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 观察、描述矿物二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1、各种各样的岩石·科学概念1、诱发学生对岩石的原有认识,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在颜色、花纹、软硬、轻重、颗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
3、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以个人参与或小组参与为形式,获得在附近寻找岩石的亲身经历。
2.在课堂中能够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让孩子经历观察岩石特点的活动过程,获得观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并能描述自己观察的岩石。
3.能以岩石的某种特点为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2.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3.让孩子获得丰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悦情感。
教学重点:用一些标准给岩石分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岩石,能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形式,收集各种各样的岩石。
教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常见的一些岩石,同时还可以准备一些本地区常见的岩石。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关于地表岩石风貌的录像片,和提供一些典型的图片。
1、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2、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从今天开始,我们要研究岩石。
出示课题:各种各样的岩石二、探究过程1、开个石头展览会师: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到的?请简单介绍你的寻找经历。
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到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2、观察“我的岩石”师:你们的岩石真有特色,我也带了一些岩石,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的吗?师:你们准备怎样观察?生:用眼睛看形状、颜色、花纹;手摸的感觉;用鼻子闻气味;……教师引导并板书:(1)用眼睛可以观察岩石的什么?(颜色、形状、条纹或花纹、斑点、大小等)(2)用手怎样观察?(摸)摸可以感觉到岩石的什么?(光滑粗糙程度)(掂)可以掂一掂它是轻还是重。
2021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三单元《3.4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教案》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课内容属于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和矿物》的课题3.4,教科书通过提供丰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交流等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岩石和矿物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其特征和分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认知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特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认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学会对岩石和矿物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树立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岩石和矿物的特征,学会对岩石和矿物进行分类。
2.难点:对岩石和矿物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岩石和矿物的特征。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岩石和矿物标本,进行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滴管等。
3.制作PPT,展示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世界的岩石和矿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展示岩石和矿物的标本,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岩石和矿物的硬度、密度等特征,记录实验结果。
教案
检印:
课题 4.4、观察、描述矿物(一)编号20180425
授课时间5月31 日课时
安排
1 第 1 节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矿物的颜色和条痕,二是矿物的软硬。
教
学
目
标(重点、难点)
1、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
2、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资
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白色瓷砖、深色瓷砖。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这节一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如:云母、长石、石英,你准备怎样观察、描述它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
(3)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
(4)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等
(5)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
三、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学会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岩石和矿物?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学习制作岩石标本1.介绍制作岩石标本的材料和工具,如模具、水泥、沙子等。
2.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岩石标本:–把沙子和水泥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将混合物倒入模具中,用手指或者铲子充分压实;–等待一段时间让标本充分干燥;–取出干燥的岩石标本,进行修整和涂色;–最后将标本保存起来并进行命名。
第三步:学习制作矿物标本1.介绍制作矿物标本的材料和工具,如石膏、塑料容器、矿物样品等。
2.指导学生按照步骤制作矿物标本:–准备干净的塑料容器,将石膏按照一定比例和水混合搅拌均匀;–将混合物倒入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待其变硬;–将矿物样品小心地嵌入石膏中;–等待石膏完全干燥后,取出矿物标本;–对矿物标本进行涂色和修整;–最后将标本保存起来并进行命名。
第四步:总结与展示1.学生展示所制作的岩石和矿物标本,并进行分享。
2.引导学生总结制作标本的过程,回顾所学的岩石和矿物知识。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去实地采集真实的岩石和矿物样本,制作更真实的标本。
•分组合作制作大型的岩石和矿物模型,展示给班级或学校。
•配合科学课程,深入探究岩石和矿物的形成过程和地质变迁。
参考资料教材、教具、实物、图片等。
四年级下册科学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教案教学目标•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学会制作岩石和矿物的标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使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岩石和矿物?它们有什么作用?第二步:学习制作岩石标本1.介绍制作岩石标本的材料和工具,如模具、水泥、沙子等。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教案第一章:认识岩石和矿物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概念。
使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
1.2 教学内容:岩石和矿物的定义。
岩石和矿物的特点。
常见岩石和矿物的图片展示。
1.3 教学活动:引入岩石和矿物的概念。
展示不同类型的岩石和矿物图片。
学生观察并描述岩石和矿物的特点。
第二章:岩石的形成和变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能够理解岩石的变化原因。
2.2 教学内容:岩石的形成过程。
岩石的变化原因。
实例讲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2.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的形成过程。
分析岩石的变化原因。
通过实例讲解岩石的形成和变化。
第三章:矿物的特征和分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
使学生能够对矿物进行分类。
3.2 教学内容:矿物的特征。
矿物的分类。
常见矿物的特征和分类。
3.3 教学活动:讲解矿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对矿物进行分类。
展示常见矿物的特征和分类。
第四章:岩石和矿物的观察和实验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岩石和矿物的特性。
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4.2 教学内容: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实验。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4.3 教学活动:讲解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进行岩石和矿物的特性实验。
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章:岩石和矿物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岩石和矿物的应用领域。
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实例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5.3 教学活动: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领域。
强调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讲解岩石和矿物的应用。
第六章:沉积岩的特点和形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能够识别沉积岩的特点。
6.2 教学内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的特点。
实例讲解沉积岩的形成和特点。
6.3 教学活动:讲解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4、观察、描述矿物(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颜色、条痕、软硬是矿物的重要特征。
2、有的矿物具有多种颜色,有的矿物具有相似的颜色。
3、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矿物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4、矿物的硬度在一些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描述矿物颜色、条痕、软硬的方法。
2、对几种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3、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对观察的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材料准备:8个小组:石英、长石、黄铜矿、滑石;小刀、回形针(或铜钥匙);白瓷砖、记录纸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设问求知。
1、回顾旧知,引出新题。
(手持矿物)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岩石,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么对于那些我们身边奇妙而又美丽的矿物,我们又可以怎样观察,向别人介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有关矿物的观察与描述方法吧!2、板书课题:观察、描述矿物(一)3、鼓励猜测,确立探究方向。
假如让你去观察描述一种矿物,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进行呢?学生思考,回答。
(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度、轻重、厚度、气味……)看来大家对矿物充满了兴趣。
你觉得哪方面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找生回答。
4、集中探究主题。
那我们就先来了解矿物的颜色、条痕和软硬吧板书:颜色、条痕、软硬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矿物的颜色和条痕我们知道,颜色是最容易观察到的矿物特征,也是辨认矿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我们看,不同的矿物有着不同的美丽色彩。
这些图片中有你熟悉的矿物吗?投影图片:不同颜色的矿物图片有些矿物直接以颜色命名的。
投影图片:以颜色命名的图片投影图片:石英的不同色彩图片投影图片:金矿、黄铁矿和黄铜矿的图片小结:可见,当我们在观察和描述矿物时,最容易关注到的就是矿物的颜色。
---------------------------------------------------------------最新资料推荐------------------------------------------------------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教案PPT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教案 PPT 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教案 PPT 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教案PPT 课件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科学概念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
?过程与方法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践边的矿物,让孩子在认知水殷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姨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情严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诌度。
发展对探究矿物的兴趣迢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喀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莫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
教学叛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解鉴别。
教学准备:1 / 3放大寂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蓑矿物教学过程:一、引入厄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窖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陆我们来研究一块自己身边的惕矿物吧?二、探究过程 1、锹它们是什么矿物①研究矿物陡的方法 A、说一说,你量学习了哪些观察和描述岩石戒、矿物的方法? B、学生交惦流汇报。
C、我们需要哪些宣工具帮助研究?②研究我们悠的矿物A、猜测:打开约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凰么矿物? B、学生猜测讥 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牌否正确,应该怎样做?揪 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艘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掂集矿物的特征等。
第6课时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综合运用观察矿物颜色和条痕、检测矿物硬度、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查找资料等方法,研究不知名的矿物,并写出特征卡片。
过程与方法运用一些矿物光泽、硬度、条痕等方面的基本科学知识,并综合所学方法开展应用性观察研究,鉴别身边的矿物,让学生在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和情感水平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提高探究矿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并鉴别矿物。
【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放大镜、小刀、瓷砖、不知名的矿物(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描述岩石的一些方法,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身边的矿物吧!二、探究过程。
1.它们是什么矿物?①研究矿物的方法。
A.说一说你学习了哪些观察和描述岩石、矿物的方法。
B.学生交流汇报。
C.我们需要哪些工具帮助研究?②研究我们的矿物。
A.猜测:打开盒子,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B.学生猜测。
C.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做?(小组讨论)D.学生发表意见:借助工具观察;查找资料识别;收集矿物的特征等。
E.投影图片,师介绍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
F.运用前面所讲的方法研究矿物。
G.交流汇报。
你发现了矿物有多少特征?你怎么去描述这些特征呢?互相描述,评一评。
③为矿物做份“简历”。
2.确定“身份”。
①阅读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
②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矿物,我们是根据它们的哪些性质做出判断的。
③交流反馈。
3.猜猜它是“谁”。
请一学生描述矿物,其他人猜。
4.举例说一说。
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利用它们的不同特性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外延伸:做一个岩石展示盒。
你想做个怎么样的展示盒?你打算怎么去做呢?【板书设计】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观察,收集特征对照资料卡鉴别【教学反思】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对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光泽、透明度、形状等特性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探究目标:①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描述。
②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性,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
③从矿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情感目标: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
【教学重难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应用性鉴别【教具学具】教具:天然水晶矿物6块、与学生一样完整的材料1套;课件、课题纸、计算机房计算机。
学具:(2人一组)待识别矿物3种、鉴别工具1套(放大镜、铜片、小刀、白色无釉瓷砖、条形磁铁)、矿物名片卡(矿物特征记录卡)【教学过程】●课前谈话:为什么今天要到计算机房来上科学课???说说看一、新课引入——《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1.激趣引入:出示天然水晶:①这些矿物是我17年前带学生去我县合村乡大溪村考察时采集的,你们认识它们吗?②如果我们想知道它到底是不是水晶,我们可以怎么做——可以问“度娘”(百度)或者“我哥”(谷歌)2.美图欣赏:其实水晶的种类很多,我已经在课前通过百度下载了很多水晶的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吧——展示2.猜测引入:出示三块矿物:你看了刚才的图片有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啊?今天我还带来了三块矿物——PPT展示,你觉得它们可能会是山么矿物?先让我们来猜一猜吧【板书:1号()2号()3号()】我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谜底吧,引出新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张贴课题二、开展探究——它们是什么矿物(一)研究方法的确定1.启发欲望:要想知道我们有没有猜对?你有办法验证吗?2.学生汇报:①百度查资料(追问:什么都不知道就盲目地查吗?)②先收集特征,再查阅资料进行识别,,,,,,表扬3.科学方法:让我们来看看地质学家一般是怎样鉴别的——展示4.探究方法: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好方法,谁能来说说看——展示①从各个角度对矿物进行描述:观察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能否被磁铁吸引等②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看、摸、刻、划,,,,,,5.其他方法:还有别的研究方法吗——PPT展示——能否被磁铁吸引?掂一掂它的轻重6.出示矿物名片:今天我们将从这些方面展开对不知名矿物的研究7.探究工具:你觉得我们要开展这项研究活动,可以借助哪些工具?(放大镜、铜钥匙、小刀等)(二)研究我们的矿物1.探究要求:通过刚才的研讨,相信大家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但为了使研究更有效,请看注意事项——展示2.领取材料:各小组材料员领取不知名矿物和鉴别工具以及矿物名片制作卡3.分组活动:每位同学选择其中的一块矿物进行研究鉴定人人记录——教师选择性拍摄3块矿物实验记录同传到大屏幕4.学生汇报:刚才我们已经搜集了矿物的基本信息,你们接下去我们该怎么进行鉴定呢?5.确定身份:学生根据获取的矿物信息对照P82《矿物特征卡》进行鉴别。
教 案
检 印:
课题 4.4、观察、描述矿物(一) 编号 20180425
授课时间 5月 31 日 课时
安排
1 第 1 节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两部分内容,一是矿物的颜色和条痕,二是矿
物的软硬。
教
学
目
标
(重点、
难点)
1、组织和指导孩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研
究活动过程: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
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
的描述的过程。
2、引导和推动孩子开展观察、描述矿物的活动,积极鼓励孩
子在课外或校外继续开展一些研究矿物的活动。
重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学资
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白色瓷砖、深色瓷砖。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那我们会对矿物进行描述吗?今天
这节一起来学习几种简单的方法。
二、提出问题,讨论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那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如:云母、长石、石英,你准备怎样
观察、描述它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透明度、颜色、形状、还有表面光滑和粗糙程度、硬度、反光
度、轻重、厚度、气味……
(3)在这些方面里,哪些方面你觉得最能反映矿物的本质属性?
(4)通过讨论交流确定:颜色、光泽、硬度等
(5)明确本节课的目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及矿物软硬
三、观察和描述
1、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认识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描述。
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
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2.渗透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
【教学难点】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待识别的矿物四种(赤铁矿、石墨、石膏、滑石),铜钥匙、钢刀、放大镜、白色无釉瓷砖、磁铁、记录卡等。
2.演示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矿物。
先回忆一下,我们已经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和描述矿物?生:颜色、条痕、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师:还记得硬度是怎么辨别?生: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去刻划。
师:除了这些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观察方法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鉴别我们所面对的不知名矿物(出示课题: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二、观察矿物的特征。
师:请同学从抽屉里拿出我们将要鉴别的矿物,你们先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师:要想知道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生:先用各种方法观察矿物,收集这些矿物的特征;再对照矿物资料卡进行判断。
实验要求:(1)使用小刀、瓷砖时要注意安全,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
(2)滴过稀盐酸的岩石要用清水冲洗(3)认真观察和记录矿物的相关特征,并记录下来。
组织学生实验和汇报:师:请同学们翻开书本至82、83页,对照单元资料库的《矿物特征卡》,试着鉴别它们分别是什么矿物?生:方解石和赤铁矿师小结:抓住矿物的显著特征去识别矿物,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准确。
拓展:师:人们正在利用了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性,改善和建设着我们的生活,希望课后同学们能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好吗?板书设计:6.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观察,收集特征(形状,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软硬……)对照资料卡鉴别(抓住主要特征)。
《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认识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描述。
(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征,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
(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
教学难点
赤铁矿光泽的鉴别。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待识别的矿物三种(石墨,赤铁矿,磁铁矿),铜钥匙、小刀、放大镜、白色无釉瓷砖、记录卡等。
2.演示材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一猜。
学生猜一猜教师手中的矿物分别是什么矿物。
2.回顾方法。
观察方法——看、摸、刻、敲
3.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鉴别我们所面对的不知名矿物,敢接受挑战吗?(出示课题: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二、观察记录
1.学生分小组观察3种矿物。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三、对照矿物特征卡鉴别
1.教师出示矿物特征鉴别卡,学生对照资料识别。
2.小组汇报。
3.展示小组特征卡片。
四、完成课后练习题
PPT出示
五、结课
是的,人们正在利用了岩石和矿物的不同特性,改善和建设着我们的生活,希望课后同学们能选择两种矿物或岩石,详细了解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与讨论好吗?
板书设计:
面对几种不知名的矿物。
【教材简析】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
根据学生的学情,为了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实效性,给每组准备三种矿物,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探究时间。
学生观察记录矿物的特征,对照资料进行鉴别的探究活动井然有序,效果非常明显,初步掌握了鉴别不知名矿物的方法,以后见到不认识的矿物时就会自觉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鉴别。
最后播放视频资料,展示了多种矿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矿物,拓宽知识面。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对矿物的颜色、条痕、硬度、光泽、透明度、形状等特性进行观察和描述。
本课让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到的观察方法和技能,尝试对矿物进行探究和识别。
为了不让探究落空,我精心准备待识别的矿物及矿物资料卡,这些矿物种类是前面的教学中接触过的,但是形态又有所不同,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便于观察和识别。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矿物的显著特征是描述和识别矿物的基础。
科学探究目标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描述;2.根据已观察到的矿物特性,对照资料对它们进行鉴别;3.从矿物所表现出的各种特征中选择显著特征进行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2.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更多鉴别矿物的方法;2.知道我们身边有很多不知名的矿物。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并能根据矿物的显著特征进行鉴别。
教学难点:矿物的鉴别很多时候也是靠多练,希望孩子通过一些方法的掌握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鉴别。
【教学准备】待识别的矿物三种(方解石、石墨、磁铁矿);用来判断的三种矿物:赤铁矿、石英、黄铜矿;铜钥匙、小刀、放大镜、蒸发皿、磁铁、稀盐酸、滴管;空白矿物特征卡(蒸发皿替代瓷砖,条痕画在蒸发皿后面效果明显。
《观察、描述矿物(二)》教案
教材简析:
教材《岩石和矿物》单元分2个学习专题——岩石专题和矿物专题,《观察、描述矿物(二)》
一课属于矿物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岩石专题以后,知道了“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知
识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矿物专题的第二课。在本节课中要学习的几种观察方法,也是学生开展矿
物探究活动的必要技能。
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教材安排了两部分活动内容。第一部分是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观察和描
述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一个容易混的概念。它是指光线能
否穿透矿物看到另一个物体这种矿物是透明的。为了学生便于理解先让学生观察纸的透明度后再过
度到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光泽是当光线射到矿物表面时,它会发生反射和拆除现象。第二部
分是观察矿物的形状。观察矿物的形状是对矿物鉴别重要方法,大多的矿物是有晶体组成。晶体是
在适当的条件下,矿物内部原子、分子的规律地排列形成一定的构造框架,往往表现为一定的几何
形体。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矿物的形状。
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一)科学概念: 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二)过程与方法:
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在观察过程中能及时进行观察记录。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矿物的观察和研究兴趣。
能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
教 学重 难点 重点: 能对观察的矿物进行描述。
难点:能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
教
学
准
备
教具 学具
投影图片。
一组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纸,玻璃、泥土、
蜡烛、丝绸、手电筒、黑色卡纸,一组透明、
半透明、不透明的矿物,一组具金属光泽、半
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的矿物。
教 学 流 程
复习→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总结拓展
活 动 过 程
基 础 设 计 个 性 设 计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从哪些方面去观察矿物呢? (生:矿物颜色和条痕、硬度) 师:上节课我们经历对矿物颜色和条痕的观察和描述以及矿物互相刻划及用指甲、铜钥匙、小刀对矿物刻划进行硬度比较的描述的过程,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和描述矿物的方法。 2.明确目标: 这节课我来研究矿物透明度和光泽及描述特殊规则的矿物几何形状。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矿物透明度和光泽 (1)观察、描述纸的透明度 A、出示(三种纸):透明纸、半透明纸、不透明纸 思考:这几种纸的透光情况一样吗?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又如何来描述这些纸的透明情况? B、学生交流反馈:隔着这三种纸,观察纸下面的字;手电筒照射;对着阳光等。 C、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 D、交流汇报 (2)学习迁移,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并记录表中。
提示:用矿物碎片的边缘观察其他物体。
A、交流反馈
B、师小结
(3)观察矿物的光泽
师:什么是矿物的光泽?(反光能力)
师:你见过哪些物体有光泽?
(生:教室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边框有光泽;墙上那个科学家的那
个画框有光泽)
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东西:金属、玻璃、泥土、蜡烛、丝绸。
请你观察它们的反光情况,并按反光强弱排列。
A、学生动手排列
B、交流反馈
C、观察云母、石英的光泽,看看云母的光泽跟桌上什么光泽比较接
近,石英的光泽跟哪个物体的光泽相似?
D、描述云母、石英的光泽(生:云母的光泽最像玻璃的光泽;石英
的光泽有点像蜡烛;石英的光泽也有点像玻璃瓶的光泽;云母也有
点像金属的光泽)
小结:我们说了这么多像这个,像那个,其实这就是描述矿物光泽
的一种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用对比的方法描述)对了,当我
们无法用很准确的语言描述时,可以找一个与它接近的东西作为参
考。
2.观察、描述矿物的形状
(1)投影图片:辉锑矿、石盐、石膏、石英、方解石
(2)学生观察形状,并小组内描述。
(3)交流描述这些矿物的形状。
板 书 设 5、观察、描述矿物(二)
透明度
光泽
计 形状
课外 活动 1.阅读单元资料库《怎样采集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2.试着收集和制作岩石矿物标本。
生成
预见
1.能观察并了解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也是矿物的重要特性。
2.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3.能对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进行观察、比较和描述。
课堂
评估
学生能否运用所学方法与知识开展应用性观察、描述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