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词与辛词的不同

  • 格式:docx
  • 大小:18.15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苏词与辛词的不同及其原因

宋词,是中国文化一大特色,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轼和辛弃疾为代表。

然而,细细品味,这同属豪放派的苏辛二人的词却有很大的不同。

王国维曾评价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两人虽同是豪放,但是豪得不尽相同。苏轼表现出来的是豁达、洒脱,积极向上的;而辛弃疾则是有着旷世的悲情,好像滔滔江水也不够承载他满腔的悲愤!

首先,有必要先比较一下苏辛二人人生际遇的。两人一生都仕途不顺,怀才不遇,都是至情至性之人。然而,苏轼生于北宋,他的思想兼有佛道儒三种成分,因而它能将仕途与人生分开,从而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而辛弃疾生于南宋,南宋被金侵略,辛弃疾立志杀敌报国却不得重用,这种为国家安危着想的精神使他无法像苏轼那样豁达,而是一种悲旷的意味。

仔细赏析两人的写人,状景,怀古,归隐方面的词句就会发现这其中的差异所在。

一、写人

苏词中的人物不乏柔情的女子和洒脱的隐士,这反映他开朗,凡事淡然处之的态度。如:“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馀声归向、水仙夸。”(《南歌子》)“梦中了了梦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江城子梦中了了梦中醒》)

而辛词中的人物多为建功立业的将军帝王人物,这反映他一心牵挂国家安危渴望光复河山建立工业的情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

曾闲?”(《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状景

苏词中的景色不乏超然脱俗的山河美景,也有曲径通幽的清新雅致之景。既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放之景,又有“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超尘脱俗。

辛词所写之景则大多为征战沙场的豪迈景象,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又如“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三、怀古

几乎所有的文人笔下的诗词都少不了怀古类的。怀古往往是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状的思考。

苏轼笔下的怀古词通常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由于苏轼的思想兼有佛道儒三种成分,所以在怀古的最后总能读出一份释然,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当时被贬黄州,泛舟水面,看到当年赤壁古战场后不仅感慨,联想起那些“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历史人物,又感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不过,词的最后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结尾,表明苏轼已经看开人生,放下争斗的心,以一颗淡然的心怀古。

辛弃疾笔下的词依旧是对光复河山的念念不忘,典型的属《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那份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之情跃然纸上。

四、归隐

苏辛二人怀才不遇的相同际遇使得他们都写了不少的归隐词句。苏轼的归隐是一种放下一切,享受自然美好的归隐,是心灵释然后的归隐,在历经仕途的种种坎坷之后,苏轼放下了能够一切包裹,躬耕于东坡之上,他曾与弟弟苏辙夜雨对床,相约归隐,也曾写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对于隐居生活,苏轼是发自内心向往。

相比之下,辛词的归隐其实算是一种无奈之举,南宋的安危时刻牵挂着他的心,使得他无法忘记国家安危而求个人的安逸,“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往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这样的归隐,包含了多少壮志未酬的无奈与不甘?苏辛同属豪放派,这其中的不同最大的因素就是因为时代的不同,苏轼所处的北宋国家安定,因而个人得失可以放下,而南宋形式岌岌可危,辛弃疾一生都在为光复河山而奔走。其次是两人思想上的差别,苏轼糅合佛道儒三家思想,因而更容易看开,以从容洒脱的姿态面对生活,辛弃疾怀着忠君报国的思想,无论如何都是无法不心系国家安危的。

有人说,苏轼就像一位智者,能告诉你很多道理;辛弃疾是一位旷世英雄,他向你倾诉的感情无以复加。

苏词如水,灵活多变;辛词如山,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