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旅游的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以潼关金三角黄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17.12 KB
- 文档页数:3
湿地公园项目计划书一、项目概述湿地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它能够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如水资源调节、水质净化、生态保护等。
为了促进湿地保护和生态教育,我们计划建设一个湿地公园项目,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二、项目背景目前全球各地湿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污染,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而湿地生态系统能够提供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设湿地公园项目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三、项目规划1. 项目位置:我们计划建设湿地公园项目的位置选在一个有相对完好湿地资源的地区,以便更好地展示湿地的生态美丽和价值。
2. 项目内容:该湿地公园项目将包括湿地保护区、观光游览区、科普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和服务设施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 项目建设时间:该项目将分为多个阶段进行,预计总建设周期为3年。
4. 项目投资: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为5000万元。
5. 项目运营:项目建成后,将由专业的团队进行运营管理,并定期举办各类生态文化活动。
四、项目目标1. 促进湿地保护:通过建设湿地公园项目,进一步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2. 提升生态旅游品质: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公园,提升生态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
3. 推动经济发展:湿地公园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项目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对建设地区的湿地资源进行详细调研,制定项目建设方案。
2. 筹备阶段: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寻找合作伙伴,研究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3. 建设阶段:开始项目建设,按照预定方案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
4. 运营阶段:完成项目建设后,开始运营管理,并定期举办各类生态文化活动。
六、项目效益预测1. 生态效益: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育意识,提升湿地生态保护的效果。
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打造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为核心景观要素,结合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公园。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休闲旅游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为了进一步提升湿地公园的吸引力和综合利用效益,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始探索将湿地公园打造成文旅综合体。
本案例分析将以某个具体的湿地公园文旅综合体项目为例,探讨其背景、过程和结果,并总结出相关经验和启示。
2. 案例过程2.1 背景介绍本案例所涉及的湿地公园位于某省会城市郊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湿地资源,但由于管理不善和缺乏有效开发利用手段,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为了提升该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决定将其打造成一个综合性的文旅综合体。
2.2 规划与设计阶段在规划与设计阶段,政府组织了专业的团队进行详细的调研和规划工作。
首先,团队对湿地公园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文化遗产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同时,还考虑了周边交通、酒店、商业配套等因素。
最终,团队制定了一个全面而可行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 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建设湿地公园生态中心,并推行科学管理措施。
- 旅游设施建设:修建游客中心、观景台、步道等旅游设施,并提供相应服务。
- 文化展示与体验:利用湿地公园所在地区的文化资源,打造传统手工艺展示区、民俗表演区等。
-娱乐休闲项目:引入水上运动项目、露天剧场等娱乐休闲设施。
2.3 建设与运营阶段根据规划方案,政府进行了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
建设过程中,政府与专业公司合作,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政府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并邀请知名旅游企业参与投资和运营。
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后,政府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开展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
运营团队负责景区门票销售、导游服务、餐饮住宿等方面的工作,并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主题推广活动。
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规划探析:以龙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邓小明;王荣;徐博【摘要】阐述了龙源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规划,分析了规划建设的成效,探索了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规划区的最佳尺度及生态休闲模式.以实例印证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的规划主旨在于重自然、少人工,重保护、轻改造,尊重场地、因地制宜.【期刊名称】《湿地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9(015)001【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合理利用;规划;生态旅游【作者】邓小明;王荣;徐博【作者单位】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西安 710082;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西安 710082;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西安 710082【正文语种】中文陕西眉县龙源国家湿地公园为2013年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该湿地公园主要以渭河及其支流原生态较好的河流湿地为资源基础,以多种保护水禽及自然、优美的湿地风光为特色,成为渭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湿地公园。
湿地生态旅游既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也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王磊等, 2016)。
由于龙源国家湿地公园毗邻眉县县城,其生态休闲功能对构建眉县友好、宜居型人居环境十分重要,因此在其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都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较高诉求。
本文根据该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对合理利用区的设想及施工后的成效验证,力图对湿地公园合理利用模式进行探索与小结,并为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规划提供借鉴。
1 龙源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特色龙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眉县北部,横贯县境东西,包括渭河及其一级支流汤峪河、霸王河水系,以及槐芽泉、柿林泉两处沼泽湿地。
湿地公园南倚秦岭,北接渭河,是连接关中平原河流生态系统与秦岭山林生态系统的有机体。
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较其它一般的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公园所在地眉县古称“眉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龙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顺应了周文化注重崇尚自然、敬畏天命的生态伦理,是对周文化的绿色传承。
湿地公园工程策划方案范文一、项目背景及概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湿地公园项目日益受到重视。
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主要景观,融合休闲、观赏与环保教育为一体的公园,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方案主要针对湿地公园工程策划,通过对湿地公园的优势、功能和景观特征等进行分析,提出湿地公园工程建设方案及措施,以期达到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项目定位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主题,以湿地生态系统为基础,集自然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园。
因此,湿地公园的定位应以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为主,兼顾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
特色明显,功能突出,成为城市绿化与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项目背景1.湿地公园的优势作为城市生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有着显著的优势。
首先,湿地公园可以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其次,湿地公园可以增强城市生态承载能力,净化空气,改善人居环境。
再者,湿地公园可以提供一个休闲娱乐、体育锻炼和郊游度假的场所,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
最后,湿地公园还可以开展生态教育,增强公众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湿地公园的功能湿地公园主要有自然保护、生态景观、游憩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
湿地公园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绿地体系的补充和延伸,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价值。
同时,湿地公园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体育锻炼的好去处,还可以开展生态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3.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主要体现在湿地生态系统中。
这里有丰富的湿地植物、鸟类和其他动物资源,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一处感受大自然魅力的好去处。
四、项目规划和布局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布局是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
根据湿地公园的功能和景观特征,我们可以进行如下规划和布局:1.生态保护区:以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建设生态保护区,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
2.生态景观区:打造生态景观,融合湿地植物、湿地鸟类和其他动植物资源,创造优美的风景,丰富的植物和动物资源是湿地公园的一大亮点。
黄河带状公园规划方案前言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国五大河流中最重要的一条。
黄河流域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构成了中国极为重要的自然生态和文化遗产。
黄河带状公园作为黄河流域的重要景区,不仅拥有着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还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以黄河带状公园为例,提出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黄河带状公园,实现旅游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背景黄河带状公园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包括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内蒙古等省、市。
在这里,黄河河岸线的长度超过1000公里,沿途各处都是自然美景。
黄河带状公园不仅是黄河漂流和风景区,还包含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如黄河壶口瀑布、龙门石窟、五台山、泰山、华山、崆峒山等。
然而,现有的旅游开发模式,不但使得黄河带状公园的自然景观遭到了破坏,也让一些重要的历史遗产受到了影响。
因此,需要对黄河带状公园进行合理规划,以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总体规划黄河带状公园的总体规划应该以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为主要考虑因素,同时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具体而言,总体规划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持黄河带状公园的自然纯净性;2.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强化对历史遗产的保护和修缮;3.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游客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流量;4.推广旅游特色,建立黄河特色品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5.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生活品质。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提出如下总体规划方案:1. 生态保护区将黄河带状公园划分为两个区域:生态保护区和旅游开发区。
生态保护区是主要用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区域,禁止任何人为的干扰和开发。
生态保护区主要包括黄河河道和两岸的原始森林、湿地、草地等自然景观,以及文化遗产区。
对于这些区域,应加强管控,加大保护力度,同时采取一定措施开展一些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河的自然和文化特色。
2. 旅游开发区旅游开发区是允许游客进入的区域,其涉及的景点和区域将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更为优美的生态环境。
湿地生态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以洽川湿地为例严春艳【摘要】洽川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湿地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但近年来,随着旅游的开发,洽川湿地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洽川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旅游开发策略,旨在推动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湿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陕西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61)002【总页数】3页(P64-66)【关键词】洽川湿地;生态旅游;问题;开发对策【作者】严春艳【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渭南714099;陕西省多河流湿地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渭南714099【正文语种】中文湿地是与海洋、森林并称的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它位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
湿地覆盖地球表面的面积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保护功能。
另外,湿地在物质生产、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地位非常重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
湿地旅游是以具有观赏的价值和可能性的湿地作为旅游目的地,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围绕湿地景观、生物、文化等资源开展湿地观赏和游憩活动,是一种生态旅游[2]。
目前,洽川湿地已被开辟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笔者通过对洽川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推动洽川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湿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洽川,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境内,因古有洽水而得名,这里古代曾设夏阳镇,又一度设夏阳县,所以亦称夏阳川。
1.1 地理位置洽川湿地风景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合阳县境内,面积128 km2,地处黄河中游秦、晋、豫交汇处。
在交通建设方面,同时开发建成了铁路、公路和水路旅游交通。
铁路方面,能够实现从合阳火车站到省会西安和山西(西侯铁路)的旅行。
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解析
王永志
【期刊名称】《现代园艺》
【年(卷),期】2022(45)10
【摘要】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的湿地,既拥有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又可发挥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地下水等功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湿地
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如何推进对湿地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
阐述了湿地公园的内涵及其分类,分析了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并
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景观规划设计建议,以为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王永志
【作者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理念——以微山湖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2.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李官湿地为例
3.
浅谈滨海湿地公园生态规划模式--以龙王湾滨海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为例4.基于湿地生态“结皮”的湿地恢复设计方法探索——以北海子国家级湿地公园景观规
划方案为例5.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评《湿地公园生态适宜性分析与景观规
划设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对比设计”营造景观多样性的湿地公园设计初探——以商丹工业园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申永涛;李占祥【摘要】从湿地公园和“对比设计”方法的概念出发,以商丹工业园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对其现状、设计目标、文化元素提炼、设计定位、功能分区、景观节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工业园区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44)005【总页数】3页(P838-840)【关键词】湿地公园;工业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作者】申永涛;李占祥【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陕西西安710048;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64;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21 湿地公园概述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1]。
2 对比设计概述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通过对比使各自的特点更加明显,运用对比设计手法,有利于突出景观的本质特征,加强景观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2]。
对比强调性状的差异,而差异有对比和微差两种类型。
对比是指要素之间显著的差异,微差是指不显著的差异。
微差的积累便形成了强烈的差异——对比,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这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
对比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达到变化,而微差则可以借相互之间的共性达到和谐。
3 以“对比设计”营造景观多样性的商丹工业园区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商丹工业园区湿地公园在设计时,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对比设计的思路,以丹江为界,针对丹江北岸和丹江南岸不同的项目区位和现状分析,运用烘托对比设计手法和优势对比设计手法,从风格定位、设计目标、文化元素提炼、设计定位、功能分区、景观节点等6方面,使商丹工业园区湿地公园的丹江北岸和丹江南岸形成了迥异的景观对比效果,在湿地公园的景观多样性设计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
黄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说明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的应用往往是城市特色的所在,我们对黄河湿地景观的规划正是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和景观要素作为湿地的特色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整个规划设计在恢复、利用、保护这些景观要素的基础上,以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为出发点,进一步打造新的"自然林区"形生态景观区。
一、项目定位、设计指导思想该项目的基本定位:"休闲、旅游、文化",本设计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自然优先原则为出发点,并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使黄河景观湿地具有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等特点。
设计指导思想1、整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2、在保护中分阶段开发的原则;3、恢复沙枣林区,尽可能扩大红柳林片区的原则;4、强调生态注重湿地景观区域原始的生态功能,体现河流景观、地质地貌生态群落的多样性,做到保护与开发、整治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5、突显黄河景观湿地万亩红柳的特色景观,以独特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营造湿地景观区的深厚文化内涵。
6、突出主题,以保护自然景观、生态旅游为核心,兼有文化旅游等多功能,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完善的景观湿地区。
二、景观规划内容我们将黄河景观湿地定位于"生命之岛,一个自然自己自由的原生态栖息场所"。
岛是一个原生态场所,拥有自成体系的生态平衡系统和生物链,拥有繁茂的自然植被和特色的地貌文化,是黄河景观湿地设计的主题。
黄河景观湿地总体布局从设计构思出发,拓展了传统天然合一的理念,挖掘地方特色,展现"岛、水、树林"的主题,以自然景色为景观湿地的主调,将原有的山体地形、水系、树林加以保护、改造、整合、通过不同的手法展现"岛、水、树林"的概念,将整个环境融入到黄河的大背景中,表达出对"岛、水、树林"的追求,设计中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岛与水的融合,创造出了富于趣味的空间;利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以不同高差的观赏点和多条观景视线轴的设置,依据疏密有致的原则布置景观,使整个湿地景观的流线更富趣味。
第25卷第12期人民黄河Vol.25,No.12 2003年12月Y EL LOW RIV ER Dec.,2003=综合>黄河禹门口)潼关河段湿地保护探讨张志坚,原保平,胡天军(黄河小北干流山西河务局,山西运城044000)摘要:禹门口)潼关段黄河干流属典型的游荡性河道,1968年9月开始进行工程治理,目前形成稳定滩区675km2,其中湿地255km2。
30多年来,这些湿地发挥了巨大的生态保护效益,但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¹黄河来水持续减少,湿地范围不断萎缩;º河流污染严重,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农民垦荒,湿地受到严重破坏;¼对湿地缺少重视,更缺少管理。
为了保护湿地,建议:¹将湿地管理纳入河道管理的范畴;º地方政府应建立滩区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加强治污,努力实现污水达标排放;¼鼓励农民退耕还湿;½适当限制上中游取水,保持河道基本生态流量。
关键词:保护;湿地;禹门口)潼关河段;黄河中图分类号:S286;X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379(2003)12-0003-02黄河禹门口)潼关段(简称禹潼段)亦称黄河小北干流,长132.5km,属汾黄渭地堑中典型的游荡性河道,河宽4~19 km。
为了控制河道游荡引起的两岸塌岸毁村,1968年9月开始对该河段进行治理。
截至2002年底,两岸共修建治河工程32处,约131.9km,基本控制了河势。
河道面积由原来的1 107km2缩减到432km2,形成稳定滩区675km2,其中可耕地420km2,湿地255km2(不包括治河工程内的鸡心滩、边滩、嫩滩、河漫滩等)。
这些湿地以其地貌特征主要可分为水坑水洼、沼泽地和湿草地。
在广阔的湿地上,罗布麻草甸广泛分布,与此伴生的主要植物有芦苇、莎草、苍耳、灰绿藜、节节草、鼓子蔓、铁杆蒿、红刺玫、野大豆、马蔺草等。
小北干流治理30多年来,由于湿地的作用,使得当地气候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飞沙扬尘(当地群众称/沙马0)天气明显减少。
湿地公园策划方案
湿地公园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利用湿地资源,我们制定了以下策划方案:
1. 生态保护:作为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是首要任务。
我们将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禁止任何破坏性行为,保护湿地中的珍稀植物和动物。
2. 教育宣传:通过举办各类生态环保主题活动、举办讲座和展览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引导他们爱护湿地、保护生态环境。
3. 生态旅游: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打造湿地公园特色景点,丰富游客的游览项目,提升湿地公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环境整治:加强对湿地环境的整治工作,确保湿地水质清洁,空气清新,打造一个适宜人居的环境。
5. 美化工程:通过植树造林、种植花草等方式,美化湿地公园的环境,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6. 垃圾处理:加强湿地公园的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确保湿地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以上就是我们制定的湿地公园策划方案,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为市民提供一个美丽、干净、舒适的休闲场所。
从城市湿地衍生而来的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于一体,成为当下城市发展与人居的新宠。
但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严重,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严重威胁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健康安全,因此必须要加快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
一、我国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现存在问题(一)规划湿地发展不平衡由于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化,在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地区,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就会优先化、重视化,对于湿地加大保护力度恢复生态、合理开发利用。
然而欠发达地区,缺少这些发展的因素,对于仅有的生态与景观资源就会直接切断或者完全扼杀发展这条道路,导致湿地公园规划在保护与利用方面比较匮乏,变得越来越鲜为人知,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规划设计不当,保护策略不周一些设计师在对湿地公园规划建设时忽视了关于季节景观的变化考察评估,造成选址不恰当、规划设计不合理、盲目建设、缺乏研究等问题。
还有些把湿地公园当成一般水景公园对待,功能设施不完善且缺乏突出主题的特色,人们真正参与到其中,跟湿地自然景观接触互动交流方面比较困难。
保护策略不周是说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没有抓住事物的重点,对规划对象也没有深入研究、详细分析,就会欠缺对它客观精准的了解,在后续运作时对湿地保护的管理方面,也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
(三)环保意识缺乏,功能布局不合理一些湿地周边生活区与公园区内的布局没有按照国家公园建设标准规则进行设计,湿地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被过多功能性建筑物严重影响,造成废水泛滥、污染严重等问题,湿地内动植物、生物的健康生长也很难得到保证,湖泊的自净能力也在不断缩减。
由于缺乏对湿地的深入了解,设计师没有按照动植物生长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功能布局很难满足大众的需求。
(四)文化内涵缺失城市湿地公园是具备文化功能的生态景观场所,有些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者,只考虑到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而忽视了地域文化的运用。
基于生态观的黄土高原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原则
赵前
【期刊名称】《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5(005)004
【摘要】在多学科融贯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提出基于生态观的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原则.
【总页数】5页(P303-306,312)
【作者】赵前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上海,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基于生态学原则的景观规划——以葫芦岛海滨区域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J], 袁敬诚;张伶伶
2.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研究——以宜昌市六泉湖公园景观规划为例 [J], 刘鸿琳;王跃
3.遵从自然的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规划——以河南新县新区小潢河滨水规划设计为例 [J], 周一晴;朱建达
4.基于生态原则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 [J], 王江萍
5.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基于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江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宜昌市长江岸线滨江景观规划为例 [J], 顾珂;童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