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硬质景观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6.42 MB
- 文档页数:39
福州市兰科植物专类园植物造景分析蔡晓乐;陈颐;林毅伟;李昭毅;谢祥财【摘要】以植物景观设计为理论基础,从兰科植物专类园中不同植物与多种园林要素的组合搭配等方面,对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于山兰花圃、旗山兰花苑进行调查,记录园内植物造景现状,并拍照记录.调查结果表明,福州市兰科植物专类园植物造景存在季相变化不明显、兰花配置形式相对单一等问题.文中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具体并可实施的建议,旨在为兰科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期刊名称】《中国城市林业》【年(卷),期】2015(013)003【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兰科植物;专类园;植物造景【作者】蔡晓乐;陈颐;林毅伟;李昭毅;谢祥财【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州 350002【正文语种】中文Key words:Orchidaceae, specialized garden, plant landscaping兰科植物专类园具有科研、保护、游憩、科普与开发等重要功能[1],故园内植物造景对于专类园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的。
通过植物造景,建成具有优美环境的专类园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有关科学知识的科普及科研成果的展示才能更好地进行[2]。
因此研究福州市兰科植物专类园的植物造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福州市3个兰科植物专类园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总结专类园中植物造景方面的特征,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兰科植物专类园的建设与景观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指导。
以表格和拍照的形式对福州市福建农林大学森林兰苑、于山兰花圃、旗山兰花苑3个兰花专类园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兰科植物种类、栽培形式及专类园中景观现状等内容。
本研究3个调查地的基本概况见表1。
福州市兰科植物专类园多依山而建,设有水体,水边配置的植物相对较多。
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分析闫淑君;洪伟;吴承祯【期刊名称】《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9)003【摘要】基于RS和GIS技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边界密度、斑块分维数、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闽江口琅岐岛景观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该地区人类活动与景观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琅岐岛区域整体空间构架表现为环带组合形式;在景观要素上,农业景观共有5203.89 hm2,占总面积的78%,是该区的本底,在控制景观整体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林地具有最大的斑块面积,耕地景观要素边界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5745,景观优势度和均匀度数据表明少数景观要素控制着整个景观;该区景观整体破碎度为0.0035,其景观整体较为完整,无明显破碎化现象.【总页数】6页(P307-312)【作者】闫淑君;洪伟;吴承祯【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9【相关文献】1.闽江口琅岐岛朴树防护林种子雨时空分布特征1) [J], 闫淑君;陈莹;陈英;范海兰;林勇明;蔡园园;陈梦依;雷少飞2.闽江口琅岐岛生态足迹分析 [J],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3.闽江口琅岐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4.闽江口琅岐岛风景区朴树种群天然更新特征 [J], 闫淑君;洪伟;林勇明;毕晓丽;秦一芳;雷少飞5.闽江口琅岐岛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J], 闫淑君;洪伟;吴承祯;林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泉州东湖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提升探讨温建平;黄启堂;李胜男【摘要】通过对泉州东湖公园植物调查得知,公园现有植物包括51个科、59个属、75个种,其中有乔木类37种、灌木类16种、草本类7种、滨水类15种.综合分析公园6大分区中植物的选种及配置应用情况,总结出了植物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公园植物改造提升建议,以期能为今后园林景观植物配植设计提供些许理论依据.【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6)003【总页数】5页(P105-109)【关键词】植物景观;提升;公园;泉州【作者】温建平;黄启堂;李胜男【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福州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福州3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31.2公园是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公园在城市景观系统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植物是四大造园要素之一,[1]植物景观是园林景观的主体,植物选择与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
[2]但由于先进理论与实践的欠缺,公园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仍不能满足人、社会及环境的多重需求。
[3]因此,很有必要通过科学的分析为植物景观营造提供一些参考及建议,以期能够提高城市的景观、生态及社会价值。
[4-5]文章以泉州东湖公园植物景观营造为例进行调查研究。
1 泉州市自然地理概况泉州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 ~20℃,年平均无霜期约310d以上,年降雨量约1000mm~1800mm,年日照时数1900h~2000h。
地形由平原、丘陵、山地组成,土壤为砖红壤,PH值为5~6。
以教育功能为导向的大学校园景观优化策略--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为例杨建欣【摘要】大学校园景观作为青年学生朝夕生活的场所,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
文章在诠释大学校园景观教育功能及分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其效用与体现。
同时,从教育功能的视角审视了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校园景观建设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旨在明确今后校园景观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并希望引起业界人士对大学校园景观教育功能的重视,努力构建起校园景观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教育功能;优化策略【作者】杨建欣【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后勤管理处,广东肇庆526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4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超常规发展,大学校园景观势必存在着诸多问题。
大学校园景观营造过程中常常忽视了校园的历史文化精髓。
缺乏校园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充斥着我们的学习生活空间,故而也丧失了校园景观本该具有的、作为核心价值的教育功能。
如果我们留心周围的校园环境,不难发现,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镌刻于景观之间的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学科办学特色实在屈指可数。
面对大学校园发展建设的快速化趋势和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清醒认识到校园景观及其使用主体的特殊性。
因此,在校园景观营建之时,不仅需做好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凸显校园绿色之美,更应该清醒认识到教育功能的重要性,采取一定的手法进行教育功能的强化,让校园景观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大局。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路易斯(Lewis.P)曾提出以Educational(教育)、Ecological(生态)、Esthetic(美学)和Environmental(环境)为主题的景观建设的4E方法,其中就提到了将园林绿地作为教育的重要功能区域[1,3]。
由此可见,园林绿地具有潜在的教育功效。
大学校园作为教书育人的文化场所,具有提高师生学习、生活、游憩、交流质量的作用。
福州市高等院校校园景观铺地应用研究作者:冯莹,曾李帼,吴玉香,钱莲文来源:《广东园林》 2016年第1期冯莹1,2 曾李帼1 吴玉香3 钱莲文1(1泉州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2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福州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摘要:从平面构成角度出发,研究福州市10所高等院校校园景观铺地的应用。
结果表明:校园景观铺地的材料共有14种,以混凝土、花岗岩等应用频度最高;平面构成形式有重复式、渐变式、发射式、环套式4种,重复式应用频度达到100%;块状铺装重复式的对称类型有8种,以c2mm和p4mm类型最多;福建农林大学的对称单元形种类达到12种,其中组合式占4种。
随着时间推移,校园景观铺地材料、平面构成形式及对称铺装的对称型和对称单元形日趋多样化。
关键词:景观铺地;校园景观;高等院校;平面构成形式;福州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6)01-0066-04收稿日期:2015-01-22修回日期:2015-02-05景观铺地,即园林铺装,是园林中运用自然或人工的铺地材料,按照一定的方式铺设于地面形成的地表形式[1]。
景观铺地基于二维基础,其平面构成一般遵守平面图形构成的基本形式[2]。
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景观铺地被广泛应用于公园、居住小区、广场、校园等场所。
目前,关于景观铺地的研究集中在公园[3]、广场[4~5]或居住区[6~7]铺装的艺术表达分析[8~9]、设计和应用等方面。
而针对校园景观铺地的研究较少开展,任亚萍[10]从校园学生活动的角度出发,从质感、造型、尺度3个方面对校园路面铺装的特点进行简析,探讨了校园路面铺装与植物、水体景观要素的结合应用。
杨晓倩[11]等针对校园空间中学生动态迹象的特点,从铺装功能的角度分析现代地面铺装的重要性、生态性、历史延续性,提出在建设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实践运用中的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法。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景观特色研究
张伟建
【期刊名称】《福建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过去与现在的校园景观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其自身具有的特色、优势和存在的不足,旨在唤起人们对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视,并对校园环境未来的改造提出几点思路.
【总页数】2页(P29-30)
【作者】张伟建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
【相关文献】
1.基于景观三元论的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景观评析 [J], 杨建欣;董建文;谢祥财
2.校园绿地景观的营造与配置——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绿地植物配置为例 [J], 薛秋华;余振辉;翁善波
3.基于感知和行为视角的校园滨水景观偏好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为例[J], 高雅玲; 张铭桓; 陈凯旋; 叶沐涵; 邓诗靖; 黄河
4.眼动分析用于校园恢复性声景观初探
——以福建农林大学校园观音湖为例 [J], 朱玉洁;翁羽西;黄钰麟;王敏华;董建文5.校园绿地声景观对情绪和注意力的影响——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J], 翁羽西;朱玉洁;董嘉莹;王敏华;董建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农林大学发展暑期旅游的SWORT分析一、优势分析( 一) 校园风光秀丽拥有资源优势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拥有75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上依山伴水的幽美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风光。
校内绿化环境好,花草树木随处可见,进入校园仿佛就像来到了风光秀丽的公园。
观音湖绿柳成荫,波光粼粼;湿地公园鸟语花香,凉风习习;中华名特优植物园绿意葱葱,中国大地的版图形象浓缩;校园主干道上的树木高大浓密又伴有历史的足迹;特色的建筑高楼与大树交相辉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校园风韵都为该校发展高校旅游提供了优越的资源。
相对于福州市其他大学来说,福建农林大学的资源吸引力大,被誉为福建最美的大学之一。
(二)以福州市的旅游业为依托,客源市场大福州市是福建的省会城市,是福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这儿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近几年福州依靠悠久的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昙石山文化、寿山石文化等闽都文化旅游品牌、独具特色的温泉旅游品牌、风光秀丽的鼓山,青云山,岐山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游览,促进了福州旅游业的发展,这也将为农大发展高校旅游带来了契机增加了农大的游客容量,因此农大的高校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三)临近市区,交通便利福建农林大学位于仓山区,临近市区,交通便利。
与福州市其他大部分高校相比,福建农林大学不是处于边远的郊区,而是临近市中心,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
来福州高校游玩的游客们基于交通和路程的问题,选择来福建农林大学的概率比较大。
(四)基础设施完善,游客容量承载力强福建农林大学校园面积宽广,建校历史悠久,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校内各类便利店和超市琳琅满目,餐营业发达,校内还有可接待几百人的华庭大酒店,校外还有众多的旅社和酒店,能为游客提供全面而便利的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
这些为该校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支持。
二、劣势分析(一)传统观念的制约在多数人的眼中, 我国高校不同于一般的公共场所, 应该是清修之地, 需要井然的秩序和安静的环境, 必须保持自身的人文气质与教学秩序, 不能开展高校旅游, 否则将会偏离党的教育方针, 改变高校教书育人的教育属性。
大学校园景观环境意象设计探析——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作者:杨建欣钟小军余梦云等来源:《广东园林》 2011年第5期杨建欣1 钟小军1,余梦云1,文晨2(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2.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207)YANG Jian-xin1,ZHONG Xiao-jun1,YU Meng-yun1,WEN Chen2(1.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350002,China;2.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207,China)摘要:文章从空间构成的角度,从校园道路、校园景观节点、区域和校园标志物四个方面分析了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景观意象,通过对此校园景观的分析评价,肯定优点,发现不足,希望从景观意象设计的角度对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校园意象;福建农林大学;广东园林文章编号:1671-2641(2011)05-0024-04中图分类号:TU986 收稿日期:2010-07-07文献标识码:A 修回日期:2011-04-28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办学规模的日趋扩大,大学校园空间呈现出复合化的发展趋势。
如何适应这一趋势,根据独特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和办学理念营造校园景观已成为设计者迫切关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空间构成的角度分析校园景观设计,科学地把握和处理空间意象及其相互关系,提高校园景观的可识别性,增强人们对校园空间的感知程度,形成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校园景观环境意象[1-3]。
1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概况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具有75 年办学历史的省重点大学。
其前身分别为创办于1936 年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创办于1940 年的福建省立农学院。
实习报告题目园林工程课程实习报告专业年级2010级风景园林专升本(1)班姓名小明学号102266014022教师小东成绩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2011 年11 月22 日一、实习地点:福州市金山公园二、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2日三、实习目的:1、通过对金山公园的实地考察及老师的讲解,更直观地了解城市公园及街旁绿地的规划、设计及其功能的组织及构思。
2、了解公园规划设计的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在现实设计中的应用。
了解园路、雕塑、植物造景、园椅的相关设计知识及形式等,并学会在今后的设计中运用。
3、了解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及其应用中的各种材料。
4、选择金山公园一个区域进行分析,调查该区域的树种配置,布局等,绘制该区域平面图,立面图。
四、福州市金山公园概况金山公园位于福州著名花乡建新。
城市南扩以后,市政府利用金山新区洪湾河两岸茂密的树木植被,因地制宜建成了“金山公园”。
是一个体现花乡风貌特色的、开放性的城市生态景观休闲绿地。
公园北起金山碧水生活区Ⅲ期步行街延伸线,南至浦上路,全长约1700米,宽110米到320米不等,总面积约30.9公顷。
为“一湾、三轴、三景区”的结构模式。
并结合地势形成蜿蜒迂回水系和生态候鸟岛。
由于建设采取了保护性的措施,公园内保留了众多大树和成片的竹丛,其中包括龙眼、荔枝、玉兰、古榕等众多原生树种,其中很多树都有上百年树龄。
洪湾河长近2000米,河面最宽处达200余米,整个河面约13万平方米,湖水清可见底,水鸟在此嬉戏,构成了一幅原生态的水景图。
一时间,金山公园吸引了众多游客,被誉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城市原生态公园作为福州大型的生态公园,金山公园被称为是福州“实为公园,更胜公园”的健康休闲地。
在这满是绿意、移步换景的公园里信步赏景,阳光、清风、自然、生机,美不胜收,会让人心生眷恋不已。
五、总体环境分析:金山公园为“一湾、三轴、三景区”的结构模式。
并结合地势形成蜿蜒迂回水系和生态候鸟岛。
福建农林大学风评最近软科全国排名121,这个档次在本科里怎么也不算差的吧,除了985,211,剩下的里边最好的一批了吧。
甚至排名高过几个211。
科研实力,现聘一名院士,总共有四名院士校友,实力不俗。
校园环境呢,本部占地5800亩,福州有两个校区分别是本部(金山)和旗山校区。
本部坐落仓山区北部,风景优美。
地理位置优越,比大学城更近市区,公交二十分钟。
交通方便,地铁通到校门口了。
学校三面临江,三面环山,有山有水。
校内以观音湖和瀑布闻名,试问哪个学校有瀑布?南北两座小山,试问哪个学校校园里同时有山有水有瀑布。
学校曾经全国出名的是校园内的一个中国地图状的植物园,高空俯瞰就是整个中国地图,试问,哪个学校里有“中国”?学校西门是沙滩公园,试问哪个学校有沙滩?农大不跟其他高校一样有生活区教学区,宿舍与教学楼在一个校园里,我宿舍去教室不到三百米,最远的可能得一两公里。
校园绿化丰富,湖边更是五步一个凉亭,十步一个连廊。
夜晚凉风习习,湖边散步约会的小情侣一对一对。
东方学院刚刚独立,真正的海边大学,宿舍就是纯粹的海景房,只不过校区也已搬迁。
安溪茶学院地处比较偏僻稍有不便,但环境都非常优美。
农大属福建省建设高校,在省内综合排名一般在第四,前三分别是厦大,福大,福建师范大学。
但分数可能偏低,省内同学喜欢接档,分数低于华侨,中医药,医科大等,因为就业原因医学类更受欢迎。
说到就业,也是如今几乎所有农业类院校的一大痛点,甚至包括中农,西农等985高校也并不好看,更别说福建农林大学了。
如果说满分五分,其他方面都能给到4.5-4.8。
但如果说到就业,最多2.8分。
当然如果愿意选择继续深造学习,那也是不错的选择。
浅析大学校园水景空间的五感设计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景观为例胡 欣,王文婷,张彩霞,卢 婷,徐 磊,赵文华,刘 洋,郑诚乐(福建农林大学 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摘 要:景观的五感设计是一种全方位体验设计理念。
它体现出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对于校园水景空间的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文章结合五感设计理论,通过调查福建农林大学观音湖的景观要素,分析它们在五感设计中的体现与不足,并提出优化改造的建议。
关键词:五感设计;校园水景空间;人性化设计;观音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办学规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环境趋于复杂,营造人性化的校园景观环境是当下高校环境建设的主题。
校园水景空间建设是高校环境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营造出人性化的校园水景空间来满足师生对学习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已成为设计者迫切关注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站在“五感设计”理论的角度,从人的五感出发,分析校园水景空间景观要素在视觉景观、听觉景观、嗅觉景观、味觉景观、触觉景观中的一些体现和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校园水景空间景观的优化建议,为以后校园景观的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1 五感设计的内涵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人通过眼、耳、鼻、舌、身从周围景观空间中获得五官感受,从而对四周环境有一个立体而综合的感知感受。
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感受都考虑到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去,以提高对景观感官体验的舒适度,即景观的五感设计[1]。
五感设计最先应用于国外的感官公园,它是以为视力障碍者提供感官强化和感官刺激而设计的专类公园。
后来因为普通民众对景观要求的提升,设计师们将“五感设计”理论运用到景观设计中。
这种基于人体五感知觉体验,结合景观要素的形体、色彩和质感来设计的五感景观能够提升景观品质,营造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景观环境。
景观的五感设计包括视觉景观设计、听觉景观设计、嗅觉景观设计、味觉景观设计和触觉景观设计。
视觉景观首先包括点、线、面、体等景观元素,各元素在二维、三维层面上的变化、结合,创造出丰富的景观空间;视觉景观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色彩,不同的景观材质、植物的季节变化,均可以丰富景观的色彩,丰富景观的视觉观感;此外,不同空间的组合、特殊空间的营造,也是视觉景观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2]。
解析硬质景观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应用李华林摘要: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这类软质景观而确定的名称,泛指用质地较硬的人工材料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
硬质景观在园林绿地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的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园林工程;硬质景观;应用本人从2001年从事工作以来,2006年考取园林绿化工,2007年考取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的项目负责人。
在多年的工作中,本人参与过多项园林工程的建设,如杏坛医院环境绿化工程、东海水道生态景观林杏坛段工程、广东工业设计城设计广场市政景观工程、凯蓝滨江公馆非展示区园林景观工程等。
其中在广东工业设计城设计广场市政景观工程中,硬质景观主要包括园林铺装、景观围墙、装饰廊架、雨棚、广场配套设施等,硬质景观作为组成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设计环节中的骨骼,是支撑起一件优秀园林设计作品的基础。
下面我将结合本人的工程经验,谈谈我对园林景观工程中硬质景观应用的相关看法。
1.园林工程中硬质景观概述一般来说,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这类软质景观而确定的名称,泛指用质地较硬的人工材料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
硬质景观可根据多种原则进行分类,如根据硬质景观使用用途可分为道路、驳岸、铺地、小品4大类,根据美学原则可分为点、线、面的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在园林绿地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的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硬质景观包括道路、建筑物、广场和景观小品等,是利用钢筋、水泥、石头等材质建造而成的基础设施。
硬质景观不但可以在园林中为人们提供休息、观赏的场所,同时能够在调节着园林的整体布局情况下增强其设计感和审美度。
2.园林景观工程中硬质景观的应用设计要点硬质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园林绿地环境的各个角落,其构成元素可分为点、线、面3种类型。
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探析
连光源
【期刊名称】《居业》
【年(卷),期】2022()2
【摘要】园林以一种独有的姿态存在于城市和乡村的变化中,作为必不可少的元素,硬质景观一直在当前的绿色景观中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而且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
不断加快,各地产商为了竞相开发楼盘,将硬质景观的设计水平进行了较大的提升。
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园林绿地硬质景观的概念进行了介绍,然后就硬质景观的组成、
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园林绿地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连光源
【作者单位】福州高新区市政管理服务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
2.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的几点思考
3.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
4.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
5.浅析园林绿地硬质景观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州摩崖石刻景观美景度评价与分析黄河;杜煜;张逸;高雅玲;许贤书【期刊名称】《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4【摘要】以福州乌山公园、于山公园内摩崖石刻景观为研究对象,将石刻景观要素分为17类,采用景观美景度评判方法对摩崖石刻景观进行评判,利用多元数量化模型Ⅰ构建美景度评价模型,对摩崖石刻景观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表明:绿色率对摩崖石刻景观美景度的影响(贡献率31.3%)最大,其次为石头奇特性(贡献率23.1%),石刻与周围景观谐调性(19.7%)和石刻周围景观奇特性对石刻景观的贡献率相近,分别为19.7%和18.2%,贡献最小的为石刻数量(7.7%)。
研究结果可为摩崖石刻景观经营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7页(P84-90)【作者】黄河;杜煜;张逸;高雅玲;许贤书【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314.3【相关文献】1.冬季福州市滨水绿道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 [J], 徐蕾;赖钟雄2.冬季福州市滨水绿道植物景观美景度评价 [J], 徐蕾;赖钟雄;3.福州摩崖石刻景观美景度评价与分析 [J], 黄河; 杜煜; 张逸; 高雅玲; 许贤书4.微观视域的福州乌山摩崖石刻景观分析 [J], 林继卿;陈新艳5.微观视域的福州乌山摩崖石刻景观分析 [J], 林继卿;陈新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