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件:3_蜱虫传播性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15
传染病基础知识培训要点课件一、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一类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
常见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
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直接接触传播: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空气飞沫的传播、性接触等。
2.间接接触传播:包括通过受污染的物体、食物、水等传播病原体。
3.矢量传播:包括蚊子、跳蚤、蜱虫等昆虫通过叮咬传播病原体。
4.空气传播:由病原体悬浮在空气中经过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三、如何预防传染病?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污染物之后、去厕所后、处理动物或动物粪便后等。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仪,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
–定期洗澡,保持整洁。
2.注意饮食卫生:–食用熟食,避免生食。
–温水消毒饮用水,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
3.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打扫和清洁住宅和公共场所。
–对垃圾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4.接种疫苗:–根据疾病预防接种规划,合理接种疫苗。
5.注意个人防护措施:–在疫情高发期或接触传染病患者时,戴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防护。
四、传染病的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针对特定病原体的药物进行治疗。
2.对症治疗:–对传染病引起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3.床上休息:–对于传染病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有利于身体康复。
4.加强营养:–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五、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流感:–定期接种流感疫苗。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2.肺结核:–定期体检,及早发现。
–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的礼仪。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
3.腮腺炎:–定期接种腮腺炎疫苗。
–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和毛巾。
六、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1.保护个人健康:传染病的防控能够有效减少个人受到感染的风险,保护个人健康。
2.保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的传播会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危害,防控传染病可以保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定义与分类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01对个体的危害传染病可导致患者身体不适、痛苦、甚至死亡。
02对群体的危害传染病可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03对全球的危害一些传染病如流感、艾滋病等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对全球公共卫生造成严重威胁。
传染病的危害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者和携带者,消除动物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加强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消灭媒介生物,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管理。
切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传染源。
保护易感人群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加强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
加强国际合作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03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病原体。
飞沫传播病原体附着在尘埃上,通过空气流动进行传播。
尘埃传播病原体以气溶胶形式悬浮在空气中,长时间保持感染力。
气溶胶传播空气传播水源污染食物污染粪口途径食品在加工、运输、储存等过程中受到病原体污染。
病原体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再经过口进入新的宿主。
0302 01水和食物传播病原体污染饮用水源,通过饮水进入人体。
病原体通过直接接触从感染者传给易感者,如握手、拥抱等。
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附着在物品表面,通过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病原体,如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
性接触传播接触传播蝇媒传播苍蝇等飞行昆虫在食物、人和畜禽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厨房残渣和其他垃圾以及植物的液汁等处取食,以致于频繁吐泻、排粪,造成病原体传播。
蚊媒传播蚊子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易感者时传播病原体,如疟疾、登革热等。
蜱媒传播蜱虫叮咬感染者后,再叮咬易感者时传播病原体,如莱姆病、森林脑炎等。
昆虫传播流感病毒病原体发热、头痛、咳嗽、喉咙痛、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传播途径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预防流行性感冒01020304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类型粪-口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不洁注射等预防病毒性肝炎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预防01020304结核分枝杆菌飞沫传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发热、盗汗、淋巴结肿大、咳嗽、呼吸困难等避免不洁性行为、不共用注射器、注意个人卫生等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预防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并隔离治疗患者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病毒传播。
2024精品传染病及其预防课件ppt全套•传染病概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常见传染病介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总结与反思contents目录01传染病概述定义与分类定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根据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等。
传染病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是最大的杀手之一,如黑死病、天花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对人类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对动物的危害传染病的大流行往往会引起社会的恐慌和混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动物也会感染和传播传染病,对畜牧业和宠物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030201传染病的危害传染病的历史与现状历史自古以来,传染病就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一些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新的传染病仍不断出现。
现状当前,全球范围内仍然有许多传染病在流行,如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
同时,新的传染病也不断出现,如新冠病毒引起的COVID-19大流行。
0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谈话时产生的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病毒在空气中长时间悬浮,被人吸入后感染。
气溶胶传播病毒附着在尘埃上,通过空气流动传播。
尘埃传播污染水源病毒或细菌污染水源,人饮用或接触后感染。
游泳池、公共浴室等场所水中病毒或细菌通过人体接触传播。
水生动物传播某些水生动物携带病毒,人接触后感染。
病毒或细菌污染食品,人食用后感染。
食品污染食品加工过程中未能彻底杀灭病毒或细菌。
食品加工不当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变质,产生有害微生物。
食品储存不当食物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感染者污染的物品或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直接接触传播与感染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拥抱等。
性接触传播通过性行为传播某些病毒或细菌。
1 2 3某些病毒如登革热、寨卡病毒等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蚊子叮咬这些寄生虫携带病毒或细菌,通过叮咬人体传播。
内地12省份至少33人因被蜱虫叮咬染病死亡2010-9-9 近年来,河南省信阳等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发生被蜱虫叮咬后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例,18名患者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死亡。
9月8日,河南省信阳市卫生局疾控专家告诉媒体,正在当地传播的疑似无形体病,目前尚无法从根源上预防。
国内有12个省份发现疑似无形体病例,这些地区的特点都是山区或水域丰富的地方。
对于信阳市未公布具体蜱虫咬伤病例遭质疑一事,前日,河南省卫生厅回应信阳蜱虫传疾病疫情疑问时表示,不存在瞒报疫情,信阳等地卫生部门从2007年就已将疑似无形体病例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发现:4年前安徽现首例无形体病的全称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最早于1994年在国外被发现。
最初,病原体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后来发现病原体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它会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并不是一种新病。
资料显示2006年,安徽省发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
近年来,湖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四川、云南、江苏,都出现过病例。
近半年来,江苏省接诊的由蜱虫叮咬引起的“无形体病”共有13例,其中4例死亡。
同样的情况在山东省蓬莱市也出现过,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仅截止到7月14日,他们一家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吴超科长昨晚表示,云南近年来也有蜱虫叮咬人散发病例报告。
传播:可通过血液传播卫生部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已知的无形体病传播途径有两种方式。
它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
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引起发病。
但有研究发现,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有可能会导致传播,但具体传播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该病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为5-10月。
据专家介绍,信阳山区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蜱虫学名叫全沟硬蜱,以吸血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