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远镜技术发展现状及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

【关键词】天文设备,天文望远镜,天文技术

1天文学研究与天文技术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1.1 天文学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现代知识体系天文学研究宇宙中各种不同尺度天体的运动、结构、组成、起源和演化,对

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自古以来,天文学知识和技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历法的制订、

测绘、授时、导航等都应用了天文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例如,地球气候变化记录中的天

文周期,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全球变化中怎样发生作用,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导致恐龙灭绝,地球上多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所

呈现出的周期性可能与

太阳系穿越银河系旋臂的周期有关。此外,对太阳系和空间环境的研究,在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的活动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保

障作用。

1.2 天文技术方法是高技术发展的创新源头之一天文学家为探测宇宙最暗弱信号而发展出来的技术和方法已在关乎国家战略发展的诸多高科技领域得到重要应用,成为高技术发展的创新源头之一。例如,为发展X 射线天文学而组建的小型高技术公司美国科学与工程公司(American

Science & Engineering,AS&E)现已发展成为一家国际著名企业,其X 射线成像技术和X 光检测仪器等工业产品被广泛用于科学、国防、教育、医药和安全领域。该企业创建者之一,里卡尔多· ּ贾科尼博士,因其对X 射线天文学发展的先驱性贡献,获得了200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再如,为克服大气湍流对天文望远镜成像干扰而发展的自适应光学技术,已迅速向其他领域推广,在我国也已成功应用于激光核聚变装置波前校正系统,以及人眼视网膜成像。另外,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将傅里叶变换用于射电天文数据分析,从而得到更清晰的黑洞观测图像,这种处理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通讯领域,成为无线上网技术WiFi的核心技术。1.3 天文应用观测强力支撑国家导航与空间探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等发达国家最具影响力的宇航与空间探测项目,几乎都与天文观测密切相关,并依靠地面观测手段给予强大支撑。例如,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均承担重要空间探测活动的精密测定轨任务;天文学家发明了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综合孔径射电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遥感、雷达等领域,赖尔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我国天文学研究的长期积累以及设备发展,在服务国家导航与空间探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天文事业是伴随着国

家在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中的战略需求任务,特别是“两弹一星”任务而发展起来的。通过一系列工程建设,国家授时、航天历算、卫星动力测地、人造卫星观测网等服务体系分别在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北京天文台、陕西天文台、新疆和长春人造卫星

观测站等单位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为国防安全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我国天文学家自主提出并验证了基于通信

卫星的转发式卫星导航系统,综合利用天体精密测定轨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成为中国二

代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国家天文台的科研力量,在国家天文台和云南天文台分别建立了“嫦娥”工程地面接收系统,圆满完成了绕月及深空探测系列工程的数据接收、解译与发布任务。此外,射电天文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也成功应

用于空间飞行器的精密测定轨。由中科院4台射电望远镜和1个数据中心组成的VLBI网所提供的测角信息将我国卫星轨道测控

精度相比单独使用传统手段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有效保障了嫦娥系列卫星复杂变轨任务的实施。

目前,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基地的20 余座天文观测台站,已经构成空间目标和碎片观测网络、卫星激光测距观测网络、射

电VLBI 观测网络以及基于转发式卫星导航通讯一体化的业务运行网络,成为国家空天安全、空间探测、航天事业发展不可或

缺的战略支撑系统。2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

2.1 国际现状

近年来国际天文观测发展迅速,一系列大型的先进观测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包括10米级光学望远镜、2.4米哈勃空间望远镜、高灵敏和高空间分辨率的空间红外、紫外、X 射线和γ射线望远镜、地面和空间甚长基线射电望远镜等,使各波段观测能力得到了量级上的提高,并第一次得到匹配,开创了天文学全波段观测研究的崭新纪元。

2.1.1 光学/红外天文进入广域巡天和局域精细观测时代

20 世纪90 年代至今,光学/红外天文观测逐渐进入了以空间2.4米哈勃望远镜和一批地基8—10 米望远镜为主导的精细观测

时代。中小望远镜利用大视场优势,配备大规模CCD 阵列探测终端,使天文观测同步进入广域巡天时代,例如斯隆数字巡天计划。天文研究藉此建立了标准宇宙学框架、恒星结构与演化模型,发现了数百个地外行星系统等。与此同时,主动光学、自适应

光学、拼接镜面和光干涉等一批高精尖的观测技术也日臻完善。

未来几年,天文观测能力还将迈上新台阶,进入以下一代空间红外6.5米望远镜、地基30米级极大望远镜为主导的更加精

细的多功能观测时代;也将进入以空间2 米级、地基4—8 米级望远镜为主导的更加广域的巡天观测时代。

大规模地空协同的广域巡天和局域精细观测,将获得超过百亿颗银河系恒星的位置、距离和运动学信息,上千颗系外行星

的运动轨道、轨道倾角和质量以及大气成分的物理和化学组成,宇宙中星系和物质的三维分布、动力学信息,跨越宇宙时空尺度

的天体形成与演化图像和极端天体的物理特性,监测太阳系行星、卫星、彗星、小行星表面的地质、大气活动和潜在的有机分子。

2.1.2 射电天文实现米波到亚毫米波全波段探测

射电天文观测在天文学、特别是宇宙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及其功率谱的探测先后获得了

诺贝尔物理学奖。目前,射电望远镜主要有3种类型:单天线望远镜,综合孔径干涉阵列和甚长基线干涉阵列。单天线望远镜主

要有美国300米望远镜、美国

和德国的100 米全可动望远镜、英国76 米望远镜、澳大利亚64米望远镜。这些望远镜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发现。新近又建

成了性能先进的意大利64米和中国上海65米望远镜。

综合孔径干涉阵列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观测优势,在运行的装置包括国际合作的AL-

MA、美国甚大阵EVLA、英国MERLIN、印度GMRT 等。此外,国际天文界正在联合推进的平方公里阵列(SKA),将在2023年前后完成建设,同时具备高分辨和大天区面积快速成像的威力。甚长基线干涉阵(VLBI)在高分辨观测方面具有独特

地位。国际主要的VLBI 网络包括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