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115.54 KB
- 文档页数:3
摘要:中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用于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抗菌药物的长期、大量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畜禽病原微生物耐药性严重、疾病治疗不彻底以及抗生素药物残留等问题日益突出;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畜禽饲料中添加促生长类抗菌药物(中药除外),这给兽用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本文就兽用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等方面开展了论述,期望对促进兽用中药产业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兽用中药;关键技术;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兽用中药发展的关键技术及未来市场前景陈前忠,万海刚(大冶市农业农村局湖北黄石435199)收稿日期:2023-10-12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2.033我国兽用中药主要来源天然动植物,具有适应症广,兼有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功效,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兽用中药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可通过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进而提高动物机体的抗病力和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达到防治动物疾病的目的。
与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相比,兽用中药具有天然绿色、安全、高效的特点,能够保障动物源性食品中没有有毒有害药残,因此备受青睐。
在我国当前的高效、绿色的畜禽健康养殖业中,兽用中药有着非常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趋势[1]。
1兽用中药产品定义中兽药是应用“整体观点、辨证论治”的基础理论进行疾病诊断后,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天然动植物药品。
兽用中药须由取得农业农村部批准的“兽药字”文号和通过兽药GMP 验收的兽药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具有防治动物疾病、促进畜禽生长和保健功能的功效,高效安全、毒副作用较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和不涉及药物残留[2]。
2兽用中药产品分类兽用中药按剂型可分为:片剂、散剂、注射液、口服液、颗粒剂、丸剂、酊剂、浸膏剂/流浸膏剂、可溶性粉、超微粉等剂型。
2024年中兽药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中兽药是指从中草药中提取的用于兽用的药物或保健品。
随着兽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养殖业的重视,中兽药市场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兽药市场的现状,并分析其发展趋势。
2. 中兽药市场规模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兽药市场在过去十年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中兽药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00亿元,并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动物健康的日益重视,使得中兽药市场前景广阔。
3. 中兽药市场的主要产品中兽药市场的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3.1 兽用中草药制剂兽用中草药制剂是中兽药市场的主要产品之一,常用于治疗动物常见的病症。
这些制剂采用中草药的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通过药物配方的科学搭配,达到治疗兽用疾病的效果。
3.2 中兽药保健品中兽药保健品是养殖业中常用的产品之一。
这些产品在保障动物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中兽药保健品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用于增加动物产蛋量、提高肉制品品质等。
3.3 中兽药生物制品中兽药生物制品是中兽药市场的新兴产品,涵盖了疫苗、抗体等产品。
随着兽医学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控越来越重视,中兽药生物制品得到了广泛应用。
4. 中兽药市场存在的问题虽然中兽药市场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4.1 质量监管不完善当前中兽药市场存在一些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问题。
一些不合格的产品进入市场,给养殖业带来了潜在风险。
加强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是中兽药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4.2 好坏参差不齐的产品中兽药市场中产品的质量不一,好坏参差不齐。
一些产品作用不明确,缺乏科学依据。
为了保障兽用动物的健康,中兽药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5. 中兽药市场的发展趋势中兽药市场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5.1 多种疗效的组合未来中兽药产品将更多的采用多种疗效的组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各种中兽药之间的配伍作用将会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中药在兽医临床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最近几年,随着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动物疫病呈现复杂化和高发性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动物疫病发生常常以混合感染为主,动物疫病典型症状病变得越来越不明显,给动物疫病防治带来了很大难度。
同时由于饲养户饲养不科学,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导致多种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很多常规西药对动物疫病的防治效果逐渐下降。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中兽医学不断在动物饲养领域成功应用,中草药以其独特的应用优势,在动物疫病临床防治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优势。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中药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1中药在临床兽医中的应用1.1中药在治疗细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1.1.1中药在畜禽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畜禽养殖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细菌性疫病,这些疫病对畜禽健康成长会产生严重威胁。
常见的畜禽细菌性疾病主要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上述几种疾病常常一种或者多种混合感染发生,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给饲养户带来严重经济损失。
传统治疗这前细菌性疾病,主要以抗生素治疗为主,但由于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多种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呈现下降趋势,致病菌耐药性不断增加。
而最近几年,中药在治疗畜禽细菌性疾病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例如,在治疗鸡沙门氏菌病时,可以选择使用雄黄,藿香、滑石、白头翁、马齿苋、黄柏、马尾莲、诃子等中成药,按照科学配伍,共研为末后,混合在饲料中供鸡群采食,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1.1.2中药在家畜细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通过多年的应用探究发现,中药在治疗家畜细菌性疾病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中药在治疗仔猪腹泻、犊牛腹泻、羔羊腹泻、猪牛羊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方面发挥着不错的治疗效果,相对于传统西药治疗来说,其具有抗菌消炎,不会产生耐药性,作用时间长,治疗时间短,临床效果好的优点。
例如使用蒲公英40g、金银花60g、连翘30g、大黄15g、王不留行15g、通草15g、鱼腥草15g、紫花地丁10g、决明子10g等中药可以很好的治疗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
兽药的研究与开发兽药,是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药物。
与人类药物相比,兽药的研究和开发相对滞后。
然而,兽药市场的规模逐年扩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有更大的前景。
本文将从兽药研发的重要性、现状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兽药研发的重要性兽药的研发,对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保证食品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研发新型兽药可以增强畜牧业的抗病能力,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当前,畜牧业面临着疫情、疾病等多方面的挑战,其中部分是病原体的变异,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必须通过创新的手段去解决。
研发新型兽药就是其中之一。
例如,由于现有的抗菌药物被过度使用引起变异,导致抗性菌株产生,因此研发新型的抗菌兽药就变得尤为重要。
其次,兽药的研发还有利于规范兽药市场,保证食品安全。
在一些不规范的市场,可能会存在违禁兽药的情况。
这些兽药的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毒素沉积在动物体内,最终被人们摄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加强兽药的研发和监管,有助于确保食品安全。
最后,兽药的研发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很多动物疾病比较难预防和治疗。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小动物做治疗和预防工作,可以避免疾病造成的连锁反应,为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因此,加强兽药研发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包括畜牧业健康、人类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等。
二、现状及趋势整体来看,兽药市场的发展与人类医药市场相比有所滞后。
世界上已有几百种人用药物获得了批准,但目前只有400多个兽药被批准上市。
而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药物都是人用药。
目前,兽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
美国的兽药研发规模最大,其次是欧盟。
在中国,随着生态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兽药研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未来,兽药市场的规模将会有所增长。
首先,随着全球医药品牌对兽药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人们对兽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此外,农业现代化和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新型的兽药作为支撑。
浅谈中兽药发展现状与创新发展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中兽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中兽药是一种用于畜禽养殖的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的疾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中兽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中兽药的发展现状和创新发展方面进行探讨。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兽药的发展现状。
随着畜禽养殖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中兽药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
传统的中兽药产品主要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具有天然、温和、无副作用等特点,因此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中兽药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包括注射液、颗粒剂、片剂等,为养殖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目前中兽药市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兽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许多中兽药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生产,缺乏对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中兽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使用劣质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中兽药行业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企业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给养殖业带来安全隐患。
面对上述问题,中兽药行业需要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
中兽药企业需要加强研发,推出更加安全、高效的产品。
通过对中草药成分的深入研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更符合养殖需求的中兽药产品。
中兽药企业需要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让消费者放心使用。
加强与监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切实维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中兽药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兽医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临床试验,验证中兽药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中兽药行业的创新发展。
加强与畜牧养殖企业的合作,了解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中兽药产品。
中兽药行业正处于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面临种种挑战的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兽药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质量管理、市场拓展等方面下功夫,推动中兽药行业朝着健康、安全、创新的方向发展。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摘要: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资源,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通过对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在促进生长、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方面的作用,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前景。
一、引言中草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人们对于优质肉品和安全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成为当前热点之一二、中草药的分类与特点中草药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等。
其中,植物类中草药种类最为丰富,具有天然、绿色、低毒、高效等特点,成为养殖业关注的对象。
三、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1.促进生长:一些中草药能够提高动物的食欲、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加快生长速度。
例如,黄芪、白扁豆等可以促进畜禽肠道功能增强,增加食欲,提高生长速度。
2.提高免疫力:中草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功效,可以增强畜禽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例如,黄芪、人参、当归等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
3.预防疾病:中草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例如,黄连、黄芩、连翘等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可以预防畜禽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四、中草药应用的问题与挑战1.标准化问题:中草药的活性成分含量和药效存在一定的差异,标准化程度较低。
如何确定中草药的质量及其对动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2.毒副作用问题:中草药虽然是天然的,但一些成分可能对动物和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因此,中草药应用中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3.技术难题:中草药的提取、鉴定和加工等工艺技术相对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五、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发展前景中草药作为一种天然的药物资源,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草药提取和评价技术将不断提高,中草药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将更加精确和有效。
此外,对于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的重视,也将促进中草药应用的规范化和安全性。
兽用中药材综合利用及产业发展报告在传统中医药文化中,草药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医疗治疗方法。
对于中药材的使用,有趣的是不仅仅是人类可以使用,动物也可以受益。
兽用中药材作为我国特有的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也为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兽类的保健意识越来越高,同时,对兽用中药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早在古代,人们就种植和使用一些植物来治疗动物疾病,比如狗油、雄黄、火麻仁等。
如今,随着医学与农业的综合发展,一些新型的兽用中药材被的开发利用,如川芎、白芨、当归、枸杞等。
兽用中药材的多样化应用兽用中药材的疗效多样,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采用兽用中药材可以提高兽类的免疫能力、预防腹泻、细菌感染等。
兽用中药材可以与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有助于提高药效,副作用也会减少。
另外,兽用中药材可以添加到饲料中,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保障兽类的健康。
由于兽用中药材的逐渐普及,其产业也逐渐壮大。
兽用中药材医学的契机出现后,国内的种植、采集、加工和销售等详细服务不断出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从事兽用中药材种植,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可观的收益,同时这也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
兽用中药材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具有非常高的发展潜力。
通过开发和推广兽用中药材,可以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推广绿色环保理念,保护国家生态环境。
也有助于培养新型的兽医人才,为兽医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总之,兽用中药材具有许多的优点,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今后的生产、研究和利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调节其用量与配比,并遵守科学的技术标准,发挥中医药经验与农业技术的优势,为推动兽类医疗事业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中兽药研究现状与进展宁康健〔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受化药的毒副作用与药物残留的影响与入世后对仿制新药的限制,中药成为创新药物的新亮点备受青眯。
我国是一个中药材资源大国,具有11 000多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资源,常用药物在1000种以上,已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市场上每年中药的销售额高达160亿美元,但我国仅占市场份额的4%,而日本、国分别占到60%和20%,这与我国的中药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日本国流通的生药共有390种,其中植物来源的有361种,占92.6%。
日本自己栽培的生药有70种,其余大局部靠进口〔约占75%〕。
日本用我国的“六神丸〞加工制成的救心丹年销售额达1亿美元,几乎与我国中成药总出口创汇额相当。
为什么人家这么少的资源可创造那么大的效益?我们的问题在那里?现就中兽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技术现代化、质量标化、管理规化等提出拙见,意在抛砖引玉。
1中兽药研究现状1.l 兽药典与中兽药企业药典2000年版《中国兽药典》共收载有183个中药成方制剂,其中散剂、配剂、浸膏、流浸膏剂、片剂等10个剂型占总数的94%,全部药典共收录剂型11个,以散剂为主〔占80.3%〕。
而人药有43个剂型,5000余个品种。
《日本药局方》已收录生药179种,汉方药方剂469个,剂型共27个。
由此可见,中兽药与人用中药、与日本的药局方差距甚大。
中兽药企业我国约有3000家兽药企业,90%以上属中小型,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O多家,大局部企业缺乏与国外企业的竞争力。
2001年人用中药工业企业共有1100多家,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的现代中药剂型40余种,品种8000余个。
日本95年在册的汉方药生产与销售厂家共82家,制剂生产厂家42家。
其中以律村、钟纺药品、大杉制药、帝国汉方、本草等10家生产厂为主,其销售额占日本全部汉方制剂的97.8%。
中兽药生产企业与人用药、日本相比,企业规模小管理不规,缺乏竞争力。
新剂型中兽药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产物,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具有防治效果显著、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在动物性食品中无残留或残留少,以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
但由于历史条件和现有生产技术的限制,妨碍了中兽药在养殖行业的应用。
今后我国中兽药的研发应从中兽药基础研究、中兽药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的研究等方面来开展,以确保生产出作用物质清楚、疗效明确、机理清楚、安全性好以及经济效益突出的中兽药。
1 中兽药基础研究在中兽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中兽药基础理论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中兽药产品开发的科技含量,推动中兽药事业的发展。
中兽药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中兽药中生物活性成分、中兽药药理、中兽药材资源等多方面。
1.1 中兽药中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兽药化学成分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它的深入研究是中国兽药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既有利于揭示中兽药的作用机理、方剂理论、配伍规律,也对优化制剂工艺、制定中兽药质量控制标准,对实现中兽药现代化并走向国际市场均具有重要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有:1.1.1 原生活性成分的研究。
原生活性成分的研究流程主要为:(1)通过调研或广泛筛选需要开发的天然药物;(2)确定有效部位;(3)采用各种色谱方法和其它方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分离,分离所得组分经过活性测试,直到追踪到活性成分;(4)根据理化性质和波普数据确定单体的化学结构,对已明确化学结构的单体进行活性评价;(5)对有开发价值的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的研究。
1.1.2 前体活性成分的研究。
将天然药物给动物食用后,分别收集动物的粪便、尿、胆汁,然后采用各种提取分离方法分离它们中的代谢产物,并采用谱学和标准品对照的方法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在化学结构已知的情况下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对有开发价值的化合物可进一步开发1.1.3血清学化学的研究。
只研究吸收入血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可简化所要研究的成分,而且排除虽有体外活性但因其不能吸收入血无法发挥药效的伪活性成分干扰及找出前体活性成分。
中兽医医药杂志 JTCVM2005年第4期综述专论
兽用中草药研究开发展望梁剑平1,张应禄2,李滋睿2(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农业部新兽药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2.中国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S85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354(2005)04-0021-03
兽用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由于它无药物残留,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危害,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畜禽养殖者的欢迎。有关专家认为,兽用中草药由于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开发商机凸现。兽用中草药是我国兽医药学的宝贵遗产,长期以来对畜禽的繁殖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不仅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把兽用中草药当成提高畜禽健康质量的重要手段,与西方现代兽医药共同用于临床。欧美各国在/回归大自然0的口号影响下,也越来越重视兽用中草药的研究,一些兽用中草药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了临床的认可。1 畜牧业发展对兽用中草药开发及其技术需求分析近些年来,食品安全、药残与耐药性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禁用了许多兽用药品饲料添加剂。美国基于人畜交叉抗药性的顾虑而撤销了恩诺沙星与沙拉沙星在禽类使用的注册标准,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再审批任何氟喹诺酮类作为兽药。2000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提出了限制对家畜使用化学抗菌药新建议。近年来发现化药、抗生素类具有毒副作用及其残留,严重地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引起/三致0和损害免疫功能。自1987年以来,英国和法国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70%和50%,而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日本的汉方制剂从90年代开始,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每年已达270亿美元。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是兽用中草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物种丰富,药物种植面积大,品种齐全,但所占市场份额还不足5%。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我国中药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较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这是中兽药界的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制约中兽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瓶颈0。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中药材的质量规范标准,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所列的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2 国内外科技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国外由于受到中药资源的限制,中兽药的发展起步较晚,主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多糖、寡糖。多糖能提高动收稿日期:2004-12-27项目来源:/十五0国家攻关计划资助作者简介:梁剑平(1963-),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兽药研究。物免疫力,其中消化道免疫占动物免疫系统的很大部分,因而能对消化道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另外,肠道黏膜内的IgA抗体还可通过其自身产生的抗体细胞毒素直接杀灭细菌。寡糖为1~9个单糖所组成,由于其能促进猪、鸡肠道内有益菌群优势形成,其中主要是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等,能有效地降低病原菌的致病力,结合吸收外源性病原菌及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动物免疫力等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国外寡糖是最有希望替代化药与抗生素的天然物质。其研究主要通过完成了菌种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酶的生产条件、酶的纯化与特性、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序列分析、酶的高产菌株选育、寡糖的组分、结构及生理功能分析,以及酶和寡糖的工业生产试验等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结合极端菌及极端酶的特性,以新的方法解决了酶的碱、盐、热稳定性、酶活力、寡糖生成率等,实现了极端B-聚糖酶以及寡糖的生产及应用。国内在多糖、寡糖研究方面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已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成功的生产出甘露寡糖。除多糖、寡糖研究外,中兽药主要是围绕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进行了中药的方剂学,有效单体的提取、合成及结构修饰,与中兽药的稳定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因为在新兽药创制中,重要的环节是要保证有高质量的、稳定可控的中药材原料。2.1 中药资源开发取得新的进展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已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藏量就达850万吨。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野生变家种取得了积极成果,许多已成为主流商品。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品种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和人工替代品研究,对进口药材的引种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药材进口的数量明显减少。云南西双版纳分布的植物锡生藤已合成新药/傣肌松0,与进口的/氯化箭毒碱0有相似的肌肉松弛作用。从进口药材的国产近缘植物中寻找代用品的实例还有很多,如以国产安息香代进口安息香;以国产马钱子代进口马钱子;以西藏胡黄连代进口胡黄连;以白木香代沉香等等,应用有效成分为指标,从近缘科、属中扩大药源,这方面中国已做了大量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工作,已进行研究的主要种类有小檗属、薯蓣属、鼠尾草属、葛属、黄连属、大黄属、甘草属、石蒜属、丹参属、金银花属、莨菪类、蒿类、柴胡属、淫羊藿属、苦参属等植物。2.2 科研开发形成新的局面2.2.1 提取和合成制药 在提取和合成制药的研究及生产212005年第4期综述专论
中兽医医药杂志 JTCVM
过程中,有些原料药或合成药的中间体可以从动物或植物中获得,这样就扩大了中药资源的应用范围,并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例如,中国薯蓣属的一些植物中提取的薯蓣皂甙元是合成激素及甾体类药物的重要原料,而国产薯蓣属多种植物的皂甙元含量及其工业产得率均属高含量范围。从一些药用植物中直接提取有效成分作为制药原料的为数不少,重要的有:从小檗属植物中提取黄连素;从岩白菜属植物中提取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岩白菜素等。从药用植物中直接提取天然成分并制成新药用于临床的有青蒿素、石杉碱甲、丁公藤碱、樟柳碱、毛冬青甲素、川楝素、3-乙酸乌头碱、芫花酯甲及天花粉蛋白等。以某些药用植物含有的某种成分作为新药的半合成原料或对有效成分的全合成,通过化学合成或改造化学成分的结构,制成高效、低毒的新药物。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在对茜草中的两个有效成分六茜素与茜草素进行提取及结构分析、药理、药效研究的基础上,用人工化学合成制得中药有效成分/六茜素0与/茜草素0两兽用新药(注射剂),在治疗奶牛乳腺炎、子宫内膜炎及猪、鸡细菌性疾病,效果显著。为今后实施无抗肉、禽、蛋、乳奠定了基础。同时它们开展利用中草药贯叶连翘的有效成分金丝桃素对畜禽疫病进行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2.2 通过扩大药用部位增加药源 目前使用的中药材往往取自植物或动物体的某一部位,如仅用植物的根、根茎、叶、花或果实等,或者仅用动物的角、骨、甲(壳)等。非药用部位常被作为废料而丢弃,较少根据再生增值的综合利用原则进行探索、研究。以党参为例,党参以其根入药,而党参的茎叶均含有党参皂甙,药用价值很高,却常被忽视。用党参茎叶被制成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提高鸡的产蛋率,而且能够增加蛋黄的颜色。通过对某些植物的不同部位进行化学分析、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等对比研究证明,可以扩大它们的应用或药用部位,因为同一种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常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成分和生理活性,一般只是含量多少和药效强弱的差异。2.2.3 药用成分开始综合开发 同一中药材中往往含有不止一种可供药用的有效成分,未被利用的成分也常具有生理活性,因此药材中含有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应综合考虑,充分利用。国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工作等,如罂粟果收集入药,将其秆制成治疗仔猪腹泻药/泻痢宁0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2.4 传统方药开发新用途 通过对传统中药方剂、剂型、药理、化学成分研究和临床试验,许多传统方药有了新用途,取得了新的进展,使中药复方药和单方的潜在药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明显地提高了传统方药的临床疗效。一些传统方药或中药材过去没有发现或虽有记载而未引起重视的药效也得到了证实,开拓了新的药用途径。近年来,中兽药开发有了新的进展,由过去单纯治疗型转向营养保健开发型发展。比如,根据扶正固本、增强机体的理论,给蛋鸡服用刺五加制剂,促使鸡输卵管总氮量和蛋白质显著增加,提高了产蛋率和蛋重。2.3 兽药规范建设已逐步完善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兽医药品与兽医生物制品管理法》正式施行以来,我国在兽医药品研究与开发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业部制定了《新兽药审批办法》,同时成立了兽医药品审评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新兽药的审批工作,为我国中兽药标准规范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00年农业部颁布了《兽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文件。这一系列管理办法正逐步规范我国兽医药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的秩序。2.4 研究开发能力基本形成建国以来,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中兽医药科研人员,现已形成了一支较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中兽医药的学科建设初具规模。有独立的中兽医医药科研机构和上百个中兽医药新产品开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达数万人。近几年来,国家先后扶持了一批骨干制药企业;仪器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初步形成了中兽药科研、开发、生产相结合的体系。3 现阶段兽用中草药开发主要技术制约因素分析我国中草药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目前兽用的只有1000多种,为避免与人用中草药资源的争夺,兽用中草药添加剂的开发应多用人类应用较少或不用的资源。我国中兽药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与中药产业相比,存在问题较多,有的还相当严重,影响整个中兽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材质量不稳定,品种比较混乱,影响中兽药产品的质量。过度的开发使原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被破坏,有关部门在种质资源保护和优质中药材的引种、栽培上又缺乏组织和协调,使得宝贵的中药材野生资源濒临枯竭。大宗中药材品种栽培技术研究推广不够,生产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2)中兽药加工生产技术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炮制规范不统一等问题。(3)中兽药剂型是单个产品和同类产品低水平重复,其中多数质量不高,疗效不佳,销路不畅,加上市场制度不健全,致使真正质量过硬的产品反而难以形成规模。(4)在市场推广方面,我国中药材产品市场现象不佳。产品标识不清,使用说明含糊,存在扩大疗效现象。产品包装落后、外观粗糙,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意识淡薄。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在我国中兽药产业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中兽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是我国中兽药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的主要原因。要克服以上不足,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3.1加强中兽药基础理论机制的研究由于文化背景和理论体系所导致的差异,加上中兽药自身的复杂性,使得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目前尚难以说明中兽药作用的本质、作用机理、中兽药药性理论等丰富的内涵。故此应该加强该方面的研究。3.2 剂量和剂型应根据禽类体型小、群体大、消化道特点、体内停留时间短等,筛选出理想的配方,根据配方中药物有效成分的不同,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