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托里县达尔布特金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02.14 KB
- 文档页数:6
新疆托里县吐克吐克铜金矿地质特征初探作者:王艳哲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10期王艳哲(石家庄经济学院研究生院,河北石家庄 050031)【摘要】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和唐巴勒—克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
达尔布特大断裂从工作区通过,岩浆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
矿体主要为破碎蚀变带型铜金矿, 浅灰白色花岗闪长岩、粉砂岩、花岗闪长岩。
赋矿的破碎带延长比较远,该矿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关键词】新疆托里;吐克铜金矿;破碎蚀变带;地质特征1 区域概况吐克吐克铜金矿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准噶尔微板块和唐巴勒—克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
达尔布特大断裂从工作区通过,岩浆活动频繁,断裂构造发育,岩石变形强烈,热接触交代变质明显,形成该区复杂的地质景观。
在包括工作区的达拉布特一带,南部早奥陶世开始成为哈萨克斯坦—伊犁古陆北侧的大陆边缘,中奥陶世—中志留世为洋壳,晚志留世转入汇聚;北部志留纪开始拉张,泥盆纪出现洋壳,石炭纪转入汇聚,以火山类复理石及碎屑岩建造为主,晚石炭世初固结。
固结钾长花岗岩发育。
新陆壳形成后的活化期陆内盆岭分化时期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对部分矿产的形成和富集起控制作用。
1.1 区内出露主要地层为下石炭统、上石炭统以及二叠系。
1.1.1 下石炭统包古图组包古图组主要分布在区域东部及北部,为一套深海—半深海相的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灰绿色凝灰质粉砂岩、硅质粉砂岩、紫红色硅质岩为主,夹有结晶灰岩透镜、沉凝灰岩及少量的中粗粒岩屑砂岩、灰岩。
1.1.2 上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希贝库拉斯组主要分布于区域西南部,为浅海大陆坡碎屑岩沉积,主要岩性为灰-青灰色厚层块状,总体以灰黑色、灰色、绿灰色调为主。
岩石粒度粗,以砾岩、含砾粗砂岩及砂岩为主,地层中多见,钙质砾石,灰岩大砾石,其间有化石。
1.1.3 二叠系岩石以砾岩为主,在颜色上可以分层。
下部为青灰色-暗红色,岩石颜色为砾石成分的色调,砾石成分为青灰色粉砂岩、灰绿色硅质粉砂岩、灰绿色细砂岩、灰绿色含砾砂岩、红色硅质岩、暗紫-灰褐色闪长岩、暗红-红褐色花岗岩等,砾石大小不一。
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普查及设计陈晨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普查设计资源11-3班陈晨二○一五年四月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普查设计提交单位:资源11-3班法定代表人:编写单位:单位负责:总工程师:项目负责:编写人员:陈晨提交日期:二○一五年四月勘查单位对设计的初审意见目录第一章前言 (1)....................................................... - 0 - 、交通 ................................................. - 0 - 、经济概况 ............................................. - 1 -....................................................... - 1 -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情况....................................... - 3 - ....................................................... - 3 -....................................................... - 3 -....................................................... - 3 -....................................................... - 3 -....................................................... - 4 -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 - 5 - ....................................................... - 5 -....................................................... - 6 - 第四章工作部署............................................... - 7 - ....................................................... - 8 -....................................................... - 8 -....................................................... - 8 - 第五章工作安排及实物工作量.................................. - 15 - ...................................................... - 15 -...................................................... - 16 - 第六章预期成果及资源储量估算 ................................ - 16 - ...................................................... - 16 - 、附图、附件、目录..................................... - 17 -...................................................... - 17 -...................................................... - 17 -第一章前言本次拟对新疆托里县哈图金矿进行普查设计。
27【矿产资源】新疆托里县唐巴勒一带滑石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秦 彪(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摘 要】唐巴勒一带滑石矿分布于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中,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成矿原岩为橄榄岩或辉橄岩,属超基性岩热液蚀变成因。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区滑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建立了找矿标志,预测本区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赋存有优质的滑石矿资源,具良好的找矿远景。
【关键词】滑石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唐巴勒一带【中图分类号】P619.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20)06-0027-03【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新疆托里县库尔塔勒一带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编号:A17-1-XJ03)。
新疆滑石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我国滑石主要矿产地之一[1-2],主要分布在东、西准噶尔、天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等地[3],但总体勘查程度和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本文总结了托里县唐巴勒一带已知滑石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认为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存在优质的滑石矿资源,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 区域地质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天山兴蒙造山系之准噶尔弧盆系内唐巴勒—卡拉麦古生代复合沟弧带西段[4]。
区域地层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之北疆地层区北准噶尔地层分区玛依拉山地层小区[5]。
出露地层主要有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新近系等地层,中北部发育有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沿唐巴勒蛇绿混杂岩带分布石炭纪、二叠纪中酸性侵入岩。
断裂构造以北西向、北东向为主,均为逆冲断层。
区域内非金属矿产以滑石、菱镁矿、蛇纹岩为主,滑石、菱镁矿、蛇纹岩等受唐巴勒蛇绿岩带分布和区域断裂构造控制较为明显(图1)。
区域已发现滑石矿主要有库东矿区滑石矿、恰当河西矿区滑石矿、库普支沟矿区滑石矿等。
2 矿区地质库东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奥陶统拉巴组第二段(O 1l b ),岩性主要为微晶石英片岩、绢云母绿泥片岩、斜长微晶片岩等,大部分出露地表,似盖层形1 全新统冲积物2 上更新统新疆群3 上新统独山子组4 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5 中顶志留统玛依勒山组第一段6 下志留统恰尔尕也组7 中奥陶统科克沙依组第二段8 中奥陶统科克沙依组第一段9 下奥陶统图龙果依组 10 下奥陶统拉巴组第二段 11 闪长岩脉 12 橄榄岩 13 辉橄岩 14 辉长岩 15 实测地质界线 16 角度不整合界线 17 蛇绿岩构造带边界断层 18 区域性断层 19 一般性断层 20 推测断层 21 实测正断层 22 实测逆断层 23 构造岩块与基质断层接触 24 初级糜棱岩带 25 滑石矿点图1 唐巴勒一带区域地质简图0 2 4km式“漂浮、无根”在橄榄岩、辉橄岩组成的蛇绿岩体上。
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探矿方向新疆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位于新疆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乡,距县城约60km。
随着近年来该矿床的大规模开发利用,现已控制延深400余米。
根据控制成果,矿量非常可观;42-64勘探线矿体厚度35-40米,采出原矿品位1.43克/吨。
由于采出原矿品位低,不能达到入选品位,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为了打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必须探找品位较高的矿源进行配矿,以期达到最佳入选品位,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资源基础。
一、地质概况新疆哈巴河多拉纳萨依金矿田由东西两个矿带组成。
东矿带为多拉纳萨依呈NNE向展布;西矿带为布托别呈NNW向展布。
两个矿带在平面上向南延伸,并交叉汇合于134勘探线附近。
两矿带中间为萨热乌增岩体(株)矿体或矿化体定位于两侧同斜紧密褶皱的破碎蚀变岩带中。
两个矿带岩石组合虽然时代相同(均为早泥盆统),但岩性却不完全相似。
东矿带由变质十分明显的大理岩,钙质糜棱岩组成;西矿带由区域或局部动热变质作用形成的千枚岩和变砂岩组成。
各种岩石组合均经强烈的剪切作用,岩石中劈理构造尤为发育,柔性褶皱,糜棱岩化等比较普遍。
二、韧性剪切带多拉纳萨依金矿床产于南北向反“S”型韧性剪切带中,该矿床受韧性剪切带控制。
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克兰岛弧带额尔齐斯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西段。
构造上处于玛尔卡库里深大断裂西南。
赋矿地层为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和浅海相碳酸盐岩。
容矿岩石为粉砂岩、变硅质岩、绢英岩、千枚岩、长石石英砂岩、变粉砂岩、结晶灰岩、砂砾岩及顺层侵入的石英闪长岩脉。
区域動力变质和热液变质作用强烈,主要表现为岩石普遍具有片理化、绿泥石化及千枚岩化和脆韧变形特征。
在成矿过程中,夹在多拉纳萨依矿带和布托别矿带中间的萨热乌增岩体不仅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热源,而且还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矿床属于以岩浆热液为主的剪切带控制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变质热液矿床,属构造破碎蚀变型金矿床,成矿期为华力西中期第三侵入次。
新疆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初探新疆托里县别鲁阿嘎希金矿区构造与成矿之间关系初探发表时间:2016-06-13T15:27:17.6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王彦新[导读] 别鲁阿嘎希断裂是该矿区的主干断裂,长度和延伸均较大,该断裂贯穿整个矿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三队伊宁 835000摘要:别鲁阿嘎希断裂是该矿区的主干断裂,长度和延伸均较大,该断裂贯穿整个矿区,为该矿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导矿、配矿、容矿的地质环境。
该断裂上盘发育有派生的近东西向、北北东向二组断裂、裂隙构造。
主干断裂和多组次级断裂构成了“入”字形,构造格架。
关键词:别鲁阿嘎希断裂;构造破碎带;黄铁矿;复背斜目录1 前言1.1 区域地质概况1.1.1 大地构造位置本区大地构造处于海西期弧后海盆快速拉张环境。
构造位置位于准噶尔界山华力西褶皱带扎依尔-达尔布特复向斜东段南翼。
(见图1)。
1.2 区域地层区内主要地层为石炭系和泥盆系地层,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出现于山前及沟谷中。
1.2.1 泥盆系(D)分布于哈图山地区及黑苏断裂一带。
在图幅内仅见中泥盆统巴尔雷克组(D2b)及库鲁木迪组(D2k)分别出露于图幅的西北及东北角。
为一套巨厚的火山碎屑沉积复理石建造。
1.2.2石炭系(C)主要分布于哈图山以南广大地区,是组成扎依尔复向斜的主要地层。
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C1x):分布于哈图断裂之北。
1.2.3 第三系上新统昌吉河组(N2ch)分布于哈图山南麓个别地段,出露面积不大,岩性主要为褐红色砾岩、细—中粒泥质砂岩、粉砂岩夹石膏。
1.2.4 第四系(Q)分布于哈图山南麓及山前地段。
在丘岭低凹处亦有分布。
主要有:下更新统砾石层(Q1l),上更新统洪积层(Q3pl),0上更新统—全新统(Q3-4pl)。
其中以(Q3-4pl)分布比较广泛,以砂、砾石、碎石、厘米砂质粘土为主,视厚0.5-3米,个别达6米以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疆,幅员辽阔,面积160万多平方公里。
境内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围绕,中部天山横亘分割准噶尔和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帕米尔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东部吐鲁番洼地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第一低地。
新疆具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历史上以产金闻名于世。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山海经》,书中提到“天山多金玉”,在新疆考古资料中,发现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墓葬品中有金饰物,这些都说明黄金在新疆的发现和利用,至少已有2000多年历史。
明清两代开采最盛,年产金曾达5万多两。
之后至20世纪70年代,处于萧条阶段,1950—1980的30年问全区仅生产黄金4698.98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疆的黄金生产迅速发展,1986年黄金产量突破了万两关,1987年又突破了二万两,成为我国重要的产金省区之一O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区共发现金矿床(点)268处,其中金矿床56处,包括岩金矿床27处(大型3处,中型9处,小型15处),砂金矿床26处(中型2处,小型24处),小型伴生金矿床3处,分布在49个县(市)。
近4年通过“305”项目研究,取得明显效果,共发现金异常1127个,新发现和圈定金矿成矿带11个,金的找矿靶区69处,其中有4处可望形成中一大型规模。
截至1989年底,全区累计探明金矿储量63.224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22.78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1.31%,居第21位。
保有储量为49.867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9.680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26%,居第22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8.184吨,砂金保有储量15.168吨,伴_生金保有储量6.515吨。
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39.230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0.637吨。
据目前正在勘查的12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112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47吨。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30个,总生产能力为755公斤/年,占有储量42.177吨(含金窝子矿储量),其中岩金矿山11个(大型1个,小型10个),生产规模1180吨/日,生产能力565公斤/年,砂金矿山19个,皆为小型,生产规模157万米。
2010年新疆有色金属31
托里县达尔布特金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分析周勇①李国军。陈黎筠①
(①核工业二一六大队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物理探矿探大队鸟鲁木齐830011)
摘要新疆托里县达尔布特西普查区位于萨尔托海一安其断裂成矿带上.该成矿带发现的大、中、小型金矿床(点)较多.笔者以该地
区l・1万瞢查T作成果为基础.对金成矿条件及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与区域内发现的金矿床成矿条件和规律的对比,认为普查区金成矿条件与区域成矿条件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具有较好的深部成矿远景.关麓词托里县达尔布特西安其断裂带蚀变凝灰岩破碎带找矿远景区
新疆托里县达尔布特西金矿普查,是由我队自筹资金进行的矿产项目。该地区位于萨尔托海一安其断裂成矿带上,在构造、地层条件及控矿因素等方面与区域内发现的金矿床、金矿点极其相似,具有较好的成矿条件。2008年笔者参与达尔布特西金矿预查项目工作;2009年主持达尔布特西金矿普查项目工作。通过野外矿产调查、化探扫面及槽探揭露等一系列工作,在普查区内初步查明与金矿化有关的蚀变带十余条,圈定金矿(化)体7条。但勘查工作仅限于地表。认识程度有限,根据近两年的工作成果,对该地区的金成矿条件与区域成矿条件进行初步研究和对比,对找矿远景进行初步分析,以期对深部找矿有所启示。
1区域成矿条件1.1区域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哈萨克斯坦一准噶尔板块之准噶尔微型板块内的达尔布特一卡拉麦里泥盆一石炭纪残余洋盆(Ⅱ}.。)的西缘内.见网1。
图1新疆北部构造单元分区1.中新生界覆盖区的地块I2.具有古生界覆麓的地块I3.具有蛇绿岩H1露的残余洋盆或边缘海I4.弧前.弧后盆地・5.岛弧,6.岩浆弧l7。裂陷槽I8.陆缘火山岩带,9.裂谷,10.第四系覆篮区,11.上叠火山沉积盆地,12.板块奠合线I13.破板块界线I14.次缀构造单元I15.构造单元编号I16.城市・17.工作区.
万方数据32周勇李围军陈黎筠:托里县达尔布特金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分析增刊2
该构造带西起西准噶尔的加拉乌勒套,向东经北准噶尔,至卡拉麦里一带。地层发育较全,有元古宇变质基底存在,岩浆活动较强,富集了金、铜、铁等成矿物质,是后续成矿作用的物质来源之一。在后期漫长的构造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活动,为多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构造环境。1.2构造条件区域构造线方向,以达尔布特大断裂为界分为显著不同的两个部分。在该断裂以北总体为北东向,无多大变化;在该断裂以南总体呈近南北向,往东变为近东西向,总的看来有“S”形弯曲之势。根据区内所有构造形迹的性质、序次、复合关系及成生联系等可划分出两组主要构造。即北东构造组和南北向构造组,另有少量东西向构造和北北西向构造。其中,北东向构造形成最早,规模最大,长期活动,新构造运动时复活,切割了南北向构造。东西向构造和北北西向构造规模较小,见图2.
团埔团坦∥112
囝t・
囤埔
图2达尔布特地区构造
1.下石炭统中基性喷发一沉积岩I2.上新统碎屑岩I3.第四系松散堆积物;4.华力西中期第一次侵人超基性岩’5.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花岗岩l6.华力西中期第四侵人次钾质花岗岩l7.华力西中期侵人岩脉;8.背斜褶曲;9.倒转背斜褶曲,10.向斜褶曲l11.压扭性断裂;12.张性断裂}13.张扭性断裂;14.扭性断裂I1S.侵入岩接魅面倾向I16.断裂及稻曲编号;17.工作区.
北东向构造区域上分布甚广,由一系列北东向褶皱、断裂等组成。对本区脉金矿有控制意义的、规模较大的断裂主要有两条。1.2.1安齐断裂(5号断裂)位于工作区西北角的安齐断裂是一重要断裂,区域上哈图金矿的1、2、3、4、7、9、10、11、12号矿点都产自安齐断裂两侧,见图3。断裂面呈波状弯曲,总的倾向335。,倾角70。左右。沿断层在地貌上显示为一线性沟谷地负地貌,并可见断层泉,破碎带宽50rll左右.沿断裂面有0.5l'l'l宽的断层角砾岩、糜棱岩或断层泥.该断裂为一压扭性断裂,在此断裂带两侧广泛发育有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地表被氧化),在这些蚀变带内经常可见石英脉充填于羽毛状断裂或破碎岩石的裂隙中。而上面所提到的金矿点都产在这些石英脉集中分布的地段。由此看来,该断裂对本区的脉金矿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红色”蚀变带(黄铁矿化)是较为重要的找矿标志,沿此断裂两侧发现新的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的可能性是较大的。1.2.2达尔布特河断裂(10号断裂)断续沿达尔布特河延伸的断裂为工作区内另一条重要压扭性断裂。该断裂方向近于东西或微向北突出
圈团圆团口囹因日
万方数据2010年新疆有色金属33
的弧形,工作区内长约10km。西段在达尔布特河北侧附近,东段则在河道中,并且在河的北岸在断层的作用下切出一系列陡立的三角面。断裂面倾向北,倾角在80。左右,局部地段近于直立或甚至向南陡倾,在断裂两侧有宽约10m~100m的破碎带,近断层面处,有不宽于5m的断层角砾岩,局部地段见有0.3m宽的灰白色断层泥,破碎岩石遭受片理化,有时见有细石英脉及碳酸盐脉贯人。断裂两侧次一级小断裂较发育,尤其是东段,但总体上所见红色蚀变带(黄铁矿化)较安齐断裂少。由于在该断裂带附近的分支断裂上发现了一些小的石英岩脉,而南侧紧邻阿克巴斯套钾长花岗岩体(与金在成因上有密切关系),所以该断裂带也是工作区内形成脉金矿重要地段。1.3地层条件区域内出露主要地层有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Clx)、包古图组(Clb)及太勒古拉组(C,t),见图3。
图3区域矿产分布I.第四系l2.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3.下石炭统包古图组}4.下石炭统希贝库拉斯组I5.华力西中期第四侵入次钾质花岗岩l6.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花岗岩,7.金矿床(点).
希贝库拉斯组(C。x):主要为一套滨海一浅海相沉积的灰、青灰色厚层块状细至粗粒的凝灰质砂岩与层凝灰岩的不均匀互层,夹暗灰至灰黑色凝灰质粉砂质泥岩、火山灰层凝灰岩及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角砾岩,局部见有砾岩、硅质岩生物碎屑灰岩及安山玢岩的透镜状夹层。与上覆包古图组(C,b)呈整合接触。包古图组(Ctb):为一套浅海相细一极细的火山碎屑一陆缘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灰一灰黑色薄层状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分砂质泥岩与灰、绿灰色薄层状细至较细层凝灰岩之不均匀互层,夹火山灰层凝灰岩、细粒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细一中粒砂岩、硬砂质长石砂岩、圆砾岩、硅质岩、凝灰质角砾岩、安山玢岩、大理岩化灰岩等。因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岩石普遍发生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大理岩化。与上覆地层太勒古拉组(C,t)及下伏地层希贝库拉斯组(C。x)均呈整合接触。太勒古拉组(C。t):与下伏包古图组(C。b)部分呈断层接触,岩性较为复杂,以灰色、灰绿、暗灰、绿。紫红色薄层状细粒凝灰岩、晶屑层凝灰岩、火山灰层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质泥岩不均匀互层为主,夹数层杂色中基性喷发一沉积岩(包括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碧玉岩、硅质岩等)。因受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的影响,岩石不同程度地发生绿泥石化及绿帘石化等蚀变。区域内金矿主要赋存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CIb)及太勒古拉组(cIt)中。含矿岩性基本相似,为破碎蚀变带中的凝灰岩、凝灰质砂岩、凝灰质粉砂岩。金矿体多成透镜状,主要有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
万方数据34周勇李国军陈黎筠:托里县达尔布特金成矿条件及成矿远景分析增刊21.4岩浆岩条件侵入岩:区域内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是华力西中期第四侵入次钾质花岗岩(h28),该次侵入岩活动规模大、出露广、岩体主要沿达尔布特大断裂两侧分布,呈岩基、岩株、岩枝产出。岩体分异程度较高,由岩体中心向边缘可划分出中央相、过渡相和边缘相三个相带。区域上含金石英脉与该次侵入的花岗岩体(孔柏)有明显的同源关系,该岩体含金情况,见表1。表1阿克巴斯套岩体含金情况0.030.04~O.090.03~0.320.3从表1可看出,该花岗岩体及其派生脉岩普遍含有较多的金,而且同次侵人的其他岩体含金情况与此岩体相同。可见含金石英脉也属该次侵入岩的派生产物。另外还具有这样的趋势,靠近花岗岩的含金石英脉属于中一高温热液型,而远离花岗岩的则属于中低温热液型。脉岩:有基性脉岩、中性脉岩、酸性脉岩三类,贯穿在华力西中期侵入岩及石炭纪地层中,中一新生代地层内未见出露。它们均属于华力西中期中一酸性主侵人体派生的浅成脉相产物。本区的脉金矿分别与石英脉有直接的成因联系。石英脉:广泛发育于酸性侵入岩及下石炭地层中,尤其在达尔布特大断裂以北及哈图山南一代更为集中。脉岩方向主要有三组:北东一北东东向组(20。--。80。);北西向组(295。--一330。)及南北向组。前二组最发育,南北向较少。岩脉一般长几米至数十米,最长达数百米,宽0.01m~12m。按其含矿性分为三种:(1)无矿石英脉:一般呈规则的脉状产出,呈南北向或北东向延伸,常穿破北东--:It;东东向早期石英脉,岩石为新鲜洁白的致密块状体,不含或少含其他矿物.(2)含金石英脉:在达尔布特大断裂以北分布极广,该断裂以南有少量分布,均产于下石炭地层中,空间分布上强烈的受断裂的控制,常呈单脉,复脉或网状脉产于断裂破碎带上.规模大小不一,最大者长达200m以上,宽大数米,延伸方向以北东向的为主,北西及南北者次之,而倾角均甚陡。就岩性而言,这种石英脉常具细网脉状构造,含大量毒砂,黄铁矿及其他杂质.有时夹杂围岩的碎块,在宝贝金矿东南花岗岩体附近的石英脉中,还可见有少量的长石。一般的情况是含金愈富,其中所含之黄铁矿,毒砂及其他杂质亦愈多。金在其中呈可见及不可见金两种状态产出。含金石英脉的形成在成因上与华力西中期第四次入侵的钾质花岗岩有关,为该次岩浆活动的期后产物。(3)含水晶石英脉:分布于阿克巴斯岩体内,为此种花岗岩的派生产物。水晶一般呈晶簇产于石英脉的小晶洞中,价值不大。1.5区域金矿分布及金成矿规律1.5.1金矿分布在达尔布特断裂以北,玛依勒断裂以南,宽约80km,长约100km范围内,共有大、中、小金矿床(点)90个以上,在本区域内发现的比较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床有8处(1、2、3、7、9、10、11、12号),其中2号、7号为中大型(图3)。2号金矿床:位于安齐压扭性断裂南侧100m~200Tn。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包古图组(C,b)灰
色层凝灰岩夹凝灰砂岩,矿区内发育两组小的次级断裂,含矿溶液沿上述断裂侵入,形成含金石英脉。石英脉两侧围岩中黄铁矿化较普遍,局部地方还见有微弱的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金品位一般为(0.5--,3.6)×10~,另外,具黄铁矿化的围岩中金含量也较高,不少地方超过含金石英脉本身,最高达9.49X10~。
成因类型为中一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金矿。7号金矿床:位于安齐压扭性断裂北侧不远。矿区出露地层为下石炭统太勒古拉组(C。t)灰色火山灰层凝灰岩、泥质硅质岩、杂色层凝灰岩,夹黄绿色斜长玢岩、紫红色碧玉岩等。沿安齐断裂北侧发育着一系列的具压扭性质的北西向小断裂,这些羽状裂隙形成了沿主干断裂延伸的破碎带,含金石英脉沿破碎带分布。金含量最高达64.94×10~,具黄铁矿化的蚀变围岩中,含金也较为普遍,达(6~8)X10一。矿床成因类型中一高温、中一温热液型.其它金矿规模较上述2个金矿规模小,矿石类型及围岩特征非常相似,这里不再详细评述。1.5.2金成矿规律(1)在主干构造与次级构造交汇锐角部位,构造应力比较集中,有利于金活化迁移和富集,区域内金矿床(点)多产于这些部位。(2)“红色”蚀变带控矿作用较明显,蚀变岩型金矿化、石英脉型金矿化主要产于。红色”破碎蚀变带中,这些破碎带多由次级羽状断裂构造控制,破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