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当一件艺术品完成时,作者往往会在作品适当的位置签上自己的名号并加盖印章,以此作为本作品的标记,同时也起到区别于他人作品的作用,是体现作者个人智慧和成果的标志与象征。
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为综合表现形式的艺术,通过题款和钤印,将书法、篆刻、文学与绘画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
题款是中国绘画的传统。
题款,又称落款、款记、题画、款识等。
中国画的题款,就是画家在画上题的字,简单的就写个名字,并加上创作时间;复杂的可以是长篇大论,如记述作画的原委,或评画,或题诗。
中国画题款内容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题款与绘画本身关系密切,优秀作品的款与画相得益彰。
追溯其渊源,中国画上的题款来自古代钟鼎器物上铸刻的文字。
画家借鉴了钟鼎器物上的铸刻款识,然后创作出更精妙的艺术品。
印章在中国绘画中的使用,丰富了画面的层次,补充了画面章法之不足,形成了美好的视觉感受,启迪了观者对画面诗意构思的理解,使作品与欣赏者产生了美好的共鸣。
题款和钤印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多样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既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底蕴,又能够体现精湛的书法、篆刻艺术审美,通过诗、书、画、印的结合,显示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
画家利用题款和钤印来完善构图,阐发主题,表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韵味。
印章可以体现中国画的诗意构思,有时亦能拓展意境,启迪欣赏者的审美境界,使欣赏者得到美的享受。
作为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题款和钤印在中国画创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和点睛的妙用,它们与画面息息相关。
只有它们与画面主体相协调时,画面的布局才能完整,作品的主题才能突出,而这些又体现了画有章法又无定法的哲学思想。
这是画家在创作时需提前考虑的。
此外,黑色题款与红色钤印使绘画色彩丰富而和谐,使主题突出。
(取材于王虹的相关文章)材料二中国画并非一开始就有题款的传统。
元代开始,以赵孟頫为首的文人群体,才有意识地在自己作品上题款,内容包括名款、日期、诗文等,为后世文人画的题款树立了典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小题。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所谓“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意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
长期以来,许多哲学界与美学界的前辈学者就“生生”作了自己的探索。
我国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明确将中国哲学精神概括为“生生”即“生命的创生”,而一切艺术均来源于体现生命的伟大。
这种阐释形成“生生美学”的雏形。
“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中华民族自己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
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们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
过去,我们认为“天人相和”是前现代的产物,所以没有勇气说这就是中国的生态美学,只说是生态审美智慧。
但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长期的农业社会以及由此产生的“天人合一”文化形态,决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观在中国具有原生性特点。
这种原生性的生态文化,曾经极大地影响了现代西方学者生态观的形成。
“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
“天人相和”所构成的人与自然亲和的“中和之美”,与古希腊强调科学的、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是不同的。
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
“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
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
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不仅是万物生长之道,而且是艺术创造之道。
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形成特有的艺术生命体。
《传统艺术审美分析》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传统艺术:传统艺术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和传承下来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通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
2. 审美分析:审美分析是对艺术品或艺术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评价,旨在揭示其美学价值、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以及与社会、历史、心理等因素的复杂关系。
3.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特征,包括构图、色彩、线条、材质、技巧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4. 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在同一时期或同一地区内,一些艺术家因为共同的艺术观念、技法或主题而形成的一种艺术运动或群体,如印象派、抽象表现主义等。
5. 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指对艺术作品或艺术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的过程,旨在揭示其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以及对艺术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填空题:1. 中国传统艺术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大类。
答案: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曲2. 审美分析需要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方面进行。
答案:形式、内容、情感、文化3. 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到艺术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答案:个人经历、艺术修养、时代背景、文化环境4. 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焦尾琴、绿绮琴、绕梁琴、独幽琴5. 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描述性批评、解释性批评、评价性批评、比较性批评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中国传统艺术?A. 国画B. 篆刻C. 雕塑D. 唐卡答案:D. 唐卡2. 下列哪位艺术家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A. 达芬奇B. 梵高C. 毕加索D. 莫奈答案:D. 莫奈3. 下列哪种艺术风格以简洁、明快、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对比色彩为特点?A. 巴洛克风格B. 新古典主义风格C. 浪漫主义风格D. 后现代主义风格答案:C. 浪漫主义风格4. 下列哪种艺术流派强调表现主观情感和内心体验?A. 抽象表现主义B. 极简主义C. 波普艺术D. 立体主义答案:A. 抽象表现主义5. 下列哪种艺术批评方法侧重于对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和构成元素进行分析?A. 描述性批评B. 解释性批评C. 评价性批评D. 比较性批评答案:A. 描述性批评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A. 注重写意而非写实B. 强调线条和笔墨的表现力C. 崇尚自然和和谐之美D. 富有象征和寓意的含义E. 重视创新和个性表达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影响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因素?A. 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B. 所处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背景C. 艺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D. 创作材料和技术的限制E. 观众的接受和反馈答案:A、B、C、D、E3. 下列哪些是艺术批评的作用?A. 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B. 推动艺术创作的发展和创新C. 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D. 影响艺术市场的价格和价值E. 维护艺术道德和规范答案:A、B、C、D、E4.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米芾E. 文征明答案:A、B、C、D、E5. 下列哪些是西方现代艺术流派?A. 印象派B. 立体主义C. 表现主义D. 极简主义E. 抽象表现主义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形式美和装饰性,不追求真实性和客观性。
2025年1月“八省联考”考前猜想卷01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普通人也具有类似于艺术家或设计师的创意思维。
不过,要把它变成艺术呈现出来是有技术门槛的。
但随着人工智能(AI)绘画工具的出现,输入我们设定的提示词,无论写实还是抽象,就能生成相应的图像,使各种风格的艺术产品瞬间量产。
所以,对于艺术创作来说,AI 绘画工具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可使创作者本人不必为得到某种风格效果而必须掌握某种艺术技巧。
如此,艺术家的艺术、身份和艺术教育就将面临巨大困境和挑战。
在传统训练和创作体系中,为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艺术家须执着于技巧的训练和完善,而AI已使许多艺术效果不必经由技巧训练便可达成。
建立在习得经验基础上的“艺术创造”,对人工智能而言,就是一个数据、运算和生成的问题。
在AI成为创意工具之后,创造性活动不再需要大量脑力、体力和时间,艺术创作变得简单可行。
当“人人都是艺术家”之后,曾经意义上的艺术家的艺术该当何为呢?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电脑已开始向人类的想象力、审美层面延伸,在音乐、美术、设计、电影等广泛艺术创造领域发挥过去只能由人发挥的作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仅是工具意义上的技术进步,其大语言模型正在不断深入到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中枢,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家艺术创造的主体性价值,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创造的主体将由“人”变为“人和高度智能化的拟人”的结合,那创造艺术的艺术家又是谁呢?在艺术教育层面,面对人工智能,艺术院校教什么、怎么教将面临巨大挑战。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附答案50(1)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北宋以后,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
他们以自身文化人的气质,崇尚和追求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作品中所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在绘画创作中,他们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很多为后人惯称的“文人画”。
诗人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的“迁想妙得”,及后来唐代画家张璪所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将表现的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中国文人画家的这种诗人的思考方式,是大文化学养背景下成就的结果。
诗人和音乐家一样,在感情世界里是最敏感的人群,他们所创作的文人画相较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而言,更接近感情的本质,也更显得纯洁与透明。
中国的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为要求,以追求作品的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
如宋代画家梁楷所画的《布袋和尚图》和《泼墨仙人图》,以两种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
另外,中国文人画家又以诗人的拟人化手段将表现的对象人格化。
如明代画家徐渭在《墨葡萄图》中所表现的“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基于大文化学养背景的文人画家创作的文人画,在具体的画面处理中,比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的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
他们不仅追求表现对象的“实”处,还以太极中“阴阳”的理念追求其相对“虚”的空间;进而提出了“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境界。
如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齐白石的《雏鸡》等作品。
中国的文人画家以大文化学养背景铸就了“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冲淡平和的心态,所以在作品中容易叙述心灵的情怀。
最新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北宋以后,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
他们以自身文化人的气质,崇尚和追求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作品中所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在绘画创作中,他们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很多为后人惯称的“文人画”。
诗人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的“迁想妙得”,及后来唐代画家张璪所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将表现的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中国文人画家的这种诗人的思考方式,是大文化学养背景下成就的结果。
诗人和音乐家一样,在感情世界里是最敏感的人群,他们所创作的文人画相较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而言,更接近感情的本质,也更显得纯洁与透明。
中国的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为要求,以追求作品的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
如宋代画家梁楷所画的《布袋和尚图》和《泼墨仙人图》,以两种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
另外,中国文人画家又以诗人的拟人化手段将表现的对象人格化。
如明代画家徐渭在《墨葡萄图》中所表现的“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基于大文化学养背景的文人画家创作的文人画,在具体的画面处理中,比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的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
他们不仅追求表现对象的“实”处,还以太极中“阴阳”的理念追求其相对“虚”的空间;进而提出了“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境界。
如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齐白石的《雏鸡》等作品。
中国的文人画家以大文化学养背景铸就了“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冲淡平和的心态,所以在作品中容易叙述心灵的情怀。
论述类文本专题训练(附答案)昆曲是一种新兴的戏剧样式,起源于中国明代。
它逐渐成为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
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
南戏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明代初年,南戏从以北方曲调演唱的杂剧中汲取宝贵艺术经验,吸引部分知识精英加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南戏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取得进展,与其本身所具备的灵活性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这种灵活性集中体现在它演唱曲调的繁衍变化之中。
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南戏逐步吸收了唐宋以来多种成熟的传统音乐形式,日渐走向丰富和细致。
明初的南戏已经开始向更高雅的艺术境界迈进,由此得到上层社会的积极肯定。
从南宋到明代,南戏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与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发展出多种不同风格的地方曲调。
它与昆山的地方音乐及吴方言结合而形成的昆山腔便是昆曲的前身。
必须注意的是,这时的昆山腔只是一种清唱的音乐形式,还没有用来表演完整的戏剧情节。
明代中叶以前,昆山腔的传播范围不是很广,仅在苏州一带流行。
当时的苏州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遥遥领先,是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
昆曲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走到了社会文化大舞台的中心。
民间音乐家魏良辅开发出昆曲所蕴涵的艺术潜力,使之成为一种重要演唱形式。
他大约生活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原籍江西豫章,长期寄居太仓,以演唱民间曲调为职业。
这种职业使魏良辅接触到北方和南方的多种曲调,通过比较研究,他对昆山腔曲调平直简单、缺少起伏变化这一状况日渐感到不满,于是和一批艺术上的志同道合者亲密合作,开始了对昆山腔的全面改革。
A.原文没有提到昆山腔是南戏之一,而是指出它是南方和北方曲调融合的产物,最终形成了昆曲。
B.昆曲确实受到了北方杂剧的影响,但并没有提到知识精英的加盟,而是强调了民间音乐家的贡献。
C.原文没有提到《琵琶记》的文人加入和上层社会的肯定,而是着重介绍了昆曲的改革和流传过程。
统编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精选附答案精品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北宋以后,除了民间画家、宫廷画家等创作群体外,还出现了诗人、士大夫等各类文化人参与创作的现象。
他们以自身文化人的气质,崇尚和追求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作品中所蕴含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在绘画创作中,他们以诗人的思考方式,把表现对象提升到诗的艺术境界,创作了很多为后人惯称的“文人画”。
诗人的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中国文人画家基于中国传统画论中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所言的“迁想妙得”,及后来唐代画家张璪所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理论,将表现的对象在心中“迁想”成诗的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中国文人画家的这种诗人的思考方式,是大文化学养背景下成就的结果。
诗人和音乐家一样,在感情世界里是最敏感的人群,他们所创作的文人画相较西方画家以科学家的思考方式所表现的科学的艺术形象而言,更接近感情的本质,也更显得纯洁与透明。
中国的文人画家在具体创作中,以顾恺之提出的“传神”的艺术理念为要求,以追求作品的出神入化为最终目的。
如宋代画家梁楷所画的《布袋和尚图》和《泼墨仙人图》,以两种粗细不同的艺术手段,表现诙谐而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
另外,中国文人画家又以诗人的拟人化手段将表现的对象人格化。
如明代画家徐渭在《墨葡萄图》中所表现的“笔底明珠无卖处,闲抛闲掷野藤中”。
基于大文化学养背景的文人画家创作的文人画,在具体的画面处理中,比单纯追求形象与色彩变化的西方绘画艺术显得更有广度和深度。
他们不仅追求表现对象的“实”处,还以太极中“阴阳”的理念追求其相对“虚”的空间;进而提出了“计白当黑”的画论,将表现的形象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审美空间,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意境界。
如八大山人的《鱼鸭图卷》、齐白石的《雏鸡》等作品。
中国的文人画家以大文化学养背景铸就了“心旷神怡、超然物外”的冲淡平和的心态,所以在作品中容易叙述心灵的情怀。
东方艺术鉴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种绘画技法起源于中国?A. 油画B. 水彩画C. 工笔画D. 素描答案:C2. 日本传统艺术中,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与歌舞伎表演密切相关?A. 浮世绘B. 茶道C. 能剧D. 花道答案:A3. 印度传统舞蹈中,以下哪种舞蹈以其神秘和宗教色彩著称?A. 印度古典舞B. 肚皮舞C. 宝莱坞舞蹈D. 印度民间舞答案:A4. 中国古代建筑中,以下哪种结构是最具代表性的?A. 塔B. 庙宇C. 宫殿D. 长城答案:C5.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种乐器起源于中国?A. 吉他B. 琵琶C. 钢琴D. 小提琴答案:B6. 韩国传统服饰中,以下哪种服饰是男女均可穿着的?A. 韩服B. 朝鲜服C. 韩裙D. 朝鲜裙答案:A7. 东方书法艺术中,以下哪种书法风格以行云流水著称?A. 楷书B. 草书C. 隶书D. 篆书答案:B8.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种艺术形式是将诗歌、绘画和书法结合在一起的?A. 浮世绘B. 扇面画C. 屏风画D. 卷轴画答案:D9.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以其精细的工艺和装饰性著称?A. 漆器B. 陶瓷C. 金属工艺D. 木雕答案:A10.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种艺术形式是将故事和舞蹈结合在一起的?A. 印度古典舞B. 京剧C. 能剧D. 歌舞伎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传统绘画中,以墨色深浅变化表现山水的技法称为________。
答案:水墨画2. 日本传统园林艺术中,以枯山水为代表的园林风格是________。
答案:禅宗园林3. 印度传统音乐中,以即兴演奏为特点的音乐形式是________。
答案:拉格4. 中国古代建筑中,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是________。
答案:榫卯结构5. 韩国传统音乐中,以长鼓为主要乐器的音乐形式是________。
答案:农乐6. 东方书法艺术中,以圆润流畅为特点的书法风格是________。
东方艺术鉴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A. 工笔B. 写意C. 油画D. 水墨画答案:C2. 日本传统艺术中,下列哪项不是其代表?A. 浮世绘B. 歌舞伎C. 书法D. 油画答案:D3.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中国的?A. 张大千B. 齐白石C. 梵高D. 徐悲鸿答案:C4.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项不是印度的传统舞蹈?A. 卡塔克B. 印度古典舞C. 芭蕾舞D. 奥蒂西答案:C5.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项不是韩国的传统音乐?A. 盘索里B. 韩国传统民谣C. 交响乐D. 韩国宫廷音乐答案:C6. 中国古代绘画中,以下哪项不是山水画的特点?A. 意境深远B. 重视线条C. 色彩丰富D. 强调自然答案:C7. 日本茶道中,以下哪项不是其核心理念?A. 和敬清寂B. 简约自然C. 奢华繁复D. 茶禅一味答案:C8.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项不是泰国的传统艺术形式?A. 泰拳B. 泰国古典舞蹈C. 泰国传统戏剧D. 京剧答案:D9.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项不是越南的传统音乐?A. 越南竹笛B. 越南独弦琴C. 越南水鼓D. 二胡答案:D10.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项不是印度尼西亚的传统舞蹈?A. 巴厘舞B. 爪哇舞C. 印度古典舞D. 马来西亚舞蹈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些是中国的书法字体?A. 楷书B. 草书C. 隶书D. 哥特体答案:A, B, C2.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些是日本的国宝级艺术品?A. 国宝级茶具B. 国宝级刀剑C. 国宝级绘画D. 现代雕塑答案:A, B, C3.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些是印度的传统手工艺?A. 印度丝绸B. 印度珠宝C. 印度地毯D. 意大利皮革答案:A, B, C4.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些是韩国的传统服饰?A. 韩服B. 汉服C. 朝鲜族服饰D. 和服答案:A, C5. 东方艺术中,以下哪些是印度尼西亚的传统乐器?A. 甘美兰B. 印度西塔尔C. 印度尼西亚鼓D. 马来琴答案:A,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语言表达与应用(四)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
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化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 ),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
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
然而,也正是这千百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
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
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
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新课标Ⅱ)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共3题;共36分)1.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0级高三第一次统一监测语文(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西方的绘画,就像春兰秋菊,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芬芳。
但人们对中西方绘画光芒的感受不同。
西方绘画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任何人都可以直观感受到它的光芒;中国绘画则像天上的月亮,云遮雾绕,如果缺乏必备的文化修养则难以感受到它的光芒。
其一,关于绘画的真实性。
西方绘画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并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画家提香画圣徒约翰牵来羔羊,激发了母羊愉快的叫声;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只虫子,老师挥手要把虫子赶走;等等。
西方画家追求“真”,研究透视、比例、明暗,其目的就是创造出足以乱真的作品。
中国绘画也有足以乱真的作品,只是中国画家认为,那不过是画工不入流的画技,甚至是道士的怪诞方术。
这里的“真”,依赖的是“伎”。
而中国古代士大夫认为,“伎”是下乘的。
儒家圣贤反复教导人们,“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西方绘画的“真”,是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反映,而中国绘画理论认为,这只能够叫作“似”。
只有不但对事物的形貌色彩,而且对画家的心都作出了如实反映,才叫作“真”。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轻形重神、忘形得意等等,都是中国绘画的“真”。
其二,关于斑斓的色彩。
西方的油画鲜艳明快,足以令人目眩。
但是在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中,人们看到大多是数峰耸出,几棵树木;泉水远逝,瀑布高悬:山腰烟岚,山脚怪石。
传统中国画艺术赏析与实践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四川音乐学院第一章测试1.王昌龄在《意格》说的三境是()。
参考答案:情境;意境;物境2.是()提出的“神韵”说。
参考答案:王士祯3.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儒、道、释三家学说的产物。
()参考答案:对4.“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首诗是()写的。
参考答案:赵孟頫5.“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
”是画家()所说。
参考答案:石涛6.董其昌说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参考答案:错7.黑色的墨水与白色的宣纸结合,营造出一种美妙而特殊的视觉效果,一黑一白体现了阴阳的概念。
()参考答案:对8.“五笔”是“平、留、圆、重、变。
”是()提出的。
参考答案:黄宾虹9.“以大观小”是()提出来的观点。
参考答案:宗炳10.宗炳是()的画家。
参考答案:南朝第二章测试1.图中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用()体现了季节的特征。
参考答案:服装;麦穗2.对比八大山人和张大千的荷花,分析两位画家的艺术风格特征,下列选项中与两人画意最接近的一组是()。
参考答案:第一副图是悲愤、失望;第二副图是生机、情趣。
3.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描述,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西方绘画注重科学、视觉的真实性,中国传统绘画是借物喻情4.画禽鸟常见的画法可以先画从鸟禽的背部画起,也可以先画鸟的头部。
()参考答案:对5.牡丹叶子的结构是一柄九叶,又称“三叉九顶”。
()参考答案:对6.中国绘画注重的是()参考答案:造境艺术7.同样荷花题材的作品,张大千的《荷花》泼墨挥洒,潘天寿《露气》一味霸悍,苦心经营。
()参考答案:对8.画荷花勾勒花瓣时应该趁湿一步到位,浓墨画出花型,注意笔的干湿浓淡。
()参考答案:错9.荷花的色勾法是由()继承发扬的。
参考答案:齐白石10.以下关于画兰说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落笔见形,笔笔生发;一笔长,两笔短,三笔破凤眼第三章测试1.下列朝代、人物、作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论述类文本阅读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
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
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
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
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
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
15世纪意大利和法国的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
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
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
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
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
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
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
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给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
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
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
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
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
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
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后印象派的
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
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
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
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
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
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
界艺术的高峰。
B. 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
就影响到欧洲。
C. 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
促使其寻找新路。
D. 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
出了最突出的贡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
界艺术中的地位。
B. 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
第一段相关内容。
C. 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
全文的中心论点。
D. 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釆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
说服力和可信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
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 “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一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
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 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
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 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
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1. B 2. C 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