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欢呼雀跃(què)B. 风和日丽(jì)C. 雪中送炭(zhàn)D. 畏首畏尾(wěi)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这本书不仅对孩子们有益,而且对大人们也有益。
B. 他虽然成绩不好,但很努力。
C. 我昨天晚上没有睡觉,所以今天早上很困。
D. 他不仅会唱歌,还会跳舞。
答案:D3. 下列成语中,与“一鼓作气”意思相近的是()A. 一帆风顺B. 一举两得C. 一蹴而就D. 一举成名答案:C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是()A. 这本书很好看。
B. 小明长得真帅。
C. 那朵花真漂亮。
D. 母爱如山。
答案:D5. 下列词语中,与“英勇”意思相近的是()A. 勇敢B. 勇猛C. 勇敢D. 勇敢答案:A二、填空题6. 请用汉字写出下列拼音:a. hěnb. chī d. zhēn答案:很吃真7. 请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a. 喜悦b. 美丽c. 愉快答案:a. 悲伤 b. 丑陋 c. 悲伤8. 请用“的、地、得”填空:a. 我的小狗(),总是围着我转。
b. 她唱得(),让人陶醉。
c. 这本书(),很有趣。
答案:a. 的 b. 得 c. 的三、阅读题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小明和小红是同班同学,他们都是数学课代表。
小明非常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小红虽然不是很聪明,但很努力,总是认真完成作业。
有一天,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小明很快就做出来了。
小红看着小明,心里有点羡慕。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争取在下次考试中超过小明。
于是,小红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向小明请教。
小明也很乐意帮助小红,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互相鼓励。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终于,到了考试的时候。
小红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而小明则显得很平静。
考试结束后,他们一起对答案。
结果出来后,小红惊讶地发现,她的成绩竟然比小明还要高!问题:(1)小红为什么开始努力学习?(2)小明和小红一起学习的效果如何?(3)小红最终在考试中取得了什么成绩?答案:(1)小红开始努力学习是因为她羡慕小明的成绩,想要在下次考试中超过他。
上海市虹口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积累与应用(8分)1.名句填空。
(2分)⑴黄庭坚作诗善于锻炼熔造前人诗句,《登快阁》中“,”两句便化作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分)⑵《八声甘州》中使用拟人手法,同时借用长江水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诗句是“,。
”(1分)2、下列不适合挂在鲁迅中学教室里的励志条幅是()(2分)A.水滴石穿,绳锯木断B.如切如磋,如琢如磨C.烈士暮年,壮心不已D.九层之台,起于累土3、对下列句子排列合理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与悼念, 而我敢大胆地说: 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 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②各国政府——无沦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③他对这一切都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④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污蔑的人。
A.④②③①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②④③①4、在下面的情境中,最合乎情理的表达是()(2分)小A寒假打工,拿到了人生第一笔工作报酬,回家激动又兴奋,自豪地说:A.爸爸,周末我带你去看电影。
B.爸爸,周末我跟你去看电影。
C.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
D.我带你去看电影,就这个周末,爸爸。
二、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练习:(23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5一8小题。
(11分)“工匠精神”的理性思辨李金华①“工匠精神”是当下社会的一个热词,不断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成制造强国,需要发扬“工匠精神”。
②“工”是做工,“匠”指技艺,工匠是指有手艺或有技术的人。
在原始社会的后、末期,人类社会经历过三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即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又使手工业从农业中脱离出来。
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上海市杨浦区2011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5分)两种美(有删节)朱光潜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
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
有两句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状貌,可以象征一切美。
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
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
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在同一种艺术之中也有刚柔之别。
如音乐,贝多芬的第三合奏曲和《热情曲》固然像狂风暴雨,极沉雄悲壮之致,而《月光曲》和第六合奏曲则温柔委婉,如悲如诉。
艺术是自然和人生的返照,创作家往往因性格的偏向,而作品也因而刚或柔。
米开朗琪罗在性格上和艺术上都是刚性美的极端的代表。
你看他的《摩西》!火焰有比他的目光更烈的么?钢铁有比他的须髯更硬的么?你看他的《大卫》!他那副脑里怕藏着比亚力山大的更惊心动魄的雄图吧?他那只庞大的右臂迟一会儿怕要拔起喜马拉雅山去撞碎哪一个星球吧?亚当是上帝首创的人,可是要结识世界第一个理想的伟男子,你须得到罗马西斯丁教寺的顶壁上去物色,这一幅大气磅礴的创世纪记,没有一个面孔不露着超人的意志,没有一条筋肉不鼓出海格立斯的气力。
达,芬奇恰好替米开朗琪罗做一个反衬。
《蒙娜·丽莎》那庄重中寓着妩媚的眼,那轻盈而神秘的笑,那丰润而灵活的手,艺术家们已摸索了不知几许年代,到达·芬奇才算寻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成功!米开朗琪罗画夏娃‘和圣母,像他画亚当一样,都是用他雕大卫和摩西的那一副手腕,始终脱不去那种峥嵘巍峨的气象。
杨浦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抽查试卷参考答案1.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
(2分)(写“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
”给1分)2.然而(却);言简意赅(2分)3.D (2分)4.性格地域(2分)5.B (3分)6.(作家诗词举例1分,阐述3分),7.“地理”指具体的故乡,“心理”指精神上的皈依,是抽象意义上的。
“心理”上的乡愁比“地理”上的乡愁更强烈,更迸一层。
所以前后不能颠倒。
(3分)8.“无法根治”:“鱼鳞瓦上的乡愁已一点一滴渗入我们的文化、渗入我们的生命里,成为中圈文化人精神生活中最诗意动人的部分。
”“传染病”应天齐的版画、张继的《枫桥夜泊》感染了人;乡愁在文人身上一代一代相传。
(共3分)9.“眉”和“月”喻“鱼鳞瓦”的美好,同时表现其文化意蕴。
(2分).10.B、C (6分)11.《鱼鳞瓦上的乡愁》:文中的乡愁已经突破了个人的体验,成为群体的生命感受。
《乡愁》:从个人遭遇上升到两岸人的民族情感。
(共4分)12.(应抓住散文和诗不同的特质来展开。
切入点2分,阐述2分)(提示:《鱼鳞瓦上的乡愁》内容丰富,从古到今展现了乡愁的文化传承。
《乡愁》凝练、富有韵律、意象准确、达意。
)13.(6分)(1)蒹葭采采 (2)何似在人间 (3)燕尾绣蝥弧 (4)溪头卧剥莲蓬(5)小学而大遗 (6)蒙络摇缀 (7)何不秉烛游 (8)圣人无名14.《桃花源记》归隐出世之念(2分)15.B (3分)16.作品中游历桃源是非现实的。
作品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来寄托的理想。
借托武陵桃源、白云、玉石、玉枕、金徽来表达自己欲脱离世俗羁绊,追求高沽的理想境界之念。
词末的“醉舞”、“明月逐人归”等都表现出作者放达飘逸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3分)17.(1)责问 (2)回答 (3)谢罪 (4)父母取亲(4分)18. A (2分)19.(1)书卷里面,圣贤都在,我还没有同他们交谈,哪里有时间迎合俗人与之见面呢!(得分点:“备”、“对接”、“暇”、“何……耶……?”)(3分)(2)(他)悲伤地流下了眼泪,站了很长时间,等到白云飘走才离去。
上海市部编语文教材系列之:六(上)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上海市部编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试卷共28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28分)(一)默写(10分)1.霜落熊升树,。
《鲁山山行》2. ,时有幽花一树明。
《淮中晚泊犊头》3.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4. ,山青花欲燃。
《绝句(其二)》5.水护田将绿绕,。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4分)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烟雨”的意思是(2分)7.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四句均为景语,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
B.“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洒旋风”描绘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紧扣题且中“春”字来写。
D.“四百八十”是虚指,强调了庙宇数量之多。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书戴嵩画牛苏轼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唐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1)一日曝.书画()(2)拊掌..大笑曰()9.翻译句子(2分)处士笑而然之。
10.同样是“笑”,牧童的的拊掌大笑”和杜处士的“笑而然之”原因是不一样的,牧童的“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处士“笑而然之”的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8分)周日章,信州永丰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1(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6单元。
5. 难度系数:0.7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8分)2023年12月22日,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从①(A.神采奕奕B.喜气洋洋)的中国传统民俗节日,到其乐融融的联合国假日,传承赓续数千年历史底蕴的文明瑰宝,焕发更加夺目的时代。
,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等传统方式,还是城市周边短途游、非遗大集买年货、文博场馆过大年的崭新尝试,浓郁的年味儿里总少不了沁人心脾的文化味儿。
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新春佳节与时俱进,在传统底色上描绘现代色彩,在传统语境下进行现代表达,承载()着情感寄托,浓缩着文化张力、时代活力。
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②(A.赋予B.赐予)传统佳节以更深意蕴、更多意义,春节正在不断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热chén()拥抱春节。
(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①②处。
(只填字母)(2分)①②(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2分)承载( ) 热chén(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翻天覆地B. 摇头晃脑C. 欣喜若狂D. 风和日丽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小明虽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
B. 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C.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
D. 他一边唱歌,一边跳舞,非常快乐。
答案:B3.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鸡飞蛋打B. 鸡犬升天C. 鸡犬不宁D. 鸡犬升天答案:C4.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B. 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他把这项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D. 他的父母非常疼爱他。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这座大桥横跨在长江上,非常壮观。
B. 雨后的天空,空气格外清新。
C. 他的成绩一直下滑,让我非常担忧。
D.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看。
答案:C二、填空题6.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答案: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7. 下列词语中,含有反义词的一项是()答案:大公无私8. 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一项是()答案:她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
9.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答案:鸡犬升天10.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答案:他的父母非常疼爱他。
三、简答题11. 请简要概括《桃花源记》的主要内容。
答案:《桃花源记》讲述了主人公渔夫偶然发现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他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但最终无法回到现实世界的故事。
12. 请简要分析《背影》中父亲的形象。
答案:《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是一位慈爱、勤劳、坚强的父亲。
他为了家庭付出一切,但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父爱的伟大。
13. 请简要阐述《荷塘月色》中的美景。
答案:《荷塘月色》中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如月光洒在荷叶上,鱼儿在水中嬉戏,花香四溢,令人陶醉。
14. 请简要概括《荷塘月色》的主题。
杨浦区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初三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3、,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4、了却君王天下事,。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酿泉也。
(《醉翁亭记》)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9一11题(8分)橘逾淮为枳①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②左右对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日:‘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日:‘坐①盗。
”’③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④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⑤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⑥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1.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保密★杨浦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时间:60分钟命题:杨浦语文教研组联合编写)班级:姓名:得分:评价等级优良达标待达标在相应的等级上划“√”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吧!来试一试,你一定行,加油!一、我会填。
看图,给音节补上声母。
(8分)___ǎ___ī ___áng ___ù二、我会连一连,给水果找名字。
(8分)píng guǒtáo zi cǎo méi xī guājú zi lí zǐmí hóu táo xiāng jiāo三、 我会看拼音写词语。
(8分)四、 我会填。
(9分)1.“几”共有几画( ),第二画是( ),组词( )。
2.“牙”共有几画( ),第二画是( ),组词()。
3.“冬”共有几画(),第三画是( ),组词()。
五、 我能给花心上的字找到正确的读音,打上“√”。
(6分)sh ān y áng p í y ī shu ǐ ni ú y òng l ìm áo j īn m ù tou z ì j ǐ j īn ni án六、 我会填量词,填一填可爱的量词。
(6分)一( )人 一( )牛 一( )河 一( )手 一( )鸟 一( )花 七、 我会组词。
(8分)天( ) 土( ) 出( ) 中( ) 自( ) 开( ) 乐( ) 开( ) 八、 我会填反义词,照样子填空。
(8分)例:远——(近)去——( ) 有——( ) 大——( ) 上——( ) 左——( ) 多——( ) 黑——( ) 东——( ) 九、 我会找朋友,正确的打√(8分)公(圆 园) 朋(有 友) 上(棵 课) 我(门 们) (清 青)草 (生 升)旗 (木 目)马 (飘 漂)亮 十、 我会照样子加一笔,变成新字写下来。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一项是()A. 纷繁复杂纷飞纷扰B. 畸形畸形病畸形人C. 轰轰烈烈烈日烈火D. 狼吞虎咽咽下咽喉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非常有趣,让我爱不释手。
B. 他的声音像夜莺一样动听。
C. 小明是个聪明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我喜欢听音乐,尤其是钢琴曲。
3. 下列词语中,属于“ABAC”式结构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B. 一心一意C. 一帆风顺D. 无边无际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天上的星星像眼睛一样明亮。
B.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受益匪浅。
D. 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5. 下列句子中,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我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B.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C. 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
D.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它很有趣。
6.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B. 水滴石穿C. 青天白日D. 一帆风顺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
B. 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受益匪浅。
D. 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受益匪浅。
B. 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C. 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D. 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受益匪浅。
B. 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
C. 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D. 花儿在风中翩翩起舞。
10. 下列句子中,语病的一项是()A. 我买了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B.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
C. 我最喜欢的是这本书。
D. 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因为它很有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背影》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______ 的敬爱之情。
杨浦区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012年1月[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42分)(一)默写(18分)1.昨夜江边春水生,。
(《观书有感》)2.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3.,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4.了却君王天下事,。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5.,酿泉也。
(《醉翁亭记》)6.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二)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词中的“天山”指的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再现了作者盛年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尘暗”一句借用典故,诉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C.“胡未灭”三句流露出作者因年老而不能再报效祖国的沉痛悲愤和不甘。
D.“此生”三句抒尽作者内心爱国激情和壮志难伸的悲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橘逾淮为枳①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②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③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④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⑤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⑥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本文选自《》,该书主要记载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子的言行。
(2分)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1.下列对晏子使楚成功的原因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晏子本以善于辞令出名,机智善辩,很有外交才干。
B.晏子拥有渊博的学识,“橘枳”之喻证明知识就是力量。
C.晏子面对强权能勇敢从容,毫不畏惧。
D.晏子是著名的政治家,拥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
(四)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
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
‛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
期年而有扈氏服。
『注』①夏后伯启、有扈:古代人名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通“饰”,修饰12.解释加点字。
(4分)(1)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善.()(2)尊贤使.能使.()13.画线句“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B. 夏后伯启与有扈氏攻打甘泽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C. 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D. 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得胜利,六位大臣请求再次出兵攻打。
14.夏后伯启打仗不胜,他认为原因是:(2分)15.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3分).二、现代文阅读(48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6—20题(19分)淡漠喝彩①北宋时,宰相王旦有个马夫,为他赶了五年的马车,服役期满向王旦告辞,王旦竟不认识他了,等马夫转身走时,王旦却马上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念他赶车辛劳,给了他丰厚的赏赐。
原来,这个马夫平日只知赶车,正脸难露一个,王旦只熟悉他的背面,所以见到他的脸面时反倒不认识了,待马夫转身出去,那熟悉的背影,很快唤起了他的回忆。
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大批默默地诚实劳动、不求闻达的人。
他们可爱而又平凡,无声无息地忙碌在生活的某个角落里,把头扎在工作当中。
人们看不到他们的正面亮相,看到的永远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也从未抛头露面,博得场面上的喝彩。
③孔子说过,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知晓而不芳。
在寂无声息中创造出非凡业绩者,不因为没有人喝彩、鼓励而自弃,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精神。
其实,这样的人,并非注定要默默地生活,也许是因为某种时运关系,一直工作在这样的岗位上。
④不知道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没有?山野中的一颗美丽的小玉石,很羡慕被运到城市里做了珠宝的翡翠玛瑙。
后来它也被运到城里,却和普通小石子一起铺成了路。
有一天,一位贵妇人的一枚小宝石落在它身边,小玉石羡慕地说:‚你有多幸福呀,每天光彩照人!‛,小宝石:‚我有什么好呀,被打磨得失去了天性,整天被人玩弄,我倒羡慕你呢!‛话音未落,小宝石被人捡走了。
小玉石若有所悟,从此以后生活得很快乐、很开心。
⑤实际生活中,时运也许安排你在一个不满意的位置上,尽管远离喝彩,请记住——那同样是一个光荣的位置。
淡看众人的关注,习惯过普通的生活,脚踏实地、平视众生,用简朴的生活方式维护自己纯净的空间,让那些尘嚣、那些与自己无关的杂碎、不再困扰自身,是一种安静的快乐。
往往能承受寂寞,耐得无人理睬或喝彩的人,才经得起生活的磕绊。
⑥当然,人生活在世上,都有享受喝彩的权利,都可以幻想喝彩。
但每个人都不要忘记——当人面对太多喝彩时,被人捧得名利思想也就愈强,愈来愈难接近平凡。
过度追求喝彩,甚至不管是正彩还是倒彩,一律要得,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追求平等的现代社会,这种自我优越感往往会害了自己。
⑦多一点平和心气,才会有普通人的快乐与内心宁静。
有时,不妨甘于做一个台下的人,淡漠一些喝彩。
这样,你会突然发现,生命最宝贵的时光属于取得成功、受到无数赞赏的时候,属于真正淡漠喝彩、享受平凡的日子。
16.请为第⑦段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3分)A.一定不但而且B. 可能不但而且C.肯定不是而是D. 也许不是而是17.关于本文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表述不恰当...的是:()(3分)A.体现了宰相王旦感念体恤下属,从侧面表明淡漠喝彩的人也许反而能得到回报,受到赞赏。
B.以王旦车夫为例,表明生活中有一批默默劳动、不求闻达的人。
他们从不抛头露面,去博得喝彩。
C.通过叙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发读者思考,自然引出下文的论述。
D.通过叙述一个生动的故事,力图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第④段小玉石听了小宝石的话,“若有所悟”,它“悟”到的是(3分)19.第⑤、⑥段运用了论证方法,其作用是(2+3分)20.本文劝喻人们“淡漠喝彩”,可有人认为一个人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他人的喝彩并非坏事,两者观点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9分)那夜,那对盲人夫妻周海亮⑴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
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
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⑵那是乡下的冬天,乡下的冬天远比城市的冬天漫长。
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
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
大多时候村里会包场,三五块钱,会让他们唱到很晚。
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里人难得的节日。
⑶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
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已的卑劣的快乐。
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
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
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
雨后,路上遍散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
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个方向,继续走。
换不换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
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⑷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
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
村里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
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
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
⑸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
严寒在那一夜,突然窜进我们的村子。
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刺进骨头。
来看戏的人,liáoliáo 无几。
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
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
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
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
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
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
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⑹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
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结冰的水洼滑倒。
天气越来越冷。
村长终于熬不住了。
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
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⑺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
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唯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他们肯定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
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的站着,没有发出任何一点声音。
⑻我在等待演出结束。
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我想象中漫长。
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
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换着人物的表情。
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
他们的认真和耐心让我烦躁。
⑼我跑回了家。
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
我果真在家里吃掉两个红薯,又烤了一会儿炉子,然后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
果然,他们还在唱。
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刚刚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
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⑽突然我叫了一声好。
我的叫好并不是喝彩,那完全是无知孩童顽劣的游戏。
我把手中的板凳在冻僵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
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⑾两人同时楞了楞,好象他们不相信还有人在听他们唱戏。
男人飞快地擦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突然变得舒展。
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
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于我那声顽劣的喝彩,以及我这个唯一的观众。
⑿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
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
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说,冰。
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⒀多年以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
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
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彩,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丝阳光。
⒁尽管,我承认,那并不是我的初衷。
21.在第⑸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liáoliáo无几( 2分)22.第⑸段画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2+4分)23. 第⑶段和第⑿段都详细描写了盲人夫妻的行走姿势,是否重复?请简述理由(3+3分)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