古今的情境。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此词为抒写暮雨之愁。
上片写景,形容凄惨的雨中景物;下片抒情,由怅惘中想到故人远行,人情难却,遂又发出慰藉之语。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此词上片写登楼伫望情景,以抒发离愁为主。
下片写“伫望”而思,而不得,终以归去之遥遥意惆怅终曲,极写相思之苦。
《满江红·暮雨初收》:此词以深秋雨后的滕王阁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
全词意境开阔,感情悲壮。
《玉蝴蝶·渐觉芳郊嘶骑》:此词为代思妇立言之作。
上片写思妇思念远行之人,秋日登高临远,听到哀怨笛声而引起的惆怅之情。
下片写夜深人静时对远人的思念之情。
《鹤冲天·黄金榜上》:此词主要抒发了词人浪迹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
上片和下片都有名句流传至今。
以上是柳永的十首精选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柳永词及解析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词人,他的词作以豪放、清新、悲凉为主要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意义。
下面是柳永的一首词及解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首词描写了柳永对离别之情的深切感受,凄婉悲怆的气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句“寒蝉凄切”开篇,表达了悲痛的心情。
后面描述了离别时
的场景,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凸显出不舍之情。
接着,描写了留恋之处,兰舟催发的情景暗示了彼此之间的离别。
词中的“执手相看泪眼”,表现了深刻的离别感,而“竟无语凝噎”更是
表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迫感。
最后,通过念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强调了远离的伤感和寂寞。
整首词在构思、描写和情感的表达上都非常精湛,形象抒情、回味悠长,是中国词坛的佳作之一。
柳永词⼆⾸柳永词两⾸望海潮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乘醉听箫⿎,吟赏烟霞。
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教学⽬标:⼀、知识与能⼒1、了解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了解作者。
3、学习诗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法⼆、过程与⽅法反复吟咏,感受词的⾳律美;运⽤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感受词的魅⼒,感受宋初杭州物⾩民丰的盛景,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的。
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峰。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种,所以⼜称“长短句”、“诗余”、“曲⼦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阕或⽚)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
官屯⽥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
为⼈放荡不羁,终⾝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役之情。
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通俗,⾳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凡有井⽔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
柳永⼤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榜题名,⽽且幻想着有⼀番⼤作为。
谁知第⼀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笑,填词道:“富贵岂由⼈,时会⾼志须酬。
”等了5?年,第⼆次开科⼜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柳永这⾸牢骚歌不胫⽽⾛,传到了宫⾥,宋仁宗⼀听⼤为恼⽕,并记在⼼⾥。
[全文]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
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形象。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
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
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心情沮丧忧愁。
(4)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与"对"意同。
(6)强乐:强颜欢笑。
强:勉强。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
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白话译文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
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
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柳永(984年-1053年),字耆卿,原名三变,福建崇安人,因在族内排行第七,俗称柳七柳永在宋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如果说李煜是宋词婉约派的开门人,那么柳永就是将婉约风格推向了鼎盛。
在形式上,他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成为能够容纳更多内容的长调慢词;在内容上,他摆脱了官词的束缚,大胆地描写市井百姓的情调和情绪;在语言上,创造性地大量使用民间俚语,使词通俗化、口语化。
正因为如此,他的词不仅风格浪漫多情、委婉凄美,而且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当时广为流传,以至于“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三变作新乐府,天下咏之”。
唐宋名家诗词:柳永词
唐宋名家诗词:柳永词具体如下:
1.《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朝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雨霖铃寒蝉凄切》宋朝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朝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4.《曲玉管陇首云飞》宋朝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
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
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
浅谈柳永词中的歌妓形象
——读《宋词三百首笺注》有感
歌妓是柳永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形象。
据载,柳永的“约212首词作品中歌妓词有149首,占全部词作的70%。
”在这些词作中,刻画了很多能歌善舞的歌妓形象,她们用歌唱出了对苦难生活的反抗,对自由的向往和真挚爱情的渴望。
一:柳永歌妓词的社会背景
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男子每每玩弄女性,歌妓作为社会地位最低的女子,根本是供男子娱乐消遣的工具。
到了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和最高统治者的不加干扰,歌妓行业逐渐兴盛起来。
出于男性观赏者的审美要求,以妇人姿态为歌舞本色的趣味观念在唐末就基本确定,到了宋代更是独重女音,王灼在《碧鸡漫志》卷一中曾说:“今人独重女音,不复能问否。
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婉媚,古意尽矣。
”因此,到了宋代,独重女音进而发展到嘲笑和排斥男音,使曲子词成为“软性文艺”。
在这种背景之下,柳永创作的歌妓词无论从内容、意境到外在的文字、语言风格都必然会留下歌妓所代表的阴柔之美。
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看,歌妓与词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它在词人生活,词体创作,传播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性,抒情性是词体的特点,但“词的社交功能与娱乐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同它的抒情功能相伴而行的。
”所以,歌妓的加入,使词体的两种特点都得以充分发挥。
首先,歌妓以她的歌喉唱出的词句就体现了词体的音乐特性;其次,歌妓在唱的过程中所融入的个人情感又使词体的抒情功能得以发挥。
纵观柳永的歌妓词,我们不难发现其词的传播出现了这样一种范式:歌词→歌妓→听众。
“歌妓演唱”这种动态传播范式,让柳永的词走向大众,使柳永的词达到了与诗、歌、乐、舞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二:柳永词中歌妓的才艺
歌舞妓(又称艺妓)是集美貌和高超的才艺于一身的特殊群体,柳永在其创作的歌妓词中就描写了许多色貌俱佳的美妓,如秀香、英英、瑶卿、心娘、虫娘、酥娘、佳娘等,她们多是“莺舌珠喉”、“杏脸花貌”、“明眸娇波”、“柳腰莲步”、“巧笑媚靥”的,这些歌妓的外在美有别于《花间集》中妓女身上的珠光宝气,
脂粉香气之类的浓艳美,而是着重于歌妓本身的天然自然之美,也恰是这种特殊的美为柳永词歌舞乐结合的传播形式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当然,歌妓仅有色貌是远远不够的,她们还需要精湛的技艺。
柳永的歌妓词不仅描写了歌妓们的美貌,更写出了她们本身所具有的令人叹服的才艺、歌艺、舞艺等技艺。
例如:“有美瑶卿能染翰,千里寄小诗长筒。
”(《凤衔杯》)——咏其才艺
“秀香家住挑花径,算神仙才堪并。
”(《昼夜乐》)——咏其才艺
“一曲阳春定价,何啻值千金。
倾听处,王孙帝子,鹤盖成阴。
”(《瑞鹧鸪·宝髻瑶簪》)——咏其歌艺
“佳娘捧板花钿簇,唱出新声群艳状。
”(《木兰花》)——咏其歌艺
“新娘自小能歌舞,举意动容皆济楚。
”(《木兰花》)——咏其歌舞艺
这些词句使歌妓的形象更加清晰,更加鲜活呈现在我们眼前。
由此可以看出,柳永笔下的歌妓已不再是如温庭筠《菩萨蛮》、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女性。
温庭筠,晏几道笔下的女性多非现实生活中可确指的人物,而柳永则不然,他描写的是他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某个歌妓。
他写的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类”,即都是具体化的实指而非类型化的范写。
既然是具体,实在的歌妓,那就意味着无论她们的才情如何高,歌舞如何强,都必然要供世俗男子消遣,受社会的鄙夷。
在这种情况下,歌妓们极易产生卑贱的情绪,从而萌发了要脱离苦海,追求自由,渴望爱情的心理。
三:歌妓渴望脱离苦海,追求自由和爱情
柳永“为举子时,多游侠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世。
”他的许多作品都是应歌妓之请,以她们的审美要求和特点进行创作的,用于歌妓的演唱。
这就意味着柳永的大多数歌妓词已融入了歌妓们的情感。
通过演唱,我们可以透过词句,看到歌妓们的品性。
歌舞场中的女子多是世俗,身出风尘的青楼女子。
青春极易流逝,有着如“蕣华”的命运。
面对这样的命运,一般的女子会给人一种凄凄哀哀、缠绵幽怨的感觉,但柳永词中的歌妓却不同于以往词人,诗人笔下的闺秀形象,一反温柔敦厚,听天由命的性格,更加多姿多彩,个性卓异,品位高雅,鲜活生动。
(一)风尘女子,歌唱苦难和反抗
歌妓多是破产农民的女儿,因家庭生计艰难而被迫卖给妓院为妓,或是良家女子因各种偶然原因被坏人拐骗入籍,身处风尘的她们的遭遇是非常悲惨的。
因此就唱出了“自觉当初草草,细追想,恨从前容易,致的恩爱成烦恼”(《法曲·青翼传情》),用以表达自己轻易将身托人,事后又后悔不已的痛苦和烦恼;也唱出了“一生赢得是凄凉,追前事、暗伤心”(《少年游》),用以表达其被抛弃后追想前事、后悔不已的内心痛苦。
歌妓们的遭遇是悲惨的,但面对悲惨,她们并没有一味逆来顺受,而是歌唱她们的反抗: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迷仙引》)这是一种鲜明的对于现实的清醒认识和放抗。
在歌妓们所唱的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歌妓摆脱现实悲惨境遇,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呼喊。
(二)青楼女子,歌唱自由
宋代歌妓出生青楼,往往以色艺谋生,身份低贱,而在歌楼舞榭中流连的又是一些挥金如土、追欢卖笑的纨绔子弟,他们大多朝秦暮楚,轻浮无信。
因此,深陷苦海的歌妓们渴求自由,渴望能早日实现从良的愿望:
才过笄年,初绾云鬟,便学歌舞。
席上尊前,王孙随分相许。
算等闲、酬一笑,便千金慵觑。
常只恐、容易蕣华偷换,光阴虚度。
已受君恩顾,好与花为主。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
永弃却、烟花伴侣。
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迷仙引》)
女主人公可谓是一位身陷污泥而心向自由、高洁的不幸歌妓的典型。
她是让人尊重的,因为她在一掷千金的王孙公子面前能保持内心的高洁。
她也在寻觅着知音,渴盼能有一个正常的人生归宿。
她从赏识者中寻觅一位可以信托终身的男子,便以坚决的态度,恳求救她脱离苦海,使她真挚的情感有一个美满的归宿。
“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那虽是渴望却又是极难实现的。
这位女子企图摆脱被玩弄的处境,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勇气令人肃然起敬。
(三)世俗女子,歌唱爱情
柳永词作中的歌妓有世俗女子大胆而泼辣的爱情观。
在其他文人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子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
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却能大胆地歌唱爱情,追求爱情,无所顾忌地坦诚心中对平等爱情的渴望:
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阵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
女主人公心直口快,敢爱敢恨,心有所思便大胆吐露,心中所想,仅是同享青春,共度岁月而已,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佳人空怅望,荡子终未返。
语曲而情深,似俗而实雅,女主人公的懊恼,悔恨与痴情,是坦荡荡的;她多情,泼辣甚至有些人性的形象是鲜明的;她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也非常直白,充满世俗人间情味。
依前过了旧约,甚当初赚我,偷剪云鬟。
几时得归来,香阁深关。
待伊要、尤云殢雨,缠绣衾、不与同欢。
尽更深、款款问伊,今后敢更无端。
(《锦堂春》)
词中的女子更是大胆,对负约不归的郎君既埋怨,又数落,并且还试想等郎君回来时自己要如何软硬皆施地惩治他,以使他今后再不敢无端造次,充分反映出她大胆而泼辣的爱情观。
柳永词中的歌妓在追求她们的情爱时,所表达的是真挚深邃的一面,是同所有女子一般又有平民女子所没有的敢怨敢怒敢说敢爱,大胆追求爱情的性情。
这种泼辣爽直的性格,就是柳永词中女子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关键所在。
在词人眼中,歌妓们不再是任人随意玩弄蹂躏、地位低下庸俗不堪的烟花女子,而是美和理想的化身,有如水之洁净、兰之芬芳一样本质纯洁,就算用“兰心惠性”、“兰态惠心”来形容她们也
不为过。
柳永对歌妓平等地认同,让她们以自身的真面目出现,使其全新饱满的形象从此获得了独立的文学价值。
而歌妓对柳永词的演唱,又使得柳永词以一种文学与音乐的艺术整合方式,即歌词+音乐+美女的鲜活形式进行着动态的传播,在歌楼舞榭、勾栏瓦肆、街区小巷、尊前月下等休闲娱乐的场所和环境中,极大地扩大和丰富了柳永词的传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