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公务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公务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公务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参考

公务员职业倦怠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 /先生: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填写本问卷,向您致以万分的谢意。这是一份纯学术性的问卷,旨在了解公务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此问卷共分为五个部分,为了保证调查的质量,请根据您在工作中的实际感受对下列问题进行相应选择。本问卷采用匿名填写方式,答案没有对错之分,问卷所得信息仅供学术研究使用,资料绝对保密,请放心填答。 由衷感谢您的支持与协助,祝您身心愉快、工作顺利!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014年2月第一部分工作压力 本部分问卷描述您的工作压力状况。请您根据实际感受作答,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一栏,并

第二部分职业倦怠 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一栏,并 本部分问卷描述您的职业倦怠状况。请您根据实际感受作答,

第三部分应对方式 本部分问卷描述您在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应对方式。请您根据实际感受作答,选择最符合您情 第四部分社会支持 本部分问卷反映您在社会中所获得的支持,请您根据实际,选择最符合您情况的一个选项,并在相应位置划“√”。 1.您有多少关系密切、可以得到支持和帮助的朋友?(只选一项) A一个也没有 B 1一2个 C 3一5个 D 6个或6个以上 2. 近一年来,您:(只选一项) A远离家人,且独居一室 B住处经常变动,多数时间和陌生人住在一起 C和同学、同事或朋友住在一起D和家人住在一起 3. 您与邻居:(只选一项) A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B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C有些邻居很关心您D大多数邻居都很关心您 4. 您与同事:(只选一项)

A相互之间从不关心,只是点头之交B遇到困难可能稍微关心 C有些同事很关心您D大多数同事都很关心您 5.从家庭成员得到的情感支持和照顾:(只选一项) A无B极少 C一般D全力支持 6.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经济支待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帮助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来自下列来源(可多选) A.配偶 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 E.同事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I. 其它(请列出) 7.过去,在您遇到急难情况时,曾经得到的安慰和关心的来源有: (1)无任何来源。 (2)来自下列来源(可多选) A.配偶 B.其他家人 C.朋友 D.亲戚 E.同事 F.工作单位 G.党团工会等官方或半官方组织 H.宗教、社会团体等非官方组织I.其它(请列出) 8.您遇到烦恼时的倾诉方式:(只选一项) A从不向任何人诉述。 B只向关系极为密切的1一2个人诉述。 C如果朋友主动询问您会说出来。 D主动诉述自己的烦恼,以获得支持和理解。 9. 您遇到烦恼时的求助方式:(只选一项) A只靠自己,不接受别人帮助。 B很少请求别人帮助。 C有时请求别人帮助。 D有困难时经常向家人、亲友、组织求援。 10.对于团体,(如党团组织、系、队等)组织活动,您:(只选一项) A从不参加。 B偶尔参加。 C经常参加。 D主动参加并积极活动。 第五部分基本情况 本部分是关于您个人的基本信息,请在相应选项划“√”。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 30岁以下B 31-40岁C 41-50岁D 51以上 3.您的学历:A大专及以下B大学本科C硕士及以上 4.您的婚姻状况:A未婚 B已婚(育有子女)C已婚(未育有子女)D离异或丧偶 5.您的岗位级别:A普通公务员B 副科级C正科级D副处级E正处级F正处级以上 6.您的职位类别:A 综合管理类B专业技术类C行政执法类 7.您的工作年限:A 1-5年 B 6-10年C 11-15年D 16-20年E 20年以上 8.您所在单位的性质:A 中央部委直属单位 B 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单位 C 地级市、 自治州直属单位D县(或县级市)、区、自治县直属单位 E 乡、镇、街道办事处直属单位

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a596247.html, 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作者:陈炜煜杨婧 来源:《商业会计》2014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一味地追求发展和创新,必然给职工带来一定的压力。压力过大便会使职工出现疲乏、焦虑,甚至身心衰竭等职业倦怠现象。注册会计师属于职业倦怠易发人群。因此,职业倦怠是注册会计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会计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通过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减少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职业倦怠注册会计师职业倦怠危害影响因素对策 一、职业倦怠概述 (一)职业倦怠的基本内涵 倦怠,原指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974 年,弗鲁顿伯格首次在 应用心理学领域提出“职业倦怠”一词,并用其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职业倦怠主要有以下表现:经过时间的持续,或者因个体身心的极度疲劳,出现一系列身心不适的症状;情感耗竭,工作情绪低落,职业或成就感淡漠;丧失工作动力和工作热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身心疲惫和情绪不安达到极限,个体由此进入抑郁前期症状,丧失职业自信,拒绝工作。 (二)职业倦怠的成因 关于职业倦怠的产生根源,有外因和内因之分。 1.职业倦怠外因。个人所处的工作场所内部环境的状态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员工在工作中受到周围的人和组织内外环境等方方面面的制约,调节身心以适应环境并处理好相关的人和事是职工把工作做好的前提。工作环境的不良刺激产生的压力,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职业倦怠也可能是来自于职业工作岗位方面的压力,指的是员工担任的工作本身所固有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工作性质和范围,涉及的任务和工作量,以及工作场所的环境等。 2.职业倦怠的内因。即员工自身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缺乏应有的专 业素质。员工缺少一定的专业技能作为工作的基础,就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从

关于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报告

调查提纲 一、调查目的:了解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更好的解决公务员为 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闽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周边机关部分公 务员。 三、调查内容: 1、公务员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公务员的压力状况。 3、公务员的身体和心理状况。 4、公务员的工作态度。 四、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访谈法 3、观察法

为了了解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使公务员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人于2012年03月01日-03月26日期间,通过发放问卷,走访闽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周边机关单位,比较客观的掌握了公务员职业倦怠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的粗浅看法,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问卷及访谈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90份,收回90份,有效回收率100%。此外,还召开了4次座谈会对公务员职业倦怠进行了调查。 根据我对闽侯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周边机关单位的调查显示,有57%的人还没有患上职业倦怠症,工作状态不错。有21%的人已经开始出现了职业倦怠症的前期症状。有12%的人很危险,工作状态很不佳,职业倦怠状况严重。这些倦怠者的主要表现为:在别人眼中他们是白领一族,是很多人羡慕的对象。但其本人却对职场“索然无味”,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而言。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远工作,无心投入。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但他们原有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社会影响等都有较好的基础。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Nursing Science 护理学, 2019, 8(2), 168-173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a596247.html,/journal/n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a596247.html,/10.12677/ns.2019.82032 Analysis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Burnout of Nurses Shuting Li, Pingping An, Menghan Li, Xue Ma, Yuying Ma, Xiuling Yang* Nursing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Apr. 3rd, 2019; accepted: Apr. 17th, 2019; published: Apr. 26th, 20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job burnout of nurses, for finding ways to help nurses to reduce job burnout, and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abilizing nursing team. Methods: A total of 1189 nurses in Qingdao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hinese nurse burnout scale and the Chinese nurse job stressor scale. SPSS17.0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Burnou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job stressors: Common source of pressure in working environment was highly related to burnout total scores (r = 0.796, P < 0.01); the problem of workload and time distribution (r = 0.610, P < 0.01), and management and interpersonal issues (r = 0.622, P < 0.01) were moderately related to burnout total scores. In addition, number of night shifts and high title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job burnout; night shift number (β = 1.367, P = 0.000), job title (β= 1.318, P = 0.001) and work area in adult nursing (β= 1.539, P = 0.012) also influenced nurses' job burnout. Conclusion: Nurses’ burnout is related to stressors, so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social support, improve the ratio of nurses’ beds, reduce their work intensity, arrange rea-sonable shifts, reform night shift scheduling system, and carry out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for nurses, to reduce the level of burnout of nurses. Keywords Nurses, Job Burnout, Stressors 护士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淑婷,安萍萍,李孟菡,马雪,马玉莹,杨秀玲* 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山东青岛 收稿日期:2019年4月3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17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26日 *通讯作者。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杭州地区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对浙江省杭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658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于常模(P<0.05);职称、用工性质、月收入是影响护士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结论被调查护士职业倦怠明显,护理管理者应加强组织支持,降低临床护士的职业倦怠,进而稳定护理队伍。 标签:职业倦怠;临床护士;影响因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1]。护士由于各种压力源感知和应对能力的不平衡易产生职业倦怠[2],职业倦怠会使护士身心健康受影响,造成严重后果[3]。该研究旨在对杭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对护士职业倦怠进行干预,提高护士职业健康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杭州市3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共658名为研究对象。被调查对象目前正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且满1年以上;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该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8份,回收有效问卷622份,有效回收率94.53%。 1.2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行设计,包括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用工性质、学历、职称、月收入等。②中文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4]:由Maslach等编制,量表包括情感耗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22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其中情感衰竭:26 分为高度;去人格化:9分为高度;个人成就感:>39 分为轻度,34~39 分为中度,<34 分为高度。其中情感衰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得分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高。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所运用的统计方法包括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护士职业倦怠水平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浅析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浅析 标签: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 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公务员个体长期工作在压力较大的情境下,逐渐形成的情绪衰竭、非人格化和成就感低落的一组综合症状群,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1]。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曾经联合国内众多知名媒体通过分析近4000份问卷后发表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指出职业倦怠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有70%的职业人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已成为职业人士的“通病”。在被调查的15种行业中,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职人士工作倦怠情况最为严重,倦怠程度为46.4%,其中公务员工作倦怠程度最高,达到了54.88%[2]。这表明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已不容乐观。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倦怠直接影响其工作质量与效率,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政府的形象,严重阻碍服务型政府建设,更对普通群众的服务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探究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和解决之道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基层公务员职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1.传统文化因素 我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学而优则仕”,凡是优秀人才都以进入仕途为第一正途。十年寒窗苦读,古人都期盼中科举,将才干卖与帝王家。这种思想延续到现在,在普通老百姓眼中,依然很有市场。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热持续升温,外加经济环境不理想,就业形势严峻,公务员这个职业被许多人当成“金饭碗”,原因在于公职人员的职业稳定性强、待遇福利处于社会平均水平之上,当下社会地位较高,尤其是三线以下城市,人情往来时存在感比较强,这些都导致公务员考录竞争激烈,往往出现千人争夺一个岗位的现象,每年国家公务员热门岗位备受媒体关注。但是,党和政府在招录公务员时多偏向基层岗位,在政府职能转变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环境下,基层岗位事务烦琐,权责不一。同时,好多考生不顾兴趣、专业,随大流进入公职人员队伍,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坐不住冷板凳,在烦琐的工作环境中,消耗了激情,职业倦怠感也就悄然而生。 2.社會环境因素 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逐渐提高,发展已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改革进入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这为基层公务员展示才华、获取信息、提高自身能力提供了很多机会,但是,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方式提出很大挑战。 而在政府管理条块分割的当下,许多基层公务员官小事多、权小责大,外加自身发展空间有限,发展前景外在影响因素过多,自身无法左右晋升空间,许多基层公职人员心理调适能力低,自我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发展方向缺乏及时调整,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懈怠情绪蔓延,

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讲座详稿

公务员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在上个世纪末叶,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就曾经有过两则惊人的预测:一是进入21世纪后,人类不可避免地进入心理疾病时期,世界上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二是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的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心理问题正在成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生活的?隐形杀手?。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公务员自杀、犯罪事件的屡见报端,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不容忽视且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情绪不稳、焦虑抑郁、工作倦怠等多种心理问题不仅损害着公务员的身心理健康也直接影响着政府机构运转的顺畅及效率。为此,国家把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纳入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的必备课程。 一、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科学内涵 1、定义: 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成立的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从定义上看出健康的涵义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躯体健康就是健康的范畴。心理健康也成为了健康概念里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类健康观的这种演变大体上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是为了生存而奋斗,基本是保证生命的延续。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注意身体健康、身体机能的正常和疾病的减少,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应运而生。进入现代社会后,人们逐渐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不单纯是身体本身的因素,而是与社会的、心理的、情绪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心理问题凸现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稳定,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

简述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一)

简述公务员职业倦怠与压力管理(一) 论文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压力管理调适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或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公务员。由环境中产生的紧张性刺激,引起个体的心理和生物反应称为压力反应,职业倦怠就是工作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程度的状态。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最高,如果对之不能很好调适,对公务员自己及其家庭和单位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危害极大。所以,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克服公务员的职业倦怠:组织干预;行为调适;情绪调适;心态调整。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人内心和谐,就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个人要能够正确对待困难、挫折、荣誉。”有了这种心态,就能从工作中发现若干的意义,对工作产生出强大的动力和主观的自觉能动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竞争和压力也正在逐渐影响到政府或公共事业的各个部门各种层级的公务员。适度的压力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这是一种健康的心理。但是,如果对压力处理不当,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尤其是对心理素质欠佳者,由于主观愿望与客观满足之间出现巨大差距,加上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策略来应对,就会引起当事人消沉、行为退缩、逃避责任、工作上听之任之,信仰丧失,甚至出现精神变态、犯罪或自杀。 公务员的压力通常是指当其察觉到环境对他们的要求超过其能对付的能力,或者被迫以某种不喜欢的工作方式在不适应的环境里工作,在环境中失去对工作或人际关系的把握感、控制感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和心理的状态。这种由环境中产生的紧张性刺激,引起个体的心理和生物反应称为压力反应。职业倦怠就是工作压力达到一个临界程度的状态。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JobBurnout),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国际上的分类,一般把职业倦怠分为3个方面: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有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二的疾病和绩效降低与不能有效适应压力有关。 但是,如果工作和生活中没有任何压力,人的免疫系统也会出现功能降低,也非常容易导致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留意到有些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压力太小,导致对工作和生活方式改变的不适应,其免疫能力降低,最后得了严重的疾病。所以,要让公务员处于合理的压力水平状态下,调整好生活和工作、个人和组织、现实和理想的关系,对个人、组织和国家都是大有益处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指出:虽然不同行业之间倦怠发生率有差别,但现在社会所有行业发生倦怠的可能性都很高。事实上,只要与人打交道多的群体,都存在职业倦怠高发的问题。当人们对自己不再充满信心,对工作不再兴致勃勃时,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是说来就来的,而是由日常工作中的挫折、焦虑、沮丧日积月累而形成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职业中,公务员中有高达54.88%的被调查者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而人力资源从业者则是倦怠程度最低的人群,仅为30.53%。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有20.9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提升,而未出现工作倦怠的被调查者中只有2.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能获得提升。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工作中能否获得提升与是否出现工作倦怠有着明显的关系。职业倦怠的发生率和工作性质、工作要求有很大关系。公务员则是因为工作性质以执行为主,自主性差,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也要服从上级安排,久而久之其积极性和成就感就会降低。而且,类似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机会只能靠提升,而升迁的职位有限,竞争激烈,导致很多人难以获得升迁,这种一元化发展的途径也导致倦怠。 另据数据显示:政府、公共事业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高的行业,工作倦怠比例达到52.0%,专业服务、财会、法律为工作倦怠出现比例最低的行业,仅为27.2%。

推荐-浅谈当前国家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新思路 精品

浅谈当前国家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解决新思路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选题背景与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残酷的竞争社会,为了谋一席之地,人的三分之一时间都要在工作中度过。工作是一个晴雨表,时有晴来偶有雨。日趋激烈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却会使人们过上时有雨来偶有晴的工作生涯,难免会让人在工作上透不过气,感觉压力大过动力。长此以往,对职业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进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危机、身心疾病等。于是,“职业倦怠”这一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便因运而生。饮食变得无味,工作生活变得无趣,生理、心理完全处在不佳状态。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因为长期处于一种稳定的职业中,渐渐地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不了新的兴趣从而缺乏职业目标,对人生不能很好规划,工作上不能好好表现,最后连带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等方面的倦怠及不适。 目前已出版的《职业倦怠自治手册》显示,中国已有70%的从业人员表现出了各种程度的倦怠症状,其中最严重的是政府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企业职员。 公务员无疑是一个让很多人羡慕的群体。在智联招聘进行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有32%的公众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去做公务员”。据人事部统计,20XX年公务员报考与录取比例约为156:1。与高考、研究生考试等相比,公务员考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

一考。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了“围城内外两重天”的现象。 20XX年12月6日公布的一份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主持完成的题为《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结果》的调查报告却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群体中,公务员是职业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占54.9%,炙手可热与倦怠感最强,为何公务员职业能集这两者于一身呢?反差如此巨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职业倦怠虽然不是病,但是对人仍然是有很大负面作用。轻则对工作失去兴趣,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重则带着无限的不满意进入家庭,弥散在家庭氛围中就成为各种冲突的隐性导火索。随着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出现职业枯竭,整个社会的工作与生活质量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而公务员职业倦怠不单是个人或组织的问题,而是一个涉及政府运行效率和纳税人在享受公共服务质量上投入与产出比例的大问题。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广大人民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直接决定政府机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各级政府的执政水平和行政管理能力。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问题直接影响到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公务员职业倦怠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度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使得人们对工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职场枯竭凶猛来袭,如何“工作着,更快乐着”成为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正是基于以上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选择公务员职业倦怠作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某城区幼儿园190名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察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幼儿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工作热情衰减严重,职业压力负荷大,个人职业成就感较低。学历、教龄、工作负荷、待遇等变量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一、前言 自美国学者Freudenberger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伊始,职业倦怠问题便引起了广泛关注。所谓职业倦怠,即从业者在职业环境中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工作压力,或因长期持续付出情感但回报不对等从而对所从事的职业表现出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机能失调现象。国外已有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倦怠是现代社会的一种职业疾病,并普遍存在于助人行业群体中。[1] 幼儿教师面对的服务对象身心稚嫩,需要对其付出更多的情感与关注,因而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现象的高发人群之一。此外,随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社会也对幼儿教师赋予了更多的责任,承担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压力也随之增加,极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对此,本研究针对某城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学上的差异,以期为有关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广大幼儿教师预防和有针对性地缓解职业倦怠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某城区选取了11所幼儿园各年龄班的教师,发出问卷220份,收回209份,有效问卷为190份,有效问卷率为90.9%。 (二)研究工具 采用温州大学教育学院郭文斌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该量表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个人职业成就感”,包括9个项目,涉及“我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擅长于自己的工作”等关于个人工作成就方面的问题;二是“职业压力负荷”,包括11个项目,涉及“我觉得我的工作耗尽了我的精力”“我觉得幼儿教育太辛苦了”等关于职业负荷、压力感受方面的问题;三是“工作热情衰减”,包括6个项目,涉及“我觉得教了这几年书之后,我对人对事比以前要冷淡了”“我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热心了”等关于工作热情方面的问题。该量表共有26个题目,采用5点记分法,“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间、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分为“-2分、-1分、0分、1分、2分”。该量表各个维度与心理健康总分和各因子分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是一个有效可行的测量工具。[2]

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摘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已成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心理咨询师作为典型的人际工作者,对职业倦怠存在易感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职业倦怠的定义、相关概念的区分、职业倦怠的测量、理论模式、发展阶段及症状;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不良影响、易感因素、干预及预防策略,最后是对该领域研究的总结分析和展望。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心理咨询师对职业倦怠基本情况的了解,并掌握一些应对策略,从而能更好的预防和摆脱由职业倦怠而引起的问题。 [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nt job burnout [Abstract]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rapi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job burnout has become the hot issue among psychological researchers. This paper mainly on introducing the definition of burnout , the relevant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oncept, the measurement of burnout,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manifestations,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burnout,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ffects, related factors, symptom characteristics, risk factors, intervention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and the summary and the outlook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all kinds of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ote a counselor's basic understanding on job burnout and master some coping strategies, so that they can better prevent and get rid of the problems caused by the burnout.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burnout influencing factor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引言 职业应激,尤其是职业应激的严重状态——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

关于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材料

关于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调查材料 (05级学员) 调查材料(一) 1、调研时间:4月1日—4月5日 2、调研对象:淄博市周村区教体局机关部分工作人员。 3、调研目的: (1)通过与部分同事座谈,探讨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情况。 (2)确定调查研究对象,搜集他们的基本情况。 4、调研方法:座谈法 5、调查记录: 通过与教体局机关的领导以及部分科室工作人员的座谈了解到,当前,公务员的职业倦怠无疑已成为行政事业中的一个黑洞,像一只蛀虫一样在慢慢地蚕食公务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公务员的内在潜能难以充分发挥,最后引起行政效率的下降。这已成为困扰行政管理的一大难题。目前,在局机关就有少部分的同志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同时确定了10名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公务员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材料(二) 1、调研时间:4月6日—1月12日 2、调研对象:区教体局机关部分工作人员。 3、调研目的: 调查10名工作倦怠者倦怠之前的工作表现。 4、调研方法:座谈法 5、调研记录:

10名同志参加工作年限大都在7——5年,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中,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高涨,早来晚走,领导交办的事情认真办理,精益求精,自信、乐观、向上,跟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系融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到了领导的赞许和认可,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原有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社会影响等都有较好的基础,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团队。 调查材料(三) 1、调研时间:4月13日—4月18日 2、调研对象及职务:周村区教体局机关部分工作人员 3、调研目的: 了解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4、调研方法:访谈法 5、调查记录: 对职场“索然无味”,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筋疲力尽,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对工作毫无热情;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而言。 挂在他们嘴边的口头禅是: 1.累死了,每天事情都多得要命! 2.天天做重复的事情,真是烦透了。 3.我的××东西又放到拿去了? 4.到哪儿工作都一样,你付出了不一定有回报。 5.我工作的目的就是等工资。 6.工作是我谋生的一种手段,其他的什么都不是。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六、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感的原因分析 (一)个体因素 职业倦怠不仅与外部的环境有关,它还与个体的特征有很大的关联性。对于自身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1.人格特征。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研究分析(见图1),神经质或者情绪性特征对职业倦怠产生直接的影响;潜在精神特质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它通过外—内倾特征对职业倦怠产生间接影响;外—内倾特征对职业倦怠的直接影响显著。但是,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并没有把心理素质纳入一项指标去考核,笔试优异的考生上岗之后却往往不能适应。习惯性焦虑,遇到刺激易于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的人,比情绪反应较轻微、情绪稳定、善于自我控制的人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另外孤独、固执、倔强而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与他人不能友好相处的人,也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2.个人期望。期望值高的个体,希望承担更多的工作,容易体验到情绪衰竭这一维度,而且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随之出现工作怠慢应对方式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公务员也不例外,如果公务员个人的决策行为没能得到实现,在协商中没有获得任何权力,那么个体将很容

易感觉自己没有施展的空间,从而会采取消极的工作态度,不再关心工作的贡献,最终产生对职业倦怠。 (二)组织因素 在我国行政环境中,一般采用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层制的组织形式作为现代社会组织工具理性化最直接的体现,有着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各个层级被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标准化。公务员工作在庞大的科层制组织中,墨守成规,按程序办事,长期从事这种程序所控制且单调的工作,必然会使在科层制组织中人感到个人成就感低落。同时,公务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公务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公务员的考核形式化,考核过程大多是例行公事,流于形式,考核结果缺乏跟踪反馈,很难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考核结果也很难使被考核者信服。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也不够完善,目前只存在行政内部救济,司法救济还排除在外,同时救济主体独立性不强,救济程序缺乏透明度和参与性,从而致使公务员的奖惩、任免及相关制度也大打折扣,公务员长期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直接导致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综合症状。 (三)社会因素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公务员工作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业倦怠也会有着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从我国公务员职业倦怠程度高存在的社会、个人等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提升政府行政能力和政府形象。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公务员无疑成为当下大学生追捧的一份理想职业。2007年国家公务员的报考与录取比例就达到42:1。据湖北人事网统计,2009年4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4.6万名考生参加湖北省公务员考试,参考人数均创历史新高。可见,公务员考试都称得上中国第一考。但是,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并没得到改善。2007年9月,中国第一家公务员心理健康网为温州市龙湾区公务员开展心理辅导,调查结果显示40%的公务员倦怠感明显。2008年1月,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发布也显示出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调查报告显示,重庆市公务员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平常老百姓之下。[1] 这种“围城”内外两重天的情况,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公务员作为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行政绩效和政府形象,公务员产生的职业倦怠若不及时采取系统性的干预措施,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内涵及现状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参照一本名《A Burn—Out Case》的小说,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认为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以过度要求,从而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衰竭时,职业倦怠现象就会产生。此后,众多学者对职业倦怠做出了进一步研究,其中最值得引用的是Maslach的三维度理论模型对其做的操作定义。Maslach(1981)将职业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绪耗竭(emo*9鄄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或非人性化(deperson*9鄄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diminishe dpersonal acco mplishment)的症状。[2]随着对工作倦怠研究的深入,为了适用于广泛的职业群体,工作倦怠的概念被扩展为:工作倦怠是对工作中持续不断的情绪和人际关系压力的长期反应,它包括衰竭(ex*9鄄haustion)、工作怠慢(cynicism)以及专业无效能感(decreased professional self-e fficacy)三个维度。 根据对工作倦怠的一般定义,笔者认为公务员职业倦怠是指公务员在长期周旋于工作和人际关系下产生的压力,逐渐形成的情绪衰竭、工作怠慢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一组综合症状群,是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和心理。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情绪衰竭

公务员心理健康分析与研究

公务员心理健康分析与研究 发布日期: 2012年08月30日作者:陈永华,张丹君,胡绪虎 《管理学家》2011.12 陈永华张丹君胡绪虎 摘要: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的公务员是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和执行国家各项决策的重任。全面建设小康社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事关公务员心理健康与否。近些年来,有不少公务员因工作压力、社会期待、职业风险、家庭和睦等因素,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本文从分析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问题产生原因。已经在新形势下如何准确把握公务员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公务员心理疏导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公务员,分析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分析掌握公务员的心理健康状态,近些年来,江西省直机关工委十分注重抓好公务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40余个省直单位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开展了“公务员心理疏导机制建设”课题研究,在江西机关党建网上专门开辟“心理健康”专栏,与南昌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举办心理咨询师培训班,举办了心理健康系列讲座等,对提高公务员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升机关工作效率,促进机关和谐,做了一项有益工作。 一、目前公务员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当今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越来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以及越来越多元的价值取向,对公务员群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及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看到,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一方面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各个群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心理压力。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巨大贡献。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公务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角色的转换以及各类媒体对公务员的监督加强等,公务员心理健康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中国公务员心理健康网”2008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堪忧,有34.5%的公务员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倾向,其中重度占3.46%,中度占9.9%,轻度占21.3%;20lO年由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中华全国员工帮助计划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承办的一系列关于压力与健康、亲子教育、婚恋心理、情绪管理、危机管理等12场讲座,吸引了上万名中央到地方国家公务员参加,几乎场场爆满。据不完全统计,在志愿参与心理压力测验后得出的报告中显示:参与者的整体心理健康指数略低于全国普通人群水平,有近l/3人的人际交往属于较差或差的水平。

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一、公务员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公务员是生活、工作在改革开放前沿的人群。面临种种社会压力,公务员的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自己的身心健康,还关系到自己的公众形象。对公务员的苦闷,?亲人和社会一定要体谅、理解?。为此,我们有必要关注、分析公务员心理问题。(主要) 1.职业特点的公共性问题。公务员的职业性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有义务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正当地行使公共权力,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但公务员又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群体,他们与行政的权力密切相关。这使得他们具有?以公共权力谋得个人利益?的能力和机会,可能经常会遇到道德选择的两难困境。因此公务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经常要抗拒诱惑,廉洁奉公。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自我保护,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才能获得心灵安宁,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警惕优越感、特殊化,物质需求上不要追求过高的标准,这是防微杜渐、清正廉洁的心理基础。 2.社会责任问题。公务员从事的职业是非常高尚的,社会责任重大,社会责任感强的公务员们,在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往往容易受到自身能力的局限。他们在作为公民和公务员两种角色时,期望通过个人的能力,改变现状,为人民谋福,但社会

现状和现实往往并不能总是如人们所愿。个人的能力可能并不能根本改变很多社会问题。这时候,公共责任的重大和个人能力有限之间的冲突就容易导致公务员苦闷、悲观、失望。这就是说,公务员群体容易陷入?愿意承担公共责任?和?是否有能力承担?的心理困境之中。特别是当前的官员问责制更容易使官员心理蒙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公务员应当适当疏导这种压力,培养做人做事的公正心和奉献精神,公务员对国家和人民都要负责,并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的责任与义务。培养正直、诚实、正义感等良好的品质,以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 3.官僚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危害。公务员群体在政府部门工作很容易受到官僚主义和官本位思想影响、压制,这种环境很容易阻碍公务员个人情感发展,使人在制度的刚性制约下丧失了人的思想、感情,使人性得到扭曲,久而久之,便可能导致公务员形成循规蹈矩、刻板、不近人情的性格特点,使心理受到伤害。要形成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良好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对周围的赞美或诬陷之词,都做到泰然处之。 4.知识和能力的问题。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社会问题日益呈现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对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承担的公共责任也愈来愈大,这种责任很自然地转移到公务员身上,转化为心理压力,造成公务员心理紧张。公务员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增强个人能力以应对压力和挑战, 在这一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