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如歌,异彩纷呈——余映潮老师执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
- 格式:pdf
- 大小:195.40 KB
- 文档页数: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评价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歌,它以简洁、优美、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困难的人生哲学。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教学评价:
语言优美,易于理解: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洁、优美,用词精准,表达深刻。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人生哲理深刻,具有启示意义:这首诗所表达的人生哲理非常深刻,它告诉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应该保持镇静和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
这种人生哲学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适合多种教学方式:这首诗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写作,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非常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总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的教学评价非常好。
通过这首诗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真谛。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课例浅评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众说纷纭。
本篇以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的经典诗歌教学案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做简要评议。
从而试着从中找到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些恰当方法。
一、巧妙的课堂设计余映潮老师将这堂课分为五大块: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尾声。
一堂语文课以一场音乐会的形式展开,让人耳目一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序曲简单介绍了作者;第一乐章:读诗歌《假入生活欺骗了你》;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第三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兼写诗);尾声给出几句积极向上生活的美好祝福。
在此不得不称赞余老师选择有效材料的过人之处,三首诗歌谈论的主题大同小异,逻辑十分紧密,在学习两首诗后还穿插了创作写作环节,这无疑又让课堂在不动声色间由欣赏过渡到创作这个更高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能够使课堂内容丰富精彩,而且能够有效地达成本课诗歌教学目标。
二、问题简洁明确课堂的问题设置对于学生学习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问题设置的恰到好处会使得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余映潮老师在整堂课中提出的问题,就抓住了设置问题的关键要领:明确、简洁、连贯、有目的。
每每在布置一个任务时,余老师都会着重向同学们强调接下来的任务,如在进行第一乐章时他说:“咱们这一次的学习有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这首诗;第二,自由地背;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
又如在学习第二首诗歌时,他强调“这一首诗里面有哪两个词,它的含义是需要好好地咀嚼、体会的?”。
像这样的要求简洁明确,让学生带着要求去学习,就是给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其快速为达到这一要求而采取应有的学习手段。
三、巧妙的诵读指导语文课,不能缺少读书声。
因为诗歌本身就是一种以精练、形象、具有节奏韵律的语言构成的艺术作品。
所以诗歌教学更少不了“读”的艺术。
在余老师这一课的教学中,朗读表现出的形式和姿态丰富多彩,最后呈现出的效果也是让人惊喜的。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艺术赏析作者:张岩来源:《语文建设·下旬》2018年第09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人生低谷时期,但诗人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并通过这首诗劝导人们:苦恼和不幸都只是暂时的,未来还是幸福和美好的。
这既是诗人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普遍的真理。
细细品味,就能感受到作者乐观的精神和博大的情怀。
余映潮老师一直非常重视教学的创意设计,在许多教学实录中都有精彩的表现。
笔者在仔细研读余老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实录的基础之上,对其教学过程进行赏析。
一、丰富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教学的最大亮点在于教师通过“联读”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厚。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教学更有深度和广度,以某一篇课文为主,找到具有相同主题、写法,或者是与这篇课文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章来阅读,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联读”。
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余老师引入了另外两篇和这首诗有着相同主题的诗,即《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和《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就这样,三首诗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主题线条。
余老师采用“抒发感受”的方式指导学生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并让学生充分交流品读诗歌后的感受。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与普希金的这首诗歌题目恰好相反,余老师提出了“诗中哪两个词语的含义最值得品味”这样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度解析,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从词语到句子,再由句子到整个课文,最后到另外一篇文章,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的过程,是一个由小到大、多层次解读课文的过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是余老师安排的课外练习,将这首诗歌的学习安排在了另外两首后面,可以让学生在自由写诗歌之前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师和学生将自己所写的诗歌拿出来交流以后,再回头来吟诵这首诗歌,使整个教学过程保持了一个优美的旋律。
这三首诗歌,重点是对课内两首诗歌的解读,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自由写诗歌,并一起交流。
整个过程就是一个联读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January 2020读与写杂志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2020年1月第17卷第01期Vol.17No.01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例述评及反思邓芳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摘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教得有诗歌味、如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能进行独立创作是诗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内容。
现以余映潮老师的著名课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探讨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及诗歌分类教学的问题。
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教学具有诗歌美、短诗长教、内涵深刻的特点,为诗歌教学的有效性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但它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诗歌教学,不同文体的诗歌教学应该因诗而异。
关键词: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教学有效性中图分类号:G 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26-02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在体裁上是一首简单而又深刻的哲理小诗。
课文后的阅读提示“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这就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劝说口吻的哲理诗歌,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打破以往诗歌的教学模式。
余映潮老师在教学这首诗歌时就很有特色,为这类诗歌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余映潮老师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看做是一首生命交响曲,教学过程共序曲、三个乐章和尾声小结五个部分。
序曲相当于通常的新课导入,包括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余老师采用现代诗歌的分行形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介绍变成了和即将学习的课文一样的体裁,新颖而有趣。
第一乐章是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者通过不同的读法来训练学生的朗读,第一种是“用说话的方式”,读给他人听,是一种劝慰式的感觉;第二种是“内心独白的方法”,一种读给自己听的、独白式的(悄悄的、自我鼓励的)感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重点分析诗眼“欺骗”,给学生的启示是要坚强,要乐观。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么你就要学会如何面对这个事实。
生活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挫折和失望。
但是,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些挫折,并从中学习。
首先,要明白生活并不是针对你个人的。
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是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不要把挫折看作是对你的攻击,而是看作是生活的一种考验。
其次,要学会从挫折中成长。
挫折和失望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无助,但是它们也是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的机会。
通过面对挫折,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克服困难,变得更加坚强。
最后,要相信生活总会给我们带来好的事情。
即使我们面对挫折和失望,也要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好的事情等待着我们。
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迎接更好的未来。
总之,生活可能会欺骗我们,但是我们要学会如何面对这个事实。
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从挫折中成长,并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事情等待着我们。
这样,即使生活欺骗了你,你也能够坚强地面对并走向成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原文及解读赏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必忧伤不必悲忿
懊丧的日子你要容忍
请相信欢乐的时刻会来临
心灵总是憧憬着未来
现实总让人感到枯燥
一切转眼即逝成为过去
而过去的一切都会显得美妙
普希金这首创作于1925年的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可以说老幼皆知。
但不知它影响了多少人,更不知还要影响多少代人。
这首诗包含着深刻的哲理。
他认为时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
事实的确如此,因为自然界的三维空间总是沿着第四维的时间轴运动,永远逃脱不掉。
只要耐得住,一切问题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解决。
因为普希金认识到了这点,所以起初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积极向上的,他深爱他的祖国和民族,他憧憬着美好的爱情和生活。
被欺骗着,但还向往着。
这首诗就是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写照。
或许生活太残酷使他变的悲剧,也许普希金天生就是悲剧性格,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他生活在抽象的、纯粹的“理想”当中,具有变态般的控制欲,认为政府、父母、爱人、他人甚至自己应该按他的意愿去运行、去生活。
这样必然会造成他和任何其他产生分歧和冲突,导致极端的矛盾。
因对政府不满、对当权者不满而被迫流放;已成人还不得不住在父母的庄园,但对父亲却不满;他经常对别人不满,因为一些事情与人决斗。
38岁那年,他就死于决斗。
其实自然界和社会奥妙无穷,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满意与不满意,何况一个诗人?生活“欺骗”过任何一个人,任何人都被生活“欺骗”过。
既然如此,被欺骗过,又有何妨?。
语文创新案例:诗歌联读,仙乐萦耳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七下)【教例简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七年级下册的课文,余映潮老师曾经用诗歌联读的方法,采用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第三乐章、尾声几个板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让参与者多感官享受,真是“如听仙乐耳暂明”。
【教例简述】一、序曲1.点明学习内容:这是一首说理诗。
2.了解诗人,屏显:普希金是俄国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他一生创作了近800首优秀的抒情诗篇。
他的诗歌,像太阳一样,照耀着十九世纪的文坛,他被誉为“诗歌的太阳”。
他的说理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问世后,成为许多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
他就是诗人——普希金。
【感叹:余老师的诗意手法无处不在,介绍作者都可以如此诗意盎然。
】二、第一乐章——吟诵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分享几位成人回忆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读此诗的感受,老师有感情地诵读:有人这样说:“十四岁那年,我读到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永远都不会忘却这首诗的,它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另一位说:“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喜欢的普希金的诗句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还有一位说:“这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过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
”还有人说:“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候读到的,很感动。
”2.提出学习的三个要求:第一,吟诵诗歌;第二,自由背读;第三,抒发读诗之后的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诗,老师强调“吟诵”。
4.老师提示写诗背景,帮助学生寻找安慰的感觉。
5.学生用心灵独白的方式读诗,自由背读。
6.学生分享读书诗感受。
7.班级集体演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男合,舒缓地)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女合,安慰地)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男合,稳重地)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男女合,乐观地)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男合,平稳深沉地)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女合,响亮亲切地)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男女合,深切怀念地)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能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受到语言的触动。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赏析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
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
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
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
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
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普希金自言,要“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别林斯基也曾说过:“普希金天性是可亲可爱的人,他是诚心诚意愿意向每一个他觉得是‘人’的人伸手的……他内心有着许多赤子似的和善、温良和柔顺的成分。
”因而“在普希金的任何感情中永远有一些特别高贵的、温和的、柔情的.、馥郁的、优雅的东西。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想特征。
该诗以一个假设句破题,劈头就是一个“假如”,此时26岁的普希金,面对的是一个纯真的女孩,他宛如一位饱经风霜而又无比温厚的长者,仿佛生怕碰伤这棵稚嫩的幼苗,于是从未来着笔,使用一种带有预言的口吻叮咛、勉励涉世未深的少女,如果出现这种偶然……实际上,这个对于无知的对话者所作的带有推测性假定意义的假说,正是变幻莫测的人生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即生活中不可能没悲伤、烦恼,但是你要克制、忍耐,因为还有一个“欢乐的日子”就要来临。
这欢乐是针对悲伤而言的,不是现在时,而是属于未来的。