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琅琊榜》看古人礼仪制度ppt
- 格式:pptx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52
2019年第3期我国不仅有“衣冠王国”的美称,而且也有“礼仪之邦”的盛誉,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礼仪是彰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杆,是维护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手段。
礼仪的源起,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但是原始社会离今天太遥远,再加上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没有留下可靠的典籍。
后人讨论,难免出现分歧。
我国是一个重礼节、讲礼貌的国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礼仪,体现在各种人的各种行为之中。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几乎是随时随地都有礼仪加以规范。
早在商周时代,我国有关日常生活的礼仪规范就相当完备了。
《周礼·春官·大宗伯》中把五礼分为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和嘉礼。
吉礼是祭祀天神、地衹、人鬼等的典礼。
是五礼中最主要的礼节。
凶礼,一般是指丧葬之礼。
其中,凶礼中的“丧礼”是按死者的不同地区以及哀悼者的不同关系,来选择不同的哀悼形式和等级,如服丧时间和过程等,以表达不同程度的哀痛。
《琅琊榜》中,皇太后去世,大梁进入国丧期,三十天的孝礼期内,孝礼严苛,所有皇子都必须留在孝殿内,叩拜哭祭,不得随意进食。
娇生惯养的太子、誉王经常违规,十分出格,唯有靖王严格遵守,诚心祭拜。
旁观的大臣都看在眼里,优劣顿显。
作为皇太后的子孙,行的是《周礼》中记载的古人九拜之礼之一的“振董”,“以双手相击”之后还要叩头,痛哭流涕,浑身战栗,表达悲伤沉痛的礼节。
后来梅长苏终于得回林殊少帅的身份,他祭拜林氏宗祠时也是行的这种大礼。
军礼,是与军事活动有关的典礼,包括校阅、田猎、筑城等活动。
这是因为古时诸侯争雄、战争不断,诸侯中若有不愿服从的人,或者当有僭越行为与意图时,天子就需要会和其他诸侯,使用武力,迫使他们就范,所以军礼的建立是非常重要并且非常威严的。
《琅琊榜》中,皇上的儿子萧景桓,封誉王,在三月春闱时谋划策反,誉王成功说服皇后协助自己的谋逆之举,暗暗布置,最后誉王联合庆历军一道向猎宫杀来,霓凰郡主及时赶到九安山支援,诛杀庆历军首领,带兵将大势已去的誉王擒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