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心理健康、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3
热点聚焦2008年第10期 总第280期17 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干预对策张 鹏 孙国光[摘 要]公务员职业倦怠是影响行政绩效的重要因素,不仅需要从思想品德和政治觉悟角度来加以认识,而且需要从组织社会学角度分析成因。
导致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组织社会学成因主要有科层制对公务员的规训和监控、公务员双重角色定位的期望和悖论、公务员个体复杂的人格和组织行为特征等。
因此需要从克服政府组织局限性、提升公务员职业价值、导入E A P援助等来科学干预公务员职业倦怠。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工作绩效[中图分类号]D0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8)10-0017-04 职业倦怠也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指个体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或人际关系紧张源不能有效应对,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倦怠反应综合症状。
[1]职业倦怠是现今职场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的倦怠感会对个体身心和工作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所在组织的绩效,因此相关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
公务员作为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其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行政绩效,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和水平,公务员产生职业倦怠而不及时采取系统性的干预措施,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由职业倦怠所带来的心理、生理及行为冲动的高危人群,其负面效应影响甚大。
因此,对公务员职业倦怠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公务员职业倦怠现状堪忧,不容乐观2007年9月,中国第一家公务员心理健康网C E O徐培基为温州市龙湾区公务员开展心理辅导,前期调查结果显示50%的公务员认为工作机械化,“累,心力交瘁”,还有40%倦怠感明显,只有10%自认为激情依旧,目标明确。
2007年首部《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调查的结果也显示,50.3%的青年公务员经常感到压力,31.2%感觉太累,1.6%有时甚至会想到自杀。
[2]2008年1月,重庆市首份《公务员心理健康现状研究》的发布亦凸显重庆市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
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摘要:职业倦怠是影响公务员行政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西安市周至县基层公务员为调研对象,在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结合人口统计变量学的基础上开展具体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基层公务员呈现中等的职业倦怠问题,并探讨形成倦怠的成因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及对当前公务员群体职业倦怠的启示,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建设群众满意型政府。
关键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人口统计学变量一、引言(一)研究背景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公布的中国职场人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显示,78.8%的职场人员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倦怠现象的比例更大。
调查显示,81.5%的乡镇公务员身体素质存在较多问题,其心理健康所呈现出的严重性引起了人们对于基层公务员这一群体职业发展问题的思考,因此,有效缓解公务员心理健康问题所衍生出的职业倦怠情绪是当务之急。
本文选取基层公务员作为研究主体,以西安市周至县基层公务员为具体研究对象,对于待遇与压力成反向对比这一群体着力进行研究,从而为制定缓解对策提供理论参考。
(二)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1.职业倦怠,指“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其对工作和生活失去了热情,感受不到在工作中的美好情绪,这是人们在压力下感受到的心理体验。
2.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
马勒诗Maslach的倦怠三维度理论把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归为:(1)情绪耗竭;(2)去人性化;(3)个人成就感低落。
本文以三维度理论具体分析周至县基层公务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
二、西安市周至县基层公务员职业现状调研本文以该县20个部门的基层公务员为调查对象,每个部门发放10-20份问卷,共发放300份,实际填写285份,有效问卷273份,有效率为91%。
(一)量表的编制本次问卷量表主要采纳Maslach的MBI-GS量表,结合具体情况制作而成。
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分析作者:张佳君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第20期摘要:乡镇公务员是公务员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省市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直接践行者,肩负着重大的工作责任。
大部分乡镇公务员受到职业倦怠的困扰,不仅对其生理、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也对行政效能、干群关系起到负面作用。
文章以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德平镇乡镇公务员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组织职业和个体三个方面分析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缓解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提高基层的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一、德平镇概况及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症状德平镇位于德州之东,临邑以北,距离德州市区和临邑县城大概都在70里地的行程。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称谓,而其辖下的德平镇,则是贯通南北动脉、连接东西枢纽的咽喉之所在。
德平镇,位于临邑县北部,居临邑、陵县、宁津、乐陵、商河五县市交界处。
德平远古分封,先秦立制,东汉设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44.32平方公里,辖26个社区,总人口6.3万人。
省道315线贯穿全境,是南到济南,北通京津,东进滨州,西达德州的重要交通枢纽。
临邑县第二中学和临邑县第二人民医院皆建于此,是临邑县北部的文化、教育、医疗中心。
职业倦怠,也称“工作衰竭”、“职业枯竭”、“职业过劳”等,1974年由美国基础临床心理学家费雷登伯格首次提出,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症状。
乡镇公务员如果产生职业倦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身体不适,容易疲劳、失眠、头痛等,以及自信心下降、心情焦虑抑郁。
对自己工作能力也会产生质疑和否定,工作积极性比较低,责任心下降,消极怠工、得过且过,迟到早退、经常请假,不愿意也不想去接受和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
二、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一)社会层面1. 社会期望过高、舆论监督压力大乡镇公务员位于最基层,和老百姓打交道,是社会矛盾的直接面对者。
浅谈公务员职业倦怠摘要:随着社会发展和组织变革的加快,职业倦怠问题逐步蔓延到各个行业。
据调查,政府部门公务员是职业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
公务员担负着决策、执行、协调和监督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职责,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职业倦怠的出现必将影响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及管理办法,对于对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提高政府工作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公务员;职业倦怠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0-0064-01一、公务员队伍职业倦怠问题现状一般认为,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由于政府行政系统工作服从性高、规定性强,重复性大,长期机械化的“超负荷运转”,非常容易使人发生职业倦怠。
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绪低落。
有的公务员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感觉特别累,压力特别大,对工作缺乏冲劲和动力,在工作中会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
2.行为拖沓。
有的公务员会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或者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贡献,认为自己的工作对社会对组织对他人并没有什么贡献。
3.工作目的只为了福利待遇工作。
有的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在于工作本身是否能给其某种福利,如提拔、分房、奖金等问题,如果有利可图,则积极肯干,如果没有利益,则能推则推。
4.不愿承担责任。
有的公务员会刻意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很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有人承担责任的事情,自己才敢于去做,并不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有贡献。
二、公务员职业倦怠成因公务员职业倦怠与企业员工和社会其他成员的成因有很大不同。
企业员工职业倦怠多是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造成,而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却是多方面的。
新形势下的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现状、原因与保障在我国社会转型,脱贫攻坚,从严治党等的新形势下,人数多、任务重的基层干部,因各种原因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
当前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心理健康保障机制不健全。
维护基层干部心理健康要加强预防机制建设,健全心理援助体系,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完善组织和社会支持系统等工作。
标签:基层干部;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据统计,我国公务员队伍中60%以上在基层工作。
基层干部不但人数众多,而且他们身处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各项方针政策在群众中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作用重要。
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治理转变期,扶贫工作攻坚期,以及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我国社会表现出思想多元,利益多样,各种矛盾不断涌现,基层工作更加任务重、困难多,基层干部常常被推到解决困难的最前端,工作责任重,心理困扰多,心理压力大,心理问题凸显。
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但影响会其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影响基层组织公信力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甚至会引发腐败问题的发生。
因此,重视基层干部心理健康,加强其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建设,提升其心理调适能力,已成为一项亟待关注的课题。
一、当前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的现状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正常或良好的状态。
已有较多的研究表明,当前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焦虑、强迫、抑郁、工作倦怠、心理失衡等心理问题不断增多。
如邬佩红等的调查显示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苏曼丽等的调查显示,基层干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职业倦怠、失衡心理、孤独寂寞等心理问题;秦华的研究表明,基层干部情绪危机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焦虑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症状、工作倦怠和心理失衡。
近年来,基层干部中因心理问题导致悲剧事件的个案也時有发生,因心理问题致使工作倦怠和不能胜任岗位职责的情况也时有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