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梁雅方学号2013077030 通过这一学期对社会福利思想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世界上的各

种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福利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中国传统的

福利以及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

仅谈谈我对中国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思想

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主要包括儒家佛家以及道家三大类社会

福利思想。(一)儒家社会福利思想。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即成为文化主流之一的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显示出完备性和成熟性。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时代,社会进步已经提出了对于社会福利政策的

要求。早期儒家的文化构成中,已经包含了社会福利思想的内涵。(1)“仁”学一种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道德规范。孔子道德思想的基点:①“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整个思想中最富有光彩的地方,它在理论范围内把所有的人置于了平等的地位。“仁”的思想,“爱人”的思想,推行至于社会生活,成为种种福

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的文化基础(2)“惠民”孔子学说中体现社会福利意识最为突出的,是“惠民”的主张。惠爱其民,惠予其民,惠存其民。鳏寡孤独废疾者当享受最高等级的惠爱。(3)“大同”社会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

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

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孟子把“仁”的原则提升为一种政治道德,并且看作

一种执政条件。(二)佛学的社会福利思想。从西汉晚期到东汉初期,中国文化开始受到一种外来文化的强大影响,即佛教由印度传

入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内地后,最早的信奉者多为帝王贵族。 1、

重慈悲“生时善恶皆有报应,故贵行善修道”。 2、“悲田养济

坊”的社会福利结构佛文化的一个特殊现象,就是僧尼行乞。佛寺也有施舍的行为。如,佛寺向民间施“腊八粥”。(三)道教的社

会福利思想道德的基本信仰是“道”和“德”,来自道教崇奉的始

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天、地、

人所主宰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取得这种

本源的体性就是“德”,体现在人类和社会生活上,就是伦理道

德。因此,道教十分重视道德的培养和修炼。道教在其形成和发展

过程中,继承了原始巫术、神仙信仰、道家哲学、黄老思想,吸收了阴阳五行学说、儒家思想、佛教教义等,源流众多,因而其内容

十分庞杂,可以说包罗万象。

从上述思想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社会福利思想具有以下特点:1.思想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的特色;2.充当维护封建

帝王及地主阶级统治秩序的工具室古代社会保障思想的政治特色;3.

局限于治标之术是古代社会保障思想的理论特色;4.实践效果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意志是古代社会保障思想的社会特色。

二、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

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主要特点:儒家“民胞物与”、“己饥己溺”、“大同”理想仍是支柱;佛教和道教的慈悲、报应观念融合;接受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这一时期主要有(一)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酝酿的“福利国家”的宏伟设想。(二)洪秀全提出了“四有二无”的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福利保障模式;(三)康有为则构想了“公养”“公教”“公恤”的大同社会理想;(四)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集中系统阐述了其以“民本论”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主张,认为国家应当充分运用其自身力量来保障工农基本的社会福利主张,设计了理想的“国利民福”的社会。

综观近代中国的社会福利思想,其具有了近代的现实特点和意义。在延续古老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新的社会福利观,以民为本,关怀民生,改变了单纯恤养的救助方式,而加强了被救助者的技能知识的培养,重视发展实业,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同时将这些主张纳入到改良社会救亡图存的系统工程之中,使之成为解决贫困问题,促进民族团结,改革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三、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

(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之后,为了尽快解决群众困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采取措施发展社会福利事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初创阶段(1949-1957年)(1)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2)发展职业福利(3)建立健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及优抚制度。2.发展阶段(1958-1966年)(1)完善和改进社会保险制度(2)补充和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制度。3.恢复发展阶段(1966-1984年)(1)恢复了社会保障管理机构(2)对社会保险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整顿和恢复(3)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职业福利重新得到重视。4.改革完善阶段(1984年以来)(1)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2)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3)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4 )对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疾病生活保险等都进行了必要的改革(5)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工作也形成了比较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较为完整的工作体系。(二)改革开放后社会福利制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保障其他项目逐步进行改革。目前,社会福利在保障范围、享受待遇的条件和待遇标准、福利资金的筹措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并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它促进经济发展,稳定社会的作用。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福利制度中不适应的情况表现出强烈的改革要求,逐步完善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福利制度,是摆在立法者面前的一项严峻而艰巨的任务。

1、社会福利企业民政部于1992年1月4日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有以下几项改革内容:1加强民政部门的宏观管理。2落实和完善扶持保护政策。。3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4重视人员培养和人才开发,不断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管理素质和技术素质。5强化福利企业管理。包括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抓好质量管理工作、搞好营销工作等。

2、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因此首要的问题是覆盖面窄、保障范围小。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是社会福利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家担保发展社区服务,填补社会福利机构之不足。因此,要发展社会福利机构最根本的是增强国力,这是一个长期任务。

3、社会福利有奖募捐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是由国家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力量,筹集社会福利资金的公益活动,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各级社会福利募捐委员会及其职能机构的组成人员除了政府官员外,应该按一定比例吸收社会福利企业、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中群众推选出的代表参加,以强化资金收支的透明度和监督,使募集来的资金真正发挥它应发挥的功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由各地具体举办,各地将筹集来的资金按规定比例上缴、留成、使用,为地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1994年12月民政部发布了《中国福利彩票管理办法》,对福利彩票的发行与销售、资金使用、监督与处罚等内容作了规定,使福利彩票的管理与运行有法可依。

4、假肢科研和生产假肢行业是为肢残人生产装配假肢、矫形器等康复器具的特殊行业。把现代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