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后注射部位发炎及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67.80 KB
- 文档页数:1
2017 年第 10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25科研◎畜牧兽医牛口蹄疫疫苗过敏症状及防治措施王福平近年来,在基层防疫工作人员给牛进行口蹄疫疫苗的注射过程中,常会出现过敏反应,导致数量较多的牛发生休克乃至死亡,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本文针对牛口蹄疫疫苗接种过敏反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以飨读者。
1 牛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在牛注射口蹄疫疫苗之后,可能会出现的过敏反应有一下三种。
1.1 轻度过敏反应轻度过敏的临床症状不是非常明显,属于正常的疫苗反应,牛会出现轻微的食欲减退,体温稍微升高,产奶量有所降低,该症状在1-2天内能够自然恢复。
1.2 中度过敏反应中度过敏反应则是指牛在注射疫苗之后出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食欲消退、瘤胃胀气、呼吸困难、流涎、阴门充血水肿、眼睑水肿等症状,部分牛的颈部以及身体少毛的部位会出现大量的荨麻疹,在过敏反应出现3~4天之后,会出现丛状的脱毛情况。
1.3 重度过敏反应在注射疫苗2~20分钟之内,牛可能会出现重度的急性过敏反应,甚至部分牛在注射后几秒内就会发生过敏反应,症状较为严重,主要的表现为呕吐、拒食、瘤胃膨胀、反刍蠕动停止,排尿频繁、腹泻、流涎等,或者牛头颈部伸直,气喘、呼吸困难情况严重,皮肤水肿增厚发硬、皮肤呈现褶皱状,大面积的出现荨麻疹,乳房红肿,面部、嘴唇等水肿,大量出汗,口腔粘膜、眼结膜、眼睑、外阴均有肿胀充血。
全身肌肉震颤、焦虑不安、站立不稳或倒地抽搐,体温下降、共济失调、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迟钝,严重的发生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2 过敏反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2.1 治疗措施对于出现疫苗过敏反应的牛,其治疗原则为帮助牛恢复心脏功能,及时脱敏,降低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
2.1.1 轻度、中度过敏反应给予出现轻度或者中度过敏反应的牛5mg0.1%的肾上腺素进行肌肉注射,根据病情的缓解程度,于20分钟~30分钟左右之后再次进行住着。
口蹄疫免疫副反应判定及处置规范DB51/T 1471—20122012.11.15.发布2012.12.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一、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口蹄疫疫苗免疫副反应判定及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境内从事口蹄疫疫苗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二、适用于本标准的定义1.免疫副反应:口蹄疫疫苗接种动物后,所产生的与免疫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称为免疫副反应。
分为一般副反应、严重副反应和免疫副反应死亡2.一般免疫副反应: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48h内,家畜出现注射部位肿胀、注射一侧肢体跛行、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减食或短暂停食、泌乳量减少等为一般副反应。
3.严重免疫副反应: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48h内,家畜出现站立不安、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可视粘膜充血或水肿、肌肉震颤、瘤胃瞰气、口角出现白沫、倒地抽擂、鼻腔出血、孕畜流产(含早产)等为严重副反应。
或注射部位局部肿胀,长时间不消散,甚至出现湿性或干性坏死灶等。
4.免疫副反应死亡:口蹄疫疫苗免疫注射48h内,家畜出现免疫副反应,未经救治死亡或经救治无效死亡的为副反应死亡。
免疫副反应发生率:出现副反应的动物数/免疫接种动物数*100%。
三、免疫1.疫苗根据预防口蹄疫的需要,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委托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统一组织供应。
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按口蹄疫疫苗的相关规定进行。
2.免疫前准备及方法(1)家畜准备接种前家畜临床未见异常,处于安静(保定)、舒适状态,并保持畜体清洁。
病畜、体质瘦弱家畜暂不接种,待患病家畜康复后再按规定接种。
怀孕家畜、仔畜的免疫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2)疫苗准备出现分层情况的疫苗不能使用。
超过有效期的疫苗不能使用。
色泽异常、瓶内有异物、发霉、破损的疫苗不得使用。
接种前将疫苗充分混匀并使其温度升至室温。
疫苗的使用单位应对使用的每批次疫苗留样,至少保存半年。
(3)器械准备仔猪使用12号针头,育成猪、成年猪以及绵羊和山羊使用16号针头,牛及驼科家畜使用18号针头,严格实行一畜一针。
2019年第9期 吉林畜牧兽医49·草食动物·CaoShi DongWu牛口蹄疫免疫反应救治方法分析卢建成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畜牧兽医局,广东肇庆 526400牛口蹄疫疫病是一种极其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目前国内对于口蹄疫的防控措施主要是以免疫疫苗为主,强制免疫会造成动物出现过敏,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话,也可能会出现死亡现象,这会对国家的免疫工作很不利。
牛口蹄疫要进行防治,就需要对牛口蹄疫免疫加强重视。
本文是针对牛口蹄疫免疫反应的症状、牛口蹄疫免疫反应原因分析、牛口蹄疫免疫反应的预防与救治进行简单介绍。
1 牛口蹄疫免疫反应的症状牛口蹄疫免疫反应,在牛发病期初期,牛的体温可能会达到40~41 ℃,牛会出现厌食或者是停止进食的情况,有时还会表现出闭口流涎。
发病2 d 后,牛的舌头会出现水泡,水泡的大小就像是黄豆。
水泡经过1 d 可能就会破掉,而后产生烂斑,形状比较整齐,烂斑会出现在舌头边缘,颜色呈现出红色,也可能会产生大片溃疡,后期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出现跛行。
如果发病的是犊牛,可能不会产生水泡,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肌炎与出血性肠炎,如果牛口蹄疫免疫反应出现在犊牛身上,致死率相对比较高。
如果患重病的对象是奶牛。
不仅牛会出现烂斑与水泡,可能牛的口腔与蹄子也会出现严重反映,造成奶牛的产乳量不断减少[1]。
2 牛口蹄疫免疫反应原因分析疫苗接种完成之后。
牛可能会产生一些异常反应。
出现这些异常主要是由于牛自身的原因,也可能是疫苗或者是操作过程可能会存在失误的原因。
疫苗方面的原因是指疫苗的剂量使用过量或者是偏少,进而造成牛出现全身迟发性超敏方面的问题,导致牛口蹄疫免疫反应。
而疫苗原因主要是指生产疫苗的器具、水或者是血清中有可能会含有内霉素。
还有可能是培养疫苗时,疫苗被感染,进而会释放出内霉素,造成牛出现牛口蹄疫免疫反应对牛进行疫苗接种过程中,接种的不同环节有可能对牛的身体带来影响,例如接种的位置与接种深度。
2021年第03期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口腔粘膜、乳房皮肤、蹄部出现水疱和溃烂为主要发病特征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预防接种能够有效防控牛口蹄疫的发生,但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免疫过程中,有的牛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会发生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倘若未能及时救治或抢救方法不合理,则会致其死亡。
现将一起牛口蹄疫免疫过敏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旨在为养殖户临床有效处理牛口蹄疫疫苗免疫过敏反应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最大限度确保其养殖经济效益。
1发病情况2020年4月,西宁市大通县城关镇某肉牛养殖户饲养的牛只接种牛羊口蹄疫(O 型-亚洲I 型-A 型)三价灭活疫苗,其中有1头牛在接种疫苗1h 后出现呼吸加速、肌肉震颤、倒地抽搐等过敏症状,畜主遂即联系我站寻求救治。
2临诊症状对该牛临床观察可见精神沉郁、全身出汗、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食欲废绝、流涎、可视黏膜充血、口腔黏膜肿胀充血,测量该牛体温达39℃,心率120次/min ,瘤胃鼓气,卧地不起,后臀和前臂等部位肌肉显著震颤,同时排出夹杂血液和黏液的稀粪。
通过该牛临床表现,结合养殖户饲养管理状况、注射疫苗免疫时间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为牛口蹄疫疫苗免疫引起的过敏反应。
3紧急治疗方案立即对该牛皮下注射5mL 0.1%盐酸肾上腺素+肌肉注射15mL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同时为尽快补充机体能量,加速该患牛胃肠功能的恢复,可静脉注射500mL 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葡萄糖溶液1L (溶有20mL 复合V B +50mL V C )。
此外,为解热镇痛,还需对该患牛缓慢静注生理盐水500mL (溶有30mL 安乃近+4g 氨苄西林钠)。
通过上述药物治疗有效缓解了该患牛的症状,精神和食欲状况有所好转,并且继续使用药物对症治疗,为防止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注射。
经用药治疗3d 后,患牛痊愈。
4预防措施(1)养殖户要注重家畜的饲养管理工作,在家畜不同生长阶段供给其能够富足有机体营养需求的饲料,搞好日常消毒工作,确保家畜养殖环境干燥、洁净,光照、通风适宜,为家畜营建良好的生长环境,增强其机体抗病力,同时还应科学合理确定疫苗免疫程序,避免同其他疫苗一起注射,最大程度上减少免疫过程中副反应的发生。
2021年第10期目前,家畜及畜产品流通日益频繁,使牛口蹄疫的发生与传播概率极大增加,防控难度也增大,没有季节性特征,而且传播迅速,危害性极大,感染牛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到养殖户的经济利益。
防治牛口蹄疫最好的方式是预防接种,国家也规定了牛口蹄疫的强制免疫措施。
但一些牛在接种牛口蹄疫疫苗后会发生不良反应,需要养殖户细心观察留意,并作出相应的急救措施。
1引发免疫不良反应的原因接种牛口蹄疫引发免疫不良反应的原因很多,大致分3种,(1)疫苗原因,疫苗佐剂、异体蛋白、内毒素等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近年采用发过佐剂的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2)操作原因,防疫人员的注射部位不准确,或是注射器械消毒不严格导致不良反应;(3)牛的原因,牛的饲养条件差、牛抗应激能力差及病弱牛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2预防免疫不良反应的措施质量好的疫苗能够让免疫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目前两种疫苗使用较多,(1)A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2)口蹄疫O 型、A 型二价灭活疫苗。
选择疫苗要用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供应的口蹄疫疫苗,质量有保险公司承保,经国家批准并由政府指定的企业生产的,质量有一定的保证。
在疫苗使用前防疫人员要对疫苗进行仔细检查,主要查看疫苗的有效期,外包装是否完好,颜色有无异常,瓶口和瓶盖有没有松动等。
对确认无误的疫苗,再根据牛的数量把疫苗放置于室温下,待到常温后再使用,用前要把疫苗充分摇匀。
开封后的疫苗要在4h 内使用完毕,没用完的疫苗要深埋处理,千万不能在养殖场内随意搁置。
防疫人员在操作之前要认真阅读疫苗的说明书,按照说明书上的方法和剂量使用,而在大规模免疫前,要先对同一批疫苗进行小范围的接种试验,先给20头左右的牛接种观察2h ,2h 后如果没有问题再进行大规模的免疫接种。
在适宜的温度下给牛免疫注射,寒冷的早春季节,可以在中午温暖的时间注射,而温度较高的季节,则可选择在早晨温度较低的时间注射,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
防疫人员在操作之前需要对自身进行全面消毒,免疫器具也要消毒处理,不能一个针头重复使用,防止疫病的传播。
浅谈牛口蹄疫免疫后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作者:才秀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24期才秀加牛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性疾病,其传染途径广泛,发病迅速,是我国严重的牲畜传染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家畜及其相关产品在我国的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牛口蹄疫的传染范围增大,疫病发生次数增加,影响着家畜的健康成长,从而影响到家畜饲养者的经济效益,因此相关人员要在饲养中采取有效预防手段,及时注射疫病疫苗预防牛口蹄疫的发生。
本文通过总结牛口蹄疫疫苗注射后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相关的处理措施和正确的疫苗注射方法,以此来给家畜饲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
一、牛口蹄疫免疫后产生的不良反应1、一般反应对牛注射疫苗后,部分牛会表现出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偶尔会有食欲不振等状况,这些是注射牛口蹄疫疫苗后的正常不良反应,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治疗,会在三天后慢慢恢复正常,不会影响到牛的健康生长。
2、过敏反应少部分牛在注射疫苗后,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全身无力,焦躁不安,严重的会出现突然倒地或者流口水、呼吸困难等现象,甚至会因为呼吸困难而导致休克,因此在发现牛出现疫苗过敏反应后,一定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处理措施,否则可能以为抢救不及时致使牛的死亡。
3、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一种较严重的免疫不良反应,大部分牛发生应激反应表现为突然倒地晕厥,或者表现出应激性休克,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这就意味着牛的死亡。
4、发病与死亡除了健康牛在注射疫苗后会发生以上的不良反应,还有一些病毒携带者在注射疫苗后会加重它们的病情,甚至导致死亡的发生。
如在疫苗注射前就感染了牛口蹄疫的牛,或者隐性感染的动物,这些动物在疫苗注射前就不在健康状态,很可能由于疫苗的折射而发生应激反应导致死亡。
二、牛口蹄疫免疫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一般在进行免疫不良反应处理时,相关人员都是根据动物产生的不良症状进行“对症下药”,基本的治疗原则为抗过敏、强心、体液补充等,保证动物的机体正常运转。
畜牧兽医XUMUSHOUYI疾病防治几种畜禽常用疫苗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罗庭沙(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畜牧工作站,云南镇沅 666599)摘 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畜牧业养殖的规模化成为必然趋势,要想保证健康安全的养殖模式,必须使畜禽及时有效地接种疫苗,这是目前预防畜禽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但一些畜禽在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从而造成一定的损失。
基于此,主要介绍了猪、牛、羊这几种常用疫苗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关键词 畜禽;疫苗;免疫接种;不良反应;处理措施传染病一旦在畜牧业中发展起来,必将会快速、大规模蔓延,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整个养殖场,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
因此,接种疫苗成为很多养殖户的必然选择,以下就接种情况与不良反应处理措施进行介绍。
1 猪的预防接种情况1.1 免疫接种程序 春季预防:当前对生猪推广的是“三苗同步、两点注射、一次完成”的321免疫技术,主要是在对农村散养户生猪进行免疫时,将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的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两种疫苗用一种稀释液同等份稀释后一次性注射到猪耳后颈部一侧,同时另一侧注射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秋季预防:秋季接种的药物与春季一样,先是联合注射猪瘟疫苗与猪口蹄疫疫苗,然后在30 d后再注射其他相关疫苗[1-3]。
1.2 不良反应 一般的不良反应是个别生猪会出现精神不佳、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的现象;更加严重一点的急性不良反应会在生猪接种完疫苗后的几秒钟就发作,出现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发抖、抽搐、站不稳等症状;最严重的最急性不良反应发病症状与急性不良反应相同,但是最急性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之后来不及抢救便会死亡,死亡率非常高。
1.3 处理措施 针对生猪免疫接种中出现的一般不良反应可以采取等待自愈的方法,对于体温一直偏高的生猪可以对其适量注射安痛定、安乃近等减热镇痛的药;针对急性型不良反应的猪可马上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 mL或肌注地塞米松10 mg,接种剂量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合理注射。
牛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特点及防治方法肖悦来吉林省桦甸市夹皮沟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桦甸 132409近年来,在给牛注射口蹄疫疫苗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口蹄疫疫苗过敏反应,尤其是给牛注射亚洲Ⅰ型、O型二价灭活苗时,更易发生过敏反应,导致大量牛出现严重过敏症状的同时还会休克或死亡现象,从而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那么,牛注射口蹄疫疫苗后会出现哪些过敏症状,怎样进行有效防治,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 牛口蹄疫疫苗过敏的症状牛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有可能会出现轻度、中度及重度等过敏反应。
其中,轻度过敏反应是指牛在注射疫苗后,过敏反应不是很明显,表现出略微的体温升高及食欲降低症状的同时产奶量会有一定的减少,但这种情况属于疫苗的正常反应,一般可在注射疫苗后的1~2 d左右恢复正常;中度过敏反应是指牛在注射口蹄疫疫苗以后,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烦躁及阴门充血水肿等症状,还有少数牛的毛稀疏部位或颈部会出现荨麻疹,且在一段时间后还会出现从状脱毛现象;重度过敏反应指的是牛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的数秒或2~20 min 内,出现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主要表现有拒食、呕吐、腹泻、蠕动停止、瘤胃膨胀、呼吸困难、头颈伸直及气喘等严重症状,同时牛皮肤还会出现水肿、增厚、发硬及褶皱状,并伴有大面积的荨麻疹,还有外阴、口腔黏膜、眼睑及眼结膜处会出现肿胀充血现象,全身肌肉会发生震颤且站立不稳的同时还会出现意识不清、体温降低及共济失调等症状,如果牛的过敏症状比较严重的话,还会出现休克现象,若此时没有进行及时抢救的话,就会导致牛死亡。
2 牛口蹄疫疫苗过敏的治疗措施2.1 轻、中度过敏反应治疗措施牛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若表现出轻度或中度过敏反应症状时,可给予牛肌肉注射5 mg 0.1%的肾上腺素,然后根据病牛的恢复情况,可在20~30 min后再注射一次等量的肾上腺素。
2.2 休克的治疗措施牛在注射口蹄疫疫苗后,若出现严重的休克现象,除了给予牛肌肉注射5 mg 0.1%的肾上腺素以外,还可再将10 mg的肾上腺素加入到1 000 mL的10%葡萄糖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