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及解决实际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97.00 KB
- 文档页数:21
因数倍数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因数和倍数存在着一种微妙的联系。
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因数与倍数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通过学习因数倍数的知识,我们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数学,还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非常实用的应用。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生活问题来展示因数倍数的实际应用,并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的概念和知识点。
一、题目及简述某家具厂需要订购一批木板,在计算切割数量和成本时,需要知道每块木板的最大可切割面积。
假设有一批木板,面积分别为3600平方厘米、4200平方厘米、4500平方厘米和4800平方厘米,请问该家具厂选用的尺寸最大的切割模板面积应为多少平方厘米?二、知识及技能目标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含义,掌握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问题分析1.我们需要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含义。
因数是指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而倍数则指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整数倍数。
例如,4是8的因数,而24是8的倍数。
2.我们需要将所给的四个面积依次找出它们的因数和倍数。
在本例中,可以利用列举法和数学公式相结合的方法,找出每一块木板的因数和倍数。
我们已知的四个木板的面积分别是:3600平方厘米,它的因数与倍数为:因数:1,2,3,4,5,6,8,9,10,12,15,18,20,24,30,36,40,45,60,72,90,120,180,360。
倍数:3600,7200,10800,14400,18000,21600,28800,32400,36000,43200,54000,64800,72000,86400,108000,129600,144000,162000,216000,259200,324000,432000,648000,1296000。
4200平方厘米,它的因数与倍数为:因数:1,2,3,4,5,6,7,10,12,14,15,20,21,28,30,35,42,60,70,84,105,140,210,420。
数的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与应用数学中,因数和倍数是基本的概念。
因数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倍数则是一个数的整数倍。
因子和倍数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数论领域,而且在代数、几何和应用数学中也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的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称为它的因数。
例如,数4的因数是1、2和4,而数10的因数是1、2、5和10。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数的因数要小于或等于这个数本身。
此外,每个整数都有一个最小的因数1和一个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与因数相对应的概念是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它本身的n倍。
例如,数3的倍数有3、6、9、12等等。
显然,一个数的倍数没有上限,可以是任意大的整数。
二、数的因数与倍数的关系数的因数与倍数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个数的因数也是它的倍数,换句话说,因数与倍数是互相对应的。
以数6为例,它的因数为1、2、3、6,它的倍数为0、6、12、18等等。
可以看到,因数和倍数之间除了0外,其他数都是成倍关系。
进一步地,一个数的倍数包括所有由其因数相乘得到的数。
例如,数6的因数有1、2、3、6,那么6的倍数就包括1×6=6、2×6=12和3×6=18等等。
因此,可以通过求一个数的因数来得到它的倍数,而通过求一个数的倍数则不能得到它的所有因数。
三、数的因数与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数的因数与倍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
1. 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中最大的能够同时整除它们的数。
最小公倍数则是指能够同时被这些数整除的最小正整数。
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在数的因数与倍数中的常见问题,它们在分数运算、方程求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2. 素数与合数素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而合数则是至少有三个因数的数。
判断一个数是素数还是合数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在密码学、编码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因数和倍数是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不仅在数学中有用,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计算商品的价格及其折扣,家庭中需要算出每周的洗衣量等等。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小学数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本文将以教案二《因数和倍数》为例,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这种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2. 能够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以及通过因数和倍数的关系来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 培养学生探究实际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需要计算因数和倍数的情境,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计算因数和倍数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购买洗衣液时,要想知道购买多少瓶才能用完一周的量,需要计算每瓶的容量以及一周需要使用的总量,计算其倍数。
2. 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可以借助板书、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深入讲解二者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掌握了这个概念。
3. 寻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老师可以列一些例子,让学生自己尝试列出这些数的因数和倍数。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哪些数是该数的因数或倍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概念。
4. 应用问题: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购买洗衣液的情境中,让学生计算一周的洗衣量,寻找这个数的倍数,以此来计算需要购买多少瓶洗衣液。
5. 综合应用: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推出一些实际情境并解决其中的问题。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四、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解实际问题中的倍数与因数倍数与因数是数学中常用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倍数是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相乘而得到的结果,而因数则是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
在解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利用倍数与因数的概念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际问题来探讨其应用。
一、倍数倍数是指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所得的结果。
比如,3的倍数就是能够被3整除的数,如0、3、6、9等。
倍数是很常见的一个概念,在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通过倍数来解决。
1. 时钟问题假如我们知道某个事件每隔一小时发生一次,我们可以通过倍数来推算事件发生的频率。
比如,事件A每隔2小时发生一次,事件B每隔3小时发生一次,如果两个事件同时发生,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求两个事件的最小公倍数来计算它们下一次同时发生的时间。
2. 面积问题在解决一些与面积有关的物理问题时,倍数也会非常有用。
假设我们有一个长方形田地,长为5米,宽为3米。
如果我们想将田地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我们可以利用倍数的概念来计算扩大后的长度和宽度。
二、因数因数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数。
比如,12的因数有1、2、3、4、6和12。
因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1. 约数和完全数约数是指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研究约数的性质和规律。
完全数则是指一个数的所有约数之和等于它本身的数。
举个例子,6的约数有1、2和3,它们的和正好等于6,所以6是一个完全数。
2. 分配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分配物品的问题。
比如,有一堆苹果,要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10个人,那么就需要找出这堆苹果的因数,判断是否能够被10整除。
三、倍数与因数的联系与应用倍数和因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相互结合来进行计算和分析。
1.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数公有的最大因数,最小公倍数是指两个数共有的最小倍数。
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是非常常见的操作。
中考复习如何灵活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中考是每个初中学生都要经历的一场重要考试,能否在这场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
在数学中的倍数与因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们的应用广泛,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灵活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提供相关例题进行演示。
一、倍数的应用倍数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被除数即为倍数。
在实际问题中,倍数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我们常见的公交车班次问题可以用倍数进行求解。
设公交车每15分钟一班,要求计算某个时间点离下一班车还有多少分钟。
我们可以将15分钟作为一个倍数,用当前时间除以15,取整数部分并加1,再将结果乘以15,即可得到距离下一班车的分钟数。
例如,假设当前时间为13:23,我们可以将其转换成分钟数,即13 × 60 + 23 = 803分钟。
将803除以15得到53余8,将商加1后再乘以15,即(53 + 1) × 15 = 810分钟。
所以,离下一班车还有810 - 803 = 7分钟。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倍数进行时间计算。
二、因数的应用因数是指能够整除某个数的数,而被除数即为因数。
在实际问题中,因数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用因数解决一个包装问题。
假设有24个苹果要分别装进不同的袋子里,要求每个袋子里的苹果数是相同的,且尽可能多。
我们可以求出24的所有因数,即1、2、3、4、6、8、12和24。
我们可以发现,当每个袋子里有6个苹果时,恰好可以装满24个苹果,且无剩余。
因此,每个袋子里应该装6个苹果。
通过分解因数,我们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类似的包装问题。
三、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除了独立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外,我们还可以将它们进行综合运用,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
比如,假设有一辆公共汽车每10分钟一班,一辆出租车每15分钟一班。
现在已知上一班的出租车和公共汽车同时出发,且在20分钟后再次相遇。
初中数学中的倍数与因数如何区分与运用数学中的倍数与因数是初中阶段重要的概念,深入理解并正确运用倍数与因数的概念对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倍数与因数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倍数的定义和运用倍数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比如,8是4的倍数,因为8能够被4整除。
倍数可以是正整数、负整数、零或分数。
在实际应用中,倍数常常用来解决一些整数分配、时间间隔等问题。
例如,某班级有30位学生,根据教室容量每个教室最多容纳25名学生,那么至少需要几个教室?这个问题即可用倍数来解决。
我们计算30除以25的商,得到1.2,这意味着至少需要2个教室才能容纳所有学生,而且还会有多余的教室。
二、因数的定义和运用因数是指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比如,2是4的因数,因为2能够整除4。
因数必须是正整数。
在实际问题中,因数常常用来解决一些整数的分拆、约分等问题。
例如,一辆公交车每隔12分钟经过一站,那么它每小时经过多少站?这个问题可以用因数来解决。
我们计算60(60分钟等于1小时)除以12,得到5,这意味着公交车每小时经过5站。
三、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倍数和因数是数学中相互联系的概念。
事实上,一个数的倍数就是它的因数所构成的。
比如,6的因数有1、2、3、6,而它的倍数则是6、12、18、24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候需要将倍数和因数相结合来思考。
例如,某个数字是12的倍数,并且是24的因数,那么这个数字可以是24、48、72等。
四、倍数与因数的运用技巧1.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只需判断能否被这个数整除即可。
2.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只需判断能否整除这个数即可。
同时,还可以通过列出所有可能的因数进行验证。
3. 在应用问题中,可以通过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和计算。
如果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并且是另一个数的因数,那么可以通过计算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因数和倍数生活中实际用途因数和倍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生活中也有着实际的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因数和倍数的实际用途。
一、因数的实际用途1. 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是因数运算的一种应用。
在数论、代数等数学领域中,分解质因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可以用于求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问题,在数学研究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意义。
2. 算术运算:因数可以应用于算术运算中,例如求解乘法、除法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进行乘法或除法运算的情况,而因数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完成这些运算。
3. 统计数据分析:在统计学中,因数也被广泛应用。
例如,在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而其中涉及到的数据整除性质,往往需要借助因数的概念来处理。
4. 整数性质研究:因数也可以用于研究整数的性质。
在数论中,因数与整数的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研究因数的规律,可以得到一些关于整数的重要结论,这对于数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倍数的实际用途1. 时间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对时间进行计算。
而倍数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时间的计算。
例如,我们可以用倍数的概念来计算某个事件的持续时间,或者计算某个时间点之后的时间。
2. 财务规划:倍数的概念也可以应用于财务规划中。
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计算出每个月的预算倍数。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财务,合理规划支出。
3. 倍增现象: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具有倍增的特点。
例如,细胞的分裂、物质的蒸发等过程都具有倍增的规律。
了解倍增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自然现象。
4. 数量计算:倍数的概念在数量计算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面积、体积等物理量的计算,我们常常需要考虑倍数的关系。
通过倍数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数量计算。
总结起来,因数和倍数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它们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无论是在数论研究、统计数据分析,还是在时间计算、财务规划等实际生活中,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智慧挑战(倍数与因数)
1.运用连续偶数排列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例1、五个连续偶数的和是100,其中最大的一个偶数是多少?
例2、七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47,其中最小的一个奇数是多少?
例3、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这三个连续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如果是三
个连续偶数,那么这三个连续偶数分别是多少?
2.运用质数的特征解决组合质数的问题
例4、用0,1,4,5折四个数字组成两个质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求这两个质数。
例5、小华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他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共有60人参加这次数学竞赛。
同学问他:“这次数学竞赛你得了多少分?获得第几名?”小华说:“我的分数、名次和年龄都是质数,它们的积是2134。
”你知道小华的分数和名次各是多少?
例6、三个不同质数相加的和是82,折三个质数相乘的积最大是多少?
3.推理法
例7、爸爸摘下30根黄瓜,让莉莉拿到屋里,不许一根一根地拿,也不许一次拿完,而且每次拿的根数要相同,拿到最后正好一根不剩,莉莉共有几种拿法?每种拿几根?
4、奇偶性问题
例8、一只小船每天从河的南岸摆渡到北岸,再从北岸摆渡到南岸,多次往返。
已知小船最初在南岸。
(1)摆渡15次后,小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孙童说摆渡2018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例9、有12个杯子全部杯口朝上,每次将其中的7个杯子同时翻转,最少经过几次翻转,可以使杯口全部朝下?
例10、有2018个球,甲、乙两人用这些球进行取球比赛。
比赛的规则是两人轮流取球,每人每次可以取1个、2个、3个、4个或5个。
如果取到最后1个球的为胜利者,那么先取球的人是否有必胜的方法?。
实用教学:运用倍数与因数解决实际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实际问题需要求解。
有些问题可能涉及到复杂的数学知识,然而,有些问题可以从我们小时候就学习的倍数与因数中寻找答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倍数与因数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一、倍数1.1 什么是倍数?倍数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的次数。
例如,6是12的倍数,因为12÷6=2,整除的次数为2。
1.2 倍数的应用倍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可以使用倍数来计算价格。
如某件商品的价格为3元,而我们需要购买6件,那么我们需要支付的价格就是3的倍数,即18元。
同样,在旅游时,我们可以使用倍数来计算旅行的天数。
如我们需要在旅行中住宿5晚,那么我们需要将住宿费用乘以5,即可得到旅游的总费用。
1.3 倍数的技巧在计算倍数时,有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得到答案。
例如,我们可以将一个大数分解成较小的质数,然后计算它与另一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最小公倍数是指一个数被两个数整除的最小次数。
我们可以通过列出这两个数的倍数,然后找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例如,如果我们需要计算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可以列出它们的倍数:12的倍数:12、24、36、48、60、72、84、96、108、12016的倍数:16、32、48、64、80、96、112、128、144、160从中找到它们的公共倍数48,即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为48。
这种方法可以在计算较大的数时更容易得到答案。
二、因数2.1 什么是因数?因数是指能够整除一个数的数。
例如,2和3是6的因数(因为6÷2=3,6÷3=2)。
2.2 因数的应用因数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计算面积时,我们需要将宽和高相乘。
假设我们需要计算一块地的面积,该地的宽为12米,高为8米,那么我们可以将面积计算公式表示为:面积=宽×高,即12×8=96平方米。
在这个例子中,12和8就分别是96的因数。
教你如何用小学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解决问题数学是一门极富有逻辑性和实用性的学科,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倍数和因数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倍数和因数不仅在数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教大家如何利用小学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来解决问题。
1. 倍数的概念和应用倍数是指一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买了苹果,他想将苹果分成相等的份给他的两个朋友。
他买了60个苹果,那么他可以将苹果分成几份呢?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运用倍数的概念。
60的倍数是可以被60整除的数,我们可以从1开始不断地去试,直到找到一个能够整除60的数。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60可以被1、2、3、4、5、6、10、12、15、20、30和60整除,这样,小明就可以将苹果分成12份给他的朋友了。
在实际生活中,倍数的概念也经常出现在计量单位的换算中。
比如,1小时等于60分钟,1天等于24小时,我们可以利用倍数的概念将不同的计量单位进行转换。
2. 因数的概念和应用与倍数相对应的是因数。
因数是指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概念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想要将他所购买的120件商品分装在包装盒里,每个包装盒内放置的商品数量相同且最多。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因数的概念。
我们可以从1开始一个个地去试,看哪个数可以整除120。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120可以被1、2、3、4、5、6、8、10、12、15、20、24、30、40、60和120整除。
这些都是120的因数,而最大的因数是120本身。
所以,小明最多可以将商品分装在120个包装盒里,每个包装盒内放置1件商品。
因数的概念在解决约分问题中也非常有用。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因数的概念将一个分数化简为最简形式。
例如,将24/36化简为最简形式,我们可以找到24和36的公共因数,然后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这个公共因数,得到最简形式的分数。
因数与倍数的实际问题引言因数和倍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数是指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倍数则是指某数是另一个数的整数倍。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会用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来分析和计算。
和倍数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数是指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倍数则是指某数是另一个数的整数倍。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会用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来分析和计算。
实际问题一:购买食物假设有一家人要购买食物,在购物清单上列有面包、牛奶和鸡蛋。
他们想知道他们需要购买的食物的最小数量,以便可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且不浪费食物。
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通过找到所有食物的因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面包、牛奶和鸡蛋的因数分别为:- 面包的因数:1, 2, 3, 4, ...- 牛奶的因数:1, 2, 3, 4, ...- 鸡蛋的因数:1, 2, 3, 4, ...为了使所有家庭成员都能够得到足够的食物,我们需要找到这些因数的公共因数。
在这个例子中,最小的公共因数是1。
因此,他们只需要购买一份食物即可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且不会浪费。
实际问题二:编排座位我们考虑一个编排座位的问题。
一个教室里有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相同。
教师希望将每个小组的学生均匀地分布在教室中的每一排座位上。
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找到每个小组人数的倍数。
假设每个小组有6个学生,那么6的倍数为6, 12, 18, 24, ...。
这些倍数表示每一排座位上的学生人数。
教师可以将每组学生依次坐在这些倍数位置上,从而实现均匀分布。
结论通过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因数和倍数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财务计算、排队问题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借助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进一步优化方案,达到更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的倍数与因数的应用在数学中,数的倍数和因数是常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推理以及应用数学在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定义、特性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数的倍数的定义和特性数的倍数是指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即整除关系。
具体地,我们将A称为B的倍数,当且仅当存在一个整数C,使得A = B × C。
其中,A称为倍数,B称为这个数的因数,C称为倍数的倍数值。
例如,对于数15和5,我们可以说15是5的倍数,因为15能够被5整除,而且15 = 5 × 3。
数的倍数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 对于任意整数A,0是A的倍数,因为0可以被任意数整除。
2. 对于任意整数A,A是自身的倍数,因为任意数都可以被自身整除。
3. 如果A是B的倍数,B是C的倍数,那么A也是C的倍数。
这是因为如果A能被B整除,B能被C整除,那么A就能被C整除。
二、数的倍数的应用数的倍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几个常见的应用:1. 最小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是指某两个数公共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数。
最小公倍数在数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它在分数的化简、方程组的求解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2. 倍数关系的判断: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判断两个数之间是否存在倍数关系。
例如,我们要从事规定的工作时间中计算工作日的倍数等。
3. 公司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计算产品的数量和时间之间的倍数关系,以确定生产速度、物料消耗等。
三、因数的定义和特性因数是指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即整除关系的逆运算。
具体地,我们称B是A的因数,当且仅当存在一个整数C,使得A = B × C。
其中,A称为这个数的倍数,B称为因数,C称为商数。
例如,对于数15和5,我们可以说5是15的因数,因为5能够整除15,而且15 = 5 × 3。
因数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性:1. 对于任意整数A,1和A都是A的因数,因为1能被A整除,A能被A整除。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归类练习第一类:一个数的因数倍数问题1. 把36个球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有几种装法?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盒子?2.五(1)班6名同学去给小树苗浇水,小树苗不到30棵,他们发现每人浇水棵数相同,这批小树苗可能有多少棵?3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大于1个,小于18个。
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4.195个同学排成长方形队伍做早操,行数和列数都大于1,共有几种排法?5.有168颗糖,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不得少于10颗,也不能多于50颗。
共有多少种分法?6.幼儿园里有一些小朋友(人数在10—20人之间),王老师拿了32颗糖平均分给他们,正好分完。
小朋友的人数可能是多少?7.班有48名同学,参加学校体操表演,要求排成长方形队形。
每行或每列不得少于3人,可能是怎样的队列?(把所有的情况都写出来)8.把57个苹果分给15个同学,不能均分,至少再添加多少个苹果才能分均?9.36个人排队做操,如果每5个人排一排,那么至少再来几人才能正好排完?第二类:因数问题1.长度问题1.、有三根铁丝,一根长18米,一根长24米,一根长30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
每段最长几米?一共可以截多少段?2、有三根钢管,分别长200厘米、240厘米、360厘米。
现要把这三根钢管截成尽可能长而且相等的小段,一共能截成多少段?3.有三根圆木,分别长12米、18米、24米。
要把它们截成同样的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每根圆木最长是多少米?可以切多少段?4.有三根铁丝,一根长18米,一根长24米,一根长30米。
现在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
每段最长可以有几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5.有三根铁丝长度分别为120厘米、90厘米、150厘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无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厘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6.把25厘米、60厘米的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
至少可以剪成多少段?7.把45厘米、60厘米两根彩带剪成长度一样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段?2.分组问题1、有一堆西瓜与一堆木瓜,分别为24个与36个,将其各分成若干小堆,各小堆的个数要相等,则每小堆最多几个?这时候西瓜分成多少小堆?木瓜分成多少小堆?2.五一班买来46本书、32枝铅笔奖励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