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 格式:pdf
- 大小:245.03 KB
- 文档页数:17
Enterprise Development专业品质权威Analysis Report企业发展分析报告南京易联阳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通过对该企业公开数据进行分析生成,并不完全代表我方对该企业的意见,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本报告出于对企业发展研究目的产生,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本报告不得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需引用或合作,请与我方联系:南京易联阳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企业发展分析结果1.1 企业发展指数得分企业发展指数得分南京易联阳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综合得分说明:企业发展指数根据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企业风险、企业活力四个维度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该企业的综合评价得分需要您得到该公司授权后,我们将协助您分析给出。
1.2 企业画像类别内容行业空资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服务及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系统技术服务;1.3 发展历程2工商2.1工商信息2.2工商变更2.3股东结构2.4主要人员2.5分支机构2.6对外投资2.7企业年报2.8股权出质2.9动产抵押2.10司法协助2.11清算2.12注销3投融资3.1融资历史3.2投资事件3.3核心团队3.4企业业务4企业信用4.1企业信用4.2行政许可-工商局4.3行政处罚-信用中国4.4行政处罚-工商局4.5税务评级4.6税务处罚4.7经营异常4.8经营异常-工商局4.9采购不良行为4.10产品抽查4.11产品抽查-工商局4.12欠税公告4.13环保处罚4.14被执行人5司法文书5.1法律诉讼(当事人)5.2法律诉讼(相关人)5.3开庭公告5.4被执行人5.5法院公告5.6破产暂无破产数据6企业资质6.1资质许可6.2人员资质6.3产品许可6.4特殊许可7知识产权7.1商标7.2专利7.3软件著作权7.4作品著作权7.5网站备案7.6应用APP7.7微信公众号8招标中标8.1政府招标8.2政府中标8.3央企招标8.4央企中标9标准9.1国家标准9.2行业标准9.3团体标准9.4地方标准10成果奖励10.1国家奖励10.2省部奖励10.3社会奖励10.4科技成果11土地11.1大块土地出让11.2出让公告11.3土地抵押11.4地块公示11.5大企业购地11.6土地出租11.7土地结果11.8土地转让12基金12.1国家自然基金12.2国家自然基金成果12.3国家社科基金13招聘13.1招聘信息感谢阅读:感谢您耐心地阅读这份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RESEARCH REPORT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编学校概况 (1)报告说明 (3)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4)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4)(一)总体规模及结构 (4)(二)各院系及专业分布 (5)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6)(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6)(二)各院系/专业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7)(三)不同特征群体就业率 (9)三、就业流向 (9)(一)就业地区分布 (9)(二)就业行业分布 (11)(三)就业单位分布 (13)(四)就业职业分布 (14)(五)重点流向单位 (16)(六)专项就业、重点区域及重点产业就业分布 (17)四、继续深造 (18)(一)国内升学 (18)(二)出国(境) (21)第二篇:学院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24)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两级工作模式 (24)二、科学制定就业规划,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24)三、强化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创业工作水准 (25)四、落实军民融合战略,引导学生立志报国 (26)五、加强职业生涯指导,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26)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响应“百校联动”活动 (27)七、强化创业意识培养,积极鼓励科技创新 (27)第三篇: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29)一、就业适配性 (29)(一)专业相关度 (29)(二)职业期待吻合度 (30)(三)工作满意度 (32)二、就业稳定性 (33)(一)履约情况 (33)(二)离职情况 (33)(三)社会保障 (35)三、就业薪酬 (36)(一)月收入 (36)(二)工作时长 (38)四、用人单位评价 (39)五、求职情况 (41)(一)求职途径 (41)(二)求职成本 (43)(三)求职困难 (43)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45)一、毕业生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 (45)二、服务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为主旋律 (45)三、就业面向基层,民营企业就业为主 (46)四、行业分布呈现多样化,重点行业保持较高流向 (47)第五篇: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48)一、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48)(一)校友综合评价 (48)(二)教育教学评价 (50)(三)管理服务评价 (53)(四)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55)(五)人才培养改进措施 (55)二、对招生和专业设置的影响 (56)三、对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的影响 (56)(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 (56)(二)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59)(三)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 (60)(四)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改进措施 (61)附录I:各专业就业流向 (63)一、就业地区流向 (63)二、行业流向 (64)三、单位流向 (65)四、职业流向 (66)附录II:调查样本分布 (68)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是2002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本科层次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5年按教育部要求转制为独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审计、会计、金融、学前教育人才为主,经、管、工、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
中⼩企业划型标准规定(2017全⽂) 中⼩企业,⼜称中⼩型企业或中⼩企,它是与所处⾏业的⼤企业相⽐在⼈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上都⽐较⼩的经济单位。
此类企业通常可由单个⼈或少数⼈提供资⾦组成,其雇⽤⼈数与营业额皆不⼤,因此在经营上多半是由业主直接管理,受外界⼲涉较少。
下⾯是⼩编整理的中⼩企业划型标准规定(2017全⽂),欢迎⼤家阅读! 《中⼩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中⼩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步促进中⼩企业发展的若⼲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
⼆、中⼩企业划分为中型、⼩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员、营业收⼊、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业特点制定。
三、本规定适⽤的⾏业包括:农、林、牧、渔业,⼯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热⼒、燃⽓及⽔⽣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作,⽂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四、各⾏业划型标准为: (⼀)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50万元及以上的为⼩型企业,营业收⼊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业。
从业⼈员1000⼈以下或营业收⼊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微型企业。
其中,从业⼈员300⼈及以上,且营业收⼊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员20⼈及以上,且营业收⼊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型企业;从业⼈员20⼈以下或营业收⼊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三)建筑业。
营业收⼊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微型企业。
其中,营业收⼊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型企业;营业收⼊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017年度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书2018.08一、项目基本情况(一)活动立项背景软件产业作为南京市的支柱和主导产业,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重点培育。
“十二五”期间,政府每年安排超过1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园区的建设等。
这笔专项资金不仅带动了企业、社会对软件服务业的投入,而且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灵魂,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产业。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核心支撑。
建设强大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我国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抢占新工业革命制高点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以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研发能力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2016年出台的《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市级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软件载体建设、企业培育、人才集聚、国际化发展、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支持。
目前,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区域乃至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也与日俱增。
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估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对财政资金的落实、使用情况不仅是政府部门、市经信委非常关注的问题,而且企业也能够明确自身的投入绩效与日后的重点发展项目。
2017年6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指出,发挥督查“利器”作用,国务院要对改革落实情况进行持续全面督查,地方和部门要进行深入自查,加强和改进实地督查,并引入第三方评估。
南京市财政局委托天宏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对下拨给市经信委的1.2亿财政资金进行绩效评估,就很好地体现了“放管扶”改革。
在新形势下推进“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从以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监督管理为主,从根本上扭转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
(二)项目实施概况1.项目实施的范围和用途(1)项目实施范围此次项目的评价对象为2017年度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1.2亿专项资金支出的绩效。
市经信委根据法律法规和一定的标准将该专项资金下发给开展特定项目的有关企业,涵盖南京市的12个区和开发区。
包括雨花台区(其中:中国(南京)软件谷)、江宁区(其中:江苏软件园)、玄武区(其中:徐庄软件园)、鼓楼区(江东软件城)、建邺区(其中:新城科技园)、秦淮区(白下高新园)、高新区(其中:南京软件园)、栖霞区、六合区、溧水区、高淳区、浦口区。
(2)项目主要用途南京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南京软件产业发展,引导企业、社会对软件服务业的投入,重点支持软件载体建设、企业培育、人才集聚、国际化发展、宣传推介等,具体用途如下:1、推动重点软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2、引进和培育软件企业。
包括:软件和互联网大企业培育、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补助、推动软件和互联网企业提升规模;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智能装备嵌入式软件、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成长型软件创新项目和新设立软件企业开发项目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企业互联网化提升;鼓励企业申请相关国内国际资质认证。
3、支持重点园区、企业国际化发展。
包括:推动重点软件园区设立海外办事机构;鼓励重点软件企业海外并购、设立研发机构及举办国际性重大活动。
4、重大推介及其他活动。
包括:软件名城宣传推介;举办南京软博会等重大活动;产业发展趋势研究等。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是可行而且必要的,一方面,该项目有利于引导企业规范资金的支出、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另一方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可作为以后年度政府进一步优化预算编制的基础,并更好地监督市经信委对专项资金的分配与相关补助的发放情况。
2.项目实施工作的情况2005年,南京市率先提出建设“中国软件名城”发展战略。
2010年9月,工信部正式授予南京国内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
2016年8月22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实施方案》(宁委办发〔2016〕53号)。
2020年,南京市将形成产业规模领先、载体布局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企业竞争力突出、人才结构合理、国际化程度高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格局。
因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全市经济社会的服务和支撑作用也会进一步增强。
近些年来,得益于政府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日益重视,企业也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逐步走向国际化,南京软件名城的建设成效显著。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第一,软件产业促进城市能级和发展活力提升。
按照软件产业增加值率全国平均水平测算(增加值率约33%),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已占全市GDP的10.9%左右,软件产业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特别是软件谷“十二五”期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6.7%、34.1%和30.6%。
第二,软件产业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石化、汽车、钢铁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作用日益明显。
同时,支撑装备制造、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在全市工业生产增速总体低位运行的情况下,软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幅,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率远高于钢铁等传统工业。
软件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低,远低于万元GDP能耗全市平均水平,同时软件企业基本没有“三废”排放。
第三,软件产业促进城市人口结构优化提升。
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和科技人员,全市涉软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不断提高到9.6%左右,大大改善了从业人员结构,降低了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
软件从业人员作为中高收入人群,购房购车以及休闲娱乐的需求旺盛,大大增强了城市的消费活力,提升了城市的发展品质。
第四,通过持续投入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软件产业具有更新升级快、科技含量高、应用领域广、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
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国家“智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推进,软件产业正在发生新一轮技术革命。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软件与制造业和社会经济全面、深度融合,给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
为此,政府须有计划、有引导、有目的地对软件产业持续投入,继续保持南京软件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助推传统产业和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软件名城“五名”建设成效方面:第一,名园打造。
自2010年被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认定为首个“中国软件名城”后,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取得了日新月异变化。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中国(南京)软件谷、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一谷两园”等国家级园区为重点,徐庄软件园等省级软件园、互联网产业园为支撑的集聚发展格局。
同时,“一谷两园”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对全市软件产业的贡献度近72%。
其中,中国(南京)软件谷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产业规模、园区形象、品牌优势已跃居全国软件园区第一方阵,已集聚软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0家,集聚涉软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达到2210亿元,占全市的40.6%。
第二,名企聚集。
2017年,全市新引进涉软企业400家,涉软企业总数超过4500家,经评估认定的软件企业达到1244家。
其中,8家企业入围2017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分别为南瑞、熊猫电子、省通服、国电南自、中兴软创、金智、润和科技、联创科技等8家重点软件企业入围,占全省总数的100%。
4家企业入围2017年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分别为苏宁、途牛、满运、三六五,占全省总数的67%。
11家企业入围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61家企业入围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涉软上市企业(含新三板挂牌)115家。
30家世界500强软件企业和36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在南京落户。
全市1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14家企业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
11家企业入选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21家企业入选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企业。
2017年,阿里巴巴江苏总部项目、小米科技华东总部项目、科大讯飞区域中心项目落户南京。
目前,全市已有微软、IBM、HP、甲骨文、SAP等30家世界500强软件企业和中兴、华为、东软、中软等37家中国软件百强企业落户,软件产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第三,名品培育。
2017年,全市经评估的软件产品有2307项,其中,“中国优秀软件产品”93项。
智能电网、通信、智能交通等软件产品占有率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
第四,名人引领。
2017年累计新增涉软从业人员5.5万人,全市涉软从业人员总数达76万人。
同时,大力实施软件企业家培育工程,每年评选一批“南京市软件产业领军人物”和“成长型软件企业家”,2017年新培育领军人物1名、成长型软件企业家2名,累计有36位优秀企业家当选“南京市软件产业年度领军人物”,28位企业家入选成长型软件企业家培育计划名单。
第五,名展推介。
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江苏省经信委承办的南京软博会,展会规模和层次国内领先,已经成为集招商引资、项目合作、人才交流、新品发布和产品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行业盛会。
第十三届南京软博会展会规模达11万平方米,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吸引了32个国家和地区的1375家企业参展,达成签约项目86项,总投资额达到337亿元,观众人数超过12万人,争参展企业、签约项目、创新成果创历史新高。
(三)项目绩效目标南京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在2017年将引导资金的扶持项目安排为五个大项,制定了年度绩效目标。
1.重点产业项目截止至2017年底,通过支持软件产业重点产业化项目,引导企业(单位)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直接投入超过4亿元,并推动产业化重点项目奖补企业新增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
2.新设立软件企业、人才主持项目截止至2017年底,推动软件企业新设立境外研发机构2家;实现新培育软件创新型企业家3人。
3.新培育软件企业项目截止至2017年底,全市新培育省级以上软件企业技术中心5家,境内外上市挂牌涉软企业(含新三板)12家以上,开展跨国经营软件企业15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