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参考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3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游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月色入户。
户:②其实湖光染翠着工。
工: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世道哉!3.这两段文字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1、①门②精巧,精妙2、①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草交错,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②这种乐趣留给僧人和游客享用,怎么能够对俗人说呢?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前者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表现了月光的澄澈透明,又通过描写竹柏的影子来间接表现月光的明亮;后者则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月光的别样趣味。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
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
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
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
《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对比阅读及答案侯建【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
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
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7.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月色人户.木兰当户.织B.然终不若..君之美也..山空人静徐公不若C.时闻.风铎隔篁竹,闻.水声D.生平过虎丘才两度道不通,度已失期8.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9.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2分) 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
(2分) 答:12.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答:【答案】7.D 8.A 9.怀民在还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10.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11.用比喻来描写夜色。
积水喻月光,藻荇交横喻月下竹柏影。
12.月色美好;幽静(意思对即可)。
《记承天寺夜游》《西湖念语》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记承天寺夜游》《西湖念语》阅读答案与翻译(甲)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和秦观《龙井题名记》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龙井①题名记秦观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②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③,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④,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度南屏。
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①龙井:在今浙江杭州市西风篁岭上,原指山泉。
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的参寥,也是苏轼的朋友。
①篮舆:竹轿。
①霁:雨过天晴。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C.比.出郭一起D.以不时至,去.矣离开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曩者.霸上、棘门军(《周亚夫军细柳》)B.相与步于.中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C.以.书邀余入山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D.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鱼我所欲也》)3.下面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B.《记承天寺夜游》通过写作者夜游之景,主要表达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
C.《龙井题名记》表达作者对此地美景的喜爱之情,抒写内心的欢愉。
D.《龙井题名记》以入山访友为线索,具体地记述了出郭、渡湖、穿林、登山的行踪,描写了月下西湖山林的景物。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记承天寺夜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①木末:树梢。
②死敌:死于敌手。
③死法:死于军法。
④怎么:如此,这样。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睡觉)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C.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尝试)D.思欲就.亭止息(到,靠近)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B.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C.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D.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B.【乙】文题目标明“记游”,本可记述游历经过和松风亭的由来及四周的景物。
但苏轼非为叙事,而是明理。
C.【乙】仅记作者生活中的一点感受,不追求情节的完整和事理的严密,出语平淡通俗却意味深长,真实再现作者为人坦诚、天真、达观、有趣的一面。
D.【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场景不同,却情怀共通:乐观、旷达,随遇而安。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2.欣.然起行()3.念.无与.乐者()() 4.相与..步于中庭()()5.水中藻荇交横.()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遂.至承天寺() 10、步于中庭11、庭下如积水空明..()(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横.无际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欣然起.行()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真题《记承天寺夜游》与《龙井题名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
龙井有辨才①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②,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③,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④,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注释】①辨才:法号元静,曾在灵隐山讲经,与下文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②篮舆(yú):竹轿。
③天宇开霁:天空晴朗,④雷峰:雷峰塔,位于西湖风景区南岸夕照山上。
5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2)但.少闲人(3)以书.邀余(4)谒.辨才于朝音堂5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濯足于.惠因涧尝射于.家圃B.得支径上.风篁岭横柯上.蔽C.殆非人间之.境马之.千里者D.明日乃.还乃.不知有汉56.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57.甲、乙两文都写了月夜之景,但写景观察的角度不同....,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54.(1)门(2)只/只是(3)信/书信(4)拜见/拜访55.A56.(我们)在龙井亭休息,舀泉水/斟泉水/取泉水靠在石头上喝(舀泉水/斟泉水/取泉水靠在石头上然后喝水)。
57.答题角度一:甲文运用定点观察,写出月色空明空灵澄澈,疏影摇曳的美妙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湖南省湘西中考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释】①涂潦:②锸(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②徙知徐州(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DA.盖竹柏影也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C.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D.朝晖夕阴,气象万千(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4)从甲乙两文中,你能感受到苏轼怎样的情感或者是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分别加以概述。
答案:(1)①但:只②徙:调任(2)D(3)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②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最终保全了徐州城.(4)甲文:表达了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更有豁达的情怀.乙文:临危不惧、以身作则、善于指挥、足智多谋、公而忘私、亲民爱民等.。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9-13题。
(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②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
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1)相与..步于中庭。
(2)是.日更定矣。
10.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1.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A.相与步于中庭。
B.独往湖心亭看雪。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更有痴似相公者。
12.【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
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3分)13.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
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4分)9.(1)一起。
(2)这。
(2分。
每小题1分)10.(1)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阅读答案参考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18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月色入户( )
②念无与乐者( )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2.把下面面译成白话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角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 )
A.失眠难耐
B.心绪无聊
C.偕友赏月
D.参禅求道
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①门 ②想到 ③只是 罢了
2. 庭院中月光好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3.月色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侧面描写
5. C
6.C
7.B
8.文章表达的是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