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2016年高考化学命题猜想 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49.50 KB
- 文档页数:13
2017年高考化学(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化学(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化学(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全部内容。
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对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给盛有液体的烧瓶加热时,需要加碎瓷片或沸石B.发现实验室中有大量的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立即开窗通风C。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D.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抹10%的NaOH溶液2。
运用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和要求的是()A.用①分离氯化铵和单质碘B。
用②除去淀粉胶体中的氯化钠C.用③加热胆矾(CuSO4·5H2O)制取无水硫酸铜D。
用④装置除去SO2中的HCl【解析】选B。
氯化铵和单质碘加热时,前者分解,后者升华,最后又都凝结到烧瓶的底部,故A项不符合题意;渗析法可除去淀粉胶体中的氯化钠,故B项符合题意;加热胆矾(CuSO4·5H2O)制取无水硫酸铜应在坩埚中进行,故C项不符合题意;除去SO2中的HCl,若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SO2也被吸收,故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与实验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液体也不能蒸干B。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要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C.可用稀硝酸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D。
2016年高考押题卷(1)【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3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S —32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第Ⅰ卷 (选择题 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是醛类或酮类在碱性条件下与肼作用,使得>C=O 转化为-CH 2-。
如:其中,X 和Y 不污染环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肼作还原剂 B .X 是N 2 C .Y 是H 2OD .OC -CH 2CH 3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苯甲酸和乙醇【答案】D8.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由12C 、16O 、14N 组成的44gCO 2和44gN 2O 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22N AB .2L 0.5mol/L 亚硫氢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HSO 3-离子数为N AC .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时,生成0.1molNaCl 时转移的电子数等于0.2N AD .适当条件下2molSO 2与2molO 2充分反应,反应体系中最终的气体分子数为3N A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 项中44gCO 2和44gN 2O 中分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 ,中子数均为22mol ,故它们含有的中子数均为22N A ,A 项正确;B 项中因为HSO 3-离子在水中水解,故2L 0.5mol/L的亚氢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HSO 3-离子数小于N A ,B 项错误;C 项中氢氧化钠与氯气反应生成0.1molNaCl 时转移的电子数等于0.1N A ,C 项错误;D 项中因为2SO 2+O 22SO 3,故2molSO 2不可能完全转化成SO 3,最终的气体分子数大于3N A ,D 项错误。
9.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
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向解读】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药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命题热点突破一】化学实验常见仪器与基本操作(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4)用pH试纸检测溶液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
试纸检验气体前需先湿润,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
1.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解析】B项,浓缩结晶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C项,过滤还需要漏斗;D项,缺少托盘天平。
【答案】 A2.以下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实验装置,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液态有机物B.装置②,可用于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两种固体C.装置③,可用于做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D.装置④,选择合适药品时,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或氧气等【解析】装置①中温度计的位置不正确,A项错误。
【答案】 A“五查法”速解装置图评价题(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
——2016年高考化学全国卷命题预测1.体现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SEST题,以感受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预测1】1.食品抗氧化剂是能阻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贮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下列物质不属于食品抗氧化剂的是A.糕点中的配料维生素CB.方便面里的味精(谷氨酸钠)C.葡萄酒中的少量二氧化硫D.火腿肠中的少量亚硝酸钠【答案】A2.以元素推断形式考查元素周期律。
【预测2】七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
其中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与B的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G一定强于FB.简单离子的半径:F>G>C>DC.1 mol EC2中含2 mol E-C键D.A、G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均为极性共价键【答案】B3.以文字叙述形式考查实验基本操作,仪器使用,物质鉴别,物质分离等。
【预测3】7.下列除去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A.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加入少量乙醇,将其转化为乙酸乙酯B.除去Fe(OH)3胶体中的NaCl:用水溶解后过滤C.除去苯中的苯酚:加入浓溴水后过滤D.除去溴乙烷中的溴:加入Na2S03溶液再分液【答案】B4.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试题将在选择题中考查,重点考查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重点关注盐类的水解知识。
【预测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1mol /L CH3COONa溶液: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增大和KW不变C、一定温度下,pH=6的HCl溶液和pH=6的NH4Cl溶液中,c(H+)相等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不变化【答案】C5.给出陌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同分异构体知识。
【预测5】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制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高考化学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一、信息归集1、2016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一)对比结果考试大纲:与2015年对比,没有变化;考试说明:1.内文要求:与2015年对比,没有变化;2.题型示例:(1)变化一:分类示例非选择题题型示例较2015年按必考、选2、选3、选5分类排序。
(2)变化二:新增例题选择题新增:例题10(2015年Ⅰ卷理综•13,电解质溶液题),例题11(2015年Ⅰ卷理综•11,电化学题)非选择题:必考部分:新增例题20(2015年Ⅰ卷理综•28,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例题21(2014年Ⅰ卷理综•27 元素化合物综合题)选2:新增例题25(2015年Ⅱ卷理综•36化学与技术)选3:新增例题30(2015年Ⅰ卷理综•37物质结构与性质)选5:新增例题34(2015年Ⅰ卷理综•38有机化学基础)删去原例题25(草酸的工艺流程题)(二)权威解读1.全国多达25省市区使用全国理综卷,试题难度保持相对稳定,I卷和II卷难度将会有明显差距。
2.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考查图表分析,信息读取,实验分析,化学计算能力。
(三)2015年高考考情报告1.整合知识网络:如以电子转移为主线,串连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解池,电子守恒法计算。
2.建立题型模块:如将无机综合题划分为工艺流程型和元素化合物型两种题型,建立题型模块应对策略,以提高学生应对能力。
3.强化题组训练:如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动态平衡思想按题组分类集中训练,磨砺学生思维。
二、高考预测(1)知识模块1. 新增例题21(2014年Ⅰ卷理综•27 元素化合物综合题),暗示无机综合题将主要以元素化合物型和化工流程型两种主流题型轮动考查。
如2016届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卷示范卷·化学卷(五)16题次亚磷酸制备工艺流程,2016届全国大联考第七次联考·理综卷 27题硫化亚铜元素化合物题。
如16高考全国II卷化学7 .以下有关燃料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燃料燃烧产物CO2是温室气体之一8 .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不会造成大气污染C.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D.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答案】Bt解析】试题分析:A.温室气体包括9、飙等气体,A项正确』凤化石燃料完全燃烧产生大量依气体及Sg 气体等,大气中g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j S6会导致酸雨j B】页错误j C,液化石油气中壬要含烧类,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比拟清洁的能源,所以以液化石油气代管燃油可漏沙大气污染,c项正确宁D. CO是有毒气体,那么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D项正确?答案选Bo考点:考查燃料燃烧,环境污染与防治等知识.9 .以下各组中的物质均能发生加成反响的是A.乙烯和乙醇B.苯和氯乙烯C.乙酸和澳乙烷D.丙烯和丙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苯和氯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响,乙醇、澳乙烷和丙烷分子中均是饱和键,只能发生取代反响,不能发生加成反响,答案选Bo考点:考查有机反响类型10 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b2-和c+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B. 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C. 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D. d和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答案】A【解析1试题分■析: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那么a为氢元素,a、b、c. d为短周期元素,屏才口心+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那么b为氧元素,£为Na元素,d与b同族,那么d为硫元素,据此解答.A. H分别与.、X形成化合物可以为H:O和HiS,氢元素的化合价为T,而MaH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A项错误,B.氧元素与其他三种元素能形成H/X珥5、SO2. SO九M也O、Ng,E项正确;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Xa>SK»H, C项正确? D. d和a形成的化合物为H赤,硫化氢的溶液呈弱酸性,D项正确s答案选考点:元素的推断,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10 .分子式为C4H8c1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A. 7 种B. 8 种C. 9 种D. 10 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子式为C4H8c12的有机物可看成是丁烷C4H10中的两个H原子被两个C1原子取代,C4H0有正丁烷CH3CH2CH2CH3和异丁烷CH3CH(CH 3)CH3两种,正丁烷中2个H原子被C1原子取代,有6种结构,异丁烷中2个H原子被C1原子取代,有3种结构,共有9种.考点:同分异构体的判断11 . 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一一一、,- - 2+A .负极反响式为Mg-2e =MgB.正极反响式为Ag++e-=Ag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D.负极会发生副反响Mg+2H 2O=Mg(OH) 2+H2 T【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 电池总反响式为: Mg+2AgCl=MgCl 2+2Ag , 正极反响为: 2AgCl+2e -=2Cl -+ 2Ag ,负极反响为: Mg-2e -=Mg 2+, A 项正确,B 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C 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那么负极会发生副反响 Mg+2H 2O=Mg(OH) 2+H 2 tD 项正确;答案选 B . 考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参加足量水仍有局部固体未溶解; 再参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参加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NaHCO 3、 Al(OH) 3 B . AgCl 、 NaHCO 3 C . Na 2SO 3、 BaCO 3 D . Na 2CO 3、 CuSO 4【解析】试题分析:A. NaHCS 、颂0司3中参加足量稀疏酸有气泡产生,生成硫酸钠、硫酸铝、二氧化碳和水, 最终无固体存在,A 项错误$ B. AgQ 不涔干酸,固体不菖睡剖溶解,B 项错误』C,亚硫酸辆和假酸领加 入足量水时,碳酸钢不落于水使局部固体不溶解,参加稀盐酸,碳酸钿与盐酸反响生成氯化钿、二蓑化碳 和水,固体全部溶解,再将样品参加足量稀疏酸,稀磕酸和碳酸钢反响生成硫酸钢沉淀和二氧化碳和水, 符合题意,C 项正确s D , N 的COj 、CuSQ*中参加足量稀硫酸,振荡后无固体存在,D 项错误5答案选Co 考点:物质的推断和性质.13.以下实验操作能到达实验目的的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A项错误;B.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MgCl2溶液水解产生的HCl易挥发,所以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要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干,B项错误;C.铜与稀硝酸会反响,应该用稀盐酸, C项错误;D.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反响剧烈的是水,反响平缓的是乙醇,利用此反响比拟水和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D项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根本操作.26.联氨(又称肿,N2H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以下问题:(1)联氨分子的电子式为 ,其中氮的化合价为.〔2〕实验室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响制备联氨,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3〕① 2O2〔g〕+N 2〔g〕=N2O4〔l〕 AH i② N2〔g〕+2H 2〔g〕=N 2H4〔l〕AH2③ 02〔g〕+2H 2〔g〕=2H 2O〔g〕AH3④2 N2H4〔l〕 + N 2.4.〕= 3N 2〔g〕+ 4H 2O〔g〕AH4=-1048.9kJ/mol上述反响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AH4= ,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由于.〔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与氨相似,联氨第一步电离反响的平衡常数值为〔:N2H4+H +P^ N2H5+的K=8.7 M07;K W=1.0 10-14〕.联氨与硫酸形成的酸式盐的化学式为.〔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复原剂.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参加联氨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联氨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预防锅炉被腐蚀.理论上1kg的联氨可除去水中溶解的.2 kg;与使用Na2SO3处理水中溶解的O2相比,联氨的优点是.H H【答案】26、〔1〕,一’-2〔2〕 NaClO+2NH 3=N2H4+NaCl+H 2. 〔3〕 2AH3-2 AH2-川1 反响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4〕 8.7 M0—7N2H6〔HSO4〕2〔5〕固体逐渐变黑,并有气泡产生 1 N2H4的用量少,不产生其他杂质〔复原产物为N2和H2O,而Na2SO3产生Na2SO4)【解析】H HH:N:N:H试题分析:3〕联氧是由两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其中氮的化合价为-2.〔2〕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响制备联氨,◎元素的化合价由T价降低到-1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升高到-2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MaCK>2NH产M曰+1^0+坨0.〔3〕根据盖斯定律,反响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AH4=2AH3-2AH2-AH I.联胺有强复原性, N2O4有强氧化性,两者在一起易发生自发地氧化复原反响,反响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所以联氨和N2O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4〕联氨为二元弱碱,在水中的中离方程式与氨相似,那么联氨第一步电离的方程式为N祖f+OH■.;⑼乩一印——冲坨+的看图不通、鼎=1,0句0】3平衡常数或曰:MO、LO K1〔H4T.AI.’:联氢为二元弱癌.酸碱发生中和反响生成盐,那么联氯与疏竣形成酸式教的化学式为N?坨〔HSOg.〔5〕联氨是一种常用的还厚剂,AgBr具有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生成银,那么向装有少量AgBr的试管中参加联氨溶液,可观察到固体逐渐变黑,弁有气泡产生;联氧可用于处理高压锅炉水中的氧,预防锅炉被爵便,发生的反响为附后班・4-]%.,理论上1蛤的联氧可除去水中溶解的氤气为1k新>32斯molx32留moL-l上肥与使用N置$6处理水中溶解的O;■相比,联氨的优点是N2H的用量少,不产主其他杂质,而Na筠6的氧化产物为N函SQ〞考点:考查电子式,化合价,盖斯定律的应用,弱电解质的电离等知识.27.丙烯睛〔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睛〔CH3CN〕等,答复下歹U问题:〔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睛〔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①C3H6(g)+NH 3(g)+ 3/2O2(g尸C3H3N(g)+3H 20(g) 刖=-515kJ/mol①C3H6(g)+ O2(g)=C3H4O(g)+H 2O(g) AH=-353kJ/mol两个反响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 其原因是;有利于提升丙烯睛平衡产率的反响条件是 ;提升丙烯睛反响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2〕图〔a〕为丙烯睛产率与反响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Co低于460c时,丙烯睛的产率〔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 ;高于460c时,丙烯睛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双选,填标号〕A .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C.副反响增多D.反响活化能增大图〔»>图〔3〕丙烯睛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 〔氨〕/n 〔丙烯〕的关系如图〔b〕所示.由图可知, 最正确n 〔氨〕/n 〔丙烯〕约为,理由是.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答案】27. 〔1〕两个反响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响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化剂〔2〕不是该反响为放热反响,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1: 7.5: 1〔3〕 1该比例下丙烯睛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解析】试题分析;〔1〕由于两个反响均为放热景大的反响,所以熟力学趋势大;谈反响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成热!反响,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升丙烯月青的平衡产率J提升丙埔青反响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2〕由于该反响为放热反响,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响刚开始进行,尚未到达平衡状态,会0七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所以低于丽时,丙烯解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4高于锄D寸,丙烯睛产率降低,A.催化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假设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施s B.平衡常数变大, 对产率的影响是提升产率才对,错误;C.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酸,副反响增多导致产率下降.正确、D.反响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孑答案选AC&〔3〕根据图像可知,当依窗〕由〔丙端〕约为I时,该比例下丙烯睛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响C$W〔©+NHKg升丈2QXg〕Y3H坨<\0,氨气、氧气、丙懦按h L5; 1的体积比参加反响到达最正确状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制既,所以进料氨、空气,丙怖的理论体枳约为1:7 5:】•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等知识.28. 〔15 分〕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Fe3+的性质.答复以下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mol/L的溶液.在FeCl2液中需参加少量铁属,其目的是.〔2〕甲组同学取2mlFeCl2溶液.参加几滴氯水,再参加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 说明C12可将Fe2+氧化.FeCl2溶液与氯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mLFeCl2溶液中先参加0.5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参加几滴氯水和l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4〕丙组同学取10 mL0.1mol/LKI溶液,力口入6mL0.1mol/LFeCl 3溶液混合.分别取2mL 此溶?^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参加1mLCCl4充分振荡、静置,CC14层呈紫色;②第二只试管中参加1滴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③第三支试管中参加1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过量的情况下, 溶液中仍含有〔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实该氧化复原反响为.〔5〕丁组同学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参加几滴酸化的FeCl3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 ;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产生气泡白原因是 ;生成沉淀的原因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答案】28.〔1〕预防Fe2+被氧化〔2〕 2Fe2++ci2=2Fe3++2Cl-〔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4〕 Fe2+Fe3+可逆反响⑸H2O2+2Fe2++2H+=2Fe3++2H2OFe3+催化H2O2分解产生.2H2O2分解反响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解析】试题分析:<1〕亚铁高子具有复原性j能低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配制的FQh溶淹中参加少量铁屑的目的是预防F夕号货氧化.〔2〕Cb可将FW簟化成铁离子,自身得电子生成氯离子,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2FW+y*2Fe^+2CK门〕预防空气中的氧气将FW簟化,产生干扰,所以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4>根据F承+的检验方法,向灌沌中参加1滴%便〞.>]海造,生成蓝色沉淀『一定含有亚铁离子3那么实睑色检验的离子是FW,?碘易溶于CCU,在E中呈紫色,F之遇KSCN溶液显血红色,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过量的情况下,港港中仍含有Fe^,由此可以证实该氧化复原反响为可逆反响.0〕助6港港中参加几辘化的FeC灯港潘,港港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坨.+^^*+组三2Fd" 2H铁离子的海港呈棕黄色5 一段时间后.溶渣卬有气泡出现,并放焦*随后有红褐色沆淀生成,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H/Jj分解放出氧气,而反响放热,促进Fd*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考点:考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性质,离子的检验,盐类的水解等知识.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生产双氧水常采用葱醍法,其反响原理和生产流程如下图:乙蕃蕙能 乙施氮蕙簟C 土-LTP 疽A.氢化釜B.过滤器C.氧化塔D.萃取塔E.净化塔F.工作液再生装置G.工作液配 制装置生产过程中,把乙基慈醍溶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液,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再经氧化、萃取、净化等工艺得到双氧水.答复以下问题:(1)慈醍法制备双氧水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 ,循环使用的原料是 ,配制 工作液时采用有机溶剂而不采用水的原因是 .(2)氢化釜A 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进入氧化塔 C 的反响混合液中的主要 溶质为. (3)萃取塔D 中的萃取剂是 ,选择其作萃取剂的原因是 . (4)工作液再生装置 F 中要除净残留的 H 2O 2,原因是. (5)双氧水浓度可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 4溶液测定,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 .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g cm 3),其浓度为 mol/L.【答案】36. (1) (1)氢气和氧气乙基慈醍乙基慈醍(乙基氢慈醍)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2) 门0K 乙基氢慈醍(3)水H2O2溶于水被水萃取,乙基葱醍不溶于水(4) H2O2分解放出氧气,与氢气混合,易发生爆炸(5) 6H++5H2O2+2MnO4-=2Mn2++8H2O +5O2T 8.9【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反响原理可知J事去制备双氧水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氤气和氯气,由工艺流程图可知,循环使用的原本卷空意馥,乙基英豳属于有机物,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基蔓能忆基瑟意黝不渗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设制工作稠寸果用有机溶剂而不果用水.u 中,, (2?根据反响原理,氧化釜A中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x进入氧化塔C的反响混合港中的主要溶质为乙基氢蒙B於(3)萃取塔D中需要分商双薪水和乙基懑班,修5落于水梯水萃取,乙基电晶不濡于水,所以选取的革取剂是水〞(4>坨6分解放出氧气,与氯气混合,易发生爆炸,工因此作港再生装置F中要除;争残留的比5.(S)双蠹水在皎性条件下与Klfi^发生氤化复原反响,Mn元素的化合价由+7价降幅狂2价,.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升高到0价,报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6H-5坨0r b2Mli0dMl1抖升503 TH坨0 宁c=1000« L1827 5%十348 MoVL .考点:考查工业制双氧水的工艺流程分析等知识.37.[化学一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东晋?华阳国志南中志?卷四中已有关于白铜的记载,云南馍白铜(铜馍合金)闻名中外, 曾主要用于造币,亦可用于制作仿银饰品.答复以下问题:(1)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3d能级上的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硫酸馍溶于氨水形成[Ni(NH 3)6]SO4蓝色溶液.①[Ni(NH 3)6]SO4中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②在[Ni(NH 3)6]2+中Ni2+与NH 3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 ,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子是.③氨的沸点 (高于"或低于“)瞬(PH3),原因是;氨是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中央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为.(3)单质铜及馍都是由键形成的晶体:元素同与馍的第二电离能分别为:I cu=1959kJ/mol , l Ni=1753kJ/mol , I cu>l Ni 的原因是 .(4)某馍白铜合金的立方晶胞结构如下图.①晶胞中铜原子与馍原子的数量比为.②假设合金的密度为dg/cm3,晶胞参数a=nm.【答案】37.( 1) 1s22s22p63s23p63d84s2或[Ar] 3d 84s2 2(2)①正四面体②配位键N③高于NH3分子间可形成氢键极性sp3(3)金属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d10电子,馍失去的是4s1电子②L 6.0良义10个曲」【解析】试题分析:〔1〕银是羽号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印族,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那么,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 布式为1承居2/3承3忧3承4承,3d 能级有5个轨道,先占满5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剩余3个电子再分别 占据三个轨道,电子自旋方向相反,所以未成对的电子数为2.〔2〕必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SO 4"的G 键电子对数等于工孤电子对数为〔6+2-2X4〕 那么阴离 子的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形o⑦根据配位键的特点,在[Ni 〔NH/F+中与NHj 之间形成的化学键称为配位键,提供孤电子对的成键原 子是N. ⑦氧分子间存在氢键,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氢的沸点高于瞬〔PH 3〕 5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氨中央 原子N 的仃键电子对数等于3,孤电子对数为〔5-3〕 -2=1;那么中央原子是献杂化,分子成三角锥形,正 负电荷重心不重藕,氧是极性分子.〔3〕铜和银属于金属,那么单质铜及银都是由金属键形成的晶体j 铜失去的是全充满的3灰.电子,银失去的 是45 1电子,所以,小>热.〔4〕口根据均摊法计算,晶胞中铜原子个数为6如二=3,银原子的个数为8xl/g=l,那么铜和银原子的数量比 为3: K ②根据上述分析,该晶胞的组成为 Cu 3Ni,假设合金的密度为dg/cm 3,根据p=mW,那么晶胞参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类型,晶胞的计算等知识.38.[化学一一选修5:有机化学根底]〔15分〕 由Z 水漕迎攻H 巴 匚HQH E _ S ■浓H 2d 一* ■化荷:a= 251 6.02x103x8 xlO 7nm .□鼠基丙烯酸酯在碱性条件下能快速聚合为丙烯酸酯〔G 〕的合成路线如下: H 2c-c-r] J n COOR ,从而具有胶黏性,某种鼠基0HR-C-R1CN答复以下问题:(1) A的化学名称为.(2) B的结构简式为 ,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为组峰,峰面积比为c(3) 由C生成D的反响类型为.(4) 由D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5) G中的官能团有―、、.(填官能团名称)(6) G的同分异构体中,与G具有相同官能团且能发生银镜反响的共有种.(不含立体异构) 【答案】38. (1) ( 1)丙酮OH⑵ 2 6: 1(3)取代反响万尸H20&C=C + N1OH—二・匚、* N1C1(4) %:口‘ C(5)碳碳双键酯基氟基(6) 8。
2016高考化学真题汇编--化学实验1.(海南)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A.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将铁屑放入稀HNO3中证明Fe比H2活泼D.将乙烯通入KMnO4酸性溶液证明乙烯具有还原性C.将澄清石灰水滴入某溶液证明其中存在CO2-32.(海南)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3.(全国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4.(全国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震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 5.(全国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 制备Fe(OH)3胶体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B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液,过滤、洗涤、干燥D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6.(全国)实验操作A 配制稀硫酸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产生的O2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C 浓盐酸与MnO2反应制备纯净Cl2气体产物先通过浓硫酸,后通过饱和食盐水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层,后从上口倒出水层NaHCO3、3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8.(江苏)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溶液变浑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95%【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在生活的应用正误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我们生活就要吃饭、穿衣,在生活过程中在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微生物,因注意不当而患有疾病,消毒、治疗或用一定的物质进行处理,这些都与化学知识有关。
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腈纶化学纤维等,棉花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灼烧有烧被套的气味;羊毛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腈纶等是人工合成的物质,灼烧有浓烈的黑烟,会蜷缩成一个小球,冷后是一个小硬球。
判断衣服布料的材料就可以用灼烧的方法鉴别,在洗涤时也可以根据物质面料成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
食用油高温反复加热会产生致癌物质,故要少吃油炸食品;肌肉注射或输液时经常要用酒精消毒,消毒用的酒精是体积比为75%的酒精的水溶液,浓度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很好的杀菌消毒。
因此,只有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会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也才会更安全、更健康。
学.科网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B .1 mol N 2与4 mol H 2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C .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名师点睛】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含有的该物质的基本微粒数目,用N A 表示,其近似值是6.02×1023/mol ;在国际上规定:0.012 kg 的12C 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任何物质只要其构成的基本微粒数与0.012 kg 的12C 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就说其物质的量是1 mol 。
2016年高考押题卷(2)【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Ca—40 Fe—56第I 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7.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现象或事实及对应解释正确的是()【答案】C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KIO3 +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 N AB.7。
2g过氧化钙(CaO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约为0。
3N A C.28g由C2H4和C3H6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C—H共价键的数目为4N AD.T℃时,1LpH=12的Na2CO3溶液中含有的OH-离子数为0。
01N A【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KIO3 +6HI=KI+3I2+3H2O中,KIO3中碘元素转化为碘单质,转移5e-,每生成3 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 A,A错误;B、7.2g过氧化钙(CaO2)物质的量=7。
2g÷72g/mol=0。
1mol,阴离子为O22‾,所以7。
2g过氧化钙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约为0。
2N A ,B 错误;C 、二者的最简式相同,都是CH 2,则28g 混合气体中含有C-H 共价键的物质的量是mol 42/g 14g 28= mol,其个数为4N A ,C 正确;D 、温度不确定,不能计算氢氧根离子浓度,D 错误,答案选C.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9.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23H 24O 6B .1mol 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9molH 2发生加成反应C .既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D .既可以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 2CO 3溶液反应【答案】B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10.下列对有关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后,再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B.浓硫酸和浓硝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降低,原理相同C.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既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又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碳氢化合物D.比较不同浓度硫酸与Na2S2O3反应的速率不能通过观察气泡逸出快慢比较,因为SO2易溶于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氧化亚硫酸根,不一定含有硫酸根,A错误;B、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浓度降低,浓硝酸有挥发性,使浓度降低,原理不同,B错误;C、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的物质为水,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物质为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说明物质中含有碳(或硫)和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元素,C错误;D、S2O32-+2H+=S↓+SO2↑+H2O,SO2易溶于水,不能通过观察气泡逸出快慢比较,应通过观察浑浊来判断,D正确,答案选D。
专题12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考向解读】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药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
【命题热点突破一】化学实验常见仪器与基本操作(1)酸式滴定管不能装碱性溶液,碱式滴定管不能装酸性及氧化性溶液。
(2)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换。
(3)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4)用pH试纸检测溶液时不能先润湿,不能用试纸直接蘸取待测液。
试纸检验气体前需先湿润,试纸不能直接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
(5)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6)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7)温度计不能代替玻璃棒用于搅拌,测液体温度时不能与容器内壁接触。
(8)量筒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或用作反应容器,更不能用来加热或量取热的溶液。
1.利用已有的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解析】B项,浓缩结晶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C项,过滤还需要漏斗;D项,缺少托盘天平。
【答案】 A2.以下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实验装置,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A.装置①,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两种液态有机物B.装置②,可用于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两种固体C.装置③,可用于做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D.装置④,选择合适药品时,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或氧气等【解析】装置①中温度计的位置不正确,A项错误。
【答案】 A“五查法”速解装置图评价题(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
【变式探究】下列有关实验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由上口倒出B.加热蒸发NaCl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配制0.100 0 mol·L-1氯化钠溶液时,将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需用玻璃棒引流D.测定NH4Cl溶液的pH时,应先取一条pH试纸将一端浸入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确定溶液的pH【答案】 D【命题热点突破二】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物质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1)离子检验中的常见干扰因素以及排除措施(2)气体检验中干扰因素的排除气体检验干扰因素的排除方法一般是先检验出一种可能具有干扰的气体,并除去该气体,而且要确认该气体已经除尽,再检验其余气体。
如在SO2存在的条件下检验CO2,可设计如下检验思路:品红试液检验SO2→高锰酸钾溶液除去SO2→品红试液检验SO2是否除尽→通入石灰水检验CO2。
类似的,还有检验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含有SO2等。
1.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B.操作②为结晶C.操作③为过滤D.试剂④为稀HNO3【答案】 B【变式探究】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答案】 C【方法技巧】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则(1)不引入新杂质的原则。
如果引入杂质则在后续操作中必须除杂。
(2)不损耗、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实验操作要简便易行。
(4)加入试剂的顺序要合理。
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命题热点突破三】常见气体的制备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1)实验室可通过①装置制取的常见气体有NH3、O2。
(2)实验室可通过②装置制取的常见气体有Cl2、SO2、NO、NO2、HCl。
(3)实验室可通过③装置制取的常见气体有H2、CO2。
2.气密性检查方法(1)微热法①图示:②具体操作: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③现象说明: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2)液差法①图示:②具体操作: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③现象说明: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改变。
(3)外压法①图示:②具体操作:塞紧橡胶塞,打开止水夹推动或拉动注射器。
③现象说明: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且液面差不改变,拉动注射器试管中产生气泡。
(4)拓展检验①图示:②具体操作:连接好仪器,向乙管中注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
③现象说明:静置片刻,若液面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反之则漏气。
1.对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答案】 A【变式探究】(1)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气体发生装置如下图A、B、C所示:①实验室可以用B和C装置制取氨气,如果用C装置,通常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
检查C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体的性质是气体收集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
下列性质与收集方法无关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a.密度b.颜色c.溶解性 d.热稳定性e.与氧气反应③若用A装置与D装置相连制取并收集X气体,则X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________。
a.CO2b.NO c.Cl2d.H2(2)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将MZ和足量的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
按图连接仪器。
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中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①元素Z是________;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浓氨水、CaO固体(NaOH固体或碱石灰) 将导管与另一导管通过橡胶管连接,并将其末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手(或热毛巾)捂住烧瓶,若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移开手(或热毛巾),若导管末端产生一段水柱,且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②bd ③c (2)①氧(O) ②不需要,因为一直通入氮气,b中溶液不会倒吸到a管中③需处理,因为可能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硬质玻璃管【高考真题解读】1.(2015·山东理综,7)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答案】 D2.(2015·重庆理综,4)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解析】A项,因为Fe(OH)2易被空气氧化,所以胶头滴管伸入液面以下,利用植物油隔绝空气,正确;B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将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用玻璃棒引流到容量瓶中,不能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错误;C项,NH3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图示装置易发生倒吸,错误;D项,一是温度计测的是溶液的温度,应伸入液面以下,二是因为乙醇易挥发及发生副反应产生SO2,乙醇及反应副产物SO2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证明生成乙烯,错误。
【答案】 A3.(2015·安徽理综,27(1)(3))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 ℃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_______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玻璃片和小刀等。
(2)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第③步分离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除去反应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煤油镊子滤纸(2)过滤蒸馏4.(2015·浙江理综,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在未知液中滴加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该未知液中存在SO2-4或SO2-3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解析】A项,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pH试纸漂白,错误;B项,做蒸馏实验时,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否则会引起暴沸,正确;C项,若存在Ag+也会产生此现象,错误;D项,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异,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