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1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课程》课程练习题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2.融合课程3.广域课程4.活动课程5.核心课程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点2.简述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3.简述以课程的功能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三)论述题。阐述以课程组织形态为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答: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如将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等融合成为生物学,就是典型的融合课程。

3.答:指不同学科分支的统合。它比融合课程跨度更大。例如多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出现的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再把文学、艺术、舞蹈、哲学等统合为人文学科。这三大类都是广域课程。

4.答: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5.答:核心课程是受杜威儿童中心主义影响而出现的一种经验课程。它的提出,是出于对活动课程仅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不足以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面又考虑到儿童对这类课程的确非常喜欢的事实。它主:一是反对学科分立所造成的支离破碎学习的倾向,主将学科容统合起来,成为学习核心。二是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角色,学校教育必须协助学生澄清及维持共同社会价值观。核心课程是对活动课程的改造,它努力达到以社会功能和社会问题为核心的学科容的统合,属于社会本位的课程类型。

(二)简答题

1.答:幼儿园课程特点(在以下基础上做简要阐述);(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2.答: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提出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把课程分为五种类型。

(1)观念层次的课程,即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开设的课程。

(2)社会层次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是列入课表、实际开设的课程

(3)学校层次的课程,即任课教师实际理解领会的课程

(4)教学层次的课程,即实际反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课程

(5)体验层次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

3.答:美国斯坦福大学艾斯纳教授提出以课程的功能为分类标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显性课程,即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

(2)隐性课程,即学生在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和态度。

(3)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

不可忽视的隐性课程在三个面发挥作用:一是物质空间面;二是组织制度面;三是文化心理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大大超过学校、教师向学生开设的正规课程。

(三)论述题

答:课程组织是课程容组织的简称,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把课程的各种要素组织成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下面从四个层面将课程的组织形态类型做一个区分。

(1)第一层面: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学科课程注重人类长期积累的系统知识,强调心智训练,能保证学习的系统性、逻辑性,比较符合认识与教学规律;但是它注入式的教学式不能保证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获得能力。经验课程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的、实践的活动形式,其特征是打破学科界限,具有综合性,在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能力面有学科课程无法比拟的长处。其不足之处在于,它受教师水平、设施设备及环境条件、学生人数等制约,当条件不具备时,容易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实践流于表面。

(2)第二层面: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原始形态,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分支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其弊端是分科科目过细,会导致学科过窄过难,既加重学生负担,又不便于联系社会实际,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学校也难以容纳日益增多的学科。综合课程根本目的就在于克服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通过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以认识论、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这类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3)第三层面: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活动课程等。相关课程:让两个及以上的科目建立共同关系,但科目仍保持原来的独立状态。融合课程:将有关科目合并成为一个新的学科,合并后原来科目不再单独存在。如将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等融合成为生物学,就是典型的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指不同学科分支的统合。它比融合课程跨度更大。例如多中小学课程结构中出现的综合文科和综合理科,再把文学、艺术、舞蹈、哲学等统合为人文学科。这三大类都是广域课程。活动课程:是根据儿童经验或团体生活统整起来的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核心课程:这类课程因为出于对活动课程仅以儿童兴趣和需要作为组织课程的依据不足以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面又考虑到儿童对这类课程的确非常喜欢的事实,提出两主:①反对学科分立所造成的支离破碎学习的倾向,主将学科容统合起来,成为学习核心。②、强调学校教育的社会角色,学校教育必须协助学生澄清及维持共同社会价值观。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

一、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泰勒原理2.课程设计学科中心取向

3.课程设计的学习者中心取向4.课程设计的问题中心取向

(二)简答题

1.简述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模式容选择的12条标准。2.请对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进行简要评价。

(三)论述题。阐述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基本容和评价

二、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1949年,拉尔夫·泰勒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提出了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泰勒原理”,即课程开发必须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四个基本问题被后人称为“泰勒原理”。

2.答:课程设计的学科中心取向是最流行、使用最广泛的课程设计,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最基本的形式包括: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

3.答:学习者中心取向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使课程适应学习者,进而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得到个体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主要包括:经验中心设计、人本主义设计、开放教室设计等。

4.答:问题中心设计的重点是关于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问题,从社会问题及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课程的组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的问题领域的性质,选择的容必须和考虑的问题有关,课程的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