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的塌方原因和处理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50.00 KB
- 文档页数:24
水工隧洞塌方处理方案水工隧洞塌方是一种常见的工程事故,对于水利工程建设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因此,需采取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案,避免和减少该类事故的发生。
水工隧洞塌方处理方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塌方原因分析首先,要对隧道塌方事故进行仔细详细的分析研究,找出导致塌方的原因。
常见的塌方原因包括地质条件不良,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因素。
分析原因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处理方案。
二、处置现场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和现场的稳定,需要尽快抵达现场,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处置。
针对于不同类型的塌方,如块石、土方等采取钻孔抽水、爆破、挖掘等方法进行清理和修复。
处理现场时,要注意避免二次塌方和扩散,采取措施进行稳定处理。
三、修缮恢复清理完塌方物后,对现场进行修缮和恢复。
重点修复破坏的部分,并确保其结构合理、功能完整、安全可靠。
如需要更换或加固设备和工程,则应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隧道使用期望的安全和使用。
四、技术措施及安全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减少隧洞塌方风险是保障隧道安全的重要手段。
这些措施包括加固、支护、防水、排水等。
安全管理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要做好设备运行维护管理,对处理方案进行监管和隧道日常检查。
五、生态环境维护水工隧洞塌方处理方案需要考虑到周边生态环境的维护。
隧洞周边的生态环境常常成为塌方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隧洞修复工作中要尽可能减少植被和动物的破坏,并严格遵守有关环保法规和规定。
总之,水工隧洞塌方处理方案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专家建议等多方面信息,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同时,要注重安全、合理、科学等要素,确保隧洞的使用顺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塌方是一种常见的安全事故。
隧道塌方需要采取综合处理方案,处理方案的目的是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工程的顺利进行,下面将就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进行介绍。
1、排水处理:如果隧洞塌方是由于山体地质条件差、地下水涌入等原因造成的,就要先做好排水工作。
隧洞在严重排水难度地段要先采取各种排水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性。
要对洞内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各类排水设备及管道是否有水损,及时修复。
2、支护加固:隧洞加固是降低隧道塌方风险的重要措施。
主要是通过加固隧洞结构的强度,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加固方式可以包括预应力、矩形管廊加固、支架法等方案。
加固隧洞下部要优先考虑应加强的位置与方式,对已有的加固方式要剖析,查清其缺点,然后通过优化的方式弥补,确保施工效果的可靠性。
3、清理处理:隧洞下降导致施工材料混杂的情况要及时清理,防止垃圾和残渣堵塞洞道,影响工程的顺利进行。
洞内淤泥、松散石块等物质要及时地进行清理,对于深度较深的地方要采取人工或机械施工,确保杂物清理干净,通畅洞内的通风系统和排水系统。
4、重新设计:塌方事件一般不只是对工程和设备的部分损坏,也会对整体的工程造成一种不定性。
基于这一点,在改善设计方案的同时,要采取如改变隧道倾斜度、建设二次支撑等方案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地改进施工方案,提高其安全性、稳妥性、便捷性和经济性。
5、提高安全关注度:一个好的安全管理是消除隧洞塌方的关键。
做好隧道塌方事故的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工人和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压实安全责任,确保隧道作业人员正确使用防护设备,生产作业前要进行在岗教育和安全技能手续的审批,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锻炼出人们关注安全的习惯。
综上所述,隧洞塌方综合处理方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必须要满足安全、环保、经济高效的要求,综合采用各种措施,通过融合的方式,将各个措施的优点发扬光大。
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年第11卷第11期工程施工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0 引言如今,我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高速路、国道、省级路、乡级路随处可见。
所以,修筑隧道便成了关键项目,隧道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地质条件不良好的地段修筑隧道容易发生塌方,一旦出现此类事故,后果是无法想象的。
如何做好隧道的塌方处理和预防工作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引起隧道塌方的原因、隧道塌方的预防措施和隧道塌方时的处理方法三个方面对隧道塌方问题进行论述分析。
1 引起隧道塌方的原因想要充分地做好隧道塌方的处理和预防工作,首先要研究引起隧道塌方的原因,只有探究其发生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预防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减少由于隧道塌方事故造成的损失。
根据对以往隧道塌方事故的分析,可以得出造成隧道塌方的原因主要是修筑隧道的地质条件差,如在断裂褶皱带、严重的分化破碎带、堆积层和地下水丰富的地段修筑隧道,就非常有可能发生塌方事故。
另外,在修筑隧道时,施工测量人员对隧道的设计、定位和勘测土质不当也会引起隧道的塌方事故。
除此之外,施工人员要讲究施工方法,不正确的施工方法一样会导致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
这就是引起隧道塌方事故的几个主要原因,只有了解事故的发生原因,才能总结出预防隧道塌方的有效措施。
2 预防隧道塌方的有效措施想要避免隧道塌方事故的发生,一定要明确和掌握导致事故产生的原因,根据上述的原因分析来考虑预防隧道塌方的措施。
首先,选好修筑隧道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土层和地质是否适合修筑隧道都是应该提前考察和探讨的问题,这就要求地质勘探人员要严格做好勘探工作。
在勘探工作中应该注意,该地段如果处于断裂褶皱带、分化的破碎带和堆积层时,是不可以在此处修筑隧道的,因为这样的地质条件是极易发生隧道塌方的。
只有地质勘探人员选址正确,定位准确,才能不给施工留下隐患。
其次,勘探工作过关之后,施工人员也要掌握一定的施工技术,明确和注意施工的手段和方法,避免操作过程中因为施工者人为的操作失误引起隧道塌方事故,这就要求操作人员在操作中要针对不同的地质特点应用不同的施工技术。
隧道塌方原因与处理摘要:本文通过对某隧道塌方情况的介绍和塌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采取低标号混凝土封填坍腔一定高度形成护拱、固结坍体后三台阶开挖施工成功通过坍方段治理技术。
关键词:隧道;塌方;技术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unnel collapse of the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collapse are analyzed, and the take regular seal and the cavity fill concrete form a certain height the arch, consolidation tanti after three steps excavation construction success through the soil slip period of treatment technology.keywords: tunnel; landslides;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塌方段工程概况某单线窄隧道进口施工至dk124+700处,隧道围岩开始变差;施工至dk124+737附近时,在本段开挖过程中发现:左侧围岩破碎,时常掉块,掌子面有滑层且拱顶有煤层出现,煤层厚度o.5~3.om。
本段隧道开挖由全断面改为台阶法施工,开挖循环进尺1.8m~2.2m。
进口开挖掌子面里程dk124+737,围岩情况为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煤层;出口开挖掌子面里程dk124+754,围岩情况为白云岩夹灰岩及岩溶角砾岩。
7月24日,骤降暴雨,掌子面裂隙水水量明显增大,右侧滑层掉块,拱顶煤层剥落,掌子面拱部及拱腰发生坍塌,连带已支护好的钢架及超前导管一起坍塌,坍塌纵向长度由开挖面向后22m,塌腔高度自外拱顶以上3m~8m。
塌体顶部大部分为煤层及煤矸石。
掌子面坍塌后,塌体上方一直有零星塌体掉落。
隧洞塌方的综合处理方案隧道是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通道,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隧洞塌方的情况。
隧洞塌方不仅会影响交通运输,还可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多措并举综合处理隧洞塌方问题。
1. 紧急处置一旦发生隧洞塌方,需要进行紧急处置,设立警戒线、引导交通、救援被困人员等。
同时需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机构和人员,进行联合调度和应急处置。
2. 暂时性修复在紧急处理后,需要对塌方区域进行暂时性修复,以便保证交通运输正常进行。
这包括清理碎石、土壤等杂物,填充坑洞,封闭危险区域等操作。
暂时性修复必须要达到安全和稳定的效果,以保证暂时的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3. 避免再次塌方针对隧洞塌方的原因,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再次塌方。
通过对隧洞结构、土壤、水流等进行研究,确定塌方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例如,对土壤进行加固、加设排水系统、提高隧道洞顶等。
4. 修复隧洞在第三步的基础上,对隧洞进行彻底的修复。
具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如,对结构损坏、破裂的部位进行修补或更换;对混凝土进行加固和防水处理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修复过程中要保证施工环境的安全和稳定,避免再次塌方。
5. 恢复正常使用在经过前面四步的处理后,需要对隧洞进行检验和测试,确认隧道的安全和稳定。
检验包括对重要指标的监测、结构极限状态设计的校验等。
在隧洞安全措施得到确认后,可以恢复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隧洞塌方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处理需要多措举措。
需要立足于预防,通过加强隧洞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便可以尽可能地减少隧洞塌方带来的影响。
隧道掌子面塌方处置方案近年来,我国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隧道工程建设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隧道的掌子面是隧道工程中重要的结构部件,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安全。
然而,在隧道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掌子面易发生塌方现象,给隧道使用和交通带来很大的危害。
为了尽早排除社会生产中的隐患,应对隧道掌子面塌方采取以下处置方案。
一、现场处置发现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置。
在现场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保证现场安全。
应根据塌方范围和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现场安全。
在现场进行施工、挖掘、清理等作业时,要按照工程安全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安全。
2.进行适当的清理。
一旦发现隧道掌子面塌方,应及时清理塌方物,并且保证通风畅通,防止塌方物堆积过多造成二次塌方。
3.彻底开展调研。
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应认真开展调研工作,了解塌方原因和影响范围,科学制定后续处置方案。
二、应急处置针对隧道掌子面塌方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1.加强道路交通管制。
一旦发生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应及时对南北两端的车辆进行管制和疏导,确保现场交通畅通。
2.及时启用备用通道。
为保证通行,应及时启用已预留的其他通道,让车辆绕道通行。
3.在路面标识危险提示。
对塌方区域进行明显的危险提示,避免行人、车辆进入危险区域。
4.保障事故现场安全。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保证事故现场秩序,确保现场安全和周围环境的稳定。
三、进一步处置对于隧道掌子面塌方,应进行深入分析和细致的处置工作。
1.彻底调查事故原因。
针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找出并排除隐患,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塌方事故。
2.联合专业技术力量进行处置。
隧道掌子面塌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事故,需要将各专业技术力量整合起来,制定详细的处置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加强后续安全监测。
针对隧道掌子面塌方事故后的处置工作,应加强对隧道安全状况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浅谈隧道塌方处理摘要:隧道塌方已经成为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文章从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出发,在此基础上论述隧道塌方处理的方法。
关键词:隧道塌方;原因;处理方法在隧道的开挖施工中,塌方做为一种比较常发的事故,会给隧道施工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延误工期、出现比较严重的机械损失,甚至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目前,国内很多在建的或者已建的隧道都有过塌方现象。
防止塌方的发生、塌方出现后的治理工作已经成为隧道施工的关键所在。
隧道施工中造成塌方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地质自然条件的原因也有人为施工方法,施工质量的原因。
因此,要加强对隧道施工的管理,从地质因素与人为因素出发,防止塌方事故发生,采用正确方法处理塌方事故。
文章从分析隧道塌方的原因出发,在此基础上论述隧道塌方处理的方法。
1隧道施工中塌方出现的原因隧道施工中发生的塌方原因是复杂的,下面主要从不良地质条件、隧道设计不周全、施工方法与措施不当等三个方面来做具体的分析。
①不良地质条件。
隧道施工时穿过断层或者地层覆盖比较薄弱的地段,比如穿过水源比较丰富的土层如水塘、冲沟、水库等,穿过风化比较严重的岩层;或者在隧道施工中遇到溶洞、裂隙、软硬差异比较大的岩层分界处,这些都是会引起隧道塌方的比较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这里需要重点指出:水是造成塌方的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
地下水通过浸泡、溶解、软化等作用使岩体塌落或者促使岩体的稳定性变差,从而加快塌方发生。
一些岩层之间软硬强度不规则,由于地下水的作用,使得软弱面的强度越来越低,达到一定的极限就会发生滑塌。
②隧道设计时考虑不周全。
隧道施工前的设计对施工的安全性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在勘测设计阶段对隧道要经过的地段的地质情况掌握的不全,就不能正确地分析该地段是否存在着比较特殊的或者不良地质现象。
如果不能正确分析,就有可能把隧道设在地质条件不好的位置,导致塌方发生。
隧道设计还要考虑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及时地对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否则,就有可能在施工时发生塌方事故。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隧道工程是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塌方冒顶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隧道塌方冒顶处理措施及主要施工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措施隧道塌方冒顶是指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地表或隧道壁出现塌方现象,导致顶部出现下陷甚至完全坍塌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紧急处理一旦发生隧道塌方冒顶,施工人员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迅速撤离现场。
然后立即向上级汇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勘查,评估冒顶的情况和严重程度。
2. 应急支护针对隧道塌方冒顶的现场情况,需要采取紧急支护措施,如加固支撑、临时加固顶板等,以防止冒顶加剧并对周边环境造成更大的影响。
3. 清理和修复隧道塌方冒顶发生后,需组织专业队伍对现场进行清理和修复,将塌方物清理干净,对隧道进行必要的加固和修复工作。
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确保安全和环保。
4. 安全检查隧道塌方冒顶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安全检查,对隧道支护结构、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测,排除安全隐患,确保隧道施工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隧道塌方冒顶的主要施工方法隧道塌方冒顶的处理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主要的施工方法包括:1. 加固支护在塌方冒顶处理过程中,加固支护是最关键的一环。
根据隧道的地质情况和塌方冒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如喷锚、钢架支撑、混凝土喷射等。
通过加固支护,保证隧道的整体结构稳固,避免再次发生塌方冒顶。
2. 泥浆注浆对于隧道冒顶的泥土层,可以采用泥浆注浆的方式进行加固。
泥浆注浆是利用浆液充填和固化泥土层,提高地层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防止再次塌方。
3. 岩石锚杆加固在隧道岩层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需要采用岩石锚杆加固的方法。
通过在岩石中插入锚杆,并注入混凝土浆液,将岩石固定在一起,增强其抗压和抗剪能力。
石家庄铁道学院成人教育分院毕业设计论文 1 2009 届 专 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年9月15日
Tunnel's landslide reason and processing measure
隧道的塌方原因和处理措施 石家庄铁道学院成人教育分院毕业设计论文
2 毕业论文任务书 题 目 隧道的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崔鹏扬 承担指导任务单位 石家庄铁道学院成人教育分院 导师 姓名 导师 职称
一、论文内容 隧道施工时隧道坍塌的原因和处理措施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对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二、基本要求 1.独立思考,严禁抄袭; 2.条理清晰,书写整洁; 3.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三、设计任务 1、掌握了隧道施工时塌方原因和处理措施 2、了解了隧道施工的一些常见问题。 3、正确分析出隧道施工常见的问题并做出相应处理。 4、如何隧道施工的质量。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参考文献 1、《改建遂渝二线新荆竹岭隧道预案》
2、《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及设计图纸 3、《隧道施工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4、《隧道施工技术标准》 5、国家、交通部现行规范及四川省标准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 间 年 月 日 石家庄铁道学院成人教育分院毕业设计论文 3 毕业论文任务书 题 目 隧道的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专业 土木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崔鹏扬
承担指导任务单位 石家庄铁道学院成人教育分院 导师 姓名 导师 职称
6、最新国家强制性标准及现行的有关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当地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等; 7、施工调查及踏勘资料等编制; 8、公司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多年来参加隧道施工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 五、进度计划
7月1日-7月5 日 立题报告 7月6日-7月15日 任务书、开题报告 7月16日-7月30日 分析题目,查找与毕业论文相关的资料。 8月1日-8月10 日 整理资料进行毕业设计。 8月11日8月25日 写毕业论文并征求导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 8月26日-9月15日 进一步完善论文,交论文。
教研室主任签字 时 间 年 月 日 石家庄铁道学院成人教育分院毕业设计论文 4 毕业论文评语及成绩 学生 姓名 崔鹏扬 专业 班 级 学 号
毕业 论文题目 隧道的塌方原因及处理措施
指导教师 姓 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指导教师评语:
专家评语: 签字: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意见:
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成绩:
院长(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 石家庄铁道学院成人教育分院毕业设计论文
5 第1章 工程概况 ........................................................................................................................... 7 第2章 隧道施工坍塌方原因 ....................................................................................................... 8 2.1 工程地质因素 .................................................................................................................... 8 2.2 水文地质因素 .................................................................................................................... 8 2.3 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 ........................................................................................................ 8 2.4 施工工艺 .......................................................................................................................... 8 2.5 管理 .................................................................................................................................... 9 第3章 隧道施工预防坍塌方措施 ................................................................................................. 9 3.1 坍塌前征兆 ........................................................................................................................ 9 3.2 隧道坍塌方预防措施 ...................................................................................................... 10 3.2.1 地质预报措施 ....................................................................................................... 10 3.2.2 围岩监控量测及洞内观察 ................................................................................... 10 3.2.3 防坍塌施工措施 ................................................................................................... 12 3.2.4 其它管理控制措施 ............................................................................................. 14 第4章 隧道施工坍塌方应急预案 ............................................................................................... 15 4.1 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 ...................................................................................................... 15 4.1.1 应急救援机构 ....................................................................................................... 15 4.1.2 职能职责 ............................................................................................................... 16 4.2 应急设备与设施 .............................................................................................................. 18 4.3 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 19 4.3.1 应急能力评价 ....................................................................................................... 19 4.3.2 应急资源 ............................................................................................................... 19 4.4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 20 4.4.1 报警电话: ........................................................................................................... 20 4.4.2 通讯联络方式: ................................................................................................... 20 第5章 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 21 5.1 事故应急救援程序 .......................................................................................................... 21 5.2 行动方案 .......................................................................................................................... 21 第6章 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 22 致 谢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