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生活 符号的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14.32 KB
- 文档页数:3
生活中的符号化活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参与各种各样的符号化活动,这些活动以一种特定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达情感,或者传承文化。
下面,我们将这些活动按照类别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意义和价值。
1. 社交礼仪社交礼仪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遵循的一套规范和习惯。
这些规范和习惯包括问候、礼貌用语、礼物交换、餐桌礼仪等等。
这些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交秩序,增进人际关系,表达尊重和感激之情。
在社交礼仪中,符号化的元素包括礼物、鲜花、餐具、服装等等。
2. 宗教仪式宗教仪式是各种宗教信仰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
这些仪式包括祈祷、祭祀、婚礼、葬礼等等。
宗教仪式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或者为了纪念和祭奠逝去的亲人。
在宗教仪式中,符号化的元素包括祭品、祷告文本、礼服、祭坛等等。
3. 艺术表演艺术表演是一种以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活动。
这些表演包括音乐会、戏剧、舞蹈、电影等等。
艺术表演的目的是为了传达情感和思想,或者为了娱乐观众。
在艺术表演中,符号化的元素包括音乐、舞蹈动作、服装、道具等等。
4. 国家仪式国家仪式是国家机构和政府部门组织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
这些仪式包括升旗仪式、国庆阅兵、元旦晚会等等。
国家仪式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国家的权威和荣誉,或者为了庆祝国家的重要节日。
在国家仪式中,符号化的元素包括国旗、国歌、礼炮、礼服等等。
总之,符号化活动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活动以一种特定的方式传达信息,表达情感,或者传承文化。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增进人际关系,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人-符号-文化作者:张晶晶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3期摘要:恩斯特·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明确地指出,人即为符号化的动物。
他认为,符号化的思维与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而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这些条件。
卡西尔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人和人的世界,得出了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的存在。
人、符号、文化是卡西尔文化哲学的三要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这三要素来探究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体系,说明他的文化哲学既是一种符号哲学,更是一种人学。
关键词:人;符号;文化;文化哲学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60-02卡西尔称自己的哲学为“人类文化哲学”或“符号形式哲学”,他主要的哲学成就就在于把康德的理性批判变成文化批判,把传统的认识论扩展成文化哲学,将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运用于整个文化领域,试图“给作为整体的人类文化活动提供一个先验的基础”。
这一先验的基础就是人类精神先验的符号形式创造功能卡西尔从更广泛的人类文化的背景下揭示了人自身的特性,从而创立了符号形式的文化哲学学说。
卡西尔的“文化哲学体系”,在他于1923年至1929年先后出版的三大卷《符号形式的哲学》中得到了系统的论述和详尽的阐发。
而《人论——人类文化哲学导引》历来被看作是反映卡西尔文化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本文就以卡西尔的著作《人论》为主要参照,试图来着重评析他的文化哲学观点及其意义。
卡西尔文化哲学的中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即人的本性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
他认为人的问题一直是哲学的中心问题,从古希腊时代起就与宇宙本原问题同时并在。
卡西尔从符号、文化的视角来探讨人的本质,认为人不仅和动物一样生存于自然界,更是创造了一个属人的世界——文化世界。
也基于历史上各个阶段的研究中始终缺乏一个总体的框架和思考,卡西尔提出他自己的新的方法论原则,就是扩大前人考察的范围,从人的整个表现中,从人的全部活动中,从人的劳作(Work)中去探讨人的本质。
符号互动论的生活例子符号互动论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认为人类语言和符号的使用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通过符号和语言来理解和交流。
符号并不局限于语言,图像、手势等都被认为是符号。
在生活中,符号互动论的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例子。
1.旅游中的符号互动旅游是人们最常用来体验各种文化和历史的方式之一,这一过程中符号的使用至关重要。
例如,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无法直接理解当地人们的语言和文化,但是当我们看到当地的景观、建筑和街头艺术,这些符号会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城市的文化。
当我们享受当地的食物、音乐和艺术作品时,我们会比仅仅通过语言理解更深入地感知当地的文化特点,这体现了符号互动的重要性。
2.广告中的符号互动广告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符号互动在广告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广告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等符号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刺激消费欲望。
例如,一个运动品牌的广告可能会使用大量运动员的图片和音乐,以传达产品和健康之间的联系。
符号互动还可以在广告中激发情绪,例如一个慈善机构的广告可能会使用哭泣的儿童的图片和音乐,募集更多的资金。
这些广告中的符号给观众带来了更深入的情感体验,促进了他们和产品、品牌的联系。
3.社交媒体中的符号互动社交媒体是新科技时代里符号互动的极佳平台之一。
人们使用表情符号、图片、文字和视频等符号来进行社交媒体上的交流和表达。
符号互动在社交媒体上的好处在于,它使得人们从物理空间转移到虚拟空间中,创造了新的社交方式。
当一位用户使用表情符号来回应他人的信息时,他们可能不用阅读很长的文字,也不用费力去寻找合适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简单的符号交互也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
4.卫生标志的符号互动卫生标志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符号之一,它们用来指示何时需要洗手、穿戴安全服装或者注意安全等等。
这些符号通过图像、颜色和文字来告知人们如何行动,它们跨过了语言障碍,所以在国际范围内使用普遍。
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民族纹样,生活中的文化传承。
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纹样无处不在,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服饰、建筑、工
艺品甚至日常用品中。
这些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民族纹样是一种特定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每一个
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它们代表着民族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这些纹样,我们可以窥探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世界。
在服饰方面,民族纹样常常出现在传统服饰中。
比如中国的汉服、藏服、蒙古
服等,都以独特的纹样装饰,展现出各自民族的风采和魅力。
这些纹样不仅美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
在建筑和工艺品中,民族纹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比如中国的古建筑中常常出现的螭首、凤凰、云纹等,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纹样,它们不仅美化了建筑,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在工艺品中,民族纹样更是发挥了无限的创意和想象,比如蒙古族的刺绣、藏族的唐卡等,都以独特的纹样展现出民族的艺术魅力。
民族纹样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它们承载着民族的
历史和传统,传达着民族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
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中,民族纹样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让我们珍惜和传承民族纹样,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
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例子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地融入现代生活中,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部分。
下面将列举十个例子,来说明传统文化是如何融入现代生活的。
1. 传统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现代社会中,这些节日仍然被人们所重视,人们会在节日里进行各种活动,如赏花、祭祖、吃团圆饭等,这些活动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2. 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代表。
现代社会中,人们还是会建造传统建筑,如古镇、园林等,这些建筑不仅能体现传统文化,还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3. 传统饮食中国传统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现代社会中,传统饮食仍然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会在日常生活中食用传统的中华美食,如饺子、汤圆、糯米饭等,这些美食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4. 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
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演奏传统音乐,如古琴、二胡等,这些乐器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5. 传统文学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现代社会中,人们还在阅读传统文学,如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文学作品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6. 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穿着传统服饰,如旗袍、唐装等,这些服饰不仅能体现传统文化,还能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7. 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仍然会采用传统医学的方法来治疗疾病,如针灸、中药等,这些医学方法都是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体现。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44城市符号及文化传承探究——以郑州为例◎张丹丹摘要:一个城市的符号及其文化是城市生活最真实的写照,综合反映了城市中社会群体实现自我求知、生活娱乐、与人交往、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需求的文化现象与文化因素。
在现代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符号是城市文化传统传承中的一个表象,自身富有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具有很强的抽象性。
以文化符号形式将城市文化的历史内涵呈现出来,不仅能够实现城市文化的传承,还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城市文化的历史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力。
关键词:郑州;符号;文化传承;中心城市郑州这座城市正在秉承中华文明的卓越价值和黄河流域其核心示范区的重要地位,同时还肩负着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的重要责任和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和高层次发展的责任。
目前,郑州正在围绕黄河文化带和嵩山文化带这两个主题建设黄河主要历史文化地标性城市。
正在努力发展高质量核心示范区,建设高品质的国家中心城市,为新时代交出精彩的答案。
众所周知,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是这个城市建设中的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需要在建设及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扬。
河南郑州位于中华民族的中原地区,九州畅通无阻,四通八达。
在古代,它被称为“天地之中”。
黄河流域内国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郑州的高速发展打开了“黄金时代”。
值此时机,郑州紧紧地抓住这一重要历史机遇,加速创建黄河流域内重大历史文化地标城市建设的这一机会,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树立“根”与“魂”,同时让文化也能够“立起来”,“活起来”。
作为具有悠久历史底蕴的中原城市,郑州在城市建设战略支点的实践中,如何创造性地改造和发展区域文化,促进历史,人文与城市发展的相互促进和有机融合,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作用,这一直是一个值得进行深入讨论的新主题。
一、在机遇与挑战中传承郑州城市文化(一)快速找准城市定位,帮助城市形象创建与文化传播2017年1月,郑州被批准建设成为国家级中心城市,旨在增强周边地区的辐射和领导作用,增强区域中心分布功能,从而带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日常生活中的符号互动实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符号互动实践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是指通过言语、动作、姿势、服饰等外在表现形式来传递某种信息或意义,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这种互动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心思和情感,建立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日常生活中的符号互动实践。
一、符号互动与身份认同符号互动实践在身份认同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服饰、饰品、发型等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身份特征。
比如,一些人会选择打扮成朋克或摇滚风格的服饰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情和态度;有些人则会选择穿上正装,并佩戴名牌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通过这些方式,人们可以在大众中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特殊性,同时也会受到他人的认同和欣赏。
二、符号互动与文化传承符号互动实践在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和文化传统,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使用这些符号来增加自己的文化认知和文化品位。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代表着喜庆和红利之意,而黑色则代表着悲哀和哀思之情。
因此,在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等节日里,人们穿红色的衣服来庆祝喜事,而在葬礼上则会穿黑色的服装以表达哀思。
同样,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代表着纯洁和高尚,而黑色则代表着丧失和消极。
因此,一些西方的婚礼仪式中,新娘会穿上洁白的婚纱,寓意着她的纯洁和高尚。
三、符号互动与情感表达符号互动实践不仅可以传递身份和文化认知,还可以传递情感。
人们通过一些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比如,握手、拥抱、微笑等都是示好和友谊的表现方式。
在很多场合下,这些肢体语言和行为方式更加重要,因为它们可以直接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意愿,比如在亲密伴侣之间,握手与拥抱可以表达爱意和温情;在职业环境中,微笑、点头、握手都可以表示尊重和礼貌,同时也可以取得更好的合作关系。
四、符号互动与艺术表现符号互动实践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
许多艺术形式都是利用符号语言来表现主题和情感,比如文学、音乐、戏剧等。
001简析卡西尔哲学中的“符号”与“文化”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个关于人的定义从苏格拉底开始便一路沿袭至今,其源于一个为苏格拉底和奥勒留两人均认同的观点,即,我们需要摆脱人的一切外部的和偶然的特性才能发现人的真正本性或本质。
于是,那些与人之本性的完成不相干,或者说不使一个人称其为人为的那些外部事物就不应该被纳入我们的思考中。
我们只需要考虑我们的内在本性或者说灵魂,至于何为内在本性,理性能帮我们得出正确结论。
然而理性真的能给出答案吗?卡西尔认为,理性的力量并不张倩萌(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62)摘 要:卡西尔认为文化形式的本质是符号形式。
文化与符号之间的关系紧密,符号活动是人通向文化世界的桥梁,如果没有符号系统,人的生活就被局限在他的生物需求和实际利益范围内,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路,更不用说创造出宗教、艺术和科学等多种文化形式。
人类文化以符号为根基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人们自我解放的历程。
不难发现,卡西尔的文化哲学其思维方式是功能性的。
对人类所生活的这个文化世界而言,他理解的存在不再是一种绝对存在和实体性的存在, 而是一种活动的、意义的存在。
关键词:符号;文化;人的本质;实践在于撑起人类极为丰饶的文化形式上,而在于无穷宇宙。
理性作为“人与宇宙之间的纽带”,是“真正理解宇宙秩序和道德秩序的钥匙”,人类社会那些丰富的文化形式与理性并不直接对接。
他在《人论》中写到,那些“理性的思想、逻辑和形而上学的思想能把握的仅仅是那些摆脱了矛盾的对象,只是那些具有始终如一的本性和真理性的对象。
然而,在人那里,我们恰恰绝对找不到这种同质性”。
也就是说,卡西尔强调人之为人,就在于本性的丰富多样,面对这种丰富,理性显得太过单薄。
理性不是使人类所区别于动物的唯一原因,同时,用传统的逻辑或者形而上学去解决丰富、变化甚至矛盾的人之本性的问题显然也不合适,因为无论是理性、逻辑还是形而上学,其“首要和最高法则就是不矛盾律”,而这一点恰恰在人身上是找不到的。
社会学理论知识:符号、文化和意义——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在社会学中,符号、文化和意义是三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分析符号、文化和意义在社会学理论中的作用,同时探讨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符号、文化和意义的概念和作用符号是一种代表性的存在,它可以用来表达或传达某种信息。
在社会学中,符号可以是语言、行为、图像等。
通过符号,人们可以理解和沟通。
文化是一个群体共享的价值观、习俗、信仰等。
它是社会生活的载体,也是人们认识和表达世界的工具。
意义是根据特定文化和社会环境所赋予的符号的内涵,它决定了符号的意义和价值。
符号、文化和意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础。
二、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是一种关于现实和社会的认知模式和信仰体系。
它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意识形态是通过符号和文化来表达和传播的。
在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往往与政治、经济等方面联系在一起。
它影响着社会的运作和人们的行为。
例如,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公平和共享。
不同的意识形态会导致不同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三、文化编码的作用文化编码是社会对符号和文化进行规范和标准化的过程。
它是社会对于符号和文化的解释和管理。
文化编码通过教育、传媒等渠道对人们进行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灌输,使他们符合社会的规范和标准。
文化编码可以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影响着社会的运作和变革。
四、民众的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民众的媒介是人们接收和传播符号和文化的工具。
它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形式。
民众的媒介通过对符号和文化的传播和解释来影响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编码。
例如,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成为民众表达和传播意识形态和文化的重要平台,它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社会的格局。
结论符号、文化和意义是社会学中重要的概念。
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础。
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通过符号和文化的传播和解释影响着社会的运作和变革。
符号的使用场景第一部分:符号的定义和特点(200字)符号是指用来代表某种概念、意义或者语言的图形、字符或标志。
符号具有简洁明了、抽象化、易于识别等特点,因此在各种领域和场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领域和场景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对符号的使用进行探讨。
第二部分:符号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300字)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符号被广泛运用。
在小说和诗歌中,作者会使用一些特定的符号来代表某种情感、象征或者意义,红色经常被用来象征爱情或者热情;在绘画和雕塑中,艺术家也会通过各种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光与影的对比可以代表生与死,阳与阴等。
第三部分:符号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300字)在科技领域中,符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计算机编程中,各种符号(如+, -, *, /等)被用来表示不同的运算操作;在电子电路中,各种符号代表着不同的元件和连接方式,让工程师们能更方便地理解和设计电路;在通讯领域,各种符号被用来表示不同的信息,比如在手机屏幕上,各种图标是对不同功能的符号化表达。
第四部分:符号在商业和品牌中的应用(300字)在商业和品牌中,符号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品牌标识就是一种特定的符号,通过这个符号,消费者能够迅速地将产品或服务与品牌联系起来。
Nike的“Swoosh”标志、苹果的“苹果”标志等,都成为了这些品牌的代表符号。
通过这些符号,这些品牌建立了自己的形象和价值观,深深地印在了消费者的脑海中。
第五部分:符号在社会文化中的应用(300字)在社会文化中,符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不同的文化里会有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中国的龙代表着皇权和权势、美国的自由女神代表着自由和民主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符号,比如交通标志、商标、图标等,这些符号让我们能够更方便地了解和交流。
第六部分:符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00字)在日常生活中,符号无处不在。
在交通领域,红绿灯、交通标志等都是交通符号,在商场里,各种标识和指示牌也是一种符号。
真实的生活符号的文化
在“悟空问答”看到一个提问:在农村,过日子有过得好,有
过得不好,这与文化高低有关吗?
为什么会有过得好,过得不好?勤劳是一方面,讲求方法注重
信息的把握和运用是另一方面,当然还有“另辟蹊径”的,比如欺
软怕硬、趋炎附势、强抢硬占、偷鸡摸狗等等。
真正的是成功的道
路千万条,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能“成功”,就是“达者为先”。
现实中就有啊,比如只溜须当值村支书的前户,和左邻右舍如仇寇
却喜欢和所谓的头面人物抽烟喝酒的同辈中人。
这方面我不细细分
析了,不然何止是三两千字能写的明白的。
我主要想讲一个问题:
怎么算过得好,怎么算过得不好?
千人一志,万人一梦。
是不是都成功了,有车、有房、有存款,有老婆、有孩子、有知己,有了想去哪就去哪的基础,想吃什么就
吃什么,想享受什么就享受什么的条件,才算好生活?这期间还要
掺杂上什么忠孝节义,不仅自己活的舒心,还要在别人眼里活的光
鲜而瞩目却不“灼目”才算好生活?社会给我们的樊笼让我们苦闷
不甘,又总要去试着挣扎,最终还是要“大家都一个样、好的都那样”才算安生。
问题的文化高低具体的应该就是讲的读书的多少,学历的高低吧?要知道对于生存的文化来讲,也最起码分三类的:信息技术类、社交类、心体神会类。
信息技术类也就是赖以谋生的职业类;社交
类自然是包含着心理类的、礼仪类的、常识见闻类的等等;至于心
体神会类则是对自我思想的完善和审治,有文学类、哲学类、史学类、逻辑及修辞类等等。
现实中多是文凭高的给文凭低的打工,因为文凭低的混社会要
更早的精明于世事,可是都明白“马上得不可以马上治”,自己厚
黑的那一套并不能让自己更舒适的长享受,所以要找一些还有底线
的要立起法律和道德标准来,这样他的“雇用工”自然就会为秩序
替他和那些违背规矩的人较真,有替自己“看家护院”的,自然自
己可以轻松些。
现在那些所谓的文艺青年,喜欢读西方人梭罗的《瓦尔登湖》,东方陶渊明的诗、纳兰性德的词、仓央嘉措的“花儿”诗。
梭罗生
活的成功吗?陶渊明富有吗?纳兰性德幸福吗?仓央嘉措快乐吗?
有文化的人好像反而不会过得好日子。
“箪食瓢饮”的颜回、骑牛
出关的老子和累累若丧家之犬的孔子,他们过的日子好吗?好像无
论古代、现代,前人、今人都不会认为他们获得成功、过得好。
可
是他们自己认为呢?至少他们在实践他们的“道”,风侵霜噬不足
以移其所“甘”,时人嘲讽讥笑不足以没其所“饴”,权贵鄙夷不
屑不足以堕其所“志”。
常人看待事物的眼光总是标准的、正常的。
上述人的生活显然
是不在“正常”范围内的,但对于他们来讲是正常的。
能说出“自
古圣贤皆寂寞”来,终究不是此道人。
寂寞、孤独只属于“孤岛”
上的“寡民”。
陆桥已沉没,后不见岸,前不见路,又发不下“一
苇过江”的心,所以半饱尚饥的呻吟也就在所难免。
世人求用,知有用之有用,不知无用之有用,更不知有用之无用。
文化不是馒头,却延续了民族的精神,让人间总算有那么点
“值得”;文化不是美色,却让后来的传薪者能够“欣于所遇”,
让“乱花眯眼”的世界还有“达达的马蹄”声;文化不是权柄,却
如成泥之落红,让希望之花还可以在将来复开!真正的生活文化,
意味着纯粹和简单,可以劳烦、可以清贫,但心是清明的、也是清
静的。
王维在《酬张少府》中写道: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注意首联虽然是好静、不关心,看似是“歇”实际是起兴。
最
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很多解释为劝张少府达观,也即
要他像渔樵那样,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
其实到这里才是“歇”,也就是佛家讲得“息心止念”。
问,还是门外汉;答,也是合头语。
生活的好,不一定要有多好的基础条件,当然有是最好,本来
这就不是“挂碍”事。
只要安于所有,安于所遇,安于所珍视,安
于所明白,就是生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