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38.32 KB
- 文档页数:1
咽喉反流病诊治要点作者:陈章雄吴胜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7期【中图分类号】R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1反流性咽喉炎是由于胃部的物质反流到咽喉,从而刺激到咽部粘膜而导致的病症,通常表现为咽喉有异物感、声音嘶哑、发生困难以及慢性咳嗽或者干咳等,还可能会出现咽喉疼痛、呼吸困难、有问题等。
如果反流性咽喉炎长期被酸侵蚀喉部,就很可能会出现炎症加重,甚至出现病变,引发癌症。
咽喉反流病及其病因病机咽喉反流性疾病又称反流性咽喉炎,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反流性咽喉炎定义为胃内容物反流至上食管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
与耳鼻喉科相关的症状包括慢性声嘶、咽异物感、频繁的清嗓、慢性咳嗽、吞咽困难、痰液增多、咽干、口臭等。
因其发生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国内外耳鼻喉科医师的重视。
咽喉反流与消化内科常见的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GER)关系密切,在国外,成年人中66 %以上的受检者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 roesop 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或者咽喉反流症状,26 %的受检者同时有GERD 和咽喉反流症状,国内曾于1999年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GERD典型症状发生率为8. 97%,发病率为5.77%。
据观察,咽喉反流可能和喉癌、食管癌、分泌性中耳炎、喉狭窄、喉喘鸣、慢性鼻--鼻窦炎、阻塞性睡眠低通气综合征、牙釉质损伤、婴儿死亡综合征等相关,进而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咽喉反流性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有很多,缺乏特异性。
患者的常见主诉有:声音嘶哑,咽部疼痛,吞咽困难,频繁清嗓,咽异物感,慢性咳嗽咳痰等,一部分患者还伴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症状,例如:烧心、胸痛、反酸、消化不良等。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分析作者:撒志平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收治疑似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80例,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FS)对患者进行诊断。
对确诊患者采用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全部患者均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
治疗后,63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咽喉部病变得到明显改善,其余17例临床症状也出现好转。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RIS及RF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治疗作为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向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部位进行反流的情况。
一旦发病,还会引起耳鼻咽喉头颈等多个部位的严重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只有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才能够及时地开展相关的有效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1]。
因此,本文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咽喉反流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疑似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80例,女42例,男38例;年龄20—76岁,平均(45.3土2.8)岁;其中,声音嘶哑20例,咽喉疼痛25例,慢性咳嗽18例,咽部异物感10例,呼吸困难7例。
对患者采用喉镜进行检查,分别发现有28例患者的杓间区有充血情况,杓间区出现水肿21例,室带较为肥厚16例,声带出现充血情况15例。
方法:①诊断方法:使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D与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F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和评估。
其中对RSI的评估项目较多,共有9项,分为有声音嘶哑、痰多、持续咳嗽、咽喉部有异物感、有阻碍感、饭后或躺下咳嗽、呼吸不畅及烧心、消化不良等。
每个项目评分1~5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RFS的评价内容也有较多,其项目评分O~4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若患者的RSI的评分>13分,RFS评分>7分,就为阳性,判定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
什么是反流性咽喉炎?中西医来告诉你反流性咽喉炎又称为咽喉反流( Laryngopharyngeal Refl ux,LPR),近年来,它逐渐引起耳鼻喉科医生的注意,事实上,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仍然经常看到这种疾病但由于对该病缺乏相关认识,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诊为常见的慢性咽炎,在治疗中,没有针对相关病因进行治疗,而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导致患者的症状得不到改善,长期以来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耳鼻喉科的医生们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反流性咽炎有了深刻的了解。
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反流性咽炎的发病率比较高,在全体就诊耳鼻喉科门诊的患者中占到10%,在声嘶患者中有一半都是反流性咽喉炎的患者。
咽喉返流是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的慢性症状或粘膜损伤。
胃内容物中的组织会损害不能耐受这些物质的组织。
反流性咽炎可引起多种咽喉疾病,如:肺炎、哮喘、声门下狭窄、发音困难、咽炎,以及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
虽然反流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确定,但在无吸烟或饮酒史的患者中,喉返流被怀疑是导致喉癌的主要原因[2]。
一、咽喉反流的临床特征及症状1、临床特征临床上,喉咽返流的症状复杂多样,包括咳嗽、鼻后滴液(PND)、吞咽困难、间歇性发声困难、喉黏液多动、吞咽困难、口臭、慢性清喉、咽球感等。
内镜下与喉咽反流最密切相关的体征有:咽鼓膜红斑、声带红斑、水肿、咽鼓膜水肿。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对喉咽反流有诊断价值的迹象,例如:声门下狭窄、充血、接触性溃疡、声门后狭窄、声带病变等。
2、临床症状1.喉部有异物感:患有咽炎疾病的患者,早晨醒来总觉得喉咙里有异物,咽下去吐不出来,这种感觉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如果身心受到双重打击,感到痛苦,那是因为受到疾病的影响而产生的症状,应该十分注意。
2.失声:如果患者患有这种疾病,很容易出现失声的症状,但是也不用太担心,这种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是短期的,如果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症状就会得到改善。
解析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病症的联系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疾病的关联解析慢性咽喉炎(chronic pharyngitis)是指咽喉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出现慢性炎症反应的病症。
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胃酸和消化液逆流至食管和喉部的疾病,也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
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本文旨在深入分析并解析这一关联。
第一部分:慢性咽喉炎的病因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复杂多样,可以由多种因素引发,如细菌和病毒感染、湿热病邪、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
此外,反流性疾病也是慢性咽喉炎的一个重要病因之一。
第二部分:反流性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反流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引起胃酸和消化液逆流至食管和喉部,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导致炎症反应。
这种病因常见于胃酸分泌过多、胃肠道蠕动功能紊乱、食管排空功能障碍等情况。
第三部分:慢性咽喉炎与反流性疾病的关联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疾病之间有一定的关联,研究表明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 症状相似性: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疾病在症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喉咙干痒、灼热感、声音嘶哑等。
这使得患者常常难以准确判断病因。
2. 反流引发喉炎:反流性疾病引起的胃酸和消化液逆流至喉部,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导致咽喉炎症反应。
这种情况下,慢性咽喉炎的发生与反流性疾病的存在密切相关。
3. 慢性咽喉炎加重反流:慢性咽喉炎使得咽喉黏膜炎症程度增加,易受到胃酸和消化液的刺激,从而加重了反流性疾病的发展。
第四部分:诊断与治疗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疾病的诊断通常采用综合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方法。
在治疗上,综合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药物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等。
结论:慢性咽喉炎和反流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了解这种关联对于正确诊断和精确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应该注重平时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进食油腻食物和刺激性食品。
“凡大医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孙思邈
以下为本文具体内容:
反流性咽喉炎
一概述反流性咽喉炎又被称作咽喉反流(LPR),是一种近年来才被耳鼻咽喉科医师广泛认识的疾病,其实它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然而,由于从前人们认识的欠缺,该病在很长时间内被误诊为普通的慢性咽喉炎,没有针对病因治疗,而是应用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症状无明显缓解,困扰了众多患者很长时间,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耳鼻喉科医师们对喉咽反流的了解逐渐加深,发现喉咽反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高,可占到在耳鼻喉科门诊全部就诊患者中的10%,声嘶患者的50%。
顾名思义,喉咽反流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到咽部,刺激损伤咽部黏膜并引起相应的症状。
二病因1.直接刺激
反流的酸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引起损伤及不适主诉。
正常的喉部上皮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物质在喉咽反流患者中缺失,共同减弱了黏膜防御机制。
同时,咽部黏膜缺乏食管的运动廓清能力及唾液中和作用,故较后者明显对反流刺激更敏感。
2.迷走反射
反流的物质可以刺激远端食管,引起迷走反射,引发的慢性咳嗽和清嗓可以对声带黏膜造成损伤,同时可以引起上食道括约肌的松弛反射,而使反流物进入到咽喉部引起损伤。
三临床表现咽异物感或癔球感;声嘶及发音困难;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还有清嗓、咽痛、呼吸困难、口臭、咽部黏性分泌物增多、咽干等症状,其中前三者被认为尤其常见。
四检查1.喉镜检查
喉咽反流患者在喉镜下有一些特定表现,杓间水肿、假声带沟、环后区水肿红斑、黏膜肥厚、声带息肉和溃疡、喉室变浅或消失、咽部卵石样改变、弥漫性喉炎、肉芽肿、声。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和多发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向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部位进行反流的情况。
一旦发病,还会引起耳鼻咽喉头颈等多个部位的严重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只有对患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才能够及时地开展相关的有效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1]。
因此,本文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咽喉反流性疾病作为研究对象,对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收治疑似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80例,女42例,男38例;年龄20~76岁,平均(45.3±2.8)岁;其中,声音嘶哑20例,咽喉疼痛25例,慢性咳嗽18例,咽部异物感10例,呼吸困难7例。
对患者采用喉镜进行检查,分别发现有28例患者的杓间区有充血情况,杓间区出现水肿21例,室带较为肥厚16例,声带出现充血情况15例。
方法:①诊断方法:使用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与反流检查积分量表(RFS)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和评估。
其中对RSI 的评估项目较多,共有9项,分为有声音嘶哑、痰多、持续咳嗽、咽喉部有异物感、有阻碍感、饭后或躺下咳嗽、呼吸不畅及烧心、消化不良等。
每个项目评分1~5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RFS 的评价内容也有较多,其项目评分0~4分,分数越高越严重。
若患者的RSI 的评分>13分,RFS 评分>7分,就为阳性,判定诊断为咽喉反流性疾病。
②治疗方法:对所有确诊的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采取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法,最初2次/d,10mg/次,在饭前30min 服用。
经过8周的治疗之后,若好转改为1次/d,10mg/次,继续治疗4周,对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80例患者经过诊断全被确诊为咽喉反流性疾病。
万方数据生堡星盎堕噬去亟窆E叠盘壶!Q堕生呈旦复竺鲞筮!翅g堂』幽磐毡卫趟丛壁i堕塑!塾坚:旦!型型!!塑:!堕:竺:№:2・173・圈1咽喉反流引起后部喉炎,可见杓区、后连合区域黏膜红肿,声带水肿圈2真假声带沟比较a:真声带沟(箭头),可见声带游离缘一凹陷,前不到前连合,后不超过声带突;b:咽喉反流引起假性声带沟(箭头),可见整个声带内侧一凹陷,跨过声带突图3咽喉反流引起喉接触性肉芽肿(蓝色箭头)可见右侧声带突区一淡黄色肿物,表面光滑,分叶状;另见室带肥厚(黄色箭头),遮盖喉室(喉室消失)和部分声带图4咽喉反流引起声带水肿a:左声带任克间隙水肿(黄色箭头),呈鱼腹状隆起水肿,右声带可见菜花样新生物——声带鳞癌(红色箭头);b:双侧声带任克间隙水肿(红色箭头)。
后连合黏膜增生(黄色箭头)圈5咽喉反流引起后连合黏膜增生a:后连合黏膜增生(黄色箭头),左声带水肿(蓝色箭头).b:后连合黏膜增生(黄色箭头)声带边缘变得圆滑,而重度声带水肿即声带息肉样变,即任克间隙水肿(图4)。
6.后连合黏膜增生:长期咽喉反流可刺激喉后连合黏膜增生,表现为后连合黏膜增厚,正常向后的弧度消失或突向喉腔(图5)。
7.喉狭窄:咽喉反流是造成后天性声门下狭窄和声带后连合狭窄的原因之一,手术解除狭窄后,需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治疗,可防止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也可出现上述喉部表现,且喉部异常表现的发生率相当高,纤维喉镜比硬管喉镜的假阳性率高,每位医生不同时间对同一图像的评分、以及不同医生对同一图像的评分差异非常大,带有主观性,可靠性差,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喉镜检查结果来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旧4…。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诊断由于咽喉反流性疾病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而且被认为诊断咽喉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是24h双探针食管和喉咽部pH监测。
健康人异常喉咽部pH事件的发生率也很高,因此,目前只能依靠详细的病史、喉镜检查、24h双探针食管和喉咽部pH监测以及抗反流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反流性咽喉炎都有哪些症状反流性咽喉炎又称为咽喉反流( Laryngopharyngeal Refl ux,LPR),近年来,它逐渐引起耳鼻喉科医生的注意,事实上,在以往的临床工作中,我们仍然经常看到这种疾病但由于对该病缺乏相关认识,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诊为常见的慢性咽炎,在治疗中,没有针对相关病因进行治疗,而是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导致患者的症状得不到改善,长期以来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耳鼻喉科的医生们也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反流性咽炎有了深刻的了解。
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反流性咽炎的发病率比较高,在全体就诊耳鼻喉科门诊的患者中占到10%,在声嘶患者中有一半都是反流性咽喉炎的患者。
咽喉返流是胃内容物返流引起的慢性症状或粘膜损伤。
胃内容物中的组织会损害不能耐受这些物质的组织。
反流性咽炎可引起多种咽喉疾病,如:肺炎、哮喘、声门下狭窄、发音困难、咽炎,以及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
虽然反流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至今尚未确定,但在无吸烟或饮酒史的患者中,喉返流被怀疑是导致喉癌的主要原因。
提到反流性咽喉炎,很多人都不了解,认为其和普通咽喉炎无区别,由于大家容易混淆这两种情况,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那么,反流性咽喉炎是由什么原因引发的?有哪些症状呢?下面进行简要阐述。
1.什么是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咽喉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咽喉科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咽部,刺激、损伤咽部黏膜,从而引起相应症状。
这里所说的内容物,除了胃酸、胃蛋白酶外,还包括胰酶、胆汁酸,使得不耐受其的组织受到损伤。
近年来,反流性咽喉炎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2.反流性咽喉炎的病因和症状反流性咽喉炎由各因素引发,主要包括:①直接刺激。
反流的酸直接刺激咽喉黏膜,引发咽喉部炎症。
正常情况下,喉部上皮存在有保护作用的物质。
一旦咽喉黏膜受到损伤,就会削弱其防御机制,引发咽喉炎。
·180· E-mail:zgqkyx@·论著· ·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分析颜微微【摘要】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反流性咽喉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收治的78例反流性咽喉炎病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
试验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
两组均治疗8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FS )、反流症状指数(RSI )、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RFS 、RS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治疗后RFS 、RSI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6,P =0.01)。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试验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反流性咽喉炎病患进行施治,不仅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反流体征以及反流症状指数,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 咽炎;喉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 R 766.14 【文献标识码】 A作者单位:430061湖北省荆州市,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上,反流性咽喉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由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比较大的损害[1]。
现阶段,临床医师可利用促胃动力药物以及质子泵抑制剂来对反流性咽喉炎病患进行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这些药物的使用具有疗程长、用药剂量不容易掌握等缺点,可降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2]。
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摘要:咽喉反流性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部位引起咽喉部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胃食管反流的一种食管外表现。
我们参照《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通过问卷和量表和反流体征指数形式对慢性咽喉疾病患者进行调查评分,并对其影响因素和疗效进行统计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咽喉反流性疾病;危险因素;饮食;胃疾病;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8年2至8月于我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112例慢性咽喉疾病患者,其中男62例、女50例,年龄6~86(52.4±6.2)岁。
病程0.5~140(19±3.1)个月。
通过量表(RSI和RFS)评分来诊断LPRD,RSI>13分,RFI>7分纳入疑似LPRD。
RSI≤13分、RFI≤7分者排除LPRD。
根据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给予分度,轻度74例;重度7例;极重度2例。
1.2病史采集收集每位慢性咽喉疾病患者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职业、病程、随访电话号。
详细询问症状,病史,治疗前后做电子喉镜检查。
填写RSI和RSF量表并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病史主要包括有无胃疾病史如胃溃疡、慢性胃炎;饮食习惯包括暴饮暴食、嗜酒;有无受凉史;有无过大的工作和学习压力;有无焦虑抑郁症。
1.3治疗方法(1)一级治疗主要针对病程≤2周,症状轻,饮食不当引起的LPRD患者。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饮食8成饱,不吃甜腻辛辣食物,不喝酒、碳酸饮料;睡前不吃夜宵,不穿紧身衣睡觉,夜间症状明显者睡觉头位抬高30度。
(2)二级治疗主要针对有胃疾病史,症状反复迁延者。
PPI+胃肠动力药;采用奥美拉唑20mg(胶囊),2次/d,早晚餐前30min口服。
22例轻症者给予一级治疗,2周随访1次,共随访6周;59例给予一二级联合治疗,其中轻症52例治疗4周,重症7例治疗6周。
每2周随访1次,共随访6~8周。
奥美拉唑治疗106例儿童咽喉反流的临床分析赖志刚【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咽喉反流的临床特征和奥美拉唑治疗儿童咽喉反流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我科就诊的儿童咽喉反流患者进行RSI和RFS 评分,随访6周,应用配对t检验对咽喉反流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106例儿童患者进入临床研究,其中男性65例,女性41例.咽喉反流最常见的症状是声音嘶哑、鼻涕倒流和清喉.喉镜下RFS评分标准最常见的体征为红肿充血、后联合增生和声带水肿.儿童咽喉反流患者治疗2周后、4周后RSI和RF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6周时,前后再比较,RFS评分有明显改善,RSI评分无明显改善.结论奥美拉唑治疗1个月以上可明显改善症状和体征.【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15(023)005【总页数】3页(P349-351)【关键词】咽喉反流;儿童;奥美拉唑【作者】赖志刚【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龙岩,364000【正文语种】中文咽喉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进入喉腔、口咽和/或鼻咽[1],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咽喉反流与多种咽喉部疾病的发生有关,约占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0%[2],儿童患者中有1/5存在咽喉反流[1]。
咽喉反流产生机理与胃食管反流相似,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同,咽喉反流主要是喉部的刺激性变化,临床症状多样性,胃食管反流主要是食道组织损伤、炎症,伴有胸骨后区烧灼感。
咽喉反流多发生于白天身体直立状态下,多不伴有持续性胃酸暴露,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文献报道较多,但儿童咽喉反流的文献报道目前较少,儿童咽喉反流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1]。
儿童咽喉反流症状多种多样、不典型,检查有一定的限制性,诊断标准不统一,在治疗上也无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
因此儿童研究咽喉反流的诊治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临床资料2012年2月~2013年6月在我院我科就诊诊断为咽喉反流的患儿病例进入临床研究分析,就诊时患儿症状包括刺激性干咳、清喉、声嘶、吞咽困难、咽痛、咽部异物感、痰多感,年龄在5岁以上,病程在3个月以上。
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分析作者:叶方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24期[摘要] 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断、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希望能够给予相关工作者一些借鉴,或者为疾病诊治提供理论支持。
方法选择40例反流性咽炎患者作为该次观察对象,将其划分为对比及实验两组,对比组患者按照常规要求服用清热解毒咽喉炎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于每天早晚进食前分别服用20 mg奥美拉唑,上下午各进行1次雾化吸入,药物为2.5%浓度的碳酸氢钠。
结果在完成所有治疗措施后,对比组13例(62%)显效,4例(20%)有效,3例(15%)无效,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1例(5%)显效,7例(35%)有效,12例(60%)无效,总有效率为4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唑,并联合雾化吸入碳酸氢钠方式可以促进疾病症状及体征获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关键词] 反流性咽炎;临床诊断;治疗;探讨分析[中图分类号] R7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c)-0117-02反流性咽喉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由胃部所含之物反流到咽喉区域从而引发相关临床症状。
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模式的变化,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出现的几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且治疗效果无法满足要求,将会对患者正常生活、学习及工作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该疾病的临床治疗逐渐受到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1]。
该研究对2011年10月—2012年11月住院并接受治疗40例反流性咽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疾病临床治疗奠定基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住院并接受治疗的40例反流性咽炎患者作为该观察对象,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24~63岁之间,患病时间在6~62个月之间。
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比及实验两组,每组20例,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基础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广阔的分析比较空间。
反流性咽喉炎43例临床分析张宇;杨皖菁;周波【期刊名称】《临床军医杂志》【年(卷),期】2013()6【摘要】目的探讨喉咽反流(LPR)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及诊治方法。
方法对43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收集患者症状、喉镜检查及部分患者胃食管镜检查、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依据Belafsky等设立的反流症状指数(RSI)及反流征象分数(RSF)评估,均拟诊断LPR,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及必要口服胃动力药物治疗1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喉镜及RSI和RSF评分判断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37.2%(16例),治疗6周后总有效率48.8%(21例),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6.1%(37例),治疗12周后总有效率90.7%(39例)。
结论针对可疑LPR患者行诊断性PPI治疗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且疗效确切的方法。
【总页数】3页(P589-591)【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咽喉反流;质子泵抑制剂【作者】张宇;杨皖菁;周波【作者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7.11【相关文献】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后反流性咽喉炎临床分析 [J], 范永强;田峰;何敏;余承瑶;苏正辉;金蔚;陈洪列;李春桥2.反流性咽喉炎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相关性研究 [J], 张琚;3.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的关系分析 [J], 杜玉胜;张小兵;张琼;赵晓红4.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咽喉炎的关系分析 [J], 杜玉胜;张小兵;张琼;赵晓红;;;;5.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武兰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马建刚,E m a i l :m j ge n t 79@163.c o m 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与治疗马建刚,段乃超,贾晓菲(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二科,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中,咽喉反流(L P R )的诊断及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㊂然而,对L P R 引起的症状还多依赖于经验性治疗,但有时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㊂本文针对L P R 发病㊁临床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目的在于增加对L P R 疾病的认识㊂关键词:咽炎;食管炎,消化性;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 7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01-0046-05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7.01.011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e a l r ef l u x M a J i a ng a n g,D u a nN a i c h a o ,J i aX i a o f e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t h e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M aJ i a n g a n g ,E m a i l :m j ge n t 79@163.c o m A B S T R A C T :I n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p r a c t i c e ,t h e r e i sar i s i n g c o n c e r nw i t ht h ec u r r e n td i a g n o s i sa n d m a n a ge m e n t of l a r y ng o ph a r y n g e a l r e f l u x (L P R ).M a n y c o mm o n h e a d a n d n e c k s y m p t o m si nL P Rd e p e n d o n e m p i r i c t h e r a p y,b u t t h e r e a r em a n yp a t i e n t sw h os h o w n oo v e r a l l i m p r o v e m e n t i nt h es y m p t o m s .T h i sa r t i c l er e v i e w st h e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i s t s a p p r o a c h t oL P R ,t h e v a r i o u sw a y s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h e g u i d e l i n e s i n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m a n a ge m e n t o fL P R.K E Y W O R D S :p h a r y n g i t i s ;e s o p h a g i t i s ,p e p t i c ;d i a gn o s i s ;t r e a t m e nt 马建刚,男,医学博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河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秘书,河北省抗癌协会委员,河北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石家庄市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秘书㊂曾在在德国波恩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和海德堡大学曼海姆医学睡眠中心及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睡眠鼾症中心访问学习㊂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主编专业著作1部,副主编专业著作1部,参编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1部,卫生厅乡村医生医学知识与技能培训教材1部;获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技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2项㊂咽喉反流(L P R )在耳鼻咽喉科临床中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诊断㊂目前耳鼻咽喉科多称为 咽喉反流 ,而消化科则称为 食管外反流性疾病 ,两种诊断均指胃内容物自食管反流入咽腔及喉腔㊂L P R可引起多种头颈部常见症状,包括发声困难,咳嗽,吞咽困难,以及咽部异物感㊂并且考虑其可能与鼻炎㊁鼻窦炎㊁中耳炎等相关[1]㊂尽管L P R 可引起多种耳鼻咽喉科相关临床症状,但目前还没有诊断的金标准㊂由于L P R 症状复杂多变㊁体征轻重不一,而且无特异性,临床工作中很难实现客观诊断及病情分级,临床上存在过度诊断㊁过度治疗以及误诊误治㊂本文对L P R 的流行病学㊁多种诊断的途径以及治疗进行概述㊂1 流行病学在过去的20年中,L P R 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㊂K o u f m a n 等[2]对656例研究对象的胃食管反流病(G E R D )以及L P R 的发病率进行了统计,发现40%的受试者存在反流现象,其中22%的受试者有典型的反流症状而18%有L P R 的症状㊂C o n n o r等[3]的调查表明:26%的人有咽喉部症状,考虑为L P R ㊂研究显示将近10%的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及超过50%的声嘶患者存在L P R ㊂且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可以预见L P R 疾病的发病率将会增加,同时由于L P R 治疗上建议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 P I )用量为每日2次,连用超过2个月,因此为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4-5]㊂2 L P R 诊断既然L P R 可以不并发G E R D ,可疑的L P R 患者㊃64㊃‘临床荟萃“ 2017年1月5日第32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5,2017,V o l 32,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症状一般比较模糊,而且P P I治疗效果欠佳,那么如何精确诊断L P R呢对于耳鼻咽喉科医师来说,虽然没有诊断的金标准,仍有一些手段可以协助诊断L P R,即病史,查体(包括喉部查体),经验用药,p H 监测以及胃蛋白酶化验㊂2.1 L P R病史2002年,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定义了L P R㊂K o u f m a n等[4]定义了L P R的最常见症状:声嘶,咽部异物感,发声困难,咳嗽,慢性清嗓以及咽痛㊂对于耳鼻咽喉科医师,这些临床症状在最初病史采集时即可提示存在L P R㊂单独存在的症状经常存在非反流性的因素,因此无法将症状与反流一对一的对应起来:例如,声嘶可能由反流引起,但也有可能存在声带新生物,声带创伤或者声带麻痹㊂因此,L P R的以症状为基础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不同的症状来创建一个 复合 的评分,从而更好地反映反流的有无㊂B e l a f s k y等[6]在2001年首次提出了用反流症状指数(r e f l u xs y m p t o mi n d e x, R S I)来评估L P R的症状,认为若R S I>13分,可诊断为疑似L P R,在此之后有很多研究证实了这个量表对L P R的诊断价值㊂K o u f m a n最初提出的症状经过了严格的随访研究,提示为L P R非特异性㊂病史采集并不是精确诊断L P R的可靠方法㊂咳嗽㊁咽部异物感㊁清嗓以及声嘶可由其他咽喉部的刺激或炎症引发[7-8]㊂多种症状的存在也并不能排除非反流性因素导致㊂研究表明R S I与p H检测之间基本没有明确的关联,而且应用R S I来评价治疗效果对于临床上也没有太大帮助[9]㊂因此,病史采集能够提示存在L P R,但不能单凭病史来确诊㊂2.2体格检查/喉镜另一个诊断反流的手段是依据咽喉部的表现来判断病理性反流的有无㊂并不是单一的水肿或红肿的表现,而是对喉腔内多个部位可能炎症表现的系统评分,这就是反流体征评分(R F S)㊂当R F S>11提示存在L P R㊂与R S I一样,该评分及其阈值已经过了食管p H测定的验证[10]㊂然而,R F S也不能精确诊断反流[5,11]㊂R F S评分中的声带水肿,杓间区增生以及杓状软骨红肿也存在于非反流性疾病中[7]㊂此外,喉镜检查使用的仪器可能对检查结果产生偏倚㊂对于同一个患者的检查,相比于硬性喉镜,纤维喉镜能够更轻易的发现杓状软骨炎症,室带肥厚以及声带沟[8]㊂与R S I相似, R F S评分可能与食管p H测定或治疗效果关系不大[9]㊂因此,目前认为喉镜检查也不是L P R确诊的精确方式㊂2.3p H监测目前认为诊断L P R的金标准是24小时喉咽部p H监测,早期应用的是喉咽和食管双探头的24小时p H监测,标准是24小时L P R事件ȡ3次就可诊断㊂判定1次L P R事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2]:①喉咽p H<4;②食管p H降低随后发生的喉咽p H降低;③排除进食或吞咽时的p H降低;④快速的p H下降,而不是缓慢的降低㊂单纯p H监测只监测酸反流的情况,而大部分不伴有反酸烧心症状的弱酸反流和碱反流而被漏诊,这部分反流也可引起咽喉部的症状㊂胃蛋白酶在p H4~6仍有活性,仍可损伤咽喉黏膜而引起症状㊂J o h n s t o n等[13]研究认为胃蛋白酶在酸性㊁非酸性和弱酸性环境中均可损伤咽喉黏膜㊂因此,以上监测方法存在假阴性结果㊂为弥补这一不足,学者发明了24小时多通道腔内阻抗-p H监测(m u l t i c h a n n e l i n t r a l u m i n a l i m p e d a n c e-p H,MⅡ-p H),其可以判定所有反流及类型,使检测更准确[14]㊂24小时MⅡ-p H监测酸反流的阳性判断标准为:喉咽部反流次数3ȡ次,或近端食管p H 值<4的总时间ȡ1%㊂亦曾有学者提出24小时内喉咽部反流次数ȡ6.9次或反流面积指数(r e f l u x a r e a i n d e x,R A I)ȡ6.3作为判断L P R的标准[15]㊂除酸反流次数外,可通过24小时MⅡ-p H监测结果分析的资料还包括:①总反流次数和非酸反流次数(p H >4);②酸反流总时间,监测过程中由于反流原因致喉咽部p H值<4的总时间;③最长酸反流时间;④平均酸清除时间,平均每次反流从p H值低于4开始到p H值回到大于4的时间;⑤平均食团清除时间(从阻抗下降到回升至阻抗起始值,且持续时间大于5秒),食团清除时间应少于酸清除时间,这是由于酸清除包括食管蠕动波对食团的清除和唾液对食管黏膜的酸中和㊂综合分析以上资料,p H监测可作为诊断L P R以及判断反流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16]㊂但是最公认L P R的阳性标准还是24小时L P R事件ȡ3次㊂咽部p H监测(D X-p H):D X-p H监测仪是一种气道p H监测系统,可以精确监测咽喉部位的动态p H值,准确测出鼻㊁咽喉㊁气管中反流的微量酸或碱性气体,既可监测液体反流,也可监测气体反流,并能准确反映气道p H值4~6的实时变化情况㊂以R y a n评分反映监测结果[17]㊂国内少数医院已经开展咽部D X-p H监测,但是还没有发表有关临床文献,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准确性㊂2.4胃蛋白酶化验由于L P R的诊断形式在不断进步,胃蛋白酶化验是一项新兴的可应用于临床的技术[18]㊂从概念上来说,所有出现在上消化道的胃蛋白酶只能是反流导致的,在唾液中找到胃蛋白酶是存在反流的证据㊂在有L P R的症状和体征的患㊃74㊃‘临床荟萃“2017年1月5日第32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7,V o l32,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者的呼吸道经常可检测到胃蛋白酶的存在[19]㊂然而,有些反流是生理性的,在正常人体内的上述部位有时也可检查出胃蛋白酶㊂为了将L P R与正常胃蛋白酶的存在量进行区分,人们还需要确定一个胃蛋白酶水平的阈值,并且胃蛋白酶试验还要有能够预测治疗效果的作用㊂临床上这类研究正逐渐被重视起来[20],但是胃蛋白酶试验目前还尚未成熟,无法应用于临床㊂3L P R的治疗目前对于L P R的诊断尚不确定,因此讨论目前存在的L P R治疗手段并寻找 最好的治疗手段 来为临床上食管外反流的诊疗提供参考是有意义的㊂3.1一般治疗对疑似L P R的患者,可给予相应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尤其重要,包括减肥,戒烟和戒酒;同时尽量避免巧克力,脂肪,咖啡的摄入,避免午夜进食等㊂K o u f m a n等[21]认为低酸饮食治疗同时改变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㊂因此,在给予相应抑酸治疗时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㊂3.2内科治疗目前经常用于临床的L P R诊断方法为症状体征加4周的试验性治疗[22]㊂而p H监测实际上很少使用㊂抑酸治疗是L P R最常用的内科治疗策略,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首选药物为P P I,其他药物包括H2受体阻滞剂(H2R A)㊁促胃肠动力剂㊁黏膜保护剂等㊂根据文献报道,对于L P R,推荐的P P I剂量为10~20m g/次,每日2次,早饭和晚饭前30~60分钟服用,持续服用8~12周,症状消失后逐渐减量至停药,以免快速停药造成反跳式胃酸分泌过多[23-25]㊂胃肠动力药通过加速胃排空,增强食管黏膜对反流内容物的清除功能,增强食管下括约肌的静止压力以缓解症状㊂有文献支持促胃肠动力药联合P P I在改善L P R患者症状或体征方面优于单纯应用P P I,可减少L P R症状的反复发作[26-27]㊂但是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每日两次P P I治疗L P R并不是据于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用药剂量和时间仍有争议[23-24]㊂因此,需要进一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找出合理的用药剂量和时间,规范治疗㊂仅有不到10%的患者停用P P I后症状完全缓解并不再复发,所以常常需要再次应用P P I治疗㊂对P P I疗效不佳者,需要考虑是否为非酸反流㊁或者是较严重的喉咽反流的可能性,也应考虑是否诊断有误,是否为胆汁反流等碱性反流或弱酸,亦或尚存在其他病因如食管咽反流㊁过敏㊁过量烟酒㊁肺部疾患㊁鼻窦病变㊁风湿㊁免疫等因素㊁用嗓过度㊁吸入性刺激物质等因素,可添加组胺受体阻滞剂㊁促胃动力剂等[28-29]㊂中药治疗作为我国的国粹,其在治疗L P R 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吉均祥等[30]证实中药有助于提高P P I治疗L P R的疗效㊂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对于那些存在声嘶㊁清嗓㊁咳嗽或其他症状的患者如果应用P P I有效,则可证明症状是由反流引起的㊂有研究表明许多有类似症状的患者应用P P I后症状得到了改善[31]㊂目前推荐每日2次用药,持续治疗至少2个月,甚至3~4个月[32-33]㊂J i n等[34]特别观察了L P R患者的发声困难症状,并应用振动㊁频闪观察治疗后1~2个月的变化,结论证明患者症状是由L P R引起的㊂然而,另外一些研究则表明使用P P I有效并不能说明是否存在L P R㊂许多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安慰剂组与P P I治疗组在改善L P R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35]㊂与J i n等[34]表明P P I能够改善声音状况的研究相对应的是另外一项由H a m d a n等[35]进行的研究,他们认为P P I对症状改善并不显著㊂一项m e t a分析总结了P P I治疗可疑G E R D相关的慢性喉炎的随机对照研究,结论是P P I组与安慰剂组疗效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36]㊂除此之外,经验性用药试验对于那些疗效欠佳的病例没有任何诊断价值㊂如果应用P P I对患者的咽喉部症状没有明显疗效,有可能是该患者未患L P R,也有可能是存在对所选药物不敏感的难治性L P R㊂经验性试验,即每日两次P P I应用超过2个月,可能存在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的双重问题㊂目前,P P I的不良反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长期应用P P I可以减少钙质的吸收,容易引起骨质疏松以及髋部骨折,增加肺炎发生率,对心脏病发作以及肾脏疾病的发生也有影响,还会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37]㊂因此,经验性应用P P I治疗L P R虽然有效,但其并不宜作为一个理想的诊断方法㊂3.3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非酸反流(职业用声者中常见)㊁药物及生活方式联合疗效不佳㊁反流严重㊁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不良㊁药物不良反应严重㊁年轻患者避免长期用药或经济原因等均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㊂最常用和有效的术式是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手术目的是恢复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加强抗反流屏障功能以减少L P R事件的发生㊂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和有效的术式[38-41]㊂4结论目前来说,p H监测(未来可能包括胃蛋白酶检测)可以认为是较准确的诊断方法㊂但是,常规进行p H监测并不实际,但是可以作为可疑存在L P R患者进行经验性治疗时可供选择的检查㊂经验性使用抗酸药目前仍是诊断L P R的重要手段[42]㊂㊃84㊃‘临床荟萃“2017年1月5日第32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7,V o l32,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鉴于L P R的诊断和治疗中存在诸多问题,本病属于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疾病,其诊断和治疗需要内科㊁外科㊁耳鼻咽喉科㊁儿科等科室的通力合作,也需要咽喉疾病的专家尽快共同制定L P R的诊疗流程或草案,按照统一诊疗流程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为L P R的诊疗指南的制定奠定研究基础,促使L P R 诊断和治疗的规范化㊂参考文献:[1] B o o k D T,R h e e J S,T o o h i l l R J,e t a l.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n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 r e f l u x: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u r v e y[J].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02,112(1):1399-1406.[2] K o u f m a n J A,A m i n M R,P a n e t t iM.P r e v a l e n c eo f r e f l u xi n113c o n s e c u t i v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a r y n g e a l a n d v o i c e d i s o r d e r s[J].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 H e a dN e c kS u r g,2000,123(4):385-388.[3] C o n n o rN P,P a l a z z i-C h u r a sK L P,C o h e nS B,e t a l.S y m p t o m so f e x t r a e s o p h a g e a l r e f l u x i na c o mm u n i t y-d w e l l i n g s a m p l e[J].JV o i c e,2007,21(2):189-202.[4] K o u f m a n J A,A v i v J E,C a s i a n oR R,e t a l.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p o s i t i o n s t a t e m e n t o f t h e c o mm i t t e e o ns p e e c h,v o i c e,a n d s w a l l o w i n g d i s o r d e r s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A c a d e m y o f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y-H e a d a n dN e c k S u r g e r y[J].O t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N e c kS u r g,2002,127(1):32-35.[5]S i n g e n d o n k M,P u l l e n sB,V a nH J,e t a l.O P-5i n t e r o b s e r v e rv a l i d i t y o f t h e r e f l u x f i n d i n g s c o r e f o r i n f a n t s i n f l e x i b l e v e r s u sr i g i d l a r y n g o s c o p y[J].JP e d i a t r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N u t r,2015,61(4):510-511.[6] B e l a f s k y P C,P o s t m a G N,K o u f m a n J A.V a l i d i t y a n d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t h er e f l u xs y m p t o mi n d e x(R S I)[J].J V o i c e, 2002,16(2):274-277.[7] H i c k sD M,O u r sTM,A b e l s o nT I,e t a l.T h e p r e v a l e n c eo fh y p o p h a r y n x f i n d i n g s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g a s t r o e s o p h a g e a l r e f l u xi nn o r m a l v o l u n t e e r s[J].JV o i c e,2003,16(4):564-579.[8] M i l s t e i n C F,C h a r b e lS,H i c k s D M,e t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l a r y n g e a l i r r i t a t i o n s i g n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r e f l u x i na s y m p t o m a t i c v o l u n t e e r s:i m p a c t o f e n d o s c o p i c t e c h n i q u e(r i g i d v s.f l e x i b l e l a r y n g o s c o p e)[J].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05,115(12):2256-2261.[9] P o s t m aG N.A m b u l a t o r y p H m o n i t o r i n g m e t h o d o l o g y[J].A n nO t o lR h i n o l L a r y n g o l,2000,184(10):10-14.[10] B e l a f s k y P C,P o s t m a G N,K o u f m a nJ A.T h ev a l i d i t y a n d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r e f l u x f i n d i n g s c o r e(R F S)[J].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01,111(8):1313-1317.[11] C h a n g B A,M a c n e i l S D,M o r r i s o n M D,e t a l.T h eR e l i a b i l i t yo f t h e r e f l u x f i n d i n g s c o r e a m o n g g e n e r a l 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i s t s[J].JV o i c e,2015,29(5):572-577.[12] P o s t m aG N,B e l a f s k y P C,A v i v J E,e t a l.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 t e s t i n g[J].E a rN o s eT h r o a t J,2002,81(2):14-18.[13]J o h n s t o n N,K n i g h t J,D e t t m a r P W,e t a l.P e p s i n a n dc a r b o n i ca n h yd r a s ei s oe n z y m eI I Ia sd i a g n o s t i c m a r k e r sf o r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 r e f l u x d i s e a s e[J].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04,114(12):2129-2134.[14]王嘉森,李晓雨,李进让.咽喉24h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 H监测的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 190-193.[15] V i n c e n tD a J r,G a r r e t t J D,R a d i o n o f f S L,e t a l.T h e p r o x i m a lp r o b e i n e s o p h a g e a l p H m o n i t o r i n g: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an o r m a t i v e d a t a b a s e[J].JV o i c e,2000,14(2):247-254. [16] F u s c o n iM,D eV A,C o n t e M,e ta l.T h e i m p o r t a n c eo f t h en u m b e r o f r e f l u x e p i s o d e s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 r e f l u xd i s e a s e[J].O t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 N e c kS u r g,2013,148(2):261-266.[17]李进让,肖水芳,李湘平,等.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解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6,51(5):327-332.[18] K n i g h t J,L i v e l y MO,J o h n s t o n N,e ta l.S e n s i t i v e p e p s i ni mm u n o a s s a y f o rd e t e c t i o no f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J].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05,115(8):1473-1478.[19] W a s s e n a a rE,J o h n s t o nN,M e r a t iA,e t a l.P e p s i nd e t e c t i o n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f u n d o p l i c a t i o n[J].S u rg E n d o s c,2011,25(12):3870-3876.[20] H a y a t J O,G a b i e t a s o m n e zS,Y a z a k i E,e t a l.P e p s i n i n s a l i v af o r t h e d i ag n o s i s o f g a s t r o-o e s o ph a g e a l r e f l u x di s e a s e[J].G u t,2015,64(3):373-380.[21] K o u f m a n J A.L o w-a c i dd i e t f o r r e c a l c i t r a n t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t h e r a p e u t i cb e n e f i t sa n dt h e i ri m p l i c a t i o n s[J].A n nO t o lR h i n o l L a r y n g o l,2011,120(5):281-287. [22] W a n g A J,L i a n g M J,J i a n g A Y,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 p a t i e n t so fc h r o n i cl a r y n g i t i s w i t h a n d w i t h o u tt r o u b l e s o m e r e f l u xs y m p t o m s[J].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 a t o l,2012,27(3):579-585.[23] A l t m a n KW,N e i lP r u f e r,V a e z i M F.A r e v i e w o fc l i n i c a l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 r e f l u xd i s e a s e:t o w a r d c r e a t i n g a c l i n i c a l p r o t o c o l f o r t h e o t o l a r y n g o l o g i s t[J].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11,121(4):717-723.[24] C a m p a g n o l o AM,P r i s t o n J,T h o e n R H,e t a l.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D i a g n o s i s,T r e a t m e n t,a n dL a t e s tR e s e a r c h[J].I n tA r c h O t o r h i n o l a r y n g o l,2016,18(2):184-191.[25] F o r dC N.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J].J AMA,2005,294(12):1534-1540. [26] E z z a t W F,F a w a zS A,F a t h e y H,e ta l.V i r t u eo fa d d i n gp r o k i n e t i c st o p r o t o n p u m p i n h i b i t o r si n t 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 d i s e a s e:p r o s p e c t i v e s t u d y[J].JO t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N e c kS u r g,2011,40(4):869-872. [27]李可亮,李进让.质子泵抑制剂联合胃肠动力药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M e t a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21(7):367-371.[28]S a t a l o f fR T,H a w k s h a w M J,G u p t a R.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 a n d v o i c e d i s o r d e r s:a n o v e r v i e w o n d i s e a s em e c h a n i s m s,t r e a t m e n t s,a n dr e s e a r c ha d v a n c e s[J].D i s c o vM e d,2010,10(52):213-224.[29] G u p t a R,S a t a l o f f R T.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c u r r e n tc o n c e p t s a nd q ue s t i o n s[J].C u r rO p i nO t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N e c kS u r g,2009,17(3):143-148.[30]吉均祥,周杰玉.中西医结合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9):452-454.[31] K a r k o s P D,W i l s o n J A.E m p i r i c t r e a t m e n t o f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 w i t h p r o t o n p u m p i n h i b i t o r s: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L a r y n g o s c o p e,2006,116(1):144-148.(下转第53页)㊃94㊃‘临床荟萃“2017年1月5日第32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J a n u a r y5,2017,V o l32,N o.1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部分胃底折叠术往往疗效更佳㊂食管动力功能障碍相关N C C P 的治疗如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地尔硫卓)㊁硝酸盐和西地那非在改善胸痛症状方面疗效并不确切(虽然有部分患者经食管测压有一定程度的改善)㊂作为疼痛调节剂的文拉法辛和舍曲林治疗食管超敏型N C C P 的疗效最为满意㊂P O E M 治疗N C C P 相关的痉挛型动力障碍患者的疗效仍有待确定㊂参考文献:[1] N a s r I ,A t t a l u r iA ,C o s s -A d a m eE ,e t a l .D i a g n o s t i c u t i l i t y o f t h eo e s o p h a g e a lb a l l o o n d i s t e n s i o nt e s ti nt h ee v a l u a t i o n o f o e s o p h a ge a l c h e s t p a i n [J ].A l i m e n tP h a r m a c o lT h e r ,2012,35(12):1474-1481.[2] G e o r g eN ,A b d a l l a hJ ,M a r a d e y -R o m e r oC ,e t a l .T h ec u r r e n t t r e a t m e n to fn o n -c a rd i a cc he s t p a i n [J ].A l i m e n tP h a r m a c o l T h e r ,2016,43(2):213-239.[3] H a m d y E ,El N a k e e b A ,H a m e d H ,e ta l .O u t c o m e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N i s s e nf u n d o p l i c a t i o nf o r g a s t r o e s o p h a ge a l r ef l u x d i s e a s e i n n o n r e s p o n d e r st o p r o t o n p u m p i n h i b i t o r s [J ].J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S u r g,2014,18(9):1557-1562.[4] F l o o k NW ,M o a y y e d i P ,D e n tJ ,e ta l .A c i d -s u p p r e s s i v e t h e r a p y w i t he s o m e p r a z o l e f o r r e l i e f o f u n e x p l a i n e dc h e s t p a i n i np r i m a r yc a r e:ar a n d o m i z e d,d o u b l e -b l i n d ,pl a c e b o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J ].A m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13,108(1):56-64.[5] O z a w aS ,K u m a iK ,H i g u c h iK ,e t a l .S h o r t -t e r ma n d l o n g -t e r mo u t c o m e o f e n d o l u m i n a l g a s t r o pl i c a t i o n 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G E R D :t h e f i r s t m u l t i c e n t e r t r i a l i n J a pa n [J ].J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09,44(7):675-684.[6] L i uJ J ,C a r r -L o c k e D L ,O s t e r m a n M T ,e ta l .E n d o s c o p i c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a t y p i c a l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s o f g a s t r o e s o p h a g e a l r e f l u xd i s e a s e [J ].A m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2006,101(3):440-445.[7] B u r g s t a l l e r J M ,J e n n iB F ,S t e u r e r J ,e ta l .T r e a t m e n te f f i c a c yf o rn o n -c 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c h e s t p a i n :as y s t e m a t i c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P L o SO n e ,2014,9(8):e 104722-e 104722.[8] V a n u y t s e lT ,B i s s c h o psR ,F a r r eR ,e ta l .B o t u l i n u mt o x i n r e d u c e s d y s p h a g i a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o n a c h a l a s i a p r i m a r ye s o p h a g e a lm o t i l i t y d i s o r d e r s [J ].C l i n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H e p a t o l ,2013,9(11):1115-1121.[9] B r o w nS R ,G ya w a l i C P ,M e l m a nL ,e t a l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s o f a t y p i c a l e x t r a -e s o p h a g e a l r e f l u x s y m p t o m s f o l l o w i n g l a p a r o s c o p i ca n t i r e f l u xs u r g e r y [J ].S u r g E n d o s c ,2011,25(12):3852-3858.[10] R i b o l s iM ,B a l e s t r i e r i P ,B i a s u t t oD ,e t a l .R o l e o fm i x e d r e f l u xa n dh y p o m o t i l i t y w i t h d e l a y e d r e f l u x c l e a r a n c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n o n -c a rd i a c c he s t p a i n [J ].JN e u r o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M o t i l ,2016,22(4):606-612.[11] S h a r a t a AM ,D u n s t C M ,P e s c a r u s R ,e t a l .P e r o r a le n d o s c o p i cm y o t o m y (P O E M )f o r e s o p h ag e a l p r i m a r y m o t i l i t y d i s o r d e r s :a n a l ys i s o f 100c o n s e c u t i v e p a t i e n t s [J ].J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S u r g,2015,19(1):161-170.[12] M i n a m i H ,I s o m o t o H ,Y a m a gu c h i N ,e t a l .P e r o r a l e n d o s c o p i c m y o t o m y :e m e r g i n g i n d i c a t i o n s a n d e v o l v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 [J ].D i g En d o s c ,2015,27(2):175-181.[13] C h a m b e r s J B ,M a r k s E M ,R u s s e l l V ,e t a l .A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a r y ,b i o p s y c h o s o c i a lt r e a t m e n tf o r n o n -c a rd i a c c he s t p a i n [J ].I n t JC l i nP r a c t ,2015,69(9):922-927.[14] J o n s b u E ,M a r t i n s e n E W ,M o r k e n G ,e ta l .C h a n gea n d i m p a c t o f i l l n e s s p e r c e p t i o n sa m o n gp a t i e n t sw i t hn o n -c a r d i a c c h e s t p a i no rb e n i g n p a l p i t a t i o n sf o l l o w i n g th r e es e s s i o n so f C B T [J ].B e h a vC o g nP s yc h o t h e r ,2013,41(4):398-407.[15] M a r k s E M ,C h a m b e r s J B ,R u s s e l l V ,e t a l .A n o v e lb i o p s yc h o s o c i a l ,c o gn i t i v e b e h a v i o u r a l ,s t e p pe d c a r ei n t e r v e n t i o n f o r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n o n -c a r d i a c c h e s t p a i n [J ].H e a l t hP s yc h o l B e h a vM ed ,2016,4(1):15-28.收稿日期:2016-12-12 编辑:﹏﹏﹏﹏﹏﹏﹏﹏﹏﹏﹏﹏﹏﹏﹏﹏﹏﹏﹏﹏﹏﹏﹏﹏﹏﹏﹏﹏﹏﹏﹏﹏﹏﹏﹏﹏﹏﹏﹏﹏﹏﹏﹏﹏﹏﹏﹏﹏﹏﹏武峪峰(上接第49页)[32] R e i c h e lO ,D r e s s e lH ,W i e d e r än d e r sK ,e t a l .D o u b l e -b l i n d ,p l a c e b o -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w i t he s o m e p r a z o l ef o rs y m p t o m sa n d s i g n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 r e f l u x [J ].O t o l a r y n g o lH e a dN e c kS u r g,2008,139(3):414-420.[33] P a r k W ,H i c k sD M ,K h a n d w a l aF ,e t a l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e a l r ef l u x :p r o s p e c t i v ec o h o r ts t u d y e v a l u a t i ng o p t i m a ld o s eo f p r o t o n -p u m p i nhi b i t o rt h e r a p y a n d p r e t h e r a p y p r e d i c t o r so f r e s p o n s e [J ].L a r y n g o s c o p e ,2005,115(7):1230-1238.[34] J i n B J ,Y o n g S L ,J e o n g S W ,e t a l .C h a n ge of a c o u s t i c p a r a m e t e r s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t r e a t m e n ti nl a r y ng o ph a r y n g e a l r e f l u x p a ti e n t s [J ].L a r y n g o s c o p e ,2008,118(5):938-941.[35] H a m d a n A L ,S h a r a r a A I ,Y o u n e s A ,e t a l .E f f e c t o fa g g r e s s i v e t h e r a p y o n l a r y n g e a l s y m pt o m s a n d v o i c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g a s t r o e s o p h a g e a lr e f l u x [J ].A c t aO t o l a r y n go l ,2001,121(7):868-872.[36] Q a d e e r MA ,P h i l l i p s C O ,L o p e z A R ,e ta l .P r o t o n p u m pi n h i b i t o r t h e r a p y f o r s u s p e c t e d G E R D -r e l a t e d c h r o n i c l a r y n g i t i s :am e t a -a n a l y s i s o f 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s [J ].A mJG a s t r o e n t o ,2008,101(2):2646-2654.[37] H e i d e l b a u g h J J ,M e t z D C ,Y a n g Y X.P r o t o n p u m pi n h i b i t o r s :a r e t h e y o v e r u t i l i s e d i n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a n d d o t h e yp o s e s i gn i f i c a n t r i s k [J ].I n t JC l i nP r a c t ,2012,66(6):582-591.[38] S w o g e r J ,P o n s k y J ,H i c k sD M ,e t a l .S u r g i c a l f u n d o pl i c a t i o n i n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r e f l u x u n r e s p o n s i v et o a g g r e s s i v ea c i d s u p p r e s s i o n :a c o n t r o l l e d s t u d y [J ].C l i n 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H e pa t o l ,2006,4(4):433.[39] C a t a n i aR A ,K a v i cS M ,R o t hJ S ,e t a l .L a p a r o s c o pi cN i s s e n f u n d o p l i c a t i o n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l i e v e ss y m pt o m s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 r e f l u x [J ].J G a s t r o i n t e s tS u r g ,2007,11(12):1579-1588.[40] S a l a E ,S a l m i n e n P ,S i m b e r g S ,e ta l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e a l r ef l u xd i s e a s e t r e a t e dw i t h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f u n d o p l i c a t i o n [J ].D ig D i s S c i ,2008,53(9):2397-2404.[41] V a nd W L ,V o nS J ,W i l k e r s o n B J ,e ta l .I m pa c to fN i s s e n f u n d o p l i c a t i o no n 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 e a l r e f l u x s y m p t o m s [J ].A m S u r g,2011,77(7):878-882.[42] D h i l l o nV K ,A k s tL M.H o wt oa p p r o a c hl a r y n g o p h a r y n ge a l r ef l u x :a no t o l a r y ng o l o g yp e r s p e c t i v e [J ].C u r r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R e p,2016,18(8):1-7.收稿日期:2016-12-21 编辑:武峪峰㊃35㊃‘临床荟萃“ 2017年1月5日第32卷第1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J a n u a r y 5,2017,V o l 32,N o .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老年反流性喉炎有哪些症状?应如何治疗?反流性喉炎属于慢性咽炎的一种,顾名思义,此类病人以咽喉反流为主要表现,主要原因则是胃内容物异常反流,对其咽喉产生刺激后出现疾病。
在耳鼻喉科反流性咽喉炎十分常见,约80%的反流性疾病人群会伴有反流性咽喉炎。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反流性喉炎中老年人群不在少数,老年人群各项功能退化、伴随消化功能障碍,胃酸分泌过多继而出现反流性喉炎。
对于老年反流性喉炎进行积极地科普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老年反流性喉炎有哪些症状?应如何治疗?老年反流性喉炎常见哪些症状呢?首先,老年反流性喉炎患者会出现声音嘶哑。
疾病刚刚出现时候,病人咽喉部位可能出现异物感,严重程度、异物感觉随个人差异不完全一致,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疼痛。
随着上述异物感、疼痛被忽视,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患者表现为声音嘶哑。
当我们发现老年人群出现出现可疑的声音异常低沉、发音困难时需要高度重视。
其次为咳嗽。
老年反流性喉炎病人咽喉部位通常是比较干燥的,当受到刺激后出现干咳,一般在喝水后能够得到缓解。
再次为失声,老年患者患上此病后很容易出现失声的表现,但这一症状通常是短暂、暂时的,若患者能够配合治疗该症状能够得到缓解。
第四为喉痛,喉痛也是老年反流性喉炎的常见症状,这一症状可能早期无表现,在患者感冒、发烧后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若老年反流性喉炎病人出现喉痛后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疾病进展出现恶性肿瘤。
所以,老年人群出现喉痛症状且能够排除感冒、发烧时,一定要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和治疗。
最后为呼吸困难,这属于一种较为严重的症状和表现,当出现这一症状时表示病人疾病已经比较严重了,咽喉部位肿胀导致气道狭窄,继而对病人正常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出现呼吸困难。
由于老年人群的特殊性,相较于青壮年反流性喉炎患者进展为呼吸困难的速度更快、风险更高,暗示我们需要在疾病早期加以关注,尽早治疗避免出现难以挽回的后果。
除了上述典型表现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食管返流征装,包括反酸、烧心、腹胀等症状,此时治疗难度、临床风险均有可能进一步提升。
胃食管反流所致咽喉炎64例临床分析作者:陆文权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2年第10期[摘要] 目的探讨因胃食管反流引起咽喉炎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
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因胃食管反流导致咽喉炎64例患者,64例患者均行内镜检查和24 h食管pH值监测且诊断明确,通过咽喉部治疗加促胃肠动力药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观察64例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及内镜检查结果的变化。
结果经咽喉部治疗加促胃肠动力药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后,64例患者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治愈39例(60.94%),有效19例(29.69%),无效6例(9.38%),总有效率为90.63%。
结论胃食管反流咽喉炎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再结合内镜检查和24 h食管pH值监测容易明确诊断,采用咽喉部治疗加促胃肠动力药及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咽喉炎是目前临床上最佳治疗方案。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咽喉炎;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 R571;R76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228-02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及咽喉等组织损伤。
此病在西方发达国家人群中多发,发病率为7%~15%[1]。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
此病的发生率与年龄成正相关。
多数一线临床工作者对此病不能给予足够重视,只是根据临床症状给予一些治疗咽喉炎的药物,常常造成本病的延误治疗。
为了使临床工作者引起足够重视,笔者从事临床工作十几年,对64例胃食管反流咽喉炎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0年7月因胃食管反流导致咽喉炎64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31~78岁,平均(51.3±5.7)岁。
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
2013-06-07T11:23:35.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 作者: 阮杰坚
[导读] 喉镜和胃镜同时发现病变对诊断的帮助较大。
阮杰坚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珠海 519060)
【摘要】
目的:探讨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40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
果:
32例患者症状消失,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红斑、充血明显减轻或消退。6例仍有轻度异物感,2例仍咳嗽。结论:详细的临床问诊、
内镜检查及诊断性治疗可给诊断提供帮助,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病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
咽喉反流 咽喉炎 质子泵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65-02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的酸性胃内容物经食管反流至咽喉部,侵蚀咽喉部声带和气管而引起反流性咽喉炎,是引起咽喉部不适的主要
原因之一。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咽喉炎鉴别,常常导致部分患者被误诊漏诊,症状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本科综合症状、喉镜胃镜检查对诊断为反流性咽喉炎的
40例患者,给予泮托拉唑实验性治疗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10-2011.7月门诊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28-70岁,平均41岁,病史1月-2年。咽异物感28例,咽
部痰多、咳嗽
10例,声嘶12例,咽喉疼痛8例,其中伴有反酸烧心10例。
1.2
诊断 咽喉部常规检查: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间接喉镜及喉内镜检查见: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8例,杓间区
黏膜水肿
28例,声带红斑4例。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10例,食管炎4例。
1.3
治疗 给以泮托拉唑20mgBID,伴有反酸烧心者联合口服莫沙比利5mgTID,疗程2个月,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
2.
结果
40
例患者经治疗2个月后,32例患者症状消失,喉部检查杓间区黏膜水肿、声带红斑充血明显减轻或消退。6例仍有轻度异物感,2例
仍咳嗽。
3.
讨论
反流性咽喉炎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并不少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异物感、慢性咳嗽、反复清桑痰多、声嘶,伴或不伴有反酸及烧心等
消化系统症状。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患者常常难以第一时间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若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咽喉反流有关机制有
2种:一是反流物对咽喉黏膜的直接损伤作用(反流理论),现有研究证明反流物中胃酸和胃蛋白
酶起主要的咽喉损伤作用,且咽喉黏膜对酸刺激更敏感。另一种是食管远端酸刺激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
(反射理论),由于咽喉和食管存在共
同的反射中枢和通路,远端食管在胃酸刺激下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分泌导致咳嗽和反复的清桑动作
[1]。
咽喉反流症状可出现在食管炎症状之前,多数患者以咽喉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就诊,而典型的上腹部烧灼感和反酸症状并不常见,常
常被笼统地诊断为慢性咽喉炎,久治不愈。临床上对于慢性难治性咽喉炎,排除其他原因后,应考虑反流性咽喉炎的可能。目前诊断反流
性咽喉炎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常用的诊断方法有三种:①实验性用药能使患者症状缓解②内镜下常见的体征和临床症状③双探头
24小时
PH
监测[2]。虽然双探头24小时PH监测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受到诸多因数的的影响和限制,临床很难开展。内镜下喉部常见的体征有声
带后部软骨区域黏膜增生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肉芽肿,喉室消失,声门下狭窄等
[3]。而Belafsky[4]等对纤维喉镜所
示也设立了反流征象分数,其中包括
8项征象来评估临床分度(0-26分):即声门下水肿、喉室消失、红斑或充血、声带水肿、弥漫性喉头
水肿、后联合肥大、肉芽肿、喉内水肿,认为总分
≥7时,95%的患者都能确诊为反流性咽喉炎。胃镜检查可以显示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管
炎,但对食管显示正常者及对食管黏膜尚未发生糜烂、溃疡等病变的患者,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对咽喉反流的诊断意义不大。喉镜和胃镜同
时发现病变对诊断的帮助较大。
咽喉黏膜对酸刺激更敏感,少量的酸性反流就可引起明显的症状,使得有些患者症状体征不成正比,这部分患者即使喉镜未发现异
常,也不能排除反流的可能。我们认为临床上,出现咽部痰多、持续清桑,声嘶、异物感或慢性咳嗽
>3个月,门诊正规治疗连续3次无效,
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考虑反流性咽喉炎可能,可给以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总之,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应综合病史、咽喉部体征、喉镜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必要时行质子泵抑制剂诊断性治疗可给诊断提供
帮助。质子泵抑制剂为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的有效药物,但目前仍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及疗程,如何选择合适的质子泵抑制剂,服用的剂量
及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汪安江.陈旻湖.反流性咽喉炎的发病机制和进展.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4):213-217.
[2]
张立红.李娜.郑宏伟.咽喉反流的初步诊断.[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05-108.
[3]
李进让.咽喉反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2):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