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种鸡均匀度如何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2
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和整改措施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与整改1. 引言育成鸡在养殖过程中,出现均匀度差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养殖效果和经济利益。
因此,为了改善育成鸡的均匀度,我们需从以下方面进行整改。
2. 提高环境统一性•统一环境温度:养殖环境中的温度是影响育成鸡生长均匀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加热设备的设置,确保养殖房内每只鸡都能处于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统一饲喂方式:对于鸡舍中的每只鸡,饲喂方式都应保持一致。
避免单个饲养员的操作差异导致鸡群出现生长速度不均匀的情况。
•统一饲料配方:合理的饲料配方是促进育成鸡均匀生长的关键。
确保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均衡供给,适时调整饲料配方,提高育成鸡的饲料利用率。
3. 加强疫病防控•定期疫苗接种:通过定期的疫苗接种计划,预防疫病的传播和感染。
定期的免疫接种可以降低育成鸡生病的风险,减少死亡率,从而提高育成鸡的整体健康水平。
•清洁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清洁鸡舍可以减少对育成鸡健康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
4. 合理管理鸡群•分群养殖:根据育成鸡的生长阶段和体重,合理进行分群养殖。
将体型相似、生长速度相近的鸡分在一起,减少互相竞争导致的生长不均匀现象。
•防止压迫:育成鸡饲养密度不宜过高,适当增加空间的供给,避免鸡群之间的压迫和打架。
压迫现象会导致饲料摄入不均,进而影响鸡的生长均匀度。
5. 定期监测与记录•生长情况记录:针对每只鸡的生长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并进行详细记录。
通过记录鸡的生长速度、体重、饮食状况等数据,及时发现生长不均匀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组群观察:定期对整个育成鸡群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群体生长不均匀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例如,对生长缓慢的鸡群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的整改和加强管理,可以显著改善育成鸡的均匀度。
提高环境统一性、加强疫病防控和合理管理鸡群等方面的努力,将有助于提升育成鸡的健康水平和养殖效果。
如何控制肉鸡群的均匀度
严春花
【期刊名称】《湖南畜牧兽医》
【年(卷),期】2005(000)003
【摘 要】均匀度是指鸡群生长发育的整齐度,是衡量鸡群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
均匀度的表示方法为体重在群体平均体重±10%的鸡只数占全群鸡只数的百分比。
在肉鸡中均匀度正常的鸡群应大约有75%的公鸡和78%的母鸡在其性别平均体重
的10%以内,以达到满意的体重一致性。均匀度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着生产成
绩,而且更直接影响着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就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作一简述。
【总页数】2页(P17-18)
【作 者】严春花
【作者单位】长沙市动物防疫监督站,湖南,长沙,410006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831.4
【相关文献】
1.闭环控制系统中检测点与纤网均匀度控制效果关系的探究 [J], 汪小颖;吴海波;靳
向煜
2.浅谈肉种鸡均匀度控制及鸡群分群策略 [J], 盖森; 宋雪琪; 王思雨; 韩奥; 杨帆
3.家庭农场主如何提高肉鸡群的均匀度 [J], 欧阳文军; 孙石开; 刘晶莹; 谭会泽; 覃
健萍
4.育成期鸡群均匀度控制方案 [J], 徐志国
5.我国商品蛋鸡群与黄肉鸡群之传染性法氏囊病控制的思考 [J], 李万猛;胡轶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和整改措施人类从古至今就一直在努力改良鸡类的育种工作,以提高其产蛋量和肉质品质。
然而,在育成鸡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育成鸡的均匀度差。
本文将探讨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整改措施。
我们来分析育成鸡均匀度差的原因。
一方面,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育成鸡均匀度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不均衡,或者喂食不及时、不充分,就会导致鸡只之间的生长速度差异,从而影响均匀度。
另一方面,环境因素也是造成育成鸡均匀度差的重要原因。
比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不合理调控,都会对鸡只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均匀度差。
针对育成鸡均匀度差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首先,加强饲养管理,确保饲料的种类和营养成分的均衡供给,合理安排喂食时间和数量,保证每只鸡都能得到充分的营养。
其次,加强环境调控,根据不同阶段的鸡只生长需要,合理调整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条件,为鸡只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定期对鸡舍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疾病传播,也是提高育成鸡均匀度的有效措施之一。
除了饲养管理和环境调控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来改善育成鸡的均匀度。
选择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育种鸡,并进行合理的配种,可以有效提高鸡只的均匀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优化饲养标准和饲养技术,加强对饲养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饲养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育成鸡的均匀度。
在整改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
定期对育成鸡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善育成鸡的均匀度。
同时,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研究育成鸡均匀度的改善方法,也是提高育成鸡均匀度的重要途径。
育成鸡均匀度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环境调控和育种选择等措施来改善。
同时,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育成鸡的均匀度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为肉质品质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白羽肉鸡种公鸡饲养管理要点随着国内肉种鸡规模化养殖的快速发展,肉种鸡的饲养技术逐渐趋于完善。
但往往是注重产蛋期而忽视了育成期,本文将对育成期种公鸡的饲养管理进行简单阐述。
一、育成前期的饲养管理(6~19周)1、维持均匀度,掌控体重此工作重点主要在6~12周期间,虽然选种后公鸡均匀度会在95%左右,体重也比较接近标准,但是公鸡的控制难良较大仍需采取多项措施:(1)将公鸡密度保证在4只/平方米左右;(2)用小栏(每栏200只左右)饲养可以保证均匀度;(3)每周进行称重,在10周龄时再次进行分栏,对喙不好的公鸡进行修喙;(4)选种完成后可根据鸡群状况对公鸡进行1~3天的限饲,以便降下150~200g,然后再低料量(6周65g左右)恢复给料,更换为低能值饲料;(5)与母鸡一致使用4~3限饲直到16周,并使胸肌逐渐增加,龙骨前端压低,且体重达至标准体重范围,最多不少于标准体重的10%;(6)此阶段正是鸡只肌肉、肌腱非政府和韧带发育的关键时刻,必须确保垫料潮湿不容过早构建地板对公鸡关节导致受损。
2、注重周增重,保证生殖系统发育和良好体型的培育13~20周就是生殖系统(特别就是睾丸)已经开始发育和体型顺利完成刻画的关键时期,体重快速增长无法看看绝对体重而要以周减重居多,即使Immunol也无法私自将体重扎回去标准,否则可以对睾丸发育导致永久受损,只有维持体重增长速度与标准一致就可以确保公鸡生殖系统发育不阻滞,体型刻画不受到影响。
(1)生殖系统发育研究说明塞尔托利细胞的数目和精子的新增产能之间存有高度的有关}生,8至12周龄时精子最小新增产能的创造力获得奠定,在12周龄前导致的侵害就是不可逆转的,后期可以通过饲料配方等措施提升公鸡的精子质量,但是精子数量在后期任何措施都就是违宪的,所以我们必须从8周已经开始特别注意饲料、体重掌控,饲料质量以及鸡舍环境(尤其防止高温),避免影响公鸡生长发育的症候群情况,在13~20周期间通过持续涨料去不断提振公鸡发育,保持体重快速增长和睾丸发育所须要,保证睾丸对第一次光提振的反应。
肉种鸡均匀度如何控制
首先,应根据前期分栏及选留体重的结果,同时参考季节的变化制定出一套适
宜的限饲方案,一般在7-13周使用四三限饲;在14-18周采用五二限饲;在19-22
周采用六一限饲,最后用每日饲喂方式。经验表明在加光照后最好对鸡群采用每日
饲喂方式有教大益处,尤其对在冬季饲养的鸡群更为有利,这样做对鸡群应激较小,
利于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但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应适当调整饲养方案。
其次,控制好喂料方法:一是根据入舍鸡只数来确定各栏密度及料位;我们都
希望给小鸡栏创造一个更好的饲喂条件,总以为料位越多越好,但实际结果却是小
鸡栏越多其均匀度越差,因此我们在安排料位时一般按大鸡栏为12,小鸡栏为13,
如果料位仍有富裕,则宁可将其封上。二是保证鸡群有一个同等的采食机会及一个
相对稳定的饲喂环境:这要求做到黑灯喂料及教快的转料的速度,并最好采用自动
转料方式;对于大荷兰料线则考虑添加副料箱,并且使副料箱等份料线;一般的要
求是在150秒内料能接上较为理想,同时保证主料箱和副料箱出料口一致,并根据
饲料量及饲喂方式的改变来适当调整出料口的大小和转料时间。此外确保饲喂设备
的正常运转,着要求必须做好日常的检查及维修工作,尤其是在清理鸡舍时必须注
重对各种设备的爱护,检修及保养工作,三是确保备料的准确性及均匀性,防止可
能由于主观上造成的失误。
由于育成期给料的主要依据就是鸡群的体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的称重工
作。一是在限饲日称重,称重时间及称重地点必须保证相对固定,并为以后产蛋期
称重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二是鸡只称重比例至少在10%以上;三是确保称重
器具准确,这要求在称重前必须对称重器具进行校准,并保证读数及称重数量准确。
如果可能的话,要求称重是有技术人员在场,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称重的可
靠性,并及时计算出称重的结果。
根据称重结果确定出调鸡体重的上下限及所需调鸡的数量。一般的均匀度是按
鸡群平均体重的正负10%来计算,然后根据在次范围的鸡只比例来确定各栏所需调
鸡的数量,对于那些体重距离下限体重较多的鸡只(一般为以上)可以考虑淘汰;
调鸡工作应从9周开始,同时必须确保调鸡的数量达到既定计划:如果调鸡过程中
调鸡数量达不到所应调鸡的的鸡只数,而鸡群均匀度有较差,则可考虑降低小鸡栏
里的大鸡的体重或大鸡栏里小鸡的体重,并使调鸡完成后各栏存栏不变;调鸡工作
必须保证在每周称重日完成,并且在13-15周之间做一次全面的调鸡。对于公鸡也
应适当的调鸡。
最后,根据体重的涨幅来确定鸡群的给料量:一般的先依据鸡群选留体重确定
处始料量,然后根据以后的称重结果进行给料,通常须注意增重的滞后性及不同季
节带来的影响,另外还必须考虑鸡群生长发育的三个关键时期:13-14周,17-18
周及加光照后。此时我们应更多注意鸡群的每周增重,控制鸡群周增重与标准一致
或接近,保证鸡群体重在加光照时与标准体重接近。对于小鸡栏应给其补适宜手工
料,此料量可以从母鸡总料中取出:料量的多少应以每周体重为参考,但必须保证
在加光照前小鸡体重追上或接近平均体重,在18周左右更好;并且在加光照后3
周内还应保证一定的手工料。如果加光照后鸡群均匀度仍较差,此时唯一的补救办
法是重新挑出小鸡,并给予较高的料,使其在加光照后2-3周内体重得到较多的提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