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B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

B不良反应: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B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B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半数中毒量(TD50或TC50):引起50%的动物产生毒性反应剂量

B半数有效量(EC50或ED50):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量

B部分激动药 (Partial agonist):高亲和力+弱内在活性0% < a < 100%

B被动转运: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浓度梯度)成正比。

B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的,如头孢菌素。

C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D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D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D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F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F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F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的过程

F.防突变浓度(MPC):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

G肝肠循环:许多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

G观分布容积: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G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H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H活化: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转变成有活性或活性较强的药物

H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自身内部的入侵者——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H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即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的比值来表示或以安全指数即最小中毒量与最大治疗量之比,即LD5/ED95来评价)

J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J急性毒性: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

J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果。

J简单扩散:又称为脂溶扩散,脂溶性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

J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J菌群交替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细菌受到抑制,不敏感细菌乘机在体内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J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具可逆性;非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不具可逆性

K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K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由生物包括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K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K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K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

K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K抗生素后效应:(PAE):指细菌短暂接触抗菌药物后,虽然抗菌药物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的时间。(指停用抗菌药物后,仍然持续存在的抗微生物效应。)

K柯兴症: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L.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高低成正比,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

L量反应:药理效应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

L滤过:又称为水溶扩散,是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的极性或非极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携带到低压侧的过程

M慢性毒性:因长期用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

M灭活: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代谢物。

N血脑屏障:血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阻止各种物质由血入脑的屏障

N耐受性: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

P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

Q全身作用:药物通过吸收经血液循坏而分布到机体有关部位发挥的作用。

Q躯体依赖性:由于反复用药造成身体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一旦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征

S受体: 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及整合功能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任何能与药物结合产生药理作用的细胞上的大分子)

S生物转化:代谢变化过程。

S 首过效应: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进入肝门静脉系统,在通过肠及肝脏时,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S生物的利用度F:是表示药物活性成分到达体内循环的程度和速度的一种量度,它是用于评价药物制剂质量、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的重要参数。(指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能被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常用AUC表示吸收的程度。)

S杀菌剂:凡有杀灭微生物能力的药物。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S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

T胎盘屏障:将母亲与胎儿血液隔开的胎盘也起屏障作用

T突变选择窗(MSW):细菌突变耐药株在MIC到MPC之间的浓度范围内会被选择出来

T天然抗生素:由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如青霉素G。

T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T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X兴奋:凡能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加强的作用。

X消除: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的合称

X.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X消除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1/2)

Y药物依赖性:指连续使用某种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Y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病原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Y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规律的科学。

Y药物作用: 对机体细胞的初始作用。

Y药物效应:药物原发作用引起的机体器官原有功能的改变。

Y抑制:凡能引起功能活动减弱的作用。

Y药物转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