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思考(一)
- 格式:docx
- 大小:19.02 KB
- 文档页数:4
(下转第14页)摘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育在高职高专学生个人能力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师资科研能力又影响着学校体育教育质量和改革创新。
关键词郑州市高专体育教师科研现状A Study on PE Teachers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and Its Countermeas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of Zhengzhou City //Qiao Sai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lays an crucially important role in vocational students 'personal education system.However,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tea-ching staff influences on th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Key words Zhengzhou City;PE teachers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Author 's address He 'nan Business College,450044,Zhengzhou,He 'nan,China1研究对象以郑州市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交通职业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九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体育教师为对象。
2研究内容2.1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状况性别比例:调查结果显示,男体育教师107人,其比率为59.78%,女体育教师72人,其比率为40.22%。
男体育教师比率高于女体育教师19.56个百分点。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一、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质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不仅是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
1.1 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能促进高职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2 高职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尽管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提升策略。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
高职院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教师,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教育质量的核心。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标准,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体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应加强课程内容的国际化,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3 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在线教育、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同时,应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如教学软件、实验设备、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第35卷第1期2021年3月开封大学学报JOURNAL OF KAIFENG UNIVERSITYVol.35No.1Mar.2021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的对策探讨万是明(开封大学,河南开封475004)摘要:教学与科研是高职院校发挥教育职能的两条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推进科研反哺教学具有必要性。
应依托教师科研创新团队和学生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从基础研究反哺理论教学、技术开发反哺实践教学、应用研究反哺双创(创新创业)教学三方面入手,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推动科研反哺教学。
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反哺教学;科研活动;教学活动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求职业教育“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成为“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遥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同样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
这四个方面只有协调推进,才能达到为国家“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的目的。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动力不足,教学和科研分离,学生创新能力欠缺,科学研究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那四个方面没有实现协调推进、共同发展。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这一观点在普通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育中可以说是一个共识,但在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些争议,大家对科研与教学的关系还存在不同看法。
在一些人看来,高职院校是典型的“教学型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只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就可以了,无须搞科研,搞科研会分散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理论知识教学和技能传授,导致教学成效下降,甚至有人认为,搞科研是浪费时间、精力,无益于教学。
这种观点将科研与教学对立起来。
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科研与教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无太多关联,教师搞科研,有些是基于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方向,有些是文章编号:1008-343X(2021)01-66-03按照课题申报指南、期刊征稿需求等信息来确定选题,与自己承担的课程教学无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为科研而科研”⑴。
教师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六百户中学一、现状分析:六百户中学共有教职工34人,专任教师33人。
第一、从学历结构上看,本科学历人27人,专科学历6人。
第二、从职称结构上看,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7人。
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11人,30岁-40岁11人;40岁以上11人.优势、劣势: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看,我校一线教师的主要优势如下:第一、学历高、教学功底扎实。
一线教师100%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也达到100%。
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业务素质.第二、中年教师,接受新事物快。
他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工作热情高,个性鲜明,有一定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
第三,代沟小,与学生容易交流。
他们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抓学校管理工作和做学生思想工作优势明显.这种优势决定了青年教师是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力军。
劣势一:学校教师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能力问题——青年教师多,面对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严重匮乏,部分来源于非课改实验区的教师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强。
二是结构问题——富有经验的专业教师数量不足,缺乏实践经验,部分学科尚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缺乏学科、专业带头人。
三是职称问题--高级、中级职称教师相对数量少,初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8。
3%,在以老带新,专业共同提高过程中,给老教师工作和心理带来了很大负担,影响了老教师从教的积极性.四是渠道问题——教师队伍补充渠道单一,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学校用人机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师资交流存在困难.劣势二:影响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教研能力相对薄弱。
“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少,教师科研能力无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需求.二是高级职称都是相对数量少.优质教师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
因此,加强校长自身素质提高,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氛围,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提升迫在眉睫.三是教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
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SWOT分析及策略受经费、人员、场地、组织等条件的制约,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难点。
本文尝试运用现代企业管理SWOT分析法,对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主导、主体、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等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突破这一难点的策略,推进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SWOT法视域中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分析根据企业竞争战略概念,战略是一个企业“能做的(内部组织的优势和劣势)”和“可做的(外部环境的机会和威胁)”的有机组合。
SWOT 分析法是对研究对象及所处情境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企业优势S (strengths)、劣势W(weaknesses)、机会O(opportunities)和威胁T(threats),有机结合企业目标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制定相应发展战略、计划及对策的方法。
SWOT分析模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SW(优势与劣势)分析,分析内部条件;二是OT(机会与威胁)分析,分析外部条件,两者综合分析,明确今后发展方向。
SWOT分析法应用于高职思政实践教学改革,就是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影响课程发展前景与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项目,基于学校领域内外部竞争环境的态势分析,列举出其内部优劣势与外部机会及威胁,依照矩阵形式匹配、排列,并加以系统分析,从中得出突破改革难点的发展策略。
(一)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SW(优势与劣势)分析当前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常见的运行模式有:“假日式”,将寒暑假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与调查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名下以替代;“精英式”,选拔少数学生参加调研、参观考察或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以应景;“蜻蜓点水式”,组织学生分批次参观若干德育基地以敷衍;“纸面式”,为应对检查或汇报,设计一些可操作性不强的实践项目以应付。
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始终是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
1.优势分析。
第一,从实践教学主体看,学生对参与实践教学有较强的兴趣与需求。
高职人才培养要能激发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发展的期望。
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聘用标准不统一、教师素质评估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建立统一的聘用标准、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管理制度等对策建议。
通过对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提出,可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提升教学质量。
未来,应注重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对策的有效实施。
建议高职院校积极改善外聘教师管理机制,以提升教学水平和学校声誉。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问题、对策建议、聘用标准、教师素质评估、管理制度、统一标准、考核评价体系、总结分析、展望未来、建议实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外聘教师作为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还可以带来新思维和教学方法。
在实际管理中,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聘用标准不统一,导致了教师资质的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可能缺乏必要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评估不合理,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师的教学表现无法得到有效评价和改进。
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了教师管理工作的混乱和不规范,影响教学秩序和师生关系。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管理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对策,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2 问题意义高职院校外聘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校的教学质量。
在实际管理中,外聘教师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聘用标准不统一、教师素质评估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也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和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现状与对策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参考。
二、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的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学诊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2、制度建设不完善:教学诊改工作的制度建设尚不完善,缺乏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
3、实施效果不明显: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未能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1、对教学诊改工作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诊改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制度建设滞后:教学诊改工作的制度建设滞后,缺乏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导致实际工作中难以有效实施。
3、实施效果不佳: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案和监督机制,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实施效果不佳,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对策与建议1、提高认识,加强投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学诊改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诊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加强投入,为教学诊改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2、加强制度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教学诊改工作的制度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使教学诊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强化实施效果:高职院校应建立有效的实施方案和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诊改工作的实施效果,同时加强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不断优化改进。
4、加强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之间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成果,共同推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五、结论教学诊改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制度建设不完善、实施效果不明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包括提高认识、加强投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实施效果、加强合作与交流等。
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思考(一)
摘要:研究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对提高高职院校的办
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
高职教育的发展已从外延扩张阶段转变为内涵提升阶段,建特色、创
品牌,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因而高职教师的
能力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为此,笔者对影响高职教师科
研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具
体设想,供大家参考。
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省内外一些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发现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
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院校对科研的认识模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功能,
所以,科研应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内容,成为学校自我发展的内
在动力与建特色、创品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对科研
的认识还较为模糊,主要表现在:(1)对科研的重要性、独特性缺少
足够的认识。调查发现,一些院校认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
型人才的,没有必要搞科研,科研是本科院校的事。(2)对于科研的
定位模糊。科研在高职院校缺少应有的地位,有22.5%的高职院校没有
独立设置的科研部门,有36.3%的高职院校没有专项科研经费。(3)对
科研是教师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认识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教
师能力考评时,未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列入考核范围,在师资队伍建设
方面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具体的要求。(4)对教学与科研的
有机联系缺少研究,一些高职院校认为教学与科研是两项相对独立的
活动。
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素质较差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
由优秀的中等学校升格,这是主体;二是民办高职;三是专科学校改
办高职。高职教育发展的时间短,决定了高职教师的科研素质较差,
主要表现在:(1)学历层次较低。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教
师占13.64%,本科学历的占75.69%,博士、硕士学历的占7.28%,其
他学历的占3.39。这是制约教师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之一。(2)科研
意识淡薄。有72%的教师从事科研的目的是为了评职称,希望通过科
研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的仅占4%,具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开
展科研工作的仅占24%。(3)科研精力不足。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
精力分配上,教学工作占50%左右,学生管理工作占40%左右,科研
工作仅占10%左右,可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的压力较
大。(4)科研能力低。教师的学历影响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加上缺少
科研方面的专门培训,教师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就不足为奇了。
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缺少措施调查发现,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应关
注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但教师本身的科研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
为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方面缺少有效的措施,主要表现在:(1)
科研管理不到位。如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考核与激励机制缺乏导向
作用。(2)学校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高职院校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
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教师和科研人员很少获得科研经费的支持。(3)
科研培训的途径与内容不能满足能力提高的需要。高职教师能力的提
高主要看学历和“双师”素质,对于科研能力的提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师培训很少有科研方面的内容。(4)学术队伍建设缺乏规划和具体
办法。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关于学科、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之类的
学术队伍建设制度,但真正落实到位的很少。(5)校企合作交流的渠
道不畅通。高职科研主要以技术应用与技术开发为主,很少进行社会
实践、到企业一线参与解决实际问题。(6)教师缺少科研的时间和空
间,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条件和机会不多。
提高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
鉴于对上述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对策:
提高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发
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就是要处理好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
发展的关系,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形成学校特色,创出学校品牌。
其次,科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科研是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
教师不搞科研,就无法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与最新技术,就无法提
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再次,科研工作是教学创新的源泉,是培养创新
人才的基础。高职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能不断摄取知识,自我更新,
独立钻研,富有创新意识的高技能人才,必须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科研
能力与科研方法进行指导。
进一步明确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应根据高职人才
培养目标决定。因此,高职的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
要实现“四个推动”,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推动高
职教育研究,推动校企结合;另一方面,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
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