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重庆致力于打造云计算全产业链
- 格式:pdf
- 大小:348.78 KB
- 文档页数:1
我们身边的“大数据”作者:王一敬来源:《当代党员》2013年第09期2013年6月20日晚上8点,家住南岸区的赵磊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轻点鼠标。
就在游戏点开的当口,一幅广告页面蹦了出来,一款奥迪的最新车型跃然屏幕。
赵磊是一名汽车发烧友,近期打算换一款新车,因此经常浏览汽车广告。
但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近段时间来,他在打游戏、看球赛,甚至浏览其他网页时,电脑右下角广告栏中不时有汽车广告弹出。
“看上去就像给我量身定做的一样!”赵磊说。
“这就是大数据产业的秘密。
”传漾科技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岳龙神秘一笑,“我们知道你想要什么!”大数据革命——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和黄金一样“一天之中,互联网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刻满1.68亿张光盘。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称。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价值提炼、智能处理和分发,就催生了一个前景可观的新兴产业——大数据产业: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资产类别,就像货币和黄金一样。
没有数据支撑的营销,往往会陷入无脑之境,现代消费者不会轻易上钩,而大数据能帮助研究消费习惯及轨迹,进而找出商机。
“真不可思议!大数据离我们这么近?”赵磊不敢相信数据的魔力。
王岳龙说:“个性化广告投放就是大数据的结晶。
我们将用户每次浏览页面的数据记录下来,从而推导用户的喜好,然后通过竞拍将页面广告拍卖,从而实现广告的精准投放。
”不仅如此,亚马逊盯着我们的购物习惯,谷歌盯着我们的网页浏览习惯,微博似乎对我们和朋友的关系无所不知,QQ圈子能给你推荐你不愿意再见面的某个女生的照片和动态信息……抢占高地——大数据的核心在于“大”和“据”和赵磊的迷糊不同,重庆猪八戒网CEO朱明跃心里很亮堂。
2013年1月12日,一场名为“大数据时代来了”的IT沙龙在猪八戒网的会议室举行。
“用户体验越来越重要、精准化需求越来越普遍,而我们却落后了国外十年,晚了阿里巴巴五年!”一场IT精英的思想碰撞,让朱明跃更清晰地认识到,大数据之战已经开始。
重庆漫步“云端”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3年第22期本报记者陈巍巍重庆目前正在为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软件服务外包前沿城市”而努力。
与微软的合作,将带动重庆全产业链的集聚效应。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硬件产品不断升级、软件产品不断开发、分工不断细化、服务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处理已经成为时代特征。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近年来,重庆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出实施“云端计划”。
其中,“云”指在云计算领域,重庆一方面大力推进软件产业和网络服务发展,一方面着眼于离岸数据处理,大力发展全球性数据处理中心,预计到2020 年形成100 万台服务器规模;而“端”就是打造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基地,除了服务器外,重庆还将在笔记本电脑、打印机、PC、平板等终端产品方面发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需求与愿景,近日,重庆市政府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运营官费高敦介绍,根据协议,微软中国将在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微软重庆分公司,建立微软全球服务交付中心,目标是在3 年内形成拥有500 名员工、服务业务总额达到两亿美元规模的大型服务企业。
这是全国首个、全球第二家“微软全球服务交付中心”。
据悉,该交付中心是国内首个具有提供软件咨询、应用、开发和交付能力的全球服务交付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惟一能够承接和结算服务外包业务的交付中心。
同时,微软还将协助重庆引进5~10 家微软分包商或合作伙伴,间接带动 5 亿美元服务外包额,聚集1000 名服务外包专业人才,并与“微软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形成微软服务外包产业良性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人才+服务+ 运营+ 交付”的完整产业链。
“此次与微软的合作,将带动重庆大数据产业研发、制造、增值服务、销售结算全产业链的集聚,形成云效应。
”重庆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侯宗权表示,此次微软在渝建立全球服务交付中心,将有力提升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地位,对吸引软件开发应用人才、数据处理人才聚集重庆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
黄奇帆在重庆市信息产业工作会作重要讲话2005年12月29日上午,重庆市信息产业工作会在金源大饭店隆重举行。
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代表信息产业部出席会议并作讲话。
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罗广主持。
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和信息产业、信息化对口部门负责人,部分专家咨询组成员,我市主要IT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等共320人参加了会议。
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信息产业局局长郝明同志作工作报告。
黄奇帆在分析重庆信息产业发展形势时指出,五年来重庆信息产业发展硕果累累,表现出五个趋势:一是电子信息产业上升势头很猛。
预计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软件产业60亿元,同比增长48%。
五年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大了15倍,软件产业扩大了20倍。
二是重庆正在成为全球著名IT企业在西部的重要投资地区。
重庆成为惠普在中国的第四个战略基地,台湾地区的集成电路企业把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首选。
三是信息产业园区规划布局逐步趋于合理。
目前已经形成了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和北部新区高新园,加上寸摊、茶园等30多个特色工业园的信息产业园区布局。
四是信息基础设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现有容量达900多万个手机网络,800多万个座机系统,400多万户有线电视,150万户电脑上网;3.9万多台无线电台(站)。
五是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一卡通等推进有力。
他强调,“十一五”期间重庆市信息产业要着力实施“1162”工程,即:投资100亿美元;产出1250亿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型元器件与汽车电子、信息家电、通信产品、数字化仪器设备与数字医疗等6个产业领域,建设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和北部新区2大基地(园区)。
到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的15%,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黄奇帆:内陆是中国开放的最大潜力2015年01月28日07:31:07 来源:重庆商报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1月27日,市长黄奇帆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凸显开放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推动重庆开放向广度、深度、高度拓展。
黄奇帆说,去年,重庆开放型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全年进出口954.5亿美元,增长39%;利用外资106.3亿美元;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全面推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全市开放工作实现五个突破:一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载体,并在设立国家铁路一类口岸、开通邮政班列、设立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设立汽车整车进口口岸、班列提速降费等方面实现突破;二是形成了铁路、港口、机场三个国家级枢纽、三个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三个三合一”的开放平台体系;三是按照“见企业、见项目、见产品、见流量、见配套体系”的要求,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跨境结算和投资便利化、保税贸易五大服务贸易加快推进;四是跨境金融服务取得明显成效,实现离岸金融结算824亿美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602亿元,新增4家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总数居中西部前列;五是在西部内陆形成了从事国际产品生产、国际贸易,能够参与国际产业链循环并与之融合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黄奇帆说,从重庆近些年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内陆是中国未来开放的最大潜力所在,内陆开放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扩大内陆开放的要求,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给重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节点,重庆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扩大向东向西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凸显作为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的地位,将重庆的开放,从广度上由主城开放向全市普遍开放扩展;从深度上由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拓展;高度上,保税区要积极开拓新领域,向全方位的自由贸易发展。
国内最大离岸数据中心初具规模作者:王沛霖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13年第41期两年多前,当重庆基本完成了“成为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的目标,进一步提出将向云计算产业进军,打造全国最大的离岸数据处理中心时,不少业内人士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有些人甚至对此嗤之以鼻。
10月24—26日,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举办的2013中国(重庆)国际云计算博览会(以下简称2013重庆云博会),不仅向世人展示了云计算产业在重庆市高速发展的态势,更让人们看到了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改变。
年内开通使用40万台服务器云计算被视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
如何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腾飞,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门思考的新课题。
在云计算产业链中,运营商的通信枢纽和基础设施建设被认为是上游产业,中游产业是数据中心建设,下游则是交通、物流、教育、政府等各类行业云的建设。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2013重庆云博会的高层互动峰会的主旨演讲中表示:“条条大路通罗马,重庆选择的是从中游突破、上下游两头跟进的策略,努力打造服务全球的云计算全产业链。
”“近几年,全球数据中心建设从欧美向亚洲市场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
日本大约占据了40%的市场,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又占据了30%的市场,连马来西亚都分到了一些业务。
”黄奇帆认为,重庆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最大的数据中心。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重庆的数据中心已经签约86万台服务器,签约投资额高达400亿元。
截至目前,重庆的数据中心已经有30万台服务器开通使用,预计今年内还将有10万台服务器投入应用,到2015年底,投入使用的服务器还将有30万台。
毋庸置疑,重庆的数据中心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建设数据中心的“保税区”当重庆提出要建设中国最大数据中心的时候,很多人质疑,重庆有那么多计算需求吗?有专家认为,如果只是满足重庆周边市场的需求,恐怕有6万台服务器就足够了。
黄奇帆市长招商引资和投融资讲课稿重庆市长黄奇帆内部讲话:招商引资,我为什么一定要谈这6点?今天,我用MBA教学的方式,给大家上一堂有关投资融资、招商引资方面的专题课,主要与大家一起探讨运用市场化手段融资招商的问题。
我除了讲一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外,将较多地介绍市政府近几年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和招商引资方式改进的案例,使大家对这方面的情况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目的就是要促进各区县政府和各工商产业集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投资融资的平台建设,改进招商引资的模式和手段,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我们的建设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狭义的招商引资,指直接面对、直接招引各类工商产业的内资、外资投资商。
搞好招商引资,是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六个方面。
一、培育主体,提高工商企业融资能力企业是市场主体,当然也就是投融资主体。
提高工商企业的融资能力是提高一个地区融资水平的根本。
要提高工商企业融资能力,必须从工商企业自身下手,重点是降低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工商企业的不良债务率,提高工商企业资本运作能力。
2000年时,重庆市属国有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甚至90%以上,全市工商企业不良贷款率高达30%以上,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不强导致每年的贷款余额增长在10%以下徘徊。
从2003年起,我们着力降低工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降低工商企业的不良债务率,提高工商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取得了重大成效。
近4年全市累计处置了各类不良债务450多亿元,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到60%以内,工商企业不良债务率由2000年时的30%以上降到了6%左右。
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明显的成效呢?我们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是实施破产关闭劣势企业,大体上消除50-60亿元的坏账;二是处置各个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债务100亿元左右;三是打包打折集中处置包括国有和民营在内的工商企业在过去10多年向各大商业银行融资形成的300多亿元不良债务。
重庆云端计划推动中国云计算产业走向高端2011-08-03 16:04比特网zhangcha随着云计算成为中国十二五计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个地方政府就开始了对云计算这一绿色产业的大规模投资。
而随着云计算应用项目的逐渐增多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渐清晰,作为中国近年来发展速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重庆也加入到这场争霸战当中。
据预测,未来3年内中国云产值有望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当重庆发力争夺这块蛋糕时,巨头的加入无疑将为其胜出增加筹码。
而重庆市长黄奇帆则表示“今后10年,整个世界将进入‘云计算’时代。
”而这块巨大的蛋糕对飞速发展的重庆市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重庆产生进军“云计算”产业的想法,约起于半年前。
当时,“云计算”已成为全球IT行业热点,重庆遂“揭竿而起”。
今年1月,重庆市政府在该市“两会”期间首次提出,将重庆建成国内最大的云计算中心。
而其计划可谓宏大,目标甚至直指“全球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最终做成上百万台服务器、产值上千亿美元规模的“云计算”基地。
在计划的实施层面上,重庆则再次创下了“重庆速度”。
提出这一计划后仅仅过了两个多月,4月6日,被称为中国最大的“云计算”实验区—“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便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建。
公开资料显示,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总建筑面积207万平方米,总投资400亿元,建设规划期为5年,最终达到千亿级规模。
其核心区规划了占地约为3平方公里的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机房。
4月21日,一个规模、投资较“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更大的云计算产业基地项目,又在重庆江津区启动。
根据重庆市的规划,该基地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总投资500亿元,将建立以国产芯片为基础、国产服务器为载体的云计算服务器数据储存。
在重庆市长黄奇帆的设想里,以上两朵“云”将形成互补关系,从而组建完整的“云计算中心”,共同支撑起重庆的“云计划”。
“它们的业务范围,一个走国际化路子,一个专注国内。
两江国际云计算中心,计划2-3年后形成100万台服务器的规模,主要从事大规模的离岸数据处理业务,实现全球数据的处理;而江津云计算产业基地,从事在岸数据处理,即对国内数据进行处理。
“网红”市长黄奇帆作者:郭芳夏一仁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05期在中国股市动荡的2015年,黄奇帆的名字爆红于社交媒体的民间舆论场。
这大概因为他所主政的重庆市,在全国经济普遍放缓的大局势下,经济增长依然高歌猛进。
据重庆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十二五”末,重庆市的GDP已经达到1.57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12.8%。
作为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被认为是省级行政首长中最精通经济的管理者之一。
以至于,在中国股市动荡的2015年,黄奇帆被股民们寄予了厚望,每隔一段时间,便有黄奇帆即将赴北京任职的各种小道消息流传于社交媒体。
消息的源头无法考证,但在民间的舆论里,黄奇帆俨然成为了“网红”,并获得了几乎一面倒的好评。
“管理经济的能手”主政重庆之前,黄奇帆在上海涉足宏观经济管理20多年,曾是当年参与浦东开发的主要人物之一。
2001年赴任重庆之后,黄奇帆历任重庆市副市长、市长,在他任职长达14年时间里,他参与和见证了重庆从一个远离海岸的山城变成了中国内陆的开放高地,他本人在经济管理上的知识和才华也得以充分发挥。
早于2012年9月,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撰文称赞黄奇帆管理重庆经济的表现:“三年前你敢打赌这个到处皆山、雾多盛产美人、离海岸遥远、曾经是恐龙喜欢聚居的重庆,会把电子工业搞起来吗?三年前黄奇帆打这个赌,今天重庆的电子产品,以件数算,占地球的五分之一。
市长说再过两年按件数产量会达地球的三分之一。
”现在来看,黄奇帆当初所预期的重庆电子梦,如今已实现了。
重庆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电子产业基地。
张五常曾评价黄奇帆说:这个人思想细致紧密,组织力强,对数据的掌握有系统。
黄奇帆的经济发展策略跟他认识的一些其他地区干部的构思相近,但胜出的地方有三点:其一,构思比较有系统和清晰;其二,他做出来的有大气;其三,最重要的是遇到难题能想出解决的妙方。
“他确实是管理经济的能手,拥有微妙、高超的经济管理技巧。
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践能力,兼而有之,相当厉害。
黄奇帆谈新阶段重庆工业的工作目标
无
【期刊名称】《决策导刊》
【年(卷),期】2005(000)004
【摘要】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重庆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奋斗,重庆工业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新形势必须要有新的思维,新的目标任务。
【总页数】2页(P5-6)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7.719
【相关文献】
1.依托独特优势实现同步发展——江苏省开发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活动进入全面推开新阶段 [J],
2.加快新型工业化做强做大重庆工业的作战图——黄奇帆市长在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所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若干意见及七大产业振兴规划的说明”摘要[J], 无
3.黄奇帆谈西部大开发——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答香港凤凰卫视记者问 [J], 无
4.黄奇帆谈重庆工业合理布局与结构调整 [J], 无
5.黄奇帆谈“十一五”重庆工业发展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