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化学考试资料

  • 格式:rtf
  • 大小:163.6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化学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环境化学:研究各类天然水体化学组成.分析方法以及水体中各类物质来源.存在形式.迁移转化过程和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是环境科学的分枝学科.

2、水质:水的性质,它是水中各种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而导致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浑浊)物理化学性质(温度电导率放射性等)化学成分微型生物组成的综合特性.

3、透明度:是太阳光能进入水体内大小的一种量度,也是反应水体肥力的指标,由水体含颗粒物质及色度决定。

4、补偿点:植物的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时的光照强度叫该种植物的补偿点,即植物能维持生命的光照强度。

5、温跃层:水体上层有一水温变化不大的较高温水层,水体下层有一水温变化不大的较低温水层,两水层之间有一温度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的水层即为温跃层.

6、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海水的总含盐量或盐度是可变的,但常量成分浓度之间的比值几乎保持恒定。“海水常量成分恒定性原理”又称为“主要成分恒比关系原理”、“海水组成的恒定性原理”、“Marcet原理”和“Dittmar定律”。

7、双膜理论:在气、液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相对稳定的气膜和液膜;即使气相、液相呈湍流状态,这两层膜内仍保持层流状态。无论如何扰动气体或液体,都不能将这两层膜消除,只能改变膜的厚度。

8、水呼吸:即水中微型生物耗氧,主要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在细菌参与下的分解耗氧。

9、氨化作用:指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的参与下降解产生氨的过程。

含氮有机物需氧生物NH++CO2+SO42-+H2O

含氮有机物厌氧生物 NH++CO2+SO42-+胺类有机酸类

10、硝化作用

首先氨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氧化为亚硝酸盐;接着在硝化菌的作用下继续氧化成硝酸盐。硝化作用的反应过程如下:

2 NH++ 3O2 4H++2NO2-+2 H2O+能量

2NO2-+O2 2NO3-+能量

11、奢侈吸收:藻类处于缺乏营养元素的环境下,一旦接触含量高的有效形式的营养元素,其吸收利用速度极快,并能过量的吸收营养元素存储于细胞中.

12、半致死浓度(LC50):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引起试验生物群体中50%生物个体死亡的水中化合物的最低浓度。

13、安全浓度:是对试验动物全生命周期都无有害影响的毒物浓度。

二、其他

1、总含盐量∑S,盐度 s‰,氯度 Cl‰的关系式:

s‰=1.80655 Cl‰

∑S =1.81578Cl‰(g.Kg -1)

∑S=1.005109 s‰ (g.Kg -1)

2、水的流转混合作用(密度流):

由<4℃向4℃升温(春),密度增大,形成密度环流,水体全同温

由4℃向> 4℃升温(春夏),密度减小,形成正分层

由> 4℃向4℃降温(秋冬季),密度增大,流转混合,水体全同温

由4℃向< 4℃降温(冬季),密度减小,形成逆分层

3、天然水体主要离子有:主要阴离子: CO32-、HCO3-、SO42-、Cl- 主要阳离子: Ca2+ 、 Mg2+、Na+ 、 K +

根据阴/阳离子含量的比例关系水分为四类型:Ⅰ型(弱矿化水)、Ⅱ型(混合起源水)、Ⅲ型(混合起源水)Ⅳ型(不含HCO3-)

C Ca Ⅱ表示碳酸类钙组第Ⅱ型水;S NaⅢ表示硫酸盐类钠组第Ⅲ型水;C Ca5.0Ⅱ0.4表示碳酸类,钙组,第Ⅱ型水,含盐量为0.4g/L,总硬度为5.0mmol/L 。

4、硬度单位:mmol/L;mg/LCaCO3; 。HG

关系:1mmol/L=2.804 。HG =50.05mg/LCaCO3

碳酸盐硬度:水中与HCO3-与 CO32-所对应的硬度 ,在水加热煮沸后,绝大部分可以因生成CaCO3↓而除去,故又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形成的硬度。它们用一般煮沸的方法不能从水中除去,所以又称为永久硬度 .

养殖水体对硬度的要求:一般适宜值为:1-3mmol/L.

鲤科鱼类: 5-8°HG ,鲑科鱼类 :8-12°HG

5、碱度单位:mmol/L mgCaCO3/L °HG

1mmol/L=2.804 。HG =50.05mg/LCaCO3

养殖用水碱度的适宜量以1-3mmol/L较好,四大家鱼养殖用水的碱度的危险指标值是10mmol/L。

6、天然水pH的划分:

强酸性 pH<5.0 / 弱酸性 pH5.0-6.5 / 中性 pH6.5-8.0

弱碱性 pH8.0-10.0 / 强碱性 pH>10.0

7、水的缓冲体系:CO2— HCO3-— CO32-缓冲体系 ;Ca2+—CaCO3体系;离子交换缓冲系统

8、pH研究成果:养成阶段:6.5-8.5较好,酸性水体生产力低石灰清塘: ﹥11

9、米氏方程

式中V为酶促反应速度,即底物消失速度或产物生成速度;S为限制性底物的浓度;Vmax为最大反应速度,即[S]足够大时的饱和速度;Km为米氏常数,又称为半饱和常数。

10、有机物含量的表示方法: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 COD) .总需氧量(TOD) .总有机碳(TOC)

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雨水。

11、地下水按温度可分为5类:

冷矿水<20℃

低温热水20-40℃

中温热水40-60℃

高温热水60-100℃

过热水>100℃

12、养殖水环境化学的基本内容(如何学好“水环境化学”这门学科?) :水化成分与养殖生物的关系;水化成分的动态规律;水质调控方法;水质化验技术。

13、引起水的流转混合作用的因素:风力的涡动混合作用;水的密度流;流水状态(进出水);人为机械搅动作用

14、温跃层形成的弊端:水体不易发生上下水层混合作用,氧气和营养盐不易发生上下传递.水体底部易长期出现缺氧现象.

解决措施:打破温跃层:风力作用;人为机械作用.

15、影响碱度变化的因素:pH、O2、CO2等水化因子;生物活动的影响;当地地理条件

16、碱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1)、络合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2)、作为缓冲体系,碱度可以调节CO2的产耗关系、稳定水的pH值;(3)、与鱼类的关系:碱度过高对许多养殖生物有毒

17、影响凝聚作用的因素:电解质的作用;电性相反溶胶,可以相互凝结;助凝剂;非电解质的作用;其它如改变pH、加热、剧烈搅拌等,都可加速絮凝。

18、硫酸盐还原作用条件:缺乏氧气(﹤0.16mg/L);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微生物参与;硫酸根离子的含量

19、影响气体溶解速度的因素: 气体的不饱和程度;水的单位体积表面积;扰动状况

20、水体中氧平衡:(1)增氧作用:空气中氧气的溶解;植物光合作用;补水与机械作用;化学试剂。(2)耗氧作用:水呼吸;水生生物呼吸;底泥耗氧作用;逸出。

21、影响天然水体初级产量与生产速率的限制因素:(1).水中营养元素有效形态的实际浓度[S]太低;(2). 各种营养元素有效形态的浓度比例不适合浮游植物的需要;(3).水中营养盐的总储存量或补给量不足;(4).向藻类细胞表面迁移补给有效营养盐的速率不足。

22、溶氧管理办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