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大直径雨水管顶管及曲线顶管施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5
给水管道工程中大口径钢管曲线顶管顶进技术深讨摘要: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在工作的实际工程项目,对给水管道工程中的大口径钢管曲线顶管顶进技术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曲线顶管;工程简介;顶进技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改造,为了解决了大口径给水管道埋设施工中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和道路交通的堵塞等难题,以及从稳定土层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考虑,顶管工程技术的应用是未来城市大口径给水管道埋设的发展趋势,曲线顶管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
一、工程简介本给水管道工程穿越大河,采用顶管施工,拟顶进的管道直径分别为DN1600及DN1000钢管,原设计采用直线顶管,两管线平行敷设,单管长度约250米左右。
在工作井和接收井已经完成的情况下,收到港务公司运河西侧码头岸边的钢管桩布置图,并对顶管轴线进行现场测量放样,放样结果为顶管轴线正好位于钢管桩中心,且钢管桩的底标高低于顶管管道中心标高,顶管无法从钢管桩地下穿过。
如果按照设计轴线顶进,需要拔除钢管桩或者废除已经完成的工作井,将造成上百万的经济损失。
经认真研究决定采用曲线顶管施工避让障碍物,DN1000顶管半径为6841.2米向南偏离原管位,DN1600顶管半径为5972.4米向南偏离原管位。
为保证曲线顶管时钢管的柔性,钢管材质改用Q235B,DN1000钢管壁厚为14mm,每条顶管均需设6只中继间。
二、施工工艺顶管法施工是在地下工作坑内,借助顶进设备的顶力将管子逐渐顶入土中,并将阻挡管道向前顶进的土壤,从管内用人工或机械挖出。
这种方法比开槽挖土减少大量土方,并节约施工用地,特别是要穿越建筑物时,采用此法更为有利。
顶管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测量高程及轴线→挖顶管工作坑→铺顶管导轨→设置顶进后背→安装顶进设备及吊放管节→挖土顶进→测量及纠偏→再次挖土(管中土)顶进→测量循环作业直致完成。
三、曲线顶管顶力计算顶管计算的根本问题是要估计顶管的推力。
顶管的推力就是顶管过程管道受的阻力,包括工具头正面泥水压力、管壁摩擦阻力。
大直径顶管施工技术摘要:宿迁市七堡七堡引水枢纽工程是宿迁市中心城市水系沟通工程的主要工程项目之一。
通过引骆马湖水进城,改善城区水环境,调活水体,改善水质,营造水景,为宿迁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大直径顶管的施工技术,对施工中各重要环节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法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关键词:引水枢纽;顶管;注浆;中继间;触变泥浆1 工程简介七堡引水枢纽工程位于宿迁市宿豫区皂河镇、蔡集镇,中心城区西北角的七堡村附近,由骆马湖引水至西民便河,设计流量为10m3/s,其中古黄河引水泵闸引水流量4m3/s。
七堡引水枢纽工程过河顶管段(2号~1号),倒虹穿过古黄河和中运河,全长615mm。
顶管隧道采用DN3500×2500标准F型钢筋混凝土管节顶进。
隧道顶部覆土厚度为6.6~23.0m m。
顶管涉及土层主要为5层粉质粘土、7层粉质粘土或8层细砂。
含水量高,渗透系数大,土层中含有礓结石,其中8层细砂为含承压水层。
2 顶管机头选型针对本工程顶管的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由于是大口径超长距离,且在含水量丰富的砂壤土地层中顶进,决定采用经改进的大刀盘、大扭矩、可变刀盘转速的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施工。
本工程所采用得机械式泥水平衡顶管机,为两段一绞承插式结构,在绞接处设置二道密封装置,并设有4只注浆孔,便于施工时同步注浆。
有8只双作用油缸编组进行纠偏,纠偏角度α=±2°。
浮动的大刀盘由6只液压马达驱动,二段壳体之间设有止转装置。
设有2只泥水压力传感器,显示正面泥水压力值。
根据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为适应大口径长距离顶管在砂壤土(可能含有礓结石)中顶进,对Ф3500顶管掘进机进行部分改进,主要作如下几点适应性改进:顶管机设备改进性能表序号项目改进后性能要求1 泥水平衡顶管机刀盘结构主切削刀之间布置贝型撕裂刀,高出主切削刀1~2cm,适宜于含砂礓盘的复杂地层2 主驱动系统扭矩系数α=2.05,扭矩增加,切削性能提高3 主轴密封结构增设一道可注入油脂密封装置,提高主轴密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4 排泥泵37KW无堵塞沙砾泵5 刀盘耐磨能力添加不锈钢材料6 泥水控制平衡系统PLC可编程自动控制3 顶管掘进机泥水压力控制3.1 泥水仓压力计算泥水仓的压力一般计算公式为,P = r h + △pr--- 地下水容重;h--- 地下水位高度,综合考虑取20米;△p--- 预计泥水压力取0.02MP;经计算得出P =0.22MP,实际操作过程取值为0.2~0.22MP。
曲线顶管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1、曲线顶管顶力控制
曲线顶管曲线段由《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可知,该顶管工程属于长距离中口径曲线顶管。
在长距离中口径的顶管工程中,顶力总是随着顶管顶程的增加呈线性增长的,当顶程达到一定值时其顶力必然大于混凝土管材的抗压强度,此时若不采取顶力控制措施,在管材与千斤顶接触部位易产生管材强度破坏;其次,在保证注浆效果的前提下,顶力的增大或减小将直接引起顶管机前方土反力增加或减小,即产生机头前方地面的隆起或沉降破坏,而长距离曲线顶管不同于直线顶管的顶力计算方式,通常在附加顶力系数的影响下,其顶力较直线顶管要大,且顶力在管材平面内分布与管线的曲率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小,管材在曲率半径平面内的分布差异越大,即管材的破坏风险越大;另外,顶力的控制直接关系到千斤顶油缸的选择以及顶管工作井后背加固要求等。
因此本文将在后续第五章节中通过顶管施工前的理论计算确定曲线段顶力进而选择千斤顶油缸和中继间的数量,根据现场实际顶进过程中顶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注浆参数,以保证顶管的顺利顶进,得出适用于镇江地区的曲线顶管顶力控制的一般方法。
2、进出洞施工构造措施
顶管出洞方案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顶管施工的成败。
根据顶管设计管线的标高可知,长距离曲线顶管在接受井部位的出洞口管内
底标高为,由地勘报告孔可知,进出洞口周围分布有深厚的淤泥质粉质黏土层,该土层承载力低,属高压缩性土。
顶管管道出洞后易产生“磕头”,故本文在洞口双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设计的基础上,通过顶管出洞后顶进速度控制并将顶管工具管与前部管节进行联结构造等方法,以保证顶管能够顺利的出洞,旨在为镇江地区类似长距离曲线顶管工程提供施工参考。
大直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工法大直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在隧道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
本文将从前言、工法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等方面对该工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前言大直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隧道工程中的施工方法。
其特点在于能够在地下进行大跨度、大曲率的直径大的管道施工,广泛适用于城市排水、供水和输油等领域。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适应范围广:可用于各种地质条件下的顶管施工,适用于大直径管道的铺设。
2. 施工效率高:采用机械化施工,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进度。
3. 施工质量高:在保证施工速度的同时,能够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成本低:相对于传统的开挖法和明挖法,施工成本较低。
5. 对环境影响小: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干扰较小。
三、适应范围大直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无法采用传统的明挖法和开挖法施工的情况。
2. 需要在城市中开展大直径管道的施工,如排水管道、供水管道、输油管道等。
3. 需要在地下进行曲线施工,如需经过弯道或交叉点的情况。
4. 施工现场有较高的环境要求,需要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四、工艺原理大直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工法基于以下原理:1. 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工法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 采取的技术措施: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大直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现场的位置和方位,进行土方开挖和基坑开挖等准备工作。
2. 管道铺设:使用顶管机将管道段逐段铺设于隧道内,通过推进力和导向装置完成。
3. 弯道施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弯道施工,保证管道的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
4. 管道连接:将各个管道段进行连接,确保管道的连续性和密封性。
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地下水利、交通、市政、环保和能源等领域的建设工程中的钢管施工方法。
该工法通过曲线钢顶管技术,实现了地下管道的延伸和曲线布置。
本文将讨论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可实现长距离的施工:通过采用超长距离的钢顶管,实现了长距离地下管道的施工,减少了施工中的接口和连接点,提高了施工效率。
2. 大口径管道施工:采用大口径钢顶管,可以满足大流量管道的需要,提高了管道的运行能力和流量处理能力。
3. 实现曲线布置:通过曲线钢顶管技术,可以实现管道在地下的曲线布置,适应地形、地貌和建筑物的要求。
4. 技术性能优越:采用优质钢材制作的钢顶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能够满足长期运行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下列情况:1. 长距离地下管道的施工需求,如水利、交通、市政、环保和能源等领域的建设工程。
2. 需要大流量管道的建设工程,如输水、排水等工程。
3. 地形、地貌和建筑物要求管道实现曲线布置的工程。
四、工艺原理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的实际工程中,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措施:1. 预制钢顶管:根据设计要求和地下管道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规格和材质进行预制钢顶管。
2. 管道铺设:通过挖掘机将预制钢顶管逐一挖掘进入地下,形成管道结构。
3. 钢顶管连接:根据设计要求和钢顶管的特点,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将钢顶管进行连接。
4. 管道压浆:通过压浆设备将水泥浆注入钢顶管与地下之间的空隙,增强管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5. 施工监控:施工过程中,采取合适的监控措施,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监督。
五、施工工艺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各个施工阶段:1. 施工准备:进行现场勘测、设计方案制定和施工组织策划等工作;2. 基础处理: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面开挖、地基处理和基础建设;3. 钢顶管预制:将钢顶管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制,并进行质量把控;4. 钢顶管挖掘:使用挖掘机将预制的钢顶管逐一挖掘并铺设到地下;5. 钢顶管连接:通过合适的连接方式将钢顶管进行连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6.压浆施工:使用压浆设备对钢顶管与地下之间的空隙进行注浆,增强管道密封性;7. 施工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复杂条件下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管道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
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无开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条件下的地下管道施工。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具体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无开挖的管道铺设方法,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在不破坏地面及地下设施的情况下完成管道的铺设和替换。
该工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风险小、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此外,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土层条件,可以在软弱土层、强风化岩层以及诸如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特殊条件下进行施工。
三、适应范围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种地下管道的铺设和替换,包括给水、排水、沥青、天然气等各类管道。
此外,该工法还适用于河道、道路、铁路、机场等地下通道的建设。
无论是直线段还是弯曲段,都可以通过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来完成。
四、工艺原理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在地面上预制一段管道,并通过顶推、转向等操作将管道顶替到地下。
具体操作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如控制推进力、稳定地面、防止管道滑动、保护地下设施等,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施工工艺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的施工过程可以分为准备工作、井口及起段结构施工、管道顶推施工、井内管道连接及封固、局部扩大段制作和安装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精确控制施工时间和力度。
六、劳动组织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需要严格的劳动组织,包括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规范、施工队伍的组织和协调、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安全保障等。
只有合理的劳动组织才能确保施工的高效和安全。
七、机具设备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需要使用特定的机具和设备,如顶推机、转向机、起段结构、管道段制作设备等。
这些机具设备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可以满足施工工艺的要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八、质量控制为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大直径顶管施工工法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双曲线超3.5m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轴线控制施工工法双曲线超3.5m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轴线控制施工工法一、前言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下水道和排水系统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双曲线超3.5m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轴线控制施工工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施工方法,在大口径排水管道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和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双曲线超3.5m口径钢筋混凝土顶管轴线控制施工工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用范围广:可以应用于各种规模和口径的排水管道建设,特别适用于大口径排水管道的施工。
2.施工工艺先进:采用预制顶管和控制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顶管形状和轴线控制的精准度。
3.施工效率高:预制顶管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施工时间和人力成本。
4.质量控制严格:通过精密的控制设备和高质量的工艺流程,保证了顶管的质量和稳定性。
5.施工安全可靠: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风险。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大口径排水管道的建设,特别是当管径大于3.5m时,采用双曲线顶管轴线控制施工工法可以更好地满足项目要求。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在顶管上布置一套精密的控制设备,对顶管的轴线进行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利用控制设备对顶管的位置和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以保证顶管轴线的精准度。
同时,采用预制顶管的方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的可靠性。
五、施工工艺1.前期准备:包括施工现场的平整和清理,安装控制设备和固定顶管的支撑结构。
2.预制顶管安装:将预制顶管运输到施工现场,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组装和安装。
3.控制设备布置: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顶管上布置控制设备,包括传感器和调整机构。
4.控制设备调试:对传感器和调整机构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其工作稳定和精准度。
5.顶管轴线调整: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控制设备对顶管的位置和倾斜角度进行调整,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复杂环境下DN3500大管径长距离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发表时间:2019-01-07T10:55:45.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李小杰刁朋姜舟[导读] 摘要:本文结合虹许、虹梅雨水泵站及总管新建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简述DN3500曲线顶管穿越河道、穿越中环、曲线线性控制等几项关键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上海 201100 摘要:本文结合虹许、虹梅雨水泵站及总管新建工程实际施工情况,简述DN3500曲线顶管穿越河道、穿越中环、曲线线性控制等几项关键施工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大管径;曲线顶管;长距离顶进 1、工程概况本工程新建沿规划红松路至泵站的雨水排水总管采用顶管施工方法。
曲线顶管包括03/HSY→04/HSY顶管段、07/HSY→06/HSY顶管段两段,其中03/HSY→04/HSY顶管段管底标高为-9.5~-9.9m,覆土厚度为10.08m~1.38m,顶管长度为400m,穿越土层为④淤泥质粘土,穿越野奴泾河。
07/HSY→06/HSY顶管穿越上海市中环线,管底标高为-3.87~-5.69m,覆土厚度为5.27m~5.45m,顶管长度为815m,穿越土层为③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④淤泥质粘土。
2、施工设备本工程曲线顶管采用大刀盘、大扭矩泥水平衡顶管机,泥水平衡顶管机的优点是:(1)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特别是在地下水压力很高以及变化范围很大的条件下;(2)可有效地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顶管子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3)与其他类型的顶管比较,泥水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在粘土层这种表现得更为突出;(4)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较好,作业比较安全,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等危险的作业;(5)泥水输送弃土为连续作业。
3、顶管施工技术措施 3.1顶管穿河施工本工程3#→4#顶管施工需穿越野奴泾河道,顶管穿越河道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1)顶管穿越河道过程中产生的挤压力导致河道防汛墙及防汛大堤路面不均匀沉降或变形,甚至可能引起防汛墙开裂或河水倒灌。
大直径雨水管顶管及曲线顶管施工技术5篇第一篇:大直径雨水管顶管及曲线顶管施工技术第1期施工技术论文集-市政桥梁总师办大直径雨水管顶管及曲线顶管施工技术摘要:介绍了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集镇1#、2#(合建)泵站的雨水进水管,管径DN2700和DN3000的大直径顶管以及管径DN1800的曲线顶管在复杂环境下的施工技术,由于施工措施合理,使顶管精度达到规范要求,顺利贯通,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排水工程;大直径顶管;曲线顶管;施工技术;施工措施;上海市浦东新区摘自: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第6期工程概况某雨水泵站工程包括雨水泵站和雨水管道两部分。
雨水管道有高科路东端工作井到泵站的DN2700顶管,西北方向高斯路的1接收井到2工作井的DN1800曲线顶管、西南2接收井到2工作井的DN2400顶管,2工作井到1工作井的DN3000顶管和1工作井到泵站转折井的DN3000顶管(详见图1)1#接收井(原井改造)路高斯广兰路张江马家浜路DN1800-13.33直线顶管DN1800-20.78直线顶管工作井2顶管9-00DN24高科路51.4-18管800DN1线顶曲1#工作井高科路DN3000-134顶管DN3000-116顶管管顶0702DN泵站转折井2#工作井2#接收井马家浜雨水泵站图1 泵站雨水管道平面图2 工作井施工 2.1 施工顺序该工程按照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各工作井施工顺序为先逆作法施工1工作井,再逆作法施工2工作井,最后逆作法施工2接收井,1接收井属原井改造,泵站转折井随泵站施工完成。
顶管施工顺序为:从1工作井先顶进DN3000管,穿越马#家浜进入2工作井,再从2工作井顶进DN1800曲线段,再从2工作井顶进DN2400管进入2接收井,最后从1工作井顶进DN3000管,进入泵站的转折井。
2.2 工作井基坑SMW工法桩围护施工技术工作井为圆形井,基坑内径Φ10.6m,开挖深度13.62m,SMW工法桩(Φ1200双头水泥搅拌桩一隔一跳插HN500×200型钢)##第1期施工技术论文集-市政桥梁总师办围护。
浅论大口径排水管道顶管施工关键词:大口径排水管道顶管施工不论是道路还是房建,必然都与管道密切相关,市政道路作为城市交通的载体,其地下必然铺设着大量的城市排水管道,通常有雨水管道、自来水管道、排污管道、燃气管道、热力管道和长距离天然气管道等。
排水的主要特点是排量大,大管径的排水管道的广泛使用是必然趋势,它的主要特点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管壁光滑、接口密封性能好、输水能力大、便于施工,使用寿命长等。
下面主要介绍大管径管道的顶管施工的控制管理。
一、设计方案为了能够设计最合理的施工方案,需要进行现场勘测调查工作,以便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做到:一,要了解施工现场的路面情况或者是建筑物的规模,记录施工现场的路面的交通情况。
二,明确确定以前的施工管道的位置,大小,还有一些影响的因素比如树木根茎、桥梁,古迹等,尽量保证施工过程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其次,要负责处理好施工前期应做的充分准备工作,设置交通导向牌,必要时安排专人指挥。
根据现场的勘测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更加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
从而设计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一般有:沉井干封底;洞口、地基加固;顶管穿越地下管线、顶管穿越地上构筑物、顶管穿过河道的专项保护方案。
二、测量工作测量工作是进行施工选线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测量能够准确定位顶管管线的准确位置,测量工作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的工作,需要不断的进行测量,复核,校验。
通过这一系列的测量工作,可以保证顶管施工的准确,是施工质量的保证。
复核需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对甲方提供的测量数据进行复核,二是对施工管道位置进行定位的复测,三是对顶管机导轨轴线和标高进行复核与对出洞的标高和轴线进行复核。
三、施工过程质量控制1.施工控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控制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关键,控制的方面主要依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来进行的,除了要做好施工控制,还应重视关键工序工程、隐蔽工程验收、闭水试验及涂装施工的质量检验工作。
第1卷大直径顶施工技术2第I篇工程概况 (2)第II篇工程特点 (2)第III篇施工方案 (3)第IV篇主要技术措施 (5)第V篇技术效益 (9)第1卷大直径顶管施工技术第I篇工程概况由中国建筑工程(某地区)有限公司承建的某地区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管顶管工程是某木湖至大埔头(水务合约编号:28/WSD/91,全长14.5km)和罗湖至凹头(水务合约编号:29/WSD/91,全长5。
4km)两条大型输水管线中难度最大、最为关键的施工项目,也是该地区迄今最大管径的顶管工程。
两项合约共有11段顶管,最长的132m,最短的37m,总长约886m。
顶管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内径2600mm,外径3120mm,壁厚260mm,每节长2000mm,混凝土强度为50MPa。
每节管道之间的接口采用钢套承插型式,附有橡胶密封圈水,管端接触面有韧性很高的垫木作缓冲,如图8—6-1。
11段顶管需要穿通车辆频密的高速公路四处,高速公路回旋区一处,广九铁路高速电列车线路2处.不但穿越的地面结构十分敏感,不得影响和中断地面上的一切运作,而所穿越的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
通过淤泥及流砂层的有2段,总长约100m。
通过岩层的四段,总长约119m,还有弧石巨砾、建筑垃圾、基础桩等障碍物。
每段顶管两端设置6m×11m的工作井和5m×7m的接受井各l座,均采用钢板桩及H型钢的组合作围护结构,顶管完成后拆除。
每段顶管完成后,在其中安装钢管,9段内径为2400mm,2段内径为2200mm,每节管长8m,全部电焊连接。
钢管与顶管之间的空隙用高压水泥砂浆灌注填满,使内管与外连成一体。
第II篇工程特点1.大(3120mm),管节短(200mm),整体性和稳定性差;2.顶管施工的精度要求高,地面变形不能超过±10mm,顶管轴线的最终偏差不能超过80mm;3.深浅、复土薄,平均为顶管直径的1.17倍,最小仅0.36倍;对地面变形的控制十分不利;4.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给顶管施工带来了众多技术难题;5.顶管施工直接穿越地面设施,无必要的缓冲区用以调整顶管工艺;6.施工场地窄小拥挤,邻近干扰多;7.施工时间受限制,不能连续施工;8. 施工周期长,要跨越台风、暴雨季节等.第III篇施工方案1.工作井和接受井工作井即顶推井,由此将管道放在导轨上,由千斤顶将管道逐段顶出.工作井内设置导轨、油压千斤顶、反力墙、穿墙止水装置以及上下梯子、安全围栏等等。
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工法第一节概述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种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对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等优点。
本工法旨在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第二节工艺流程1.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现场的勘查、施工图纸的审查、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材料的采购及验收等。
2.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施工现场的测量放线,确定顶管的轴线位置和标高。
3. 沟槽开挖: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沟槽开挖,确保沟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顶管制作:根据设计要求,在工厂内制作顶管,包括钢管的加工、焊接、防腐等。
5. 顶管运输:将制作好的顶管运输至施工现场。
6. 顶管安装:在沟槽内进行顶管的安装,包括顶管的吊装、对接、焊接等。
7. 顶管推进:采用顶管推进机进行顶管的推进,确保顶管的安全、准确、快速推进。
8. 施工监测: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施工监测,包括顶管的轴线、标高、沉降等。
9. 质量验收:在施工完成后,对超长距离大口径曲线钢顶管施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节施工要点1. 测量放线:测量放线是施工的基础,要确保准确无误,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
2. 沟槽开挖:沟槽开挖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沟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顶管制作:顶管制作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钢管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4. 顶管运输:顶管运输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顶管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5. 顶管安装:顶管安装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确保顶管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6. 顶管推进:顶管推进应控制好速度和力度,确保顶管的安全、准确、快速推进。
7. 施工监测:施工监测应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第四节质量控制措施1. 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确保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对施工材料进行验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超大直径长距离“S”形曲线顶管施工工法超大直径长距离“S”形曲线顶管施工工法一、前言超大直径长距离“S”形曲线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用于铺设管道的先进工艺,旨在解决大直径长距离管道施工难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超大直径长距离“S”形曲线顶管施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 适用于大直径长距离管道的施工,可以应对复杂的地形情况。
2. 采用“S”形曲线设计,既能减小管道施工中的弯曲半径,又能保证管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施工速度快,可以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4. 工法成熟稳定,经过实践验证,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三、适应范围超大直径长距离“S”形曲线顶管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地下铺设河道、湖泊、高速公路等大直径长距离管道。
2. 若地下管道需穿越复杂地形,如山地、河流等,并需要保证管道稳定性和强度。
四、工艺原理超大直径长距离“S”形曲线顶管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和解释,实现管道施工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五、施工工艺超大直径长距离“S”形曲线顶管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地面准备工作:包括勘测、地质调查、复核等。
2. 管道制造:根据设计要求制造管道,并对管道进行检查和测试。
3. 十字公路准备和施工:准备和施工十字公路,为后续顶管作业做好准备。
4. 顶管施工:采用顶管机具进行施工,通过推进液压缸逐段推进管道。
5.支撑体维护:设立支撑体,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管道质量检测:对施工后管道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7. 管道防腐保温:对管道进行防腐、保温处理,延长使用寿命。
六、劳动组织超大直径长距离“S”形曲线顶管施工工法需要进行合理的劳动组织,包括工人配备、工作班次、作业安排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大直径排水管顶管及管外壁压浆施工工法大直径排水管顶管及管外壁压浆施工工法一、前言大直径排水管顶管及管外壁压浆施工工法是一种在城市地下施工环境下广泛应用的工法。
它通过在地下开挖管道沟槽的同时,使用顶管技术将现有地下管道提升至地下浅层,然后采用管外壁压浆技术,通过施加压力将浆料注入管道外壁,以提高管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1)施工周期短:大直径排水管顶管及管外壁压浆施工工法采用顶管技术,通过拆除地面上方的管道,然后将现有管道提升至地下,施工过程简便快捷,施工周期短,能够提高工程进度。
(2)施工成本低:该工法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管道,减少了材料和人力投入,降低了施工成本。
(3)环保节能:采用顶管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面破坏和影响,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此外,压浆施工工艺所使用的浆料是环保和节能的,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适应范围大直径排水管顶管及管外壁压浆施工工法适用于排水管道的维修和改造。
它可以用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大直径排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以及工业排水管道的维修和改造,能够解决老化、渗漏、变形等问题。
四、工艺原理大直径排水管顶管及管外壁压浆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顶管技术提升现有地下管道至合理位置,并使用管外壁压浆技术提高管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工作:确定施工范围、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机具设备和人员配备。
(2)地下开挖:在地下挖掘出合适的沟槽,挖出现有管道的两侧,将管道暴露在地下。
(3)顶管施工:通过顶推装置将现有管道顶出地表,提升至设计要求的位置,保证管道正常运行。
(4)管外壁压浆:在管道外壁上开挖灌浆孔,注入浆料,并施加压力,使浆料充分填充管道外壁空隙,提高管道的强度和稳定性。
(5)管道回填:对管道进行回填,恢复地面原貌。
五、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确定施工范围、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机具设备和人员配备。
顶管大曲率施工方法的创新编写人:沈鹏飞发布人:徐俊Array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地下工程分公司半山电厂-崇贤(半山电厂侧)π入半山变220千伏线路电缆隧道工程项目QC小组二○一七年十一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小组简介 (2)三、选择课题 (3)四、设定目标 (4)五、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5)六、制订对策 (10)七、按对策实施 (11)八、效果确认 (17)九、巩固措施和标准化 (17)十、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18)大口径顶管大曲率施工方法的创新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半山电缆隧道工程QC小组一、工程概况半山电厂-崇贤(半山电厂侧)π入半山变220千伏线路电缆隧道工程位于杭州市拱墅区,起始于半山变220kv出线间隔,至半山燃煤电厂止。
线路全长657.169米,其中613.069米为内径DN3.5米圆形顶管,K0+621.918~K0+657.169段为明挖矩形内净空2.2*2.6米隧道,全线共设置4座工作井。
本项目顶管工程分三个区段,均穿越粉质土层,2#-1#工井区段长193.58米,最小平曲线半径597.626米,2#-3#工井区段为直线,长160.965米;3#-4#工井区段长229.61米,最小平曲线半径1000米。
其中2#-1#工井区段相邻管节转角为0.24°,接近《顶管技术规程》规定的转角上限,再叠加上大管径的因素,曲线段管节外侧的最大张口量达到了17.32mm,施工难度大,利用顶管机内的纠偏千斤顶施工曲线段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2#-1#工井区段斜穿电厂热水河约100米,覆土深度5.1米,小于规程要求1.5倍顶管外径,大曲率顶进扰动原状土,沉降过大容易击穿河床,河水灌入顶管,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二、小组简介表1 QC小组简介表小组名称半山电厂-崇贤(半山电厂侧)π入半山变220千伏线路电缆隧道工程项目QC小组小组编号QC2017-6-5课题名称大口径顶管大曲率施工方法的创新课题编号ZJJGQC2017-6-5课题类型创新型小组人数10组长陈建军成立时间2017年6月25日注册日期2017年6月30日活动时间2017年7月~2017年11月活动频次2次/月,出勤率98%制表人:沈鹏飞制表时间:2017年7月30日表2 小组成员简介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组内职务职称(工种)小组分工TQC教育时间1陈建军男35本科组长高级工程师方案策划80 2沈鹏飞男33本科副组长工程师方案策划80 3辛国强男41本科副组长工程师方案实施80 4徐俊男28本科成员工程师施工60 5刘唐华男30本科成员工程师施工60 6潘晓男30本科成员工程师施工60 7吴正柏男24本科成员助理工程师机料60 8谢宇翔男23本科成员助理工程师监控40 9汪业青男28硕士成员工程师试验5010朱德帝男25本科成员助理工程师安全50制表人:沈鹏飞 制表时间:2017年7月30日三、选择课题1、本工程顶管管节外径4140mm ,内径3500mm ,是目前浙江省管径最大的顶管。
(建筑工程管理)大直径雨水管顶管及曲线顶管施工技术大直径雨水管顶管及曲线顶管施工技术摘要:介绍了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集镇1#、2#(合建)泵站的雨水进水管,管径DN2700和DN3000的大直径顶管以及管径DN1800的曲线顶管在复杂环境下的施工技术,由于施工措施合理,使顶管精度达到规范要求,顺利贯通,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经验。
关键词:排水工程;大直径顶管;曲线顶管;施工技术;施工措施;上海市浦东新区摘自:城市道桥和防洪.2005.第6期1工程概况某雨水泵站工程包括雨水泵站和雨水管道俩部分。
雨水管道有高科路东端工作井到泵站的DN2700顶管,西北方向高斯路的1#接收井到2#工作井的DN1800曲线顶管、西南2#接收井到2#工作井的DN2400顶管,2#工作井到1#工作井的DN3000顶管和1#工作井到泵站转折井的DN3000顶管(详见图1)2工作井施工2.1施工顺序该工程按照设计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各工作井施工顺序为先逆作法施工1#工作井,再逆作法施工2#工作井,最后逆作法施工2#接收井,1#接收井属原井改造,泵站转折井随泵站施工完成。
顶管施工顺序为:从1#工作井先顶进DN3000管,穿越马家浜进入2#工作井,再从2#工作井顶进DN1800曲线段,再从2#工作井顶进DN2400管进入2#接收井,最后从1#工作井顶进DN3000管,进入泵站的转折井。
2.2工作井基坑SMW工法桩围护施工技术工作井为圆形井,基坑内径Φ10.6m,开挖深度13.62m,SMW工法桩(Φ1200双头水泥搅拌桩壹隔壹跳插HN500×200型钢)围护。
地面标高5.12m,卸载3m深至2.12m,卸载宽6m。
卸载后基坑开挖深度10.62m。
H型钢长18.50m,顶标高 2.62m,伸出圈梁面0.5m。
搅拌桩比H型钢深2m。
桩顶圈1200mm×600mm,圈梁面标高2.12m。
(见图2)2.2.1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水泥搅拌桩二次喷浆三次搅拌为宜,施工流程如下:2.2.2HN500×200型钢插入把H型钢焊接至18m长 桩架就位 用水准仪及经纬仪定位H型钢 H型钢打入或振动压入 制作钢筋混凝土圈梁600mm×1200mm2.3工作井内衬结构墙逆作施工技术结构全高10.62m,分四段施工。
圈梁和第壹段,标高2.12m~0.00m,挖土,浇筑内衬墙和圈梁;第二段,标高0.00m~-3.90m,挖土,浇筑内衬墙;第三段,标高-3.90m~-6.50m,挖土,浇筑内衬墙;标高-6.50m~-8.50m,挖土,先浇垫层和底板,再回筑第四段内衬墙。
每节内衬结构段的施工,土方挖到分段标高后,沿基坑周边往下挖0.8m宽1m深的沟槽,焊接内衬墙结构钢筋,其竖向钢筋下端分别伸入沟槽0.3m和1m,然后对沟槽分层回填黄沙夯实,再50mm厚C10砼垫层铺平到开挖面,接着安装节段模板,浇注节段砼。
节段施工缝的止水,是在节段底部砼垫层面,靠内排钢筋安设壹圈150mm×150mm 的木条。
木条于下壹节段土方开挖时扣出,形成节段间高低差止水缝。
(见图3)图3内衬墙第壹节段施工3大直径(DN3000)直线顶管主要施工技术3.1顶管掘土机型式选用顶管掘进机的选型,针对该工程覆土层厚(2~3)D,D为顶管内径,“F”型钢筋混凝土承插管,沿线地面建筑物虽不多,但在顶进过程中,要穿越马家浜河,河中覆土厚度约h=2~2.5m,过河之后要在张江路下穿过,进人2#工作井,张江路俩侧各种管线较多,需要保护,根据这个特点,选用多刀(四个小刀盘)土压平衡掘进机。
此种掘进机纠偏灵活,方向容易控制,对土体扰动小,地面变形小,排除障碍物能力强。
3.2工具管的出洞技术3.2.1工具管进出洞地基加固措施顶管施工中的进出洞是壹项很重要的工作,由于顶管所处的地层含水量大,扰动后易塑流的特点,为防止机头进出洞时地下泥水的涌入,确保机头进出洞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压密注浆技术对进出洞口周围的土体进行“窗”式加固措施,加固范围为上下左右超出洞口边 2.Om、轴线方向伸出搅拌桩 3.Om。
加固后,使这壹部分土体在工具管进出洞开洞时,不发生土体塌方现象。
3.2.2工具管出洞技术措施工具管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后,准备顶进前,采取如下技术措施:(1)管顶进至离洞口0.5~1.0m处停止。
(2)按照原设计要求,在出洞前将H型钢全部拔除。
为确保安全,增大后靠背承受的顶力,后靠背位置处型钢待顶进完成,再将其拔除。
考虑到DN3000顶管预留洞口直径为4.0m,该范围内共计有4~5根H型钢,如果全部拔除型钢后,该范围内的搅拌桩将被破坏,从而人工进行开洞的时候,带来壹定的安全隐患(如搅拌桩土体塌落等),故决定俩个洞口处各留2根H型钢,暂不拔除,待开洞凿除搅拌土后再将其拔除。
(3)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用空压机凿除井壁洞口,将凿除物清理完毕。
(4)为防止工具管出洞时产生叩头现象,采用延伸导轨,且将前3节钢筋混凝土管和机头做成可调节的刚性连接。
(5)推进工具管,直到洞口止水圈能止水为止,静候3~4h,测出静止土压力,结合理论数据定出推进土压力控制值。
(6)继续前推工具管,在安装第壹节管前,应将工具管和导轨之间进行限位焊接,以免在管顶缩回后,由于正面土压力的作用,将工具管弹回。
3.3工具管的进洞技术方案(1)当工具管推进至距接收井壁30~50cm 时,停止推进。
(2)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拔除洞口H型钢,用空压机凿开壁洞口,速将工具管推进接收井。
(3)继续推进,直至推进至设计要求位置为止,将工具管和最后壹节顶管脱离。
(4)将工具管吊起,将井内杂物清理完毕,然后将顶管外壁和预留孔间间隙堵住,且安插好内径为2cm引水管。
(5)洞口止水圈装置。
3.4顶力的理论计算1#顶管工作井~2#顶管接收井段的顶力。
F=F1+F2=2980+1180=4160kN式中:F1—正面阻力F2—顶管周边摩擦力顶管实际最大顶力为3750kN,理论值偏大11%。
工作井内布置4只顶力千斤顶,每只千斤顶顶力2O00kN。
3.5中继间设置根据设计院提供的资料,工作井所能承受的最大顶力为480t(小于管材纵轴最大允许轴力),由于泥浆剪力取小值,为安全起见当总推力达到中继间总推力的70%时,开始安置中继间,在长距离大口径的顶管中、,中继间的安放相当关键,在该工程中,顶管的长度为134m,由于泥浆套性能良好,在顶进了6Om之后,顶力增加很小,虽然在中间设置了中继间,但壹直没有启用,直至顶进2#工作井。
3.6顶管穿越马家浜顶管穿越马家洪河道时,考虑到最大覆土为3m,属于浅覆土。
在穿越河道时,采取以下二种措施:(1)当顶近至河道边时,放慢顶进速度,壹般顶进速度为每分钟3~3.5cm,由于在穿越河道时考虑到覆土层较浅,顶进过快会使河道底土体开裂,故采取放慢顶进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2cm;(2)减小同步注浆压力,壹般注浆压力为0.1MPa,过河道时注浆压力控制在0.05~0.07MPa,且随时观测顶管工具管内压力表的变化及工具管和管节接口是否渗水。
壹旦发现有渗水现象,立即停止顶进。
4DN1800钢筋混凝土曲线顶管施工技术4.1工程概况该曲线顶管工程位于张江路2#工作井至高斯路1#接收井,全长215.5m,其中进出洞口为俩段直线段,长度分别为21m、13m;曲线段长181.5m,曲线半径为450m,顶管覆土层平均厚为H=6.8m,管径DN1800mm,管材选用“F”型钢筋混凝土承插管。
顶管俩侧为壹排居民楼,相距10m左右,由于相距较远,在顶管施工时对居民楼影响较小,且且在顶管施工前,做了详细的勘察工作,对年代久远的地下管线进行保护,工具管选型同DN3000顶管。
4.2曲线顶进推力的理论计算全程顶进阻力F总=F0+F1+F2=312+463+2708=3483kN式中:F0——工具管顶面阻力F1——直线段管壁综合摩阻力F2——曲线段管壁综合摩擦力4.3中继间设置根据总推力及工作井后靠背所能承受的最大顶力以及管轴向允许推力,取工作井所能承受的最大顶力为3700kN(管材大于此值),而顶进总顶力为3483kN,基本相近。
故在曲线中间设置壹个中继间,完成了该段曲线顶进。
4.4管接口接缝张开计算管外接缝最大(S1)S1=(L×D)/(R-r。
)=(2.0×2.16)/(450-1.08)=9.62mm管内接缝最大张开计算(S2)S1=L×(D-t)/(R-r。
)=2.O×(2.16-0.18)/(450-1.08)=8.82mm管内接缝最小张开计算(S3)S3=L×t/(R-r。
)=2.O×0.18/(450-1.08)=0.8mm4.5曲线顶管管缝控制曲线顶管的管缝控制非常重要,如果管缝张不开就形不成曲线,张开过大,将造成顶管纵向失稳,特别在粉质粘土中顶管,在管缝形成后,如果纠偏控制得不好,其偏离趋势会越来越大,虽然能够通过纠偏千斤顶纠偏,但这种偏差不是壹下子能纠回来的,这样顶管的线形往往形成蛇行,而且最大偏差值往往超过规范允许范围,如果管缝张开过大,会给工程带来危险,故在该工程中管外最大开口间隙控制在20mm值,以避免顶管接口张缝过大造成渗漏。
该DN1800顶管最小曲率半径:Rmin=(LD+S1r0)/S1=217m 4.6曲线顶管的测量曲线顶管工程的测量是整个顶管工程质量的关键,它的实施好坏影响到管线线形的圆顺,甚至影响到顶管的顺利贯通。
因此要精心实施确保无误。
该工程曲线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和左右偏差测量俩部分:(1)高程测量较简单,在地面上把永久性水准点引测至井边,通过垂直吊钢尺引测至井下,设临时水准点。
再在管道内架设水准仪测至机关内标靶,即可知道工具管高程偏差。
此水准仍可从工具管测出来,闭合差按二级水准控制。
(2)左右偏差测量较复杂,在直线顶管中,我们能够在后座设壹激光经纬仪,在满足通视的条件下,直接见工具管内标靶就可知道左右偏差,而曲线顶管却做不到,因为管线线形是圆弧形的,后座内激光经纬仪不能壹镜子见到底。
因此需在管道内布置移动测站。
(3)我们在井内后座处设置壹个固定仪器墩,上架测距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3+5pp):在管道内布设移动测站,采用弧形钢板固定在管壁上;在井边设置固定脚架,上架棱镜,这样管道内就布设成了延伸导线,按导线法进行测量。
方法是从井内测井边固定棱镜,作为起始导线边,然后从井内测管道内第壹台全站仪,通过导线法传递,壹直测到工具管内棱镜,通过测量专用程序算出管中心坐标,和设计坐标比较,得出工具管的实际偏差。
(4)井边棱镜的坐标和井内对中仪器墩中心坐标通过地面上已知的控制点放设,方法是三角测量,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