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O 压控振荡器
- 格式:pdf
- 大小:830.88 KB
- 文档页数:38
压控振荡器的定义控振荡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是一种电子振荡器,它的振荡频率可以通过外部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
VCO在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于频率合成器、频率调制器、时钟源等领域。
VCO的工作原理如下:VCO的核心组件是一个电压控制的振荡电路,通常包含一个可变电容器或电感和运放或其他放大器。
这个电路根据控制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进而产生不同频率的输出信号。
最常见的VCO实现方式是利用电容变化来改变振荡频率。
当一个电压施加在可变电容上时,电容的值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振荡频率的变化。
这种方式可以通过改变电压控制电容器的工作点来实现。
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利用电感。
当电流通过电感时,会产生磁场,磁场的变化又导致电感的电流变化。
通过改变控制电压,可以改变电感上的电流,从而改变振荡频率。
VCO的应用非常广泛,在通信领域中,VCO经常用于频率合成器。
频率合成器通过将一个基准频率乘以一个整数倍数来产生期望的输出频率。
VCO作为频率合成器的核心部件,可以根据控制电压的变化实现多样化的输出频率。
VCO也常用于频率调制器中。
在调制过程中,VCO的频率会根据调制信号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调制。
这样一来,VCO可以将调制信号的信息嵌入到振荡信号中。
此外,VCO还被广泛应用于时钟源。
时钟源是计算机系统、通信系统、音频系统等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VCO可以根据控制电压的变化来调整时钟源的频率,从而满足不同系统的要求。
总结起来,VCO是一种通过控制电压来调整振荡频率的电子振荡器。
它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的工作状态,实现对振荡频率的调节。
VCO在频率合成器、频率调制器、时钟源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之一。
压控振荡器一.基本原理信号的频率取决于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因此称为“压控振荡器”。
其它影响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的参数还VCO(Voltage ControlledOscillator)(压控振荡器)是指输出信号的频率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设备,它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公式(5-1)来描述。
(5-1)其中,u(t)表示输入信号,y(t)表示输出信号。
由于输入信号的频率取决与输入信号的电压的变化,因此称为“压控振荡器”。
其他影响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的参数还有信号的幅度Ac ,振荡频率fc,输入信号灵敏度kc,以及初始相位。
压控振荡器的特性用输出角频率ω0与输入控制电压uc之间的关系曲线(图1)来表示。
图中,uc为零时的角频率ω0,0称为自由振荡角频率;曲线在ω0,0处的斜率K0称为控制灵敏度。
使振荡器的工作状态或振荡回路的元件参数受输入控制电压的控制,就可构成一个压控振荡器。
在通信或测量仪器中,输入控制电压是欲传输或欲测量的信号(调制信号)。
人们通常把压控振荡器称为调频器,用以产生调频信号。
在自动频率控制环路和锁相环环路中,输入控制电压是误差信号电压,压控振荡器是环路中的一个受控部件。
压控振荡器的类型有LC压控振荡器、RC压控振荡器和晶体压控振荡器。
对压控振荡器的技术要求主要有:频率稳定度好,控制灵敏度高,调频范围宽,频偏与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并宜于集成等。
晶体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高,但调频范围窄,RC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低而调频范围宽,LC 压控振荡器居二者之间。
在MATLAB中压控振荡器有两种:离散时间压控振荡器和连续时间压控振荡器,这两种压控振荡器的差别在于,前者对输入信号采用离散方式进行积分,而后者则采用连续积分。
本书主要讨论连续时间压控振荡器。
为了理解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幅度之间的关系,对公式(5-1)进行变换,取输出信号的相角Δ为对输出信号的相角Δ求微分,得到输出信号的角频率ω和频率f分别为:ω=2πf c+2πk c u(t) (5-3)(5-4)从式(5-4)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f与输入信号幅度u(t)成正比。
压控振荡器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简称VCO)是一种电路,可以根据输入电压的变化而生成相应频率的信号。
VCO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雷达、无线电发射器等领域,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方案一:基于电感-电容(LC)谐振电路的压控振荡器设计1.电路原理在LC谐振电路中,电感和电容的组合能够形成一个谐振回路。
当LC 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数值合适时,谐振电路会产生一个稳定的频率。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电容的值来改变谐振频率,从而实现压控振荡。
可将VCO分为两大模块,即振荡器电路和调谐电路。
振荡器电路:包括LC电路、放大器和反馈网络。
LC电路是谐振结构的核心,放大器用于提供振荡电路的增益,反馈网络将部分振荡输出信号输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
2.电路实现首先,需要确定振荡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和中心频率。
选择合适的电感和电容数值,使得振荡器在预期频率范围内正常工作。
接下来,设计放大器的增益和反馈网络的增益,以保证正反馈的存在,使振荡器能够自持振荡。
3.压控调谐(VCT)技术压控振荡器要能够实现频率的可调,需要采用压控调谐(Voltage Control Tuning,简称VCT)技术。
常见的VCT技术包括改变电容值、改变电感值和改变电源电压。
在本方案中,我们采用改变电容值的方法来实现压控调谐。
4.控制电路为了实现对电容值的控制,需要设计一个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可以根据输入的电压信号来改变电容值,从而实现对振荡器频率的调节。
控制电路通常由一个比较器和一个电压-电容转换电路组成。
比较器将输入信号与参考电压进行比较,输出响应的电平控制电容值的改变。
5.特性和性能压控振荡器的性能指标包括频率稳定度、调谐范围、调谐灵敏度、输出功率等。
频率稳定度是指振荡器频率的稳定性,调谐范围是指振荡器的工作频率范围,调谐灵敏度是指输入电压变化与频率变化的关系,输出功率是指输出信号的幅值。
总结方案一是基于LC谐振电路的压控振荡器设计。
ring vco的结构【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振荡器应运而生。
其中,RING VCO(环形电压控制振荡器)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电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详细介绍RING VCO的结构、原理与应用,并与其他振荡器进行比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重要元件。
【RING VCO的结构概述】RING VCO,即环形电压控制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环形振荡电路的电压控制振荡器。
它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环形谐振器,由多个晶体管、电容和电阻组成。
环形谐振器的输入端连接到一个电压控制模块,该模块通过调整控制电压来改变谐振器的频率。
【RING VCO的原理与应用】RING VCO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压控制模块调整晶体管的电流,从而改变谐振器的谐振频率。
当控制电压发生变化时,晶体管的电流也随之变化,进而导致谐振器的频率发生变化。
这种结构使得RING VCO具有很好的频率控制性能和线性度。
在实际应用中,RING VCO广泛应用于通信、广播、导航等领域。
例如,在无线通信系统中,RING VCO可以作为本地振荡器,为载波发生器提供稳定的频率信号。
此外,RING VCO还适用于频率合成、频率division、相位锁定等场景。
【与其他振荡器的比较】与其他类型的振荡器相比,RING VCO具有以下优势:1.线性度好:RING VCO的频率与控制电压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有利于实现精确的频率控制。
2.频率稳定性高:由于采用了环形谐振器,RING VCO具有较高的谐振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
3.输出功率高:RING VCO的输出功率较高,有利于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4.体积小、重量轻:与其他振荡器相比,RING VCO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集成和轻量化。
【总结】RING VCO作为一种重要的振荡器,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电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了解其结构、原理和应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振荡器,为各类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的频率信号。
vco工作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超有趣的VCO,也就是压控振荡器。
你可以把VCO想象成一个超级有个性的小音乐家。
它呀,有一个特别的本事,就是根据输入的电压来改变自己发出的“音符”,也就是频率。
这就好像这个小音乐家特别听电压这个指挥家的话,电压怎么指挥,它就怎么演奏。
从它的内部构造来说呢,它有一些关键的组成部分。
就像一个乐队有各种乐器一样,VCO里有像电容、电感这些元件。
电容和电感就像是这个小音乐家的声带或者琴弦,它们之间相互作用。
当电压这个指挥家改变了指挥的力度,也就是电压的值发生变化的时候,电容和电感之间的配合就会发生改变。
这就好比是琴弦被调紧或者调松了,发出的声音频率也就跟着变了。
比如说,当输入的电压升高的时候,这个小音乐家就像是被打了一针兴奋剂,它会加快自己的节奏,输出的频率就变高了。
而要是电压降低了呢,它就像有点没力气了,节奏变慢,输出的频率也就跟着降低。
这一过程可神奇了呢!再说说它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咱们的手机里,VCO可是个大忙人。
它就像一个幕后英雄,默默地为手机的通信功能做贡献。
手机要和基站通信,就需要在不同的频率上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VCO就负责根据手机内部的控制信号,也就是不同的电压,来产生合适的频率。
如果没有VCO这么听话又能干的小助手,咱们的手机可就没法好好地打电话、上网啦。
在收音机里呢,VCO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收音机要接收不同电台的信号,每个电台都有自己特定的频率。
VCO就像一个聪明的小侦探,根据我们调节收音机旋钮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快速地调整自己的频率,去找到对应的电台信号。
这就像是它在频率的海洋里,按照电压给的线索,精准地找到目标电台的那片“小岛屿”。
而且啊,VCO还是个很有“创造力”的家伙。
它产生的频率信号还可以被进一步加工和处理,用来做很多其他有趣的事情。
比如说在一些电子设备里,它产生的频率信号可以被用来做时钟信号,就像一个小闹钟一样,给其他的电路元件规定工作的节奏。
CMOS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分析与优化技术研究CMOS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分析与优化技术研究摘要:相位噪声是CMOS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简称VCO)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
本文针对CMOS压控振荡器的相位噪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优化技术,旨在提高VCO的性能和稳定性。
一、引言CMOS VCO在现代通信和射频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器件本身的非线性特性和环境干扰等因素,CMOS VCO常常面临相位噪声问题。
相位噪声会引起信号质量下降、频谱扩展等问题,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相位噪声分析相位噪声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1)本振频率偏移所产生的相位噪声,2)本振频率的起伏所产生的相位噪声。
其中,频率偏移是由于振荡器内部非线性特性和环境干扰等原因引起的,而频率起伏则是由于CMOS工艺中的电源噪声和电压不稳定性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准确评估CMOS VCO的相位噪声性能,可以使用较为精确的方法,如相位噪声密度(phase noise density)和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phase noise power spectral density)来描述。
通过对VCO的噪声源建模以及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的计算,可以分析噪声的来源和功率谱特性。
三、相位噪声优化技术研究1)降低振荡功耗。
振荡器功耗对相位噪声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进电源管理技术和优化电路结构来降低功耗,从而减小相位噪声。
2)优化电源噪声滤波器。
电源噪声是相位噪声的一个主要源头,通过设计合理的电源噪声滤波器可以减小电源噪声的传导和波及范围。
3)减小晶体振荡器(crystal oscillator)的载波噪声。
晶体振荡器作为VCO的参考频率源,其载波噪声也会对VCO的相位噪声性能产生影响。
因此,可以选择合适的晶体振荡器,或采用频率锁定环(PLL)等技术来减小载波噪声。
压控振荡器(VCO)一应用范围用于各种发射机载波源、扩频通讯载波源或作为混频器本振源。
二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变容管结电容Cj随反向偏置电压VT变化而变化的特点(VT=0V时Cj是最大值,一般变容管VT落在2V-8V压间,Cj呈线性变化,VT在8-10V则一般为非线性变化,如图1所示,VT在10-20V时,非线性十分明显),结合低噪声振荡电路设计制作成为振荡器,当改变变容管的控制电压,振荡器振荡频率随之改变,这样的振荡器称作压控振荡器(VCO)。
压控振荡器的调谐电压VT要针对所要求的产品类别及典型应用环境(例如用户提供调谐要求,在锁相环使用中泵源提供的输出控制电压范围等)来选择或设计,不同的压控振荡器,对调谐电压VT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对调谐线性有较高要求者,VT选在1-10V,对宽频带调谐时,VT则多选择1-20V或1-24V。
图1为变容二极管的V-C特性曲线。
(V)T图1变容二极管的V-C特性曲线三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参数1 工作频率:规定调谐电压范围内的频率范围称作工作频率,通常单位为“MHz”或“GHz”。
2 输出功率:在工作频段内输出功率标称值,用Po表示。
通常单位为“dBmw”。
3 输出功率平稳度:指在输出振荡频率范围内,功率波动最大值,用△P表示,通常单位为“dBmw”。
4 调谐灵敏度:定义为调谐电压每变化1V时,引起振荡频率的变化量,用MHz/ △VT表示,在线性区,灵敏度最高,在非线性区灵敏度降低。
5 谐波抑制:定义在测试频点,二次谐波抑制=10Log(P基波/P谐波)(dBmw)。
6 推频系数:定义为供电电压每变化1V时,引起的测试频点振荡频率的变化量,用MHz/V表示。
7 相位噪声:可以表述为,由于寄生寄相引起的杂散噪声频谱,在偏移主振f0为fm的带内,各杂散能量的总和按fin平均值+15f0点频谱能量之比,单位为dBC/Hz;相位噪声特点是频谱能量集中在f0附近,因此fm越小,相噪测量值就越大,目前测量相噪选定的fm 有离F0 1KHz 、10KHz 和100KHz 几种,根据产品特性作相应规定。
1 绪论1.1 压控振荡器原理及发展现状调节可变电阻或可变电容可以改变波形发生电路的振荡频率,要求波形发生电路的振荡频率与控制电压成正比。
这种电路称为压控振荡器,又称为VCO 或u-f 转换电路。
怎样用集成运放构成压控振荡器呢?我们知道积分电路输出电压变化的速率与输入电压的大小成正比,如果积分电容充电使输出电压达到一定程度后,设法使它迅速放电,然后输入电压再给它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其振荡频率与输入电压成正比,即压控振荡器。
其特性用输出角频率0ω与输入控制电压C u 之间的关系曲线(图1.1)来表示。
图中C u 为零时的角频率,(0ω,0)称为自由振荡角频率;曲线在(0ω,0)处的斜率0K 称为控制灵敏度。
使振荡器的工作状态或振荡回路的元件参数受输入控制电压的控制,就可构成一个压控振荡器。
在通信或测量仪器中,输入控制电压是欲传输或欲测量的信号(调制信号)。
人们通常把压控振荡器称为调频器,用以产生调频信号。
在自动频率控制环路和锁相环环路中,输入控制电压是误差信号电压,压控振荡器是环路中的一个受控部件。
图1.1 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特性压控振荡器的类型有LC 压控振荡器、RC 压控振荡器和晶体压控振荡器。
对压控振荡器的技术要求主要有:频率稳定度好,控制灵敏度高,调频范围宽,频偏与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并宜于集成等。
晶体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高,但调频范围窄,RC压控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低而调频范围宽,LC压控振荡器居二者之间。
压控振荡器(VCO)是一种振荡频率随外加控制电压变化的振荡器,是频率产生源的关键部件。
频率产生源是大多数电子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
在许多现代通信系统中,VCO是可调信号源,用以实现锁相环(PLL)和其他频率合成源电路的快速频率调谐。
VCO已广泛用于手机、卫星通信终端、基站、雷达、导弹制导系统、军事通信系统、数字无线通信、光学多工器、光发射机和其他电子系统。
压控振荡器(VCO)工作原理压控振荡器实际上是怎么工作的呢?如果你曾经学过电气工程的话,无疑你也曾碰见过所谓“自然”的振荡器电路,好比Hartley或Colpitt s振荡器。
这些电路一般是靠电感和电容的组合而得到的固有谐振来产生振动的,或者是靠包含能在给定频率上进行机械或电气谐振的元件(例如,晶体振荡器)来产生振动的。
它们“想”以小提琴琴弦一样的方式在给定的频率上进行振动--在小提琴中,以几乎任何形式馈入系统中的少量能量产生了振动。
当然,如果你正在给一个合成器设计一个VCO,你完全可以忘记上面那些东西。
因为固有谐振电路不用来设计合成器VCO。
这么做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类似Hartl e y振荡器这类电路原本就是用来当作R F振荡器的,即工作在远大于音频范围的频率中。
使原本被设计运行在百万赫兹(106Hz=1GHz)范围的一个RF振荡器现在要运行在,比方说500H z 范围附近,需要巨大的电感和电容,可以想见最终的电路不会很稳定。
第二个理由是很难做到将这些电路的电压控制在一个很大的频率范围内。
一个事实是,经常使用一种叫变容二极管(varacto r)的元件来设计R F VCO,变容二极管基本上就是压控的电容器。
然而,基础物理学限定了变容二极管的使用范围,因此最终电路经常仅能覆盖大概一个倍頻程(octave)范围。
对于RF使用来说,这大抵就足够了(例如,考虑到FM广播的频带跨距仅仅只有1/5倍頻程),所以也没人试图去进一步改善这些电路。
但是人的听觉范围大约是10个倍頻程,因此人们希望任何合理的合成器VCO其操作范围至少应有5个倍頻程,以达到音乐方面的有效性。
因此从1960年代早期的M oog和Bu chia开始,合成器电路设计者们很早就转向了不依赖自然谐振,而依赖于对数学函数(这些函数可根据控制电压而成比例地增减)的模拟实现的所谓“人工”振荡器电路上。
压控振荡器(VCO)一应用范围用于各种发射机载波源、扩频通讯载波源或作为混频器本振源。
二基本工作原理利用变容管结电容Cj随反向偏置电压VT变化而变化的特点(VT=0V时Cj是最大值,一般变容管VT落在2V-8V压间,Cj呈线性变化,VT在8-10V则一般为非线性变化,如图1所示,VT在10-20V时,非线性十分明显),结合低噪声振荡电路设计制作成为振荡器,当改变变容管的控制电压,振荡器振荡频率随之改变,这样的振荡器称作压控振荡器(VCO)。
压控振荡器的调谐电压VT要针对所要求的产品类别及典型应用环境(例如用户提供调谐要求,在锁相环使用中泵源提供的输出控制电压范围等)来选择或设计,不同的压控振荡器,对调谐电压VT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而言,对调谐线性有较高要求者,VT选在1-10V,对宽频带调谐时,VT则多选择1-20V或1-24V。
图1为变容二极管的V-C特性曲线。
(V)T图1变容二极管的V-C特性曲线三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参数1 工作频率:规定调谐电压范围内的频率范围称作工作频率,通常单位为“MHz”或“GHz”。
2 输出功率:在工作频段内输出功率标称值,用Po表示。
通常单位为“dBmw”。
3 输出功率平稳度:指在输出振荡频率范围内,功率波动最大值,用△P表示,通常单位为“dBmw”。
4 调谐灵敏度:定义为调谐电压每变化1V时,引起振荡频率的变化量,用MHz/ △VT表示,在线性区,灵敏度最高,在非线性区灵敏度降低。
5 谐波抑制:定义在测试频点,二次谐波抑制=10Log(P基波/P谐波)(dBmw)。
6 推频系数:定义为供电电压每变化1V时,引起的测试频点振荡频率的变化量,用MHz/V表示。
7 相位噪声:可以表述为,由于寄生寄相引起的杂散噪声频谱,在偏移主振f0为fm的带内,各杂散能量的总和按fin平均值+15f0点频谱能量之比,单位为dBC/Hz;相位噪声特点是频谱能量集中在f0附近,因此fm越小,相噪测量值就越大,目前测量相噪选定的fm有离F0 1KHz、10KHz和100KHz几种,根据产品特性作相应规定。
基于pll的vco电路
基于PLL的VCO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设计,其中PLL代表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VCO代表电压控制振荡器(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PLL是一种反馈控制系统,用于调节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和频率关系。
它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件构成:
1. 相位比较器(Phase Comparator):用于比较输出信号与参考信号之间的相位差,并产生误差信号。
2. 低通滤波器(Low Pass Filter):用于滤除误差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得到一个平滑的控制电压。
3. 电压控制振荡器(VCO):根据输入的控制电压来产生输出的振荡信号。
VCO的频率通常是与输入的控制电压成正比的。
4. 分频器(Divider):将VCO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以得到一个与参考信号频率相匹配的信号。
在基于PLL的VCO电路中,VCO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输出频率受到控制电压的调节。
通过调节控制电压,可以实现对VCO输出频率的精确控制。
VCO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频率范围、线性度、相位噪声、功耗等。
常见的VCO设计包括LC振荡器、压控晶体振荡器(VCXO)、压控振荡器阵列(VCO Array)等。
总结来说,基于PLL的VCO电路是一种利用锁相环技术实现频率精确调节的电路设计,其中VCO作为核心部件根据输入的控制电压产
生输出的振荡信号。
它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例如通信系统、时钟生成电路、频率合成等领域。
vco 相位噪声相关频率(原创版)目录1.VCO 简介2.相位噪声的概念3.相位噪声与频率的关系4.VCO 相位噪声的影响因素5.降低 VCO 相位噪声的方法正文一、VCO 简介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电压控制振荡器)是一种振荡器,其频率可以通过改变控制电压的大小进行调整。
在通信、导航、精密测量等领域中,VCO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相位噪声的概念相位噪声是指信号的相位在时间上的变化造成的频率不稳定性。
在通信系统中,信号的相位噪声会影响信号的质量,从而降低通信系统的性能。
三、相位噪声与频率的关系VCO 的相位噪声会影响其输出信号的频率稳定性。
相位噪声越大,频率稳定性就越差,反之亦然。
因此,研究 VCO 的相位噪声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四、VCO 相位噪声的影响因素VCO 的相位噪声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器件本身的性能:如晶体振荡器、锁相环等;2.电源电压的稳定性:电源电压的波动会影响 VCO 的输出频率;3.环境温度: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器件参数的变化,从而影响 VCO 的相位噪声;4.其他因素:如电路设计、制造工艺等。
五、降低 VCO 相位噪声的方法为了降低 VCO 的相位噪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高性能的器件:采用性能优良的晶体振荡器和锁相环等器件,可以降低 VCO 的相位噪声;2.提高电源电压的稳定性:采用稳压器等电源电路,可以减小电源电压的波动,从而降低 VCO 的相位噪声;3.控制环境温度:通过散热、保温等措施,保持环境温度的稳定,可以降低 VCO 的相位噪声;4.优化电路设计:采用适当的电路结构和布局,可以减小 VCO 的相位噪声;5.改进制造工艺: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可以提高器件的性能,从而降低 VCO 的相位噪声。
综上所述,VCO 的相位噪声与频率稳定性密切相关,降低 VCO 的相位噪声有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3.15压控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了解压控振荡器的组成、工作原理。
2.进一步掌握三角波、方波与压控振荡器之间的关系。
3.掌握压控振荡器的基本参数指标及测试方法。
二.设计原理电压控制振荡器简称为压控振荡器,通常由VCO(V 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表示。
是一种将电平变换为相应频率的脉冲变换电路,或者说是输出脉冲频率与输入信号电平成比例的电路。
它被广泛地应用在自动控制,自动测量与检测等技术领域。
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可以有不同的输入方式。
如用直流电压作为控制电压,电路可制成频率调节十分方便的信号源;用正弦电压作为控制电压,电路就成为调频振荡器;而用锯齿电压作为控制电压,电路将成为扫频振荡器。
压控振荡器由控制部分、方波、三角波发生器组成框图如下:反相器 1反相器 2模拟开关方波、三角波发生器三角波方波3-15-11.方波、三角波发生器我们知道,方波的产生有很多种方法,而用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电路---电压比较器是一种产生方波的最简单的电路之一。
而三角波可以通过方波信号积分得到。
电路如图C3-15-2设t=0,Uc=0,Uo 1=+Uz,则Uo=-Uc=0,运放A 1的同相端对地电压为:U+’=212211R R R U R R R U o z +++此时,Uo 1通过R 向C 恒流充电,Uc 线性上升,Uo 线性下降,则U+’下降,由于运放反相端接地,因此当U+’下降略小于0时,A 1翻转,Uo1跳变为-Uz 见土,此时Uo 略小于-R 1×U 2/R 2。
在t=t 1时,Uc=-Uo=R 1×U 2/R 2,Uo1=-Uz.运放A 1的同相端对地电压为:212211'R R UoR R R UzR U ++++=+ 此时,电容C 恒流放电,Uc 线性下降,Uo 线性上升,则U+’也上升。
当U+’上升到略大于0时,A 1翻转,Uo 跳变为Uz ,如此周而复始,就可在Uo 端输出幅度为R 1×U 2/R 2的三角波。
PLLVCO技术经验总结PLL VCO(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是一种电压控制振荡器,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雷达系统和测试测量设备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我积累了一些PLL VCO技术的经验,并在下面进行总结。
首先,选择合适的VCO架构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VCO架构有MOS VCO、Colpitts VCO和Ring VCO等。
MOS VCO受到噪声和非线性的限制,适用于低频和中频范围;Colpitts VCO经常用于高频范围,可以实现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和相位噪声;Ring VCO在高频范围也有较好的表现。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VCO架构时,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指标进行选择。
其次,稳定性分析和参数优化是提高PLLVCO性能的关键。
PLLVCO的频率稳定度、相位噪声和抑制振荡频率的能力等都与参数设置密切相关。
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等方法进行。
在进行参数优化时,可以根据设计目标和限制条件,采用试错法或优化算法进行参数调整,以获得最佳性能。
另外,电源噪声和振荡器电源供电是影响PLLVCO性能的重要因素。
电源噪声会直接影响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指标,因此,在设计中应尽量减小电源噪声的传递路径。
同时,振荡器的电源供电质量也要注意保证,如采用稳压器或者滤波电路来提高供电质量,以减少振荡器的抖动和波动。
此外,温度对PLLVCO性能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
因为温度会改变组件的特性参数,特别是对于集成电路来说,温度对振荡器频率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因此,在设计中要考虑温度补偿电路和温度传感器等,以保证振荡器在不同温度下能够稳定工作。
最后,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还可以采取一些增强措施。
例如,引入频率调制技术可以提高PLLVCO的频率调谐范围和线性度;使用电流源线性化技术可以减小VCO的非线性失真;利用自适应控制算法可以提高PLLVCO的抗噪性能等。
总之,PLLVCO技术经验总结包括选择合适的VCO架构、稳定性分析和参数优化、电源噪声和供电优化、温度补偿和增强措施等方面。
All rights reserved. HSPICE, SYNOPSYS.In this document, you will see the circuit construction of a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and how different key parameters are simulated with HSPICE RF.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VCO) is widely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such as frequency synthesizer. A high performance VCO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from a lot of aspects. HSPICERF provides powerful tools, which take care of every characteristics of VCO and make complicated design easy to implement.Below is the circuit schematic that we will discuss in this document:Figure 1. VCO schematicIn this part, a vco is designed to oscillate at 1.6v.1.Oscillator Simulation – Steady-State Signal SimulationIn this figure, M4~M7 are parallel connected PMOS, which are used as varactors for frequency tuning purpose; M1~M3 offers negative conductance to fulfill the oscillating pre-condition; R0 and R1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parasitic resistance of L0 and L1; m_mult is a parameter,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parallel connected PMOSsnumber. By tuning the m_mult value, we can get a frequency value that more close to 1.6GHz.In order to achieve a proper m_mult, we can use sn sweep function. Here, Synospsys SIMIF is used to setup new analysis and generate netlist. The setting is shown below.This setting will insert a command as.sn tone=1.6g nharms=10 trinit=100n oscnode=out1 SWEEP m_mult LIN 10 500 560into netlist.Several ways can be used to stimulate an oscillator∙Using IC on an inductor∙Using a PWL source to inject a pulse or ramp VDD.∙Using UIC option in the analysis command.Here, we use the first method.Add a probe command in an include file (inc1.spi) as.probe snfd param=Hertz[1]The sn result will beSo, we can set m_mult=518 as the number that we will use later.2.PhasenoiseAs other analog circuits, oscillators are susceptible to noise. In noisy environment, output signal will change in amplitude and period. Phasenoise is used to evaluate oscillator‟s random deviation of the frequency. HSPICERF has the special .phasenoise command to support non-autonomous circuit simulation.Phasenoise can only be used with .sn or .hb.Below is SIMIF setting to perform phasenoise analysis:It will insert.phasenoise v(out1) DEC 10 1K 10e6 into the netlist.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 isSo, the phasenoise is -96.25dBc@60KHz.3.JitterPhasenoise can also be explained as JITTER. So jitter calculation is based on the phasenoise analysis. If the keyword JITTER is added following a phasenoise print/probe, for example .probe/print PHASENOISE phnoise jitter. Then jitter value will be dumped to a *.snjt#/*.printsnjt0.Another way to evaluate jitter value is jitter measurement. Z-2007.03 hspicerf release supports RMS jitter, phase jitter, tracking jitter, period jitter, long-term jitter and cycle-to-cycle jitter.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ll be inserted into inc.sp file to produce jitter.*****************measurement command**************.measure phasenoise rms_jitter RMSJITTER phnoise from = 1K to = 1MEG.measure phasenoise per_jitter PERJITTER phnoise from = 1K to = 1MEG.measure phasenoise lt_jitter LTJITTER phnoise from = 1K to = 1MEG.measure phasenoise ctc_jitter CTCJITTER phnoise from = 1K to = 1MEG********************** end *********************Jitter result is stored in *.msnnoi#.DATA1 SOURCE='HSPICERF' VERSION='Z-2007.03'.TITLE '* Generated by: Simulation Interface Version Z-2006.06-SP2-ENG2'ctc_jitter lt_jitter per_jitter rms_jitter temper alter#3.674322e-17 5.745042e-12 1.617088e-154.062358e-1225.000000 14.VCO gain (tuning characteristic)Use SWEEP option in SN command will produce the oscillating frequency VS control voltage.Set the control voltage as a parameter first, named v_ctrl. Then sweep this parameter. Below is the SIMIF setting:This setting will produce a command -- .sn tone=1.6g nharms=10 trinit=100n oscnode=out1 SWEEP v_ctrl LIN 6 0.2 0.7Another sentence is necessary in order to achieve an intuitionistic result..probe snfd param=Hertz[1]The result is stored in *.snf#.K0 = 41.8 MEG/V5.Summary6.Reference[1] Behzad Razavi, “ RF Microelectronics”, Chapter 7.[2] James F. parker and Daniel Ray, “A 1.6-GHz CMOS PLL with On-Chip Loop Filter”.[3] “HSPICE RF user guide Synopsys”,Chapter 9, …Steady-State Shooting Newton Analysis‟, pp. 225, Sep. 2006.[4] Jaijeet Roychowdhury, David Long and Peter Feldmann, “Cyclostationary Noise Analysis of large RF Circuits with Multitone Excitations”,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s, vol.33, March 1998.。
VCO即压控振荡器,是射频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射频电路多采用调制解调方式,因此严重依赖本振。
而现代通信技术要求复用、跳频等新技术,采用电压控制振荡回路中电容的电容量,进而改变振荡回路谐振频率就成为实现这些技术的手段之一。
分类分类VCO根据他产生的波形分为:1) 谐波振荡器(harmonic oscillators);2) 张弛振荡器(relaxationoscillators.)VCO根据他的结构分为:1)LC压控振荡器;2) RC压控振荡器;3)晶体压控振荡器主要性能主要性能VCO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1)频率受控范围;2)线性度;3)压控灵敏度;4)调制带宽;5)噪音;6)工作电压。
频率调谐范围,输出功率,(长期及短期)频率稳定度,相位噪声,频谱纯度,电调速度,推频系数,频率牵引等。
频率调谐范围是VCO的主要指标之一,与谐振器及电路的拓扑结构有关。
通常,调谐范围越大,谐振器的Q值越小,谐振器的Q值与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有关,Q值越小,相位噪声性能越差。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包括长期稳定度和短期稳定度,它们各自又分别包括幅度稳定度和相位稳定度。
长期相位稳定度和短期幅度稳定度在振荡器中通常不考虑;长期幅度稳定度主要受环境温度影响,短期相位稳定度主要指相位噪声。
在各种高性能、宽动态范围的频率变换中,相位噪声是一个主要限制因素。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载波信号的相位噪声还要影响载波跟踪精度。
其它的指标中,振荡器的频谱纯度表示了输出中对谐波和杂波的抑制能力;推频系数表示了由于电源电压变化而引起的振荡频率的变化;频率牵引则表示了负载的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电调速度表示了振荡频率随调谐电压变化快慢的能力。
在压控振荡器的各项指标中,频率调谐范围和输出功率是衡量振荡器的初级指标,其余各项指标依据具体应用背景不向而有所侧重。
例如,在作为频率合成器的一部分时,对VCO 的要求,可概括为一下几方面:应满足较高的相位噪声要求;要有极快的调谐速度,频温特性和频漂性能要好;功率平坦度好;电磁兼容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