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轮高效复习全套之 生物 高效知能检测12
- 格式:doc
- 大小:409.00 KB
- 文档页数:9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授课提示:对应高效作业(二)一、选择题1.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A.人的白细胞B.鸡的红细胞C.蛔虫的体细胞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生物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骨架的。
实验的现象表明该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
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与其他三个真核细胞不同,除了细胞膜外,没有核膜、细胞器膜。
答案:D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可以进入细胞质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解析:核膜与内质网直接相连,它们都有大量的酶,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真核细胞在分裂间期,染色体高度解旋,呈染色质状态,故看不到染色体;正常细胞中的核DNA分子不能进入细胞质;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拟核除了没有核膜外,还没有核仁,DNA 分子裸露等。
答案:A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A.Na+B.K+C.胰岛素D.CO2解析:图乙所示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且消耗ATP,应为主动运输。
图甲中K+逆浓度梯度由细胞外运至细胞内,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B4.如图所示,不能够表达下列哪种生理过程()A.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C.转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分泌某种激素D.肠腺细胞分泌消化酶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图,由图示可知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又有分泌小泡,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没有生物膜系统,不会有分泌小泡。
答案:C5.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B.4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不一定相同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D.合成①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⑥的形成与核仁有关解析:图中所示为翻译过程,其模板是核糖核酸;①为信使RNA,在真核生物体内其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⑥为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以同一条信使RNA为模板合成的肽链其结构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相同的。
高效素能测评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授课提示:对应高效作业(二) 一、选择题 1.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 A.人的白细胞 B.鸡的红细胞 C.蛔虫的体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解析:生物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骨架的。实验的现象表明该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与其他三个真核细胞不同,除了细胞膜外,没有核膜、细胞器膜。 答案:D 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可以进入细胞质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核膜与内质网直接相连,它们都有大量的酶,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真核细胞在分裂间期,染色体高度解旋,呈染色质状态,故看不到染色体;正常细胞中的核DNA分子不能进入细胞质;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拟核除了没有核膜外,还没有核仁,DNA分子裸露等。 答案:A 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 B.K+ C.胰岛素 D.CO2 解析:图乙所示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且消耗ATP,应为主动运输。图甲中K+逆浓度梯度由细胞外运至细胞内,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B 4.如图所示,不能够表达下列哪种生理过程( )
A.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C.转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分泌某种激素 D.肠腺细胞分泌消化酶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图,由图示可知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又有分泌小泡,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没有生物膜系统,不会有分泌小泡。 答案:C 5.下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的模板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B.4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不一定相同 C.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合成①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⑥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解析:图中所示为翻译过程,其模板是核糖核酸;①为信使RNA,在真核生物体内其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⑥为核糖体,其形成与核仁有关;以同一条信使RNA为模板合成的肽链其结构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相同的。 答案:D 6.下图表示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专题一第1讲高效素能测评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授课提示:对应高效作业(一)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D.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解析:麦芽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不存在;在生物体内,单糖可以聚合成二糖或多糖,多糖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二糖,二糖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单糖;糖类中的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都不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在细胞内能以淀粉或糖原的形式贮存。
答案:B2.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有利于降低植物的新陈代谢B.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之一C.癌细胞分裂旺盛代谢强,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高D.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解析: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
答案:D3.艾滋病研究者发现,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B.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C.高温能够破坏其结构D.人工合成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解析:既然是蛋白质就必然含有C、H、O、N四种元素,A正确;蛋白质由氨基酸缩合而成,但不一定是由所有的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错误;遇高温易变性失活是蛋白质的结构特性,C正确;由题意:体内存在“阿尔法—防御素”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故人工合成“阿尔法—防御素”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D正确。
答案:B4.现有一被检样品提取液,经双缩脲试剂检验,样液产生紫色反应;经斐林试剂检测,无明显砖红色,经处理后用苏丹Ⅳ测试,有橘红色反应。
该样品可能是( ) A.无糖全脱脂奶粉B.纯天然牛奶C.加果糖浆的果汁 D.普通豆奶粉解析:“经双缩脲试剂检验,样液产生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
2019-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专题一第1讲---高效素能测评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糖类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在动植物细胞中都能检测到B.单糖、二糖和多糖在细胞内可以相互转化C.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D.糖类物质在细胞内不能贮存解析:麦芽糖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动物细胞中不存在;在生物体内,单糖可以聚合成二糖或多糖,多糖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二糖,二糖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水解成单糖;糖类中的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都不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在细胞内能以淀粉或糖原的形式贮存。
答案:B2.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休眠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降低,有利于降低植物的新陈代谢B.细胞内自由水含量的降低是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之一C.癌细胞分裂旺盛代谢强,自由水含量较正常的细胞高D.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解析:当人体缺水时,血浆的渗透压会升高。
答案:D3.艾滋病研究者发现,1%~2%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其原因是他们在感染HIV之前体内存在三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以下对“阿尔法—防御素”的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C、H、O、N四种元素B.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C.高温能够破坏其结构D.人工合成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解析:既然是蛋白质就必然含有C、H、O、N四种元素,A正确;蛋白质由氨基酸缩合而成,但不一定是由所有的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B错误;遇高温易变性失活是蛋白质的结构特性,C正确;由题意:体内存在“阿尔法—防御素”的HIV感染者并不发病,故人工合成“阿尔法—防御素”后可以用于防治艾滋病,D正确。
答案:B4.现有一被检样品提取液,经双缩脲试剂检验,样液产生紫色反应;经斐林试剂检测,无明显砖红色,经处理后用苏丹Ⅳ测试,有橘红色反应。
该样品可能是( ) A.无糖全脱脂奶粉B.纯天然牛奶C.加果糖浆的果汁 D.普通豆奶粉解析:“经双缩脲试剂检验,样液产生紫色反应”说明含有蛋白质。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 专题三 第1讲 高效素能测评 授课提示:对应高效作业(五)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四种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周期,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 细胞周期的时间(h) a时期 b时期 合计 物种1 10.6 0.4 11 物种2 18 0.5 18.5 物种3 16.5 2 18.5 物种4 10.4 2.3 12.7
A.四种分生组织都能产生吲哚乙酸,促进其细胞有丝分裂 B.秋水仙素作用于b时期中的细胞,能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C.最好选用物种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因其细胞周期最短 D.a时期细胞核中进行转录和翻译,b时期可观察到染色体 解析:吲哚乙酸是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有丝分裂的是细胞分裂素,故选项A错。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细胞的分裂停止,使染色体数目加倍,选项B正确。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由于分裂周期中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绝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所以处于分裂期的细胞非常少,因此在选用材料时,可以选择分裂期所占总时间相对较长的材料,表格中物种4符合,故选项C错误。在DNA控制蛋白质的表达过程中,DNA转录成mRNA是在细胞核中进行,以mRNA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故选项D错误。 答案:B 2.
如图是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按顺时针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复制可发生在A时期,也可发生在B时期 B.基因重组不发生在A时期,也不发生在B时期 C.用秋水仙素来处理生物诱发基因突变和诱导产生多倍体作用的时期均为A时期 D.在A和B时期都有转录和翻译过程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期,在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酶的合成)贯穿于整个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发生在间期,而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分裂前期。 答案:B 3.某种抗癌药可以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据此判断短期内使用这种药物对机体产生最明显的副作用是( ) A.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抑制神经系统的兴奋 B.影响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造成糖代谢紊乱 C.影响血细胞生成,使机体白细胞数量减少 D.影响脂肪的合成,减少脂肪的贮存 解析: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血细胞是造血干细胞经细胞增殖和分化产生的。 答案:C 4.成年女性体内的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 ) A.染色体数目加倍 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C.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2个染色体组 解析: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能发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但仅是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 答案:A 5.a和b是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 A.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解析:正常体细胞的DNA含量为2N,则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DNA含量为2N,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NA含量为4N,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DNA含量为4N,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NA含量为4N,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DNA含量为4N,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DNA含量为2N。 答案:D 6.
高效素能测评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授课提示:对应高效作业(二)一、选择题1.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 A.人的白细胞B.鸡的红细胞C.蛔虫的体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生物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双分子层作基本骨架的。
实验的现象表明该细胞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
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与其他三个真核细胞不同,除了细胞膜外,没有核膜、细胞器膜。
答案:D2.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可以进入细胞质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解析:核膜与内质网直接相连,它们都有大量的酶,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真核细胞在分裂间期,染色体高度解旋,呈染色质状态,故看不到染色体;正常细胞中的核DNA分子不能进入细胞质;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拟核除了没有核膜外,还没有核仁,DNA分子裸露等。
答案:A3.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其中通过图乙所示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 B.K+C.胰岛素 D.CO2解析:图乙所示物质运输逆浓度梯度进行,且消耗ATP,应为主动运输。
图甲中K+逆浓度梯度由细胞外运至细胞内,应为主动运输。
答案:B4.如图所示,不能够表达下列哪种生理过程( )A.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C.转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分泌某种激素D.肠腺细胞分泌消化酶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图,由图示可知该细胞没有细胞壁,又有分泌小泡,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有细胞壁、没有生物膜系统,不会有分泌小泡。
201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课件配套习题专题四第1讲高效素能测评一、选择题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由此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在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重组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D.在32P标记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后只有在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2P 解析: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了大肠杆菌内。
因此,上清液中理论上不含有放射性,只在沉淀物中能测出。
但由于很多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并不是同步的,因此有的可能还没有侵入,有的可能已合成子代被释放出来,故在上清液中也可能检测到放射性。
答案:D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B.被杀死的S型细菌在R型活细菌的转化下激活并在小鼠体内繁殖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D.该小鼠体内的S型活细菌含有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解析:S型活细菌的产生是由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进入R型活细菌的细胞内,使部分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而不是被杀死的S型细菌又被激活,B错误;曲线ab 段下降是因为一部分R型活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消灭,随S型活细菌产生,小鼠免疫力降低,R型活细菌得以大量繁殖,C正确。
答案:B3.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B.该过程需要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C.该过程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D.DNA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解析: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一种或多种密码子,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需要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提供能量。
一、选择题1.(2010年高考上海卷)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③中心体发生倍增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②→③→④→①解析:有丝分裂间期进行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以及中心体的复制;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是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发生在前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两个DNA分子完全分开发生在后期,此时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答案:C2.(2010年高考安徽卷)雄蛙的一个体细胞经有丝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C1、C2),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S1、S2)。
比较C1与C2、S1与S2细胞核中DNA数目及其贮存的遗传信息,正确的是() A.DNA数目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B.遗传信息C1与C2相同,S1与S2不同C.DNA数目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D.遗传信息C1与C2不同,S1与S2相同解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是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此时能够保持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C1、C2细胞核中的DNA数目及贮存的遗传信息相同。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再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去。
此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S1、S2细胞核中的DNA数目虽然相同,但是遗传信息因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不同。
答案:B3.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解析:理解减数分裂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特点是识图的关键。
从染色体的形态及大小判断,甲、乙有同源染色体;丙图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不符合同源染色体的定义。
雌性的卵巢中既要进行有丝分裂为减数分裂提供原始生殖细胞,又要进行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完全可能同时出现上述三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减数第一、二次分裂后期的显著特征。
答案:C4.(2011年高考江苏卷)如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解析:由图示可知,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Ⅱ中期,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A错误;由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知,细胞中的a是由A突变产生的;该细胞完成减Ⅱ后,形成AB和aB两个子细胞,可能是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和一个极体;二倍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A5.(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基因型为AaX B 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依据题干中提供的信息“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可知“A与A”没有分离,而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①正确;“不含性染色体”有两种可能:一是同源染色体分离不正常,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故③正确。
答案:A6.(2011年高考上海卷)如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
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C.②代表染色体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解析:分析图示可知:Ⅰ为精原细胞,Ⅱ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Ⅰ前期、后期可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Ⅲ为次级精母细胞,Ⅳ为精细胞,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染色单体,③表示DNA,Ⅰ~Ⅳ中,③DNA的数量比是2∶4∶2∶1,故A 正确。
答案:A7.(2011年高考江苏卷)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解析: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分化,细胞的种类增多;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其有利于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癌变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故D正确。
答案:D8.(2011年高考山东理综)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B.石棉和黄曲霉毒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C.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D.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解析:基因突变若发生在生殖细胞中,有可能遗传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则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石棉和黄曲霉毒素同属化学致癌因子;癌变细胞在人体中会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发生免疫反应,故C正确;癌变细胞内酶活性较强,细胞代谢旺盛。
答案:C9.(2011年高考天津理综)土壤农杆菌能将自身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上,诱发植物形成肿瘤。
T-DNA中含有植物生长素合成酶基因(S)和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R),它们的表达与否能影响相应植物激素的含量,进而调节肿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升高时,诱发肿瘤生芽B.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不再生长与分化C.图中肿瘤组织可在不含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肿瘤组织生长与分化解析:由题中信息知,基因S不表达,基因R表达,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比值升高,诱发了肿瘤生芽;土壤农杆菌将自身Ti质粒的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诱发了植物肿瘤的形成,故清除肿瘤组织中的土壤农杆菌后,肿瘤仍可继续生长、分化。
含有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培养基影响着肿瘤的分化,不影响肿瘤组织的生长;S(R)是通过控制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合成酶控制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合成。
故D正确。
答案:B10.(2011年高考安徽理综)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 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髓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解析: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同细胞内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胰腺组织微环境诱导骨髓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骨髓干细胞的基因没有丢失。
答案:B二、非选择题11.(2011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周期的问题。
图1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2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方框内填圈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1中,X期代表________;细胞内X期后加倍的细胞器是________;诊断因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遗传病时,需要选择[]________期的细胞。
1期末消失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
(2)组蛋白是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
图2中,组蛋白基因表达时,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场所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图2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是________。
(可多选)A.[5]B.[6]C.[7]D.[8]E.[9]F.[10]解析: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间期(G1、S和G2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与末期。
根据箭头信息可推知,Y为G1期,X为G2期,在G2期加倍的细胞器为中心体;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
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与翻译两个过程,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
细胞内的所有膜结构均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1)DNA合成后期(G2期)中心体[2]中核仁、核膜(2)[6]细胞核[7]核糖体(3)A B D F(多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12.Ⅰ.图1表示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图,图2表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某阶段的细胞。
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的细胞Ⅱ名称是________,正常情况下,该细胞核中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
(2)图2应对应于图1中________(填①或②或③),该细胞染色体组成异常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同时产生细胞③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Ⅱ.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某种动物,可以产生下图中各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请回答:(1)在动物的________(器官)中,可能同时找到AaBb、AB、Ab、aB和ab五种基因型的细胞。
(2)与过程②相比,过程①特有的现象是(要求写4点)____________。
(3)过程①产生的AB、Ab、aB和ab 4种基因型的细胞,至少需要________个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
(4)过程③和④代表的变异分别是___________。
解析:Ⅰ:(1)细胞Ⅲ与Ⅱ是卵原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两个大小不等的子细胞,细胞Ⅱ为次级卵母细胞。
因该细胞中染色体已经减半(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故细胞中只有1个染色体组,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2)图2细胞进行均等分裂,故为极体②。
该细胞中又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与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所以③细胞中只有带有2个B基因的染色体。
Ⅱ:(1)只有减数分裂才能产生配子,动物体内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器官有精巢或卵巢。
(2)题图①为减数分裂,题图②为有丝分裂,与有丝分裂不同,减数分裂具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产生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子细胞等特征。
(3)一个精原细胞每次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相同的配子,要产生4种配子,至少需2个精原细胞。
(4)题图③表示a→a1为基因突变;题图④表示AaBb→AaB,为个别染色体缺失或b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