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工程技术设计书
- 格式:docx
- 大小:44.67 KB
- 文档页数:17
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司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一、项目基本情况二、项目定位三、开发理念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五、总体规划原则六、交通组织原则七、景观规划原则八、单体设计原则九、户型设计原则十、提交设计文件要求十一、进度安排一、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概况1)项目位置2)占地面积3)地块周边状况4)其它2.项目优劣势分析优势1)地形优势2)主题概念优势3)周边生态环境景观优势4)周边公交系统及配套设施优势5)其它劣势1)地形劣势2)环境影响劣势3)周边不良景观劣势4)周边公交系统及配套设施劣势5)其它二、项目定位1.客户定位2.主题定位3.物业类型三、开发理念1.突出主题文化:2.先进性:3.独特性:4.均好性:5.人文性:6.舒适性:7.实用性:8.经济性:9.规范性:四、项目技术经济指标1.技术经济指标:占地面积: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其中:建筑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建筑层数:车位数:车户比:其它:2.户型配置(策划部提供)3.配套设施五、总体规划原则1.满足城市设计要求。
建筑总体布局、造型、色彩应注重城市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围地块的关系;2.充分体现均好性原则。
做到户户有景,户户有良好的朝向;3.合理处理建筑物与环境场地之间的关系;4.合理处理各种建筑空间的有机组合、过渡;5.在总体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入口空间的展示作用,集中体现项目主题,最大限度地展现项目卖点;6.住宅群体布置要避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遮挡,要满足住宅对日照、间距、自然采光、自然通风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对小区内部环境及外部远景的利用;7.充分考虑地块周边噪音对本项目的影响,要提出合理的规划布置方案,避免或减低噪音对主要房间的污染,要尽量减少通过使用技术手段来降低噪音(会带来建设成本的提高);8.总体规划要充分体现经济性原则,合理平衡土方量;另外,除人防地下室需做全埋式车库外,其余车库尽可能采用通风、采光的开敞式/半开敞式车库;9.其它六、交通组织原则1.应注重处理小区主要出入口的位置,考虑公共区域与私密区域的关系,解决好区内各种流线(生活后勤服务、临时访客、消防疏散等)之间的关系,做到人车分流;2.内部交通与消防车道原则上应在用地红线范围内解决,同时注意在规划设计要点要求的最小后退红线距离无法满足消防要求时,适当调整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3.保证消防车道及扑救面对坡度的要求;4.合理解决地形高差对行人在交通上造成的不利影响,考虑残疾人无障碍设计;5.住宅与车库之间要建立方便的联系;6.合理解决配套公建设施的停车及交通疏散问题,将其对住区的影响降到最小。
建设工程工程设计书范本【建设工程工程设计书范本】(本文档为建设工程工程设计书的范本,旨在提供一个参考样本,以供设计师编写工程设计书时使用。
下面是范本内容:)一、项目概况1.1 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XX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总占地面积XXX平方米。
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现代化住宅楼,包括住宅单元、商业空间和停车设施。
1.2 设计目标本项目的设计目标是打造高品质、环保、舒适的生活空间,以满足当地居民对优质住宅的需求。
设计方案应考虑建筑风格、结构完整性、施工可行性等方面的要求。
二、设计概念2.1 建筑风格本项目采用现代简约风格,注重线条流畅、造型简洁的设计,并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以创造独特而又和谐的建筑风貌。
2.2 空间布局根据业主需求和市场调研结果,本项目将住宅单元、商业空间和停车设施合理地分布在建筑内部,确保各功能区域的互不干扰。
2.3 绿色建筑本项目将注重环保理念,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设备和绿色施工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工程参数3.1 占地面积本项目总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
3.2 建筑高度本项目建筑的最高点不超过XX米。
3.3 建筑层数本项目共计XX层,包括地下X层和地上X层。
3.4 建筑面积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XXX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XXX平方米,商业空间面积为XXX平方米,停车设施面积为XXX平方米。
四、设计内容4.1 建筑设计(详细描述本项目的建筑设计,包括外立面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用等)4.2 室内设计(详细描述本项目的室内设计,包括户型设计、空间布局、装修风格等)4.3 给排水设计(详细描述本项目的给排水设计,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4.4 电气设计(详细描述本项目的电气设计,包括照明系统、电力系统、智能化系统等)五、施工技术要求5.1 建筑施工(详细描述建筑施工工艺要求,包括混凝土浇筑、墙体砌筑、安装工艺等)5.2 室内装修施工(详细描述室内装修施工要求,包括水电安装、瓷砖铺贴、木工装修等)5.3 给排水施工(详细描述给排水施工要求,包括水管安装、下水道施工、排水检测等)5.4 电气施工(详细描述电气施工要求,包括电线敷设、电缆安装、照明设备安装等)六、工程预算及合同条款6.1 工程预算(列出本项目的工程预算明细,包括建筑材料费、人工费、设备费等)6.2 合同条款(列出本项目的合同条款,包括工期要求、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七、质量控制7.1 施工质量控制(详细描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检验、质量验收等)7.2 安全管理(详细描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施工期间的安全防护、人员培训等)八、工期计划8.1 工期安排(详细描述本项目的工期计划,包括施工起止时间、各施工阶段的工期安排等)9.2 施工进度监控(详细描述如何监控施工进度,包括工期节点的监测、进度报告的编制等)九、风险评估9.1 施工风险评估(详细描述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施工安全风险等,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9.2 工程质量风险评估(详细描述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风险,如结构安全隐患、装修质量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本文档为建设工程工程设计书的范本,可根据实际项目要求进行修改和补充。
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XXX城A1、E1东区、F地块的建设工程规划放线技术设计书由以下单位承担(盖章设计负责人:____,审核意见:____,主要设计人:____,审核人:____,年月日:____)。
该设计书的批准单位(盖章)为____,审批意见为____,审批人为____,年月日为____。
目录:1.概述1.1 项目背景、来源及内容本设计书是为了规划XXX城A1、E1东区、F地块的建设工程放线技术而编写的。
1.2 作业区范围和行政隶属该项目的作业区范围包括XXX城A1、E1东区、F地块,并隶属于相应的行政区划。
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2.1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该作业区位于____,具体地理情况详见附录。
2.2 已有资料情况已有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____,详见附录。
3.引用文件本设计书引用的文件详见附录。
4.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该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详见附录。
5.设计方案5.1 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该项目所需的软件和硬件配置详见附录。
5.2 作业流程图该项目的作业流程图详见附录。
5.3 技术规定5.3.1 平面控制测量该项目的平面控制测量详见附录。
5.3.2 建筑物首层外轮廓线的测量在建筑工程中,测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建筑物首层外轮廓线的测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在进行此项测量时,需要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和技术,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4 规划放线测量资料内容规划放线测量资料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内容包括建筑物的位置、高度、面积等信息。
这些资料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后期管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5 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在建筑工程中,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和要求进行。
5.5.1 组织管理措施组织管理措施是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
在建筑工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目录一、测区概况二、设计及作业依据三、已有资料情况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六、基础控制测量七、图根控制测量八、地形图测绘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Xxx区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1.控制资料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④测区内已有一级导线点、GPS点可利用。
因坐标系不同,需经转换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地形图资料由XX市规划局提供的1:10000影像图,标有测区范围及1:500、1:2000地形图测图范围,1:50000地形图可作为工作计划用图。
测区内有部分不同坐标系的1:500、1:1000、1:2000地形图,可进行连测转换经内业数字化后使用。
xxx1:500 1:1000数字地形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目录1概述 (1)1.1任务来源 (1)1.2项目主要任务及工作量 (1)1.3作业区范围及行政隶属 (1)1.4任务完成期限 (2)2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2)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2)2.2测区已有资料及分析利用 (3)3 引用文件 (4)4 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5)4.1测绘基准 (5)4.2地形图技术指标 (5)4.3成图的基本要求 (6)5 作业流程与技术路线 (6)5.1作业流程 (6)5.2技术路线 (7)6 像片控制测量 (8)6.1像片控制点布设 (8)6.2像片控制点判刺 (9)6.3像片控制点联测和计算 (10)7 空三加密 (10)7.1内定向 (10)7.2相对定向 (10)7.3绝对定向 (10)7.4模型连接较差 (11)7.5计算和成果整理 (11)7.6加密接边 (11)8 地形图数据采集 (11)8.1数据采集范围 (11)8.2数据采集内容及要求 (11)9 航测法外业调绘 (12)9.1外业调绘的主要任务 (12)9.2外业调绘的要求 (13)9.3高程测量的方法 (14)9.4地物补测的方法 (15)10 地形图的表示内容 (15)10.1测量控制点 (15)10.2水系 (15)10.3居民地及设施 (16)10.4交通 (18)10.5管线 (19)10.6境界与政区 (19)10.7地貌 (20)10.8植被与土质 (20)10.9注记 (20)11 内业数字化编辑 (21)11.1一般要求 (21)11.2编辑原则 (21)11.3编辑具体要求 (22)11.4数据接边 (24)11.5图外整饰要求 (24)11.6元数据整理 (25)12 质量控制 (25)12.1质量管理流程 (25)12.2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 (26)12.3质量检查的方法 (26)12.4数据质量检查 (27)1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 (32)xxx1:500 1:1000数字地形测量项目技术设计书1概述1.1任务来源为满足xxx城市建设和城乡总体规划的需要,全面加快“乐居吴江”建设的步伐,向社会各方面提供现势、详尽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xxx规划局决定对xxx全市范围实施大比例尺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项目。
建筑工程概念方案设计书第一部分: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本项目的名称为某某工程项目。
1.2 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某某地区,占地面积约为XXX平方米,是一个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工程项目。
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都对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也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1.3 项目建设目标本项目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1)建设一个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建筑工程;(2)提供高品质的建筑和设施,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3)实现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运营。
第二部分:设计概念2.1 设计理念本项目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1)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确保建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2)注重人文关怀,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提供人性化、人文化的建筑环境;(3)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确保设计方案与当地环境和传统风格相匹配。
2.2 设计内容本项目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建筑设计:包括建筑外观、内部空间布局、建筑结构等方面的设计;(2)景观设计:以建筑为中心,设计周边的绿化、道路、广场等景观环境;(3)设备设计:包括建筑内的水电气设备、通风设备等方面的设计;(4)施工方案:包括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设计。
第三部分:设计流程3.1 前期调研在设计之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前期调研工作。
主要包括对项目所处地区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等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对项目需求和投资预算等方面的调研工作。
3.2 概念设计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根据前期调研的结果,提出不同的概念设计方案,并与业主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和确认,最终确定最符合项目定位和需求的设计方案。
3.3 方案设计在概念设计确定之后,需要进行方案设计阶段的工作。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详细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设备设计等工作,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协调和方案修改等工作。
XX县XX风电项目临时用地土地复垦方案技术设计书项目单位:XX县XX有限公司编制单位:XX公司二〇二二年七月目录1前言 (3)1.1编制背景及过程 (3)1.2复垦方案摘要 (4)2编制总则 (13)2.1编制目的 (13)2.2编制原则 (14)2.3编制依据 (14)3项目概况 (18)3.1项目简介 (18)3.2项目区自然概况 (18)3.3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概况 (19)3.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9)3.5项目占用基本农田说明 (20)4土地复垦方向可行性分析 (22)4.1土地损毁分析及预测 (22)4.2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 (30)4.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1)4.4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32)4.5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44)4.6复垦的目标任务 (48)5土地复垦质量要求与复垦措施 (49)5.1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49)5.2预防控制措施 (50)5.3复垦措施 (51)5.4监测措施 (53)5.5管护措施 (53)6土地复垦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55)6.1土地复垦工程设计 (55)6.2工程量测算 (63)7土地复垦投资估算 (69)7.1估算说明 (69)7.2估算成果 (76)8土地复垦服务年限与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78)8.1土地复垦服务年限 (78)8.2土地复垦工作计划安排 (78)8.3土地复垦费用安排 (79)9土地复垦效益分析 (80)9.1效益评价的原则 (80)9.2经济效益 (80)9.3生态效益 (81)9.4社会效益 (81)10保障措施 (2)10.1组织保障措施 (2)10.2费用保障措施 (3)10.3监管保障措施 (6)10.4技术保障措施 (7)10.5公众参与 (9)10.6土地权属调整 (11)1前言1.1编制背景及过程1.1.1编制背景随着化石资源(石油、煤炭)的大量开发,不可再生资源保有储量越来越少,终有枯竭的一天,因此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途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比重。
施工图设计技术标书一、项目实施方案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xxxxxxxxxx设计招标人:xxxxxxxxx项目地点:xxxxxxxxxxx项目概况:xxxxxxxxxxx2.具体实施方案如果我公司中标,将会自行与方案设计单位联系沟通,根据建设单位已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深化施工图设计,并且按照建设单位下发的施工图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完成设计。
同时,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完成消防报审和施工图的审查工作。
二、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在单位领导下,建立高效的设计项目组,并确立项目负责人,对该项目的设计全过程行使组织管理职责。
提高设计质量,从每个设计人员做起,加强自校,层层把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设计质量实行全面控制,按质量优劣兑现奖惩。
1设计人:1.1设计人职责:设计人对承担的设计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负责。
设计人员应熟悉掌握相关规范和制图标准,掌握各种国家、地方设计规范和规程,正确运用,准确表达。
设计中的尺寸、标高、图例标注和计算数据要准确,设计说明要全面完整,保证制图的质量,提高制图的效率,做到图面清晰、简明,符合设计、施工、存档的要求,对所提交的设计成果负责。
1.2 设计人对工程设计的质量保证措施:在各专业的施工图设计的过程中,应征求专业设计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的意见,及时得到指导。
正确选用标准、计算公式、设计参数和套用图纸。
精心设计、努力创新、创优;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工程设计安全可靠。
图面布局合理紧凑、整洁,比例适当,尺寸、数字、符号符合制图标准。
搞好与有关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认真吸取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修正。
对重大技术质量问题或结论与有关责任人有异议时,设计人应向专业设计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提出复议,最终有总工程师裁定,裁定后设计人必须按裁定意见执行。
完成的成果应认真自校,及时向校对人、审核人提供完整的图纸,计算书和相应的资料。
对设计成品质量和进度负直接责任,签署有关设计文件。
工程设计方案格式模板项目名称:XXXX工程1. 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XXXX工程1.2 项目地点:XXXX省XXXX市XXXX县1.3 项目规模:XXXX平方米1.4 项目用途:XXXX1.5 项目建设期:XXXX年1.6 项目投资额:XXXX万元1.7 项目审批单位:XXXX局1.8 项目业主单位:XXXX有限公司2. 设计依据2.1 相关法律法规:《建筑工程法》、《土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等2.2 地方规划:XXXX省XXXX市XXXX县规划布局2.3 土地利用规划:XXXX年度土地利用总体规划3. 工程设计内容3.1 地基与基础设计3.1.1 地基工程:包括地基处理等3.1.2 基础设计:包括承载力计算、基础选型等3.2 结构设计3.2.1 主体结构设计:建筑的主体结构布置等3.2.2 屋面设计:包括屋面结构布置等3.3 给排水设计3.3.1 给水设计:包括给水管道布置等3.3.2 排水设计:包括排水管道布置等3.4 电气设计3.4.1 供电设计:包括供电系统布置等 3.4.2 照明设计:包括室内外照明布置等3.5 给排气设计3.5.1 通风设计:包括通风系统布置等 3.5.2 排气设计:包括排气系统布置等3.6 设备安装设计3.6.1 设备选型:包括设备选型等3.6.2 设备布置:包括设备布置等4. 设计原则4.1 安全性原则4.1.1 遵循国家建筑安全规范4.1.2 保障工程施工安全4.2 经济性原则4.2.1 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4.2.2 合理利用材料和资源4.3 实用性原则4.3.1 满足项目需求4.3.2 考虑工程使用效果和维护便利性5. 设计过程5.1 前期调研5.1.1 现场勘察5.1.2 资料搜集5.2 概念设计5.2.1 初步设计方案5.2.2 评估初步设计方案5.3 方案设计5.3.1 完善设计方案5.3.2 评估完善设计方案5.4 施工图设计5.4.1 制作施工图纸5.4.2 审查施工图纸5.5 设计报告5.5.1 撰写设计总报告5.5.2 专家评审6. 设计成果6.1 设计图纸6.1.1 地基与基础设计图纸6.1.2 结构设计图纸6.1.3 给排水设计图纸6.1.4 电气设计图纸6.1.5 给排气设计图纸6.1.6 设备安装设计图纸6.2 设计报告6.2.1 设计总报告6.2.2 各专业设计报告7. 设计总结7.1 设计依据是否充分7.2 设计内容是否合理7.3 设计成果是否满足项目要求8. 设计单位意见8.1 设计单位名称:8.2 设计单位负责人:8.3 设计单位意见:XXX9. 项目审批9.1 项目审批日期:XXXX年XX月XX日9.2 审批单位名称:XXXX局9.3 审批结果:同意XX工程设计方案10. 附录10.1 相关图纸:如地基与基础设计图纸、结构设计图纸等10.2 相关报告:如设计总报告、各专业设计报告等备注:本设计方案为紧急版本,如有需求可以进行后续优化和完善。
一、前言在建的xxx工程位于xxx路以南,xxx以东。
在建建筑物为x幢高层建筑,其中xF的n幢,aF的s幢,dF的f幢。
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根据国家规范和建筑设计要求,对高层建筑物或工程地质不很稳定的建筑物必须进行沉降观测,特编制沉降观测方案如下。
二、测量资质xxx测绘有限公司为乙级测绘资质。
三、技术力量本项目由多名长期从事沉降观测工作,有专业学历的人员组成沉降观测小组,具体负责沉降观测的实施。
该组曾承担xxx等沉降观测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测量技术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变形测量;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2006);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本次作业的《技术设计书》。
五、水准基点(以下简称基准点或基点)的设置依据工程测量规范第9.1.3条要求,拟设3个基点,基点具体位置结合规范要求、场地使用要求、以后建设情况等因素现场选定。
基点在周边已沉降稳定的建筑上选取,并制作标记。
六、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是固定在拟观测建筑物上的测量标志,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依据工程测量规范第9.5.5条,沉降观测点应布置于主要受力部位和差异沉降易产生的部位,具体布置如下:各楼的四角分别布置1个观测点,南北面墙体每15米左右布置一个观测点,共n个观测点,都安置于受力柱内。
为施测方便,墙上沉降观测点拟设在建筑物室外坪以上0.1米部位,点位的垂直上方3.2米以内应无障碍物。
该项目选用长15cm,直径1cm的膨胀螺丝为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标志的购买由乙方负责,在已建墙体上凿孔、埋设沉降观测点标志。
严格把关,保证点位位置正确,埋设稳固。
七、外业观测工作(一)基点观测工作观测工作按Ⅱ等水准技术要求进行,作业采用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12及配套的条码铟钢尺,该仪器每公里往返水准观测精度达0.3mm ,最小显示0.05mm 。
XXX工程测绘专业技术设计书甘肃大禹九洲测绘地理信息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六月一任务概述受XXX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G312线河口乡至红城镇公路一期工程道路工程初测任务。
现按照CH/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路线起点位于河口乡镇府(北纬34°32′28″,东经107°57′25″),终点位于永登县苦水镇(北纬36°36′14″,东经107°25′31″)。
线路以河口乡为起点,沿G109公路向东到岗镇小学,向北转入G312公路,经过青杨村、焦家庄、谢家庄、薛家沟,到达苦水中学,全长含推荐方案约14公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测区行政隶属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和永登县,线路基本为南北走向,线路经过区域海拔位于1850—2270米之间,整个测区呈南部底,北部高的地势,测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给外业测量带来很大不便。
2已有资料2.1控制点资料本测区有国家AB级GPS点“H072”、“H079”及“H083”作为本测区C级GPS首级控制网的平面起算点;首级水准点为“I草皋21”、“I大皋39”及”I酒兰125”作为本测区四等水准控制网的高程起算点。
经检验,起算点等级和数量可以保证精度需要。
2.2地图资料本测区有总参测绘局1985年6月施测的1:5万地形图作为本次项目计划和外业指挥用图。
三计划工期与人力设备资源安排1.计划工期外业测量约20天(2015年6月29—2015年7月19日);测绘内业10天(2015年7月20日—2015年7月29日);。
2.人力、设备资源安排为了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本项目共投入人数1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名、助理工程师4名、技术员8名。
共投入硬件设备:中海达GNSS-GPS接收机6台套、全站仪2台、水准仪3台、计算机6台、打印机1台、工作车辆4台;软件:南方CASS成图软件4套、平差软件2套。
四引用文件或作业依据✧《本项目技术要求》;✧JTG 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GB/T 20257-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16819-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GB 14804-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GB 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CH 1002-1995《测绘产品验收规定》;✧CH 1003-19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等。
五成果规格和精度要求1成图规格带状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2000;基本等高距为2米。
(以设计中心线两侧各300米)坐标系统:成图采用公路抵偿坐标系。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2成图精度2.1平面精度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表1(单位为图上㎜)的规定。
表1图上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注: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测图,可放宽50%,1:500比例尺水域测图、其他比例尺的大面积平坦水域或者水深超过20米的开阔水域测图,根据具体情况,可放宽至2.0㎜)2.1高程精度等高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表2(单位为m)的规定表 2 等高线的插求点或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跟点的高程中误差注:hd为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隐蔽或施测困难的一般地区测图,可放宽50%,当作业困难、水深大于20米或工程精度要求不高时,水域测图可放宽1倍。
六设计方案1平面控制测量1.1GPS公路首级控制网布设与埋石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切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加密控制网,可以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4)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下,做以下选择:a)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b)采用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得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c)在已有平面控制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首级GPS公路控制网应沿线路方向每隔4km左右布设一对相互通视且符合GPS观测要求的E级GPS点,点位布设在开阔且易保存的位置,中间采用GPS测量的方法加密。
点对间距一般为500米~800米。
且当GPS首级控制网直接作为施工控制网时,每个GPS点至少应于一个相邻点通视。
点位在中心线附近50m—200m的范围内,且两两通视。
选点埋石按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相关要求执行。
GPS点标石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附录C2所示制作,取其平均高度70cm为标准。
编号按GP01……GP20统一进行编号;导线点编号按DX01……DX124统一进行编号。
选点要求: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地方,同时要有利于加密和扩展,每个控制点至少应有一个通视方向。
点位的选择考虑在视野开阔的地方,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点位附近不应有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干扰源或强烈的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体;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控制点的埋石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同时绘制点之记。
1.2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GPS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使用中海达GPS进行野外数据观测,精度指标为平面:5mm+1ppm*D,高程10mm+1ppm*D。
全部GPS接收机必须在鉴定有效期内而且使用必须正常。
基线解算使用随机软件TGO1.63进行内业解算并导出基线报告、闭合环报告、平差报告和点报告。
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资料的进行综合设计;首级控制网布设时,宜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中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
控制网应有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和路线,边数不宜超过6条,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1.5倍;根据工程的需要,在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灵活的布网方式。
1.3GPS控制网的设计与施测1.3.1首级布网时,联测2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控制网内,各边构成大地四边形进行布网。
1.3.2选择满足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精度要求的接收机。
本测区选用了中海达V30系列接收机。
1.3.3采用静态定位观测方式,卫星高度角不应小于15°,有效观测卫星数不应小于4颗,观测时段时长不小于45min,数据采样间隔10s,GDOP几何强度因子不小于8,重复观测的基线数大于5%。
1.3.4观测作业要求: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存储的空间是否充足;天线安置的对中中误差,不应大于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到1mm;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作业同时,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
1.3.5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结算时,起算点的单点定位观测时间,不宜少于30min;解算模式可采用单基线解算模式,也可采用多基线结算模式;解算成果应采用双差固定解;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全面分析,舍弃不合格基线;外业观测合格后,对GPS 控制网进行精度评定;然后进行WGS-84坐标系中的三位无约束平差,并提供观测点在WGS-84坐标系中的三位坐标,各基线向量三个坐标差观测值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向以及相关精度信息;无约束平差的基线向量改正数的绝对值不应超过相应等级的基线长度中误差的3倍。
最后进行GPS控制网的约束平差,应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中进行二维或三维约束平差;对已知坐标、距离、方位角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平差结果应输出观测点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二维或三维坐标、基线向量的改正数、基线长度、基线方位角等,以及相关的精度信息。
需要时还应输出坐标转换参数以及精度信息。
2高程控制测量水准点应沿公路路线布设,水准点每1km沿拟建公路距中心线两侧50-200米的范围内埋设水准点。
2.1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精度等级划分为二、三、四、五等,各等级高程控制宜采用水准测量,四等以及以下可以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首级高程控制网根据工程的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
首级高程控制网宜布设成环形,加密网宜布设成附合路线或节点网;测区的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在已有高程控制网的测区,可沿用原有高程系统;小测区联测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假定高程基准;高程点的间距一般地区1-3km,工业建筑区1km;一个测区周围至少有三个高程控制点。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 4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n为测站数;2.2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所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满足以下规定: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夹角i,DS1型不大于15″;DS3型不大于20″。
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因瓦尺不超过0.15mm;对条形码尺不应超过0.1mm;对于木质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
水准点的布设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的建筑物上,且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当采用数字水准仪时,应避开强磁场的干扰;宜采用水准标石,标石的埋设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二三等级点应绘制点之记,其他控制点视需要而定。
水准测量应在标石埋设稳定后进行观测。
其他要求应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
水准观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 5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注:两次观测高差较差超限时应重测。
使用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或黑、红棉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
2.3高程控制网的平差原理及方法:对于单一路线只含一个条件方程式,只是高差闭合差按权倒数分配,因此可以把节点间各段的高差总和作为观测值,按测段长度计算权倒数,获得其高程的最或值,再进行条件平差。
运用南方平差易2005软件进行计算。
高程成果:1985国家高程基准成果。
表6高程控制测量成果要求3地形测量3.1基本技术要求测图方法采用全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字化成图的测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