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评估阶段研究报告(沈静)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阶段性研究中期报告

《初中文言文教学高效预习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沈静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目前语文课改教学实践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的不

少问题令人担忧。

由于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的不同、古汉

语常识等方面的制约,文言文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甚至

视其为第二外语。文言文的教学似乎更偏重于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

的讲解与归纳,而学生也往往将学习重点放在背和默写上。在文言文教学中,科学有效的理论贫乏,导致理论不能有效指导文言文教学实践,大多

数教师习惯于把现成的答案、有结论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文言文课堂一般

都是教师的一言堂,总以为讲得越多,学生就理解得越好。而学生只是一

味地听与记,这样又直接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心理——不是积极探索主动解难,课前更不会预习,而是消极等待被动接受。这种耗时长、节奏慢但坚

持下去确实效果显著的文言文阅读被边缘化,学生文言文阅读面相对狭

窄,课外基本上很少有人阅读文言文,接触到的文言材料有限,所以难以

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文言文的教学课堂效率低下,学

生文言阅读能力测试成绩不理想、阅读能力发展缓慢,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预习情况令人堪忧。多数学生

课前并不预习文言文,部分学生的课前预习仅仅是翻了下课本,粗略地看

了一遍,不知道如何预习。有的学生预习,是因为老师事先布置,若老师

不布置预习则根本没有预习习惯。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高

效预习,自己整合积累所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取得尽可

能多的效果,实现文言文的高效课堂教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积极创导的发现学习法,是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探究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结论的一种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

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主体的、能动的。学生是个性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学生成长关键在于自身的积极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又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而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因作用。

3、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叶老之所以这样重视预习,强调预习,正是因为看到预习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以教师布置预习、课下及课前预习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体现我校“133”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1”即‘一个理念’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本”;“3”即“3个环节”,

学习时间、预习方法、学习形式、课堂环节、评价方式、能力培养、教师备课等环节等都分为三个环节。“3”即“三大策略”:因学科而异、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

其中的预习方法要细分环节。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1)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转变教师在语文课堂文言文教学中的地位,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合作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给

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形成文言

文教学的高效;

通过研究,提升语文文言文预习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我校的教

育质量上一个新台阶提供有力的保障。

2、研究内容:

本课题我们主要选择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教师在文言文高效课堂中的地位与作用;

(2)教师在文言文高效课堂教学的问题的设置;

(3)形成我校文言文教学的高效预习模式。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调查法:在研究中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进行调查;

个案研究法:关注学生个体,检验研究效果;

实践法:在教学实践中验证、修正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步骤:

(一)策略

一是学生自学有目标定向——自学要点的设计清晰流程,从知识到能力逐层递进;二是自学提纲内容详实,清晰呈现学习流程,学生的学习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渐深入文本;三是导学要点适时扶助,确保学生在有序、循法中进行自主预习。

(二)时间安排:

1、2013年9月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工作,和查阅相关资料。

2、2013年10月~2010年11月探索模式。

3、2013年12月~2014年3月中期评估,实践活动,阶段小结。

4、2014年4月~2014年6月总结,整理相关资料,完成课题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2013年9月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工作,和查阅相关资料。

课题摸索阶段,投入课题申报环节中,填写《课题申报表》,《课题申报表》通过后,便开始了课题研究工作。我校积极推行高效课堂改革,改革重点之一就是实施符合学科情况的导学案,及符合学情的导学单。集体备课在负责人的组织下,先集体讨论,确定备课思路及重点,然后确定每个备课人主备一课,

最后将备课稿印发给小组成员每人一份,各成员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在进行修改。实施本课题研究后,预习作业的设计安排就成了一项重点内容。每篇课文的预习题都要从“有效性”出发,经过讨论,形成预习任务。

2、2013年10月~2010年11月探索模式

调查分析阶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此,我们特意从学生角度考虑,在2013年10月初份进行调查问卷。问卷涉及预习习惯、兴趣、内容、方法等领域。从本校初三年级选取了两个班级作为调查对象,对14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2张,收回率100%。问卷调由10道题组成。分析表明大多学生还是认可预习,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同时发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对课前预习重视程度不够,未养成预习习惯,不讲究预习方法,不善于合作学习,不注重预习质量。然后,积极探求有效解决方法。

3、2013年12月~2014年3月中期评估,实践活动,阶段小结。

效果反馈阶段。为了了解预习效果,我在备课之后上课之前,都会将具体的预习任务明确给学生,预习题或呈现在黑板、多媒体屏幕上,或印发纸张上,让学生预习有的放矢。每节新课教学教学的开始,都会让小组长检查预习完成情况,并及时汇报给老师。朗读任务的检查,抽读一段话;书面任务的检查,主要看书中预习痕迹和抽查掌握情况。例如,字词抽查字音的读法,抽查字形的写法,对重点词语的解释。上课开始,教师先利用小黑板为呈现媒体,抽查学生对预习任务的完成掌握情况。对于无故不完成的学生适当惩戒,限期补上。通过正面引导,侧面推进的策略使学生接受并养成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此外,课体小组成员间,相互听课评课,及时分析反馈预习效果。

4、2014年4月~2014年6月总结,整理相关资料,完成课题论文。

优化设计与小结阶段。结合教学实际从语文预习形式、内容上进行优化设计,全程监测反馈预习的有效性。针对文言文的特点,讨论分析并优化设计了预习题。在此基础上完成论文《初中语文文言文“高效预习”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成果:

1..备课重点有所调整。

本着研究宗旨,加强对实验过程的反思,强化了实验的有效性。教师的课后反思应包括高效预习,包括什么样的内容、学生应该用何种方式呈现、怎样才利于课堂检验,然后在实验过程中反复实践、调整,确定了备课中的预习任务侧重点,最终确定包括字词积累、文学常识、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等四大块内容,由原来的备课时陈述模糊预习的任务变为现在备课时写明了具体的预习题。

2.上课的环节有所调整。

每节新课前,实验教师都会安排各小组长检查个学生的预习笔记(或痕迹),取代了上课时让学生举手看一看和象征性的问一问。上课的第一个环节,实验教师会通过小黑板、等媒介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对于做的好的学生,教师会适时表扬,激活学生的积极性。

3.课后反思的范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